高三語文下冊必修二知識點

字號:

仰望天空時,什么都比你高,你會自卑;俯視大地時,什么都比你低,你會自負(fù);只有放寬視野,把天空和大地盡收眼底,才能在蒼穹泛土之間找到你真正的位置。無須自卑,不要自負(fù),堅持自信。高三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三語文下冊必修二知識點》,歡迎閱讀,祝愿天下所有的學(xué)子們都能取得好的成績!
    1.高三語文下冊必修二知識點
    1.馬克吐溫是19世紀(jì)美國杰出的幽默諷刺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哈克貝恩費恩歷險記》《百萬英鎊》,短篇小說《競選州長》。
    2.莊子是我國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逍遙游》。
    3.屈原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我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人,他的出現(xiàn)標(biāo)志著我國文人獨立創(chuàng)作詩歌的開始,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詩體叫楚辭,又叫騷體詩。他用這種詩體創(chuàng)作了我國第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另有代表作《九歌》《九章》《天問》。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他的紀(jì)念日。
    4.我國戰(zhàn)國時代儒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教育家是荀子,原名荀況,代表作是《勸學(xué)》
    5.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是由西漢史學(xué)家司馬遷撰寫的《史記》,全書共130篇。分本紀(jì)、世家、列傳、表、書等八種體例,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年間約兩千多年的歷史,既是一部偉大的史學(xué)巨著,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xué)著作,因此魯迅先生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6.《戰(zhàn)國策》是西漢文學(xué)家劉向編訂的國別體斷代史。
    7.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是由東漢史學(xué)家班固撰寫的《漢書》。
    8.《出師表》《隆中對》的作者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
    9.“三曹”是指東漢建安時期的父子詩人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代表作有《觀滄?!贰洱旊m壽》,曹丕的代表作有《燕歌行》,曹植的代表作有《七步詩》《白馬篇》。
    10.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時期的大詩人陶淵明,自稱五柳先生,世稱靖節(jié)先生,代表作散文有《桃花源記》,詩歌有《歸園田居》《飲酒》。
    11.我國第一部筆記體小說集是南朝宋代小說家劉義慶寫作的《世說新語》。
    12.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我國第一部敘事較詳細(xì)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13.我國第一部詞典是《爾雅》,第一部字典是東漢許慎編寫的《說文解字》。
    14.“初唐四杰”指王勃、楊迥、盧照鄰、駱賓王。王勃的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
    15.唐詩《回鄉(xiāng)偶書》《登鸛雀樓》《涼州詞》《春曉》《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分別是賀知章、王之渙、王之煥、孟浩然、王維。
    16.李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大詩人,被譽為“詩仙”,代表作有《靜夜思》《望天門山》《行路難》《將進(jìn)酒》《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
    17.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韓愈和柳宗元,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歐陽修、曾鞏,其中韓愈為首。
    18.杜甫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唐代現(xiàn)實主義大詩人,被譽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guān)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19.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和是韓愈和柳宗元。韓愈的代表散文有《師說》《馬說》《祭十二文》,柳宗元的代表作有《捕蛇者說》《童區(qū)寄傳》《黔之驢》。
    20.白居易號香山居士,中唐新樂府詩歌運動的倡導(dǎo)者,代表作有《賣炭翁》《錢塘湖春行》,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
    21.《阿房宮賦》和《清明》詩的作者是杜牧,“滄海月明珠有淚,藍(lán)田日暖玉生煙”、“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名句。
    22.宋詞婉約派的代表詞人是北宋的柳永和南宋的李清照(我國第一個女詩人),代表詞作分別是《雨淋霖》、《聲聲慢》。豪放派的代表詞人是北宋的蘇軾和南宋的辛棄疾,蘇軾號東坡居士,代表詞作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散文名作有《赤壁賦》;辛棄疾號稼軒,代表詞作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3.我國第一部也是的編年體通史是由北宋史學(xué)家司馬光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
    24.《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六國論》《游褒禪山記》《石鐘山記》的作者分別是北宋的范仲淹、歐陽修、蘇洵、王安石、蘇軾。
    25,我國第一部科學(xué)作品集是《夢溪筆談》,由北宋沈括用筆記體寫成的。
    26.《揚州慢》的作者是南宋詞人姜。陸游的代表詩作有《示兒》《書憤》《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訴衷情》《釵頭鳳》。
    27.元雜劇《竇娥冤》《西廂記》《漢宮秋》《高祖還鄉(xiāng)》的作者分別是關(guān)漢卿、王實甫、馬致遠(yuǎn)、睢景臣。
    28.“明清四大奇書”(又稱中國小說四大名著)是指《水滸》《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
    29.我國第一部描寫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白話小說是元末明初小說家施耐庵創(chuàng)作的《水滸》,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也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創(chuàng)作的《三國演義》。
    30.我國第一部神話長篇章回體小說是明代小說家小說家吳承恩創(chuàng)作的《西游記》。
    31.明代傳奇劇《牡丹亭》的作者是湯顯祖,清代傳奇劇《長生殿》《桃花扇》的作者分別是洪、孔尚任。
    32.“三言”小說是指明代小說家馮夢龍編寫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是指明代小說家凌蒙初編寫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
    33.我國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寫作的《聊齋志異》,蒲松齡世稱“聊齋先生”。
    34.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chuàng)作的《儒林外史》。我國古典小說創(chuàng)作達(dá)到水平的標(biāo)志是長篇小說《紅樓夢》,作者是清代的小說家曹雪芹。其中后四十回由高鶚續(xù)寫。
    35.“晚清四大譴小說”是指劉鶚的《老殘游記》、吳沃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李寶嘉的《XX》、曾樸的《蘗?;ā?。
    36.中國古代“四書”指的是《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五經(jīng)”指的是《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37.我國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成書于春秋時期,內(nèi)容上分“風(fēng)”“雅”“頌”三個部分,表現(xiàn)手法上主要采用“賦”“比”“興”。它是我國詩歌現(xiàn)實主義的源頭。
    38.我國早的國別體史書是《國語》,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是《楚辭》,第一部文學(xué)理論專著是南朝梁劉勰撰寫的《文心雕龍》;第一首長篇敘事詩是東漢民歌《孔雀東南飛》
    39.“樂府雙璧”指的是北朝民歌《木蘭辭》和東漢民歌《孔雀東南飛》。
    40.元雜劇的四大悲劇是指關(guān)漢卿的《竇娥冤》、馬致遠(yuǎn)的《漢宮秋》、白樸的《梧桐雨》、紀(jì)君祥的《趙氏孤兒》;元雜劇的四大愛情劇是指關(guān)漢卿的《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白樸的《墻頭馬上》。
    2.高三語文下冊必修二知識點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徒: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類,屬)
    2、出:其出人也遠(yuǎn)矣(超出)
    二、通假字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感也(受:通"授")
    2、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
    三、一詞多義
    1、傳:
    ①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②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名詞,解釋經(jīng)書的著作)
    2、師:
    ①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老師)
    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名作動,從師)
    3、從:
    ①惑而不從師(動詞,跟隨)
    ②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介詞,自)
    4、也:
    ①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用于句中,舒緩語氣,可不譯)
    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句末語氣詞,輕微感嘆,可譯為"啊")
    ③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句末語氣詞,"呢")
    5、則:
    ①于其身也,則恥師焉(轉(zhuǎn)折連詞,卻)
    ②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條件連詞,就)
    ③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副詞,表判斷,譯為"就是")
    6、于:
    ①師不必賢于弟子(介詞,比)
    ②而恥學(xué)于師(介詞,向)
    ③不拘于時(介詞,被)
    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詞,在)
    7、乎:
    ①其聞道也亦先乎吾(介詞,相當(dāng)于"于",譯為"比")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語氣詞,反詰語氣)
    8、所以:
    ①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所用來,"以"作"用"講,表憑借、手段)
    ②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的原因,表原因)
    四、詞類活用
    1、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意動用法,以……為恥)
    2、吾從而師之(師:名作動,學(xué)習(xí))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圣人;愚:形作名,愚人)
    4、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師:名作動,學(xué)習(xí))
    5、孔子師郯子(師:名作動,拜師學(xué)習(xí))
    五、古今異義的詞
    1、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古義:求學(xué)的人;今義:學(xué)術(shù)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古義:所用來……;今義:因此,因果連詞)
    3、吾從而師之(古義:跟隨并且,今義:目的連詞)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古義:不一定;今義:不需要)
    5.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古義:小的方面學(xué)習(xí);今義:接受初等教育的地方)
    六、句式
    1、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判斷句)
    2、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賓語前置)
    3、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被動句)
    4、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介賓短語后置)
    5、而恥學(xué)于師(介賓短語后置)
    七、難句翻譯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譯:老師,就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xué)業(yè),解決疑難問題的人。
    2、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譯:所以無論高貴還是低賤,不分年紀(jì)大還是年齡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在的地方。
    3、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譯:不知道文章的停頓,有的人就去求師學(xué)習(xí),不能解決疑難問題,有的人卻不求師學(xué)習(xí),小的方面學(xué)習(xí),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看不出他們有什么高明啊。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譯:所以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弟子賢能,知道道理有先有后,學(xué)問和技藝上各有各的專門研究,象這樣罷了。
    3.高三語文下冊必修二知識點
    (一)通假字
    1.舉酒屬客舉匏尊以相屬(屬,通“囑”勸酒)
    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馮,通“憑”乘)
    3.山川相繆(繆,通“繚”連結(jié)、盤繞)
    4.杯盤狼籍(籍,通“藉”,凌亂)
    5.舉匏尊以相屬(尊,通“樽”,酒杯)
    (二)詞類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動唱)
    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動整理)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南,名作狀向南)
    5.西望夏口,東望武昌(西、東,名作狀,向西、向東)
    6.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下、東:名作動,攻占,向東進(jìn)軍、東下)
    7.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漁樵,名作動,打魚砍柴)
    8.侶魚蝦而友麋鹿(侶、友:意動用法以……為伴、以……為友)
    (三)古今異義
    1.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2.凌萬頃之茫然(古義:浩蕩渺遠(yuǎn)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四)一詞多義
    1.望:
    七月之望(名詞,陰歷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向遠(yuǎn)處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詞)
    倚歌而和之(歌聲)
    3.如:
    縱一葦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像)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像)
    4.然:
    其聲嗚嗚然(……的樣子,像聲詞詞尾)
    何為其然也(這樣)
    5.長:
    抱明月而長終(永遠(yuǎn))
    而卒莫消長也(增長)
    6.于: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東山之上(從)
    徘徊于斗牛之間(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遺響于悲風(fēng)(給)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飾)
    倚歌而和之(表修飾)
    正襟危坐而問之(表修飾)
    侶魚蝦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償往也(表轉(zhuǎn)折)
    耳得之而為聲(表因果)
    8.之:
    凌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詞)
    扣舷而歌之(音節(jié)助詞)
    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
    其聲嗚嗚然(代詞,那)
    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
    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賓短語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間(介賓短語后置)
    3.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
    4.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
    6.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
    7.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
    8.是造物之無盡藏也。(判斷句)
    9.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
    三、成語
    1.滄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顆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著,形容嚴(yán)肅或拘謹(jǐn)?shù)臉幼印?BR>    3.世獨立:脫離社會,獨自生活,不跟別人往來。
    4.不絕如縷:像細(xì)線一樣連著,差點就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xì)微悠長。
    5.杯盤狼藉:形容宴飲后桌上凌亂的樣子。
    四、其他重點字詞
    七月既望(農(nóng)歷每月十六)
    白露橫江(籠罩)
    縱一葦之所如(縱:任,如:往)
    凌萬頃之茫然(越過)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浩浩:廣闊,遼遠(yuǎn);馮虛:凌空、憑空)
    渺渺兮予懷(悠遠(yuǎn)的樣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裊裊:形容聲音婉轉(zhuǎn)悠長,縷:細(xì)絲)
    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荊州(方,當(dāng))
    固一世之雄也(本來)
    哀吾生之須臾(片刻)
    知不可乎驟得(驟:突然;驟得輕易得到)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連……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時間短暫)
    而吾與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適”)
    4.高三語文下冊必修二知識點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內(nèi)(通“晤”)
    趣舍萬殊(通“取”。教材注釋為:趣,趨,趨向,取向。)
    2.一詞多義
    (1)修
    修禊事也(動詞,做,從事)
    茂林修竹(形容詞,高)
    況修短隨化(形容詞,長)
    (2)一
    其致一也(統(tǒng)一,一致)
    悟言一室之內(nèi)(數(shù)詞)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動詞,把……看作一樣)
    3.詞類活用
    (1)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群賢畢至(賢才)
    不知老之將至(老年)
    況修短隨化(壽命的長(短))
    (2)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把……看作一樣)
    齊彭殤為妄作(把……看作相等)
    (3)動詞的使動用法。
    所以游目騁懷(使……縱展;使……馳)
    所以興懷(使……興起)
    二、文言虛詞
    1.以
    (1)介詞,把。引以為流觴曲水
    (2)介詞,因為。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3)連詞,用來。亦足以暢敘幽情
    2.于
    (1)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2)介詞,對或在。暫得于己
    (3)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當(dāng)其欣于所遇
    (4)介詞,到。終期于盡
    3.為
    (1)動詞,作為,當(dāng)作。引以為流觴曲水
    (2)動詞,成為。已為陳跡
    4.之
    (1)結(jié)構(gòu)助詞,的。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2)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仰觀宇宙之大
    (3)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夫人之相與/不知老之將至
    (4)動詞,到,往。及其所之既倦(所之:所喜愛的事物)
    (5)代詞,它。感慨系之矣/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5.所
    構(gòu)成所字結(jié)構(gòu),相當(dāng)于名詞短語。
    或因寄所托
    當(dāng)其欣于所遇
    及其所之既倦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斷)
    (2)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動詞“為”,表示判斷)
    (3)齊彭殤為妄作(動詞“為”,表示判斷)
    2.省略句
    (1)引(之)以(之)為流觴曲水(省略賓語“之”和介詞賓語“之”)
    (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詞“于”)
    (3)悟言(于)一室之內(nèi)(省略介詞“于”)
    3.倒裝句
    (1)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于會稽山陰之蘭亭會,介賓短語后置)
    (2)不能喻之于懷(不能于懷喻之,介賓短語后置)
    5.高三語文下冊必修二知識點
    1、《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國19世紀(jì)浪漫主義文學(xué)家雨果,他是法國文學(xué)偉大的作家之一?!栋屠枋ツ冈骸肥撬牡谝徊块L篇小說。
    2、郁達(dá)夫原名郁文,字達(dá)夫,浙江富陽人,中國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詩人。1921年6月,與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等人醞釀成立了新文學(xué)團體創(chuàng)造社。郁達(dá)夫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沉淪》在當(dāng)時產(chǎn)生很大影響。《故都的秋》文筆簡潔、優(yōu)美,是郁達(dá)夫抒情散文代表作。
    3、陸蠡(1908--1942)現(xiàn)代散文家、翻譯家。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綠記》等,譯著有《羅亭》、《魯濱孫飄流記》等。
    4、《詩經(jīng)》是我國早的詩歌總集,相傳為孔子編定。原本只稱為“詩”,儒家列為經(jīng)典之一,故稱《詩經(jīng)》。編成于公元前六世紀(jì),共305篇,故又稱作“詩三百”?!对娊?jīng)》從內(nèi)容上分為“風(fēng)”、“雅”、“頌”三大類。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500年間的社會生活?!对娊?jīng)》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道路?!对娊?jīng)》以四言詩為主,間有雜言。普遍采用“賦”、“比”、“興”的藝術(shù)手法?!霸娊?jīng)六義”:“風(fēng)”、“雅”、“頌”“賦”、“比”、“興”?!对娊?jīng)》在章法結(jié)構(gòu)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采薇》即是一例。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連綿詞、疊字來狀物、擬聲、窮貌。
    5、屈原,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冻o》收集了屈原、宋玉、賈誼等人的詩賦,由西漢劉向編輯。這些作品運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的'風(fēng)土人情,地方色彩濃厚,故曰《楚辭》,也稱“楚辭體”或“騷體”?!峨x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是我國長的抒情詩。
    6、《孔雀東南飛》選自南朝陳徐陵編《玉臺新詠》,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這是我國古代長的一首敘事詩,它與北朝民歌《木蘭辭》并稱“樂府雙璧”。
    “樂府”,原是西漢的一個官署的名稱,職責(zé)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包括文人樂府和樂府民歌兩部分)。其特點是繼承了《詩經(jīng)》的寫實傳統(tǒng),敘事成分增加,在形式上突破了四言體和騷體,形成了在我國詩壇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雜言詩和五言詩。
    7、《涉江采芙蓉》選自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豆旁娛攀住肥菛|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集,早見于《文選》。
    8、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代表作有《短歌行》、《龜雖壽》、《觀滄?!返?。與其子曹丕、曹植均以詩文聞名,被后人稱為“三曹”。
    9、陶淵明,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東晉詩人、文學(xué)家。代表作有詩歌《歸園田居》、《飲酒》、《讀山海經(jīng)》,散文《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以及辭賦《歸去來辭》等。
    10、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人。善書法,有“書圣”之稱,又因為他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
    11、蘇軾,北宋文學(xué)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同為唐宋八大家,后人稱之為“三蘇”。散文、詩詞、書法,都獨具風(fēng)格,自成一家。詩詞開豪放一派。與韓愈并譽為“韓潮蘇海”。他的書畫同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著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1079年,被貶黃州,其間兩游赤壁,寫下兩篇賦,課文所選為第一篇,又稱“前赤壁賦”。(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12、《游褒禪山記》選自《臨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臨川人,政治家、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稱王荊公、王文公。
    13、朱自清,字佩弦,中國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學(xué)者、民主戰(zhàn)士、愛國知識分子。他的散文中藝術(shù)成就較高的是收入《背影》、《你我》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溫州和蹤跡》之二的《綠》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僅以描寫見長,并且還在描寫中達(dá)到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他的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1948年8月拒絕接受美國的救濟糧,因貧病在北平逝世。毛澤東稱他“表現(xiàn)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