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民間故事占據了很大的地位。在許許多多的故事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聽故事的快樂,更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下面是分享的經典民間故事文字版短篇。歡迎閱讀參考!
1.經典民間故事文字版短篇
在遠古時代,有一個名叫夸父的人。他力氣非常大,一只手就能拔起一棵大樹;抬腳走一步,就能跨過一條大河。
那個時候,人們住在樹林里,穿樹皮,吃野果,生活非常艱難。每到冬天的夜晚,人們又冷又餓,因此大家都害怕黑夜,希望太陽在白天能停留得長一些。
善良的夸父決定追上太陽,請它在白天多停留一會兒。
夸父站在山頂上,當太陽出現的時候,就大聲喊道:"太陽,你能不能慢點兒走,讓白天更長一些呢?"太陽沒有回答,息急忙忙地走了。
第二天,夸父又來到山頂上,對著剛升起的太陽喊:"太陽,你能不能慢點兒走,給人們多一些陽光和溫暖呢?"太陽仍然沒有理睬他。
夸父急忙拿起手杖,追了上去。他發(fā)誓要捉住太陽,不讓它落山。
太陽爬上了山頂,夸父就追上山頂。太陽落到峽谷,夸父就追到峽谷??涓概苓^無數座大山,跨過無數條大河,一直追了七天七夜,太陽有點害怕了,跑得越來越快,眼看就要落山了。
夸父追啊追啊,跑啊跑啊,大陽這個大火球烤得他嗓子都快要冒煙了,他越來越渴,越來越累,快要倒下去了。于是,夸父就跑到黃河邊,一頭扎進水里,咕咚咕咚,很快就把黃河水喝干了。
可是他仍然很渴,就來到渭水邊,咕咚咕咚,一口氣把渭水喝光了。
夸父繼續(xù)追趕太陽。但是他實在太累太渴了,走著走著,就倒在地上再也沒有站起來。
夸父死后,他的高大身軀變成了山脈,頭發(fā)變成了樹木,血液變成了河流,扔出去的那根手杖,變成了一片桃林。
2.經典民間故事文字版短篇
天上有個大神叫伏羲,他看到人間生活得這樣艱難,心里很難過,他想讓人們明白火的用處。于是伏羲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一場雷雨。隨著“咔”的一聲,雷電劈在樹木上,樹木燃燒起來,很快就變成了熊熊大火。人們被雷電和大火嚇著了,到處奔逃。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臨,雨后的大地更加濕冷。逃散的人們又聚到了一齊,他們驚恐地看著燃燒的樹木。這時候有個年輕人發(fā)現,原先經常在周圍出現的野獸的嚎叫聲沒有了,他想:“難道野獸怕這個發(fā)亮的東西嗎”于是,他勇敢地走到火邊,他發(fā)現身上好暖和呀。他興奮地招呼大家:“快來呀,這火一點不可怕,它給我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這時候,人們又發(fā)現不遠處燒死的野獸,發(fā)出了陣陣香味。人們聚到火邊,分吃燒過的野獸肉,覺得自己從沒有吃過這樣的美味。人們感到了火的可貴,他們揀來樹枝,點燃火,保留起來。每一天都有人輪流守著火種,不讓它熄滅。但是有一天,值守的人睡著了,火燃盡了樹枝,熄滅了。人們又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痛苦極了。
大神伏羲在天上看到了這一切,他來到最先發(fā)現火的用處的那個年輕人的夢里,告訴他:“在遙遠的西方有個遂明國,那里有火種,你能夠去那里把火種取回來。”年輕人醒了,想起夢里大神說的話,決心到遂明國去尋找火種。年輕人翻過高山,涉過大河,穿過森林,歷盡艱辛,最之后到了遂明國。但是那里沒有陽光,不分晝夜,四處一片黑暗,根本沒有火。年輕人十分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樹下休息。突然,年輕人眼前有亮光一閃,又一閃,把周圍照得很明亮。年輕人立刻站起來,四處尋找光源。這時候他發(fā)現就在遂木樹上,有幾只大鳥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樹上的蟲子。只要它們一啄,樹上就閃出明亮的火花。年輕人看到這種情景,腦子里靈光一閃。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樹枝,用小樹枝去鉆大樹枝,樹枝上果然閃出火光,但是卻著不起火來。年輕人不灰心,他找來各種樹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樹枝進行摩擦。最后,樹枝上冒煙了,然后出火了。年輕人高興地流下了眼淚。
年輕人回到了家鄉(xiāng),為人們帶來了永遠不會熄滅的火種--鉆木取火的辦法,從此人們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懼中了。人們被這個年輕人的勇氣和智慧折服,推舉他做首領,并稱他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3.經典民間故事文字版短篇
有一個老漢一輩子沒兒沒女,就他一個人。外甥是個大善人,看著他舅舅可憐,就接著他家里養(yǎng)活,天天好吃好喝地給弄上。過了兩年,他舅舅就過世了,外甥家的日子比原先更好過了。
他舅死了到陰間,閻王爺查生死譜時才看著他在陽世還有債沒還清,是他外甥給他買的柏木的棺板,叫他變個牛去還清。外甥家的雌牛沒一晌就下了個牛娃子,眼看著就長成大牛了,事情也有點怪,這個牛走著阿噠從不害人不吃人家的莊稼,連莊稼地里都不進去,一天只是耕地,種莊稼,外甥家也把這個牛喂得肥肥的。
外甥是個大好人,把牛常借給莊里的人耕地種莊稼。莊里人借別人的牲口不惜疼,蠻整哩!有一天黑了,外甥給牛把水飲了把草添上,將將睡下,就夢著牛給他說腰疼得很,外甥驚醒后下炕去牛圈里看了一下,看著牛槽里空空的,沒草了,就添了一些草上炕各(又)睡下了。
次夜黑了,外甥上炕將睡著,各夢著牛給他說話,說它滿身都是汗,又咋巧如彼地說它是他舅舅變的,給他來還賬來的,他一天乏得很,外甥一下驚醒了,下炕去牛圈從牛身摸了一把,果不實牙牛的渾身都是汗,連添的草都沒吃上。
第三天,外甥就把牛給誰家都不給著種地了,就放著我家的屋里,又過了一晌,外甥干脆就去山里尋了個草盛水多有臥巢的地方,把牛放脫了。外甥還給牛說,你既然是我舅舅,現在你連我的帳都還清了,再沒有了,現在這噠草也有,水也有,臥巢也有,你就自個管自個去。牛給外甥點了點頭。
各過了兩年多,有一晚夕黑了,外甥將上炕睡下沒多一陣,就夢著牛給他說話,說咋巧如彼地有十八個賊娃子要搶他家哩,叫他要擺好酒席,打開大門,好好地招待。外甥次夜起來忽信忽不信的,就和婦人商量了一下,就按牛說的準備了幾桌子酒席,好酒好肉都準備好,半夜里雞叫頭遍的時候,這十八個賊娃子就從深山老林里趕著這家子來了,走著莊邊里一聽,啞悄不動的,走到外甥家的門下,門大開著,院里燈點得通明的,走著院里一看連酒席都準備好了,賊頭頭試著時色不對,就大聲吆喝,說他們搶了半輩子的人,還第一次碰著這場合,外甥就出來咋巧如彼地把他養(yǎng)活他舅舅,他舅舅又咋巧如彼地變成牛來還帳的給十八個賊說了一遍,十八個賊一聽,說他這些人搶的人太多了,看來下輩子還要變牛變馬去還帳,十八個人一商量,就把頭剃光當了和尚了。這就成了以后人人都敬奉的消災消難的十八羅漢。
4.經典民間故事文字版短篇
相傳,薛河上的西倉橋,是在明朝時候興建的。這座三孔石拱大橋,據說是皇家工程,規(guī)模很大,征調的能工巧將很多,征用的民工就更多啦。建橋的時候工地上很熱鬧,象個小集市。
一天,從外地來了個白頭發(fā)的石匠老頭,給河北涯一家打石碓窩兒。他一連打了好幾天,歇著的時候,就到工地上轉悠轉悠,看人家雕刻水獸、石獅子和橋欄石柱。高了興還跟石工門扯上幾句,就連那工地上的頭頭們,他也偎上去嘮叨幾句。大伙都說這個老頭迂魔,狗咬耗子--多管閑事。
老石匠把石碓窩子打成了,他跟主家說:“你有這么多石料,我再給你打個石墩,坐著舂糧食多方便?!敝骷液軜芬猓妥屗又蛄?。
打這個石墩時,老石匠別捉多細心啦,他量了打,打了量,有人問他:“一個石礅子,費這么大的勁兒干什么?”老石匠聽了,光笑不說話,就知道低頭干活。石礅打成的這天,正趕上大橋石拱圈要合龍門。不知因為什么,壘到最后,正好缺一小塊石頭碰不上茬兒。當時天陰得很厲害,眼看要下大雨,石拱圈不馬上合好龍門,一場大雨,幾個月的工就白搭啦!可現打制也來不及呀!石工們和掌管工程的官員,急得團團轉,活象熱鍋上的螞蟻。就在大伙犯難為的時候,這個老石匠又遛了來。他看了看缺口,對工程人員說:“我那里有一個石礅,你們看看放到這兒合適不。”石工們聽了,馬上跟老石匠把石礅搬了來,往中間一放,竟一絲一毫不差,扣得嚴嚴實實。
大橋建成了,官員們都很高興。當想起去找老石匠道謝時,可哪里還有老人的影子!光看見碓窩子跟前,有一張大紅字條上寫:
施工馬大哈,橋拱出誤差。
魯班來相助,銀兩謝農家。
看了字條,人們才知道那個石匠老頭是魯班暗地里幫助皇家工程。官員們按魯班吩咐,賞給打石碓窩兒的那家二十兩銀子。
5.經典民間故事文字版短篇
上古時候,五谷和雜草長在一齊,藥物和百花開在一齊,哪些糧食能夠吃,哪些草藥能夠治病,誰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獵過日子,天上的飛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獸越打越稀,人們就只好餓肚子。誰要生瘡害病,無醫(yī)無藥,不死也要脫層皮啊!
老百姓的疾苦,神農氏瞧在眼里,疼在心頭。怎樣給百姓充饑?怎樣為百姓治病?神農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最后想出了一個辦法。
第四天,他帶著一批臣民,從家鄉(xiāng)隨州歷山出發(fā),向西北大山走去。他們走哇,走哇,腿走腫了,腳起繭了,還是不停地走,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來到一個地方。只見高山一峰接一峰,峽谷一條連一條,山上長滿奇花異草,大老遠就聞到了香氣。神農他們正往前走,突然從峽谷竄出來一群狼蟲虎豹,把他們團團圍住。神農立刻讓臣民們揮舞神鞭,向野獸們打去。打走一批,又擁上來一批,一向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獸都趕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條條一塊塊傷痕,之后變成了皮上的斑紋。
這時,臣民們說那里太險惡,勸神農回去。神農搖搖頭說:“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yī)的,我們怎樣能回去呢!”他說著領頭進了峽谷,來到一座茫茫大山腳下。
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掛著瀑布,長著青苔,溜光水滑,看來沒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走的。臣民們又勸他算了吧,還是趁早回去。神農搖搖頭:“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yī)的,我們怎樣能回去呢!”他站在一個小石山上,對著高山,上望望,下看看,左瞅瞅,右瞄瞄,打主意,想辦法。之后,人們就把他站的這座小山峰叫“望農亭”。然后,他看見幾只金絲猴,順著高懸的古藤和橫倒在崖腰的朽木,爬過來。神農靈機一動,有了!他當下把臣民們喊來,叫他們砍木桿,割藤條,靠著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層,從春天搭到夏天,從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風下雨,還是飛雪結冰,從來不停工。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層,才搭到山頂。傳說,之后人們蓋樓房用的腳手架,就是學習神農的辦法。
神農帶著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頂了,嘿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紅的、綠的、白的、黃的,各色各樣,密密叢叢。神農喜歡極了,他叫臣民們防著狼蟲虎豹,他親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嘗。為了在那里嘗百草,為老百姓找吃的,找醫(yī)藥,神農就叫臣民在山上栽了幾排冷杉,當做城墻防野獸,在墻內蓋茅屋居住。之后,人們就把神農住的地方叫“木城”。
白天,他領著臣民到山上嘗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著火光把它詳細記載下來: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熱,哪些涼,哪些能充饑,哪些能醫(yī)病,都寫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嘗,霎時天旋地轉,一頭栽倒。臣民們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但是已經不會說話了,只好用最后一點力氣,指著面前一棵紅亮亮的靈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們慌忙把那紅靈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農吃了靈芝草,毒氣解了,頭不昏了,會說話了。從此,人們都說靈芝草能起死回生。臣民們擔心他這樣嘗草,太危險了,都勸他還是下山回去。他又搖搖頭說:“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yī)的,我們怎樣能回去呢!”說罷,他又之后嘗百草。
他嘗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嘗,還是用木桿搭架的辦法,攀登上去。一向嘗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那里的山山嶺嶺。他嘗出了麥、稻、谷子、高粱能充饑,就叫臣民把種子帶回去,讓黎民百姓種植,這就是之后的五谷。他嘗出了三百六十五種草藥,寫成《神農本草》,叫臣民帶回去,為天下百姓治病。
神農嘗完百草,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饑的五谷,醫(yī)病的草藥,來到回生寨,準備下山回去。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見了。原先,那些搭架的木桿,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長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神農正在為難,突然天空飛來一群白鶴,把他和護身的幾位臣民,接上天廷去了。從此,回生寨一年四季,香氣彌漫。
為了紀念神農嘗百草、造福人間的功績,老百姓就把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為“神農架”。把神農升 天的回生寨,改名為“留香寨”。
1.經典民間故事文字版短篇
在遠古時代,有一個名叫夸父的人。他力氣非常大,一只手就能拔起一棵大樹;抬腳走一步,就能跨過一條大河。
那個時候,人們住在樹林里,穿樹皮,吃野果,生活非常艱難。每到冬天的夜晚,人們又冷又餓,因此大家都害怕黑夜,希望太陽在白天能停留得長一些。
善良的夸父決定追上太陽,請它在白天多停留一會兒。
夸父站在山頂上,當太陽出現的時候,就大聲喊道:"太陽,你能不能慢點兒走,讓白天更長一些呢?"太陽沒有回答,息急忙忙地走了。
第二天,夸父又來到山頂上,對著剛升起的太陽喊:"太陽,你能不能慢點兒走,給人們多一些陽光和溫暖呢?"太陽仍然沒有理睬他。
夸父急忙拿起手杖,追了上去。他發(fā)誓要捉住太陽,不讓它落山。
太陽爬上了山頂,夸父就追上山頂。太陽落到峽谷,夸父就追到峽谷??涓概苓^無數座大山,跨過無數條大河,一直追了七天七夜,太陽有點害怕了,跑得越來越快,眼看就要落山了。
夸父追啊追啊,跑啊跑啊,大陽這個大火球烤得他嗓子都快要冒煙了,他越來越渴,越來越累,快要倒下去了。于是,夸父就跑到黃河邊,一頭扎進水里,咕咚咕咚,很快就把黃河水喝干了。
可是他仍然很渴,就來到渭水邊,咕咚咕咚,一口氣把渭水喝光了。
夸父繼續(xù)追趕太陽。但是他實在太累太渴了,走著走著,就倒在地上再也沒有站起來。
夸父死后,他的高大身軀變成了山脈,頭發(fā)變成了樹木,血液變成了河流,扔出去的那根手杖,變成了一片桃林。
2.經典民間故事文字版短篇
天上有個大神叫伏羲,他看到人間生活得這樣艱難,心里很難過,他想讓人們明白火的用處。于是伏羲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一場雷雨。隨著“咔”的一聲,雷電劈在樹木上,樹木燃燒起來,很快就變成了熊熊大火。人們被雷電和大火嚇著了,到處奔逃。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臨,雨后的大地更加濕冷。逃散的人們又聚到了一齊,他們驚恐地看著燃燒的樹木。這時候有個年輕人發(fā)現,原先經常在周圍出現的野獸的嚎叫聲沒有了,他想:“難道野獸怕這個發(fā)亮的東西嗎”于是,他勇敢地走到火邊,他發(fā)現身上好暖和呀。他興奮地招呼大家:“快來呀,這火一點不可怕,它給我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這時候,人們又發(fā)現不遠處燒死的野獸,發(fā)出了陣陣香味。人們聚到火邊,分吃燒過的野獸肉,覺得自己從沒有吃過這樣的美味。人們感到了火的可貴,他們揀來樹枝,點燃火,保留起來。每一天都有人輪流守著火種,不讓它熄滅。但是有一天,值守的人睡著了,火燃盡了樹枝,熄滅了。人們又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痛苦極了。
大神伏羲在天上看到了這一切,他來到最先發(fā)現火的用處的那個年輕人的夢里,告訴他:“在遙遠的西方有個遂明國,那里有火種,你能夠去那里把火種取回來。”年輕人醒了,想起夢里大神說的話,決心到遂明國去尋找火種。年輕人翻過高山,涉過大河,穿過森林,歷盡艱辛,最之后到了遂明國。但是那里沒有陽光,不分晝夜,四處一片黑暗,根本沒有火。年輕人十分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樹下休息。突然,年輕人眼前有亮光一閃,又一閃,把周圍照得很明亮。年輕人立刻站起來,四處尋找光源。這時候他發(fā)現就在遂木樹上,有幾只大鳥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樹上的蟲子。只要它們一啄,樹上就閃出明亮的火花。年輕人看到這種情景,腦子里靈光一閃。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樹枝,用小樹枝去鉆大樹枝,樹枝上果然閃出火光,但是卻著不起火來。年輕人不灰心,他找來各種樹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樹枝進行摩擦。最后,樹枝上冒煙了,然后出火了。年輕人高興地流下了眼淚。
年輕人回到了家鄉(xiāng),為人們帶來了永遠不會熄滅的火種--鉆木取火的辦法,從此人們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懼中了。人們被這個年輕人的勇氣和智慧折服,推舉他做首領,并稱他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3.經典民間故事文字版短篇
有一個老漢一輩子沒兒沒女,就他一個人。外甥是個大善人,看著他舅舅可憐,就接著他家里養(yǎng)活,天天好吃好喝地給弄上。過了兩年,他舅舅就過世了,外甥家的日子比原先更好過了。
他舅死了到陰間,閻王爺查生死譜時才看著他在陽世還有債沒還清,是他外甥給他買的柏木的棺板,叫他變個牛去還清。外甥家的雌牛沒一晌就下了個牛娃子,眼看著就長成大牛了,事情也有點怪,這個牛走著阿噠從不害人不吃人家的莊稼,連莊稼地里都不進去,一天只是耕地,種莊稼,外甥家也把這個牛喂得肥肥的。
外甥是個大好人,把牛常借給莊里的人耕地種莊稼。莊里人借別人的牲口不惜疼,蠻整哩!有一天黑了,外甥給牛把水飲了把草添上,將將睡下,就夢著牛給他說腰疼得很,外甥驚醒后下炕去牛圈里看了一下,看著牛槽里空空的,沒草了,就添了一些草上炕各(又)睡下了。
次夜黑了,外甥上炕將睡著,各夢著牛給他說話,說它滿身都是汗,又咋巧如彼地說它是他舅舅變的,給他來還賬來的,他一天乏得很,外甥一下驚醒了,下炕去牛圈從牛身摸了一把,果不實牙牛的渾身都是汗,連添的草都沒吃上。
第三天,外甥就把牛給誰家都不給著種地了,就放著我家的屋里,又過了一晌,外甥干脆就去山里尋了個草盛水多有臥巢的地方,把牛放脫了。外甥還給牛說,你既然是我舅舅,現在你連我的帳都還清了,再沒有了,現在這噠草也有,水也有,臥巢也有,你就自個管自個去。牛給外甥點了點頭。
各過了兩年多,有一晚夕黑了,外甥將上炕睡下沒多一陣,就夢著牛給他說話,說咋巧如彼地有十八個賊娃子要搶他家哩,叫他要擺好酒席,打開大門,好好地招待。外甥次夜起來忽信忽不信的,就和婦人商量了一下,就按牛說的準備了幾桌子酒席,好酒好肉都準備好,半夜里雞叫頭遍的時候,這十八個賊娃子就從深山老林里趕著這家子來了,走著莊邊里一聽,啞悄不動的,走到外甥家的門下,門大開著,院里燈點得通明的,走著院里一看連酒席都準備好了,賊頭頭試著時色不對,就大聲吆喝,說他們搶了半輩子的人,還第一次碰著這場合,外甥就出來咋巧如彼地把他養(yǎng)活他舅舅,他舅舅又咋巧如彼地變成牛來還帳的給十八個賊說了一遍,十八個賊一聽,說他這些人搶的人太多了,看來下輩子還要變牛變馬去還帳,十八個人一商量,就把頭剃光當了和尚了。這就成了以后人人都敬奉的消災消難的十八羅漢。
4.經典民間故事文字版短篇
相傳,薛河上的西倉橋,是在明朝時候興建的。這座三孔石拱大橋,據說是皇家工程,規(guī)模很大,征調的能工巧將很多,征用的民工就更多啦。建橋的時候工地上很熱鬧,象個小集市。
一天,從外地來了個白頭發(fā)的石匠老頭,給河北涯一家打石碓窩兒。他一連打了好幾天,歇著的時候,就到工地上轉悠轉悠,看人家雕刻水獸、石獅子和橋欄石柱。高了興還跟石工門扯上幾句,就連那工地上的頭頭們,他也偎上去嘮叨幾句。大伙都說這個老頭迂魔,狗咬耗子--多管閑事。
老石匠把石碓窩子打成了,他跟主家說:“你有這么多石料,我再給你打個石墩,坐著舂糧食多方便?!敝骷液軜芬猓妥屗又蛄?。
打這個石墩時,老石匠別捉多細心啦,他量了打,打了量,有人問他:“一個石礅子,費這么大的勁兒干什么?”老石匠聽了,光笑不說話,就知道低頭干活。石礅打成的這天,正趕上大橋石拱圈要合龍門。不知因為什么,壘到最后,正好缺一小塊石頭碰不上茬兒。當時天陰得很厲害,眼看要下大雨,石拱圈不馬上合好龍門,一場大雨,幾個月的工就白搭啦!可現打制也來不及呀!石工們和掌管工程的官員,急得團團轉,活象熱鍋上的螞蟻。就在大伙犯難為的時候,這個老石匠又遛了來。他看了看缺口,對工程人員說:“我那里有一個石礅,你們看看放到這兒合適不。”石工們聽了,馬上跟老石匠把石礅搬了來,往中間一放,竟一絲一毫不差,扣得嚴嚴實實。
大橋建成了,官員們都很高興。當想起去找老石匠道謝時,可哪里還有老人的影子!光看見碓窩子跟前,有一張大紅字條上寫:
施工馬大哈,橋拱出誤差。
魯班來相助,銀兩謝農家。
看了字條,人們才知道那個石匠老頭是魯班暗地里幫助皇家工程。官員們按魯班吩咐,賞給打石碓窩兒的那家二十兩銀子。
5.經典民間故事文字版短篇
上古時候,五谷和雜草長在一齊,藥物和百花開在一齊,哪些糧食能夠吃,哪些草藥能夠治病,誰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獵過日子,天上的飛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獸越打越稀,人們就只好餓肚子。誰要生瘡害病,無醫(yī)無藥,不死也要脫層皮啊!
老百姓的疾苦,神農氏瞧在眼里,疼在心頭。怎樣給百姓充饑?怎樣為百姓治病?神農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最后想出了一個辦法。
第四天,他帶著一批臣民,從家鄉(xiāng)隨州歷山出發(fā),向西北大山走去。他們走哇,走哇,腿走腫了,腳起繭了,還是不停地走,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來到一個地方。只見高山一峰接一峰,峽谷一條連一條,山上長滿奇花異草,大老遠就聞到了香氣。神農他們正往前走,突然從峽谷竄出來一群狼蟲虎豹,把他們團團圍住。神農立刻讓臣民們揮舞神鞭,向野獸們打去。打走一批,又擁上來一批,一向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獸都趕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條條一塊塊傷痕,之后變成了皮上的斑紋。
這時,臣民們說那里太險惡,勸神農回去。神農搖搖頭說:“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yī)的,我們怎樣能回去呢!”他說著領頭進了峽谷,來到一座茫茫大山腳下。
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掛著瀑布,長著青苔,溜光水滑,看來沒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走的。臣民們又勸他算了吧,還是趁早回去。神農搖搖頭:“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yī)的,我們怎樣能回去呢!”他站在一個小石山上,對著高山,上望望,下看看,左瞅瞅,右瞄瞄,打主意,想辦法。之后,人們就把他站的這座小山峰叫“望農亭”。然后,他看見幾只金絲猴,順著高懸的古藤和橫倒在崖腰的朽木,爬過來。神農靈機一動,有了!他當下把臣民們喊來,叫他們砍木桿,割藤條,靠著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層,從春天搭到夏天,從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風下雨,還是飛雪結冰,從來不停工。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層,才搭到山頂。傳說,之后人們蓋樓房用的腳手架,就是學習神農的辦法。
神農帶著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頂了,嘿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紅的、綠的、白的、黃的,各色各樣,密密叢叢。神農喜歡極了,他叫臣民們防著狼蟲虎豹,他親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嘗。為了在那里嘗百草,為老百姓找吃的,找醫(yī)藥,神農就叫臣民在山上栽了幾排冷杉,當做城墻防野獸,在墻內蓋茅屋居住。之后,人們就把神農住的地方叫“木城”。
白天,他領著臣民到山上嘗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著火光把它詳細記載下來: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熱,哪些涼,哪些能充饑,哪些能醫(yī)病,都寫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嘗,霎時天旋地轉,一頭栽倒。臣民們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但是已經不會說話了,只好用最后一點力氣,指著面前一棵紅亮亮的靈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們慌忙把那紅靈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農吃了靈芝草,毒氣解了,頭不昏了,會說話了。從此,人們都說靈芝草能起死回生。臣民們擔心他這樣嘗草,太危險了,都勸他還是下山回去。他又搖搖頭說:“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yī)的,我們怎樣能回去呢!”說罷,他又之后嘗百草。
他嘗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嘗,還是用木桿搭架的辦法,攀登上去。一向嘗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那里的山山嶺嶺。他嘗出了麥、稻、谷子、高粱能充饑,就叫臣民把種子帶回去,讓黎民百姓種植,這就是之后的五谷。他嘗出了三百六十五種草藥,寫成《神農本草》,叫臣民帶回去,為天下百姓治病。
神農嘗完百草,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饑的五谷,醫(yī)病的草藥,來到回生寨,準備下山回去。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見了。原先,那些搭架的木桿,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長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神農正在為難,突然天空飛來一群白鶴,把他和護身的幾位臣民,接上天廷去了。從此,回生寨一年四季,香氣彌漫。
為了紀念神農嘗百草、造福人間的功績,老百姓就把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為“神農架”。把神農升 天的回生寨,改名為“留香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