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掌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
    第一課時
    【目的要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一、導入揭題
    1、我們鼓掌時發(fā)出的聲音叫什么?(板:掌聲)
    2、我們常常會在什么情況下聽到掌聲?
    3、預習了渴望呢,知道文章寫誰為誰鼓掌?為什么事鼓掌?
    二、初讀課文
    1、師范讀。
    2、生自讀課后生字詞。
    3、師出示詞語,檢查認讀情況:
    班里  愿意  投向  調來  情況  持久  講述  交談
    珍惜  慢吞吞  困境  殘疾  猶豫  驟然  鞠躬  舞蹈
    理解:
    持久:保持的時間長。
    困境:捆那的處境。
    猶豫:拿不定注意。
    驟然:突然。
    4、讀課文。
    5、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6、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①寫小英因患有殘疾而憂郁、自卑。
    ②老師由于不了解情況而讓小英上臺演講,小英在同學們的掌聲中上臺演講,獲得成功。
    ③同學們的掌聲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氣,不再憂郁了。
    ④點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聲。
    7、每組各讀一段。
    三、書寫生字
    1、師指導寫“班”“境”“愿”。
    2、生習字,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目的要求】精讀課文。
    一、復習
    1、認讀詞語。
    2、說出文章各段的內容。
    二、精讀訓練
    1、揭示句子:說也奇怪,從那次演講以后,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2、自由讀課文,思考:
    ①“說也奇怪”,你認為奇怪還是不奇怪?為什么?
    ②“那次”,指的是哪次?
    ③“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小英有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
    3、討論:
    ①(不奇怪。在大家的掌聲鼓勵下,小英不再自卑,鼓起了生活的勇氣,并不奇怪。用“說也奇怪”,表達的是一種為小英的轉變感到高興的心情。)
    ②(略)
    ③小英以前是什么樣子?默讀課文,畫出有關的語句。
    后來呢?練讀“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走進了舞蹈房”。
    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莫大§4,復述“那次演講”的經(jīng)過。練讀小英來信中說的話。你認為大家注視的餓目光包含著什么?為什么?
    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聲……獻給別人。
    ——這段話告訴我們什么?你是怎樣理解的?
    小英處于什么困境?
    “掌聲“指什么?(人與人之間的尊重、關心、鼓勵和幫助)
    齊讀。
    4、練背。
    三、感情朗讀全文
    四、質疑釋疑
    五、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背誦。
    3、完成練習冊。
    2.小學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
    第一課時
    【目的要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一、導入揭題
    1、我們鼓掌時發(fā)出的聲音叫什么?(板:掌聲)
    2、我們常常會在什么情況下聽到掌聲?
    3、預習了渴望呢,知道文章寫誰為誰鼓掌?為什么事鼓掌?
    二、初讀課文
    1、師范讀。
    2、生自讀課后生字詞。
    3、師出示詞語,檢查認讀情況:
    班里  愿意  投向  調來  情況  持久  講述  交談
    珍惜  慢吞吞  困境  殘疾  猶豫  驟然  鞠躬  舞蹈
    理解:
    持久:保持的時間長。
    困境:捆那的處境。
    猶豫:拿不定注意。
    驟然:突然。
    4、讀課文。
    5、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6、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①寫小英因患有殘疾而憂郁、自卑。
    ②老師由于不了解情況而讓小英上臺演講,小英在同學們的掌聲中上臺演講,獲得成功。
    ③同學們的掌聲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氣,不再憂郁了。
    ④點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聲。
    7、每組各讀一段。
    三、書寫生字
    1、師指導寫“班”“境”“愿”。
    2、生習字,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目的要求】精讀課文。
    一、復習
    1、認讀詞語。
    2、說出文章各段的內容。
    二、前后對比,感受小英變化
    1、小英曾經(jīng)是怎樣一個人?請小朋友自己讀讀第一段。
    2、小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膽小、自卑、沒有勇氣面對現(xiàn)實……)
    3、這樣的印象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1)出示: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指名讀這句話。
    (3)她為什么坐在教室的一角?
    (4)“默默地”說明了什么?
    (5)你從“總是”中又體會到了什么?
    (6)齊讀這句話。
    可是不久以后,小英像變了個人似的,她變得怎樣了?
    (7)指名說。
    (8)讀讀這一小節(jié),出示:“說也奇怪……”
    (9)小英變得怎么樣了?(自信、勇敢……)
    (10)你認為省略號還省去了什么?誰來補充?
    (11)是什么原因,使她變得判若兩人?(指名說)
    真替小英的變化感到高興呀,就讓我們高興地來讀讀第5段吧!
    小英前后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能從你的朗讀中把這種變化表現(xiàn)出來嗎?(分組讀1、5兩段。)
    4、讀到這兒在我們心中一定留下一個很大的問號,是……?(小英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你認為是因為什么?(掌聲)
    過渡:掌聲竟會有這么神奇的作用!讓我們回到那次難忘的演講中去。
    三、感悟重點,領會掌聲內涵
    1、學生自由讀2、3、4自然段。
    2、同學們給了小英幾次掌聲?用不同的符號劃出表示掌聲的詞語
    3、第掌聲“熱烈、持久”。大家來鼓掌(指名讀)小英感受到了嗎?
    誰來讀一讀,讓大家感受到掌聲的力量?
    4、同學們的為什么要給小英這樣的掌聲呢?在掌聲響起來之前發(fā)生了什么事?
    5、出示:
    輪到小英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小英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小英猶豫了一會兒,后慢吞吞地站了起來。我們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兒紅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視下,終于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1)誰來讀第一段話?
    小英為什么立刻把頭低了下去?在那一剎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齊讀。
    (2)自由讀第二段話,注意體會帶點的詞語。
    “猶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猶豫什么?(上去還是不上去)
    小英想上去嗎?(不想)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嗎?(不能)為什么?
    因此,從“慢吞吞”、“眼圈兒紅了”我們體會到小英的內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無奈)。齊讀。
    (3)師:在萬般無奈下,在無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小英終于——(引讀)。
    是啊,同學們已經(jīng)走進了小英的心里,關注著她。其實同學們早已在關注她,這關注的目光里包含著什么?
    (4)小英終于走上了講臺,教室里頓時響起了什么?包含著什么?
    (回顧前面的課文。)
    (5)掌聲漸漸平息,小英開始演講了,她講得怎么樣?聽了演講,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想對她說些什么?
    6、同學們把要對小英說的話用什么表達出來?(第二次掌聲)這時的掌聲又是什么?這時的掌聲又猶如什么?(學生自由說,并讓說得精彩的同學把關鍵詞板書在黑板上)
    再次聽到這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小英內心又是多么的——(生答:感激)
    7、聽到同學們的第二次掌聲,小英怎樣了?
    (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學們的掌聲里微笑著走下講臺。
    齊讀。
    小英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無數(shù)的話語在小英心頭涌動,她想說——(生答)小英什么也沒說,只是向大家——(引讀)
    8、是啊,從那次演講以后,小英像變了個人似的,她……(再次引讀)
    9、后來,小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給她的老師寫來了一封信,想看看嗎?
    出示:
    指名讀。讀課文就應該這樣,把自己放進課文中讀。
    四、總結升華,讀背作者感想。
    這掌聲僅僅是指這次掌聲嗎?這掌聲包含著什么?(關愛、友情……)
    是呀,當別人需要你的掌聲的時候,我們就要毫不吝嗇地把自己的掌聲送給別人。
    【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齊讀這一段,把這一段話工工整整地抄下來,把這愛記在心里。以后如果有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就把這段話送給他;如果你自己遇到困難,你可以拿出來看看——記?。哼€有很多朋友在關心你,愛護你!
    3.小學三年級語文《掌聲》教學反思
    一、課文分析:
    《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英子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此變得樂觀開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這篇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談的敘述后面飽含著一個充沛的情感主題:文章中“掌聲”代表著鼓勵、尊重,代表著“愛”。全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多次寫到英子的神態(tài)與動作。因此,如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后的變化;怎樣通過英子的外在動作、語言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優(yōu)點:
    整堂課通過師生共學、自主探究、發(fā)散想象、主動積累等學習方法;體會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并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tài)、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創(chuàng)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英子,你為什么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里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本,猜想英子是怎樣想的“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薄拔业降咨先ィ€是不上去?!薄安簧先?,才來的新老師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郁的心理。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為英子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三、教學缺點:
    英子心里活動的3個句子,雖然找出來了,但是我沒有即時好好地讓學生通過朗讀去品味。特別是“低下頭”“猶豫”“眼圈紅了”“慢吞吞站起來”還沒有好好突出,沒能深刻體會英子此時的心態(tài)在慢慢發(fā)生變化。這一部分處理太匆忙了,還需多指導學生朗讀,為下面學生為何自發(fā)地送給英子的掌聲做好鋪墊。
    課結束了,我感動了,孩子們也感動了……學生在這堂課中不僅學習了語文,也從中感受到了鼓勵,關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