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人世間觀后感感想【5篇】

字號:


    央視熱播大劇《人世間》用不同小人物的人生經(jīng)歷告訴我們,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從而啟迪我們,如何堂堂正正,浩然正氣,在天地之間行走?!峨娨晞∪耸篱g觀后感感想》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電視劇人世間觀后感感想
    《人世間》這部劇讓我印象最深就是周秉昆,秉昆的善在家人眼里或許是庸俗,但在工友們眼中的是個大哥。他的真誠忠義,工人骨子里的剛正不阿,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像極了我的父輩們,他們?yōu)榕笥言敢飧冻鲆磺?,為鄰里朋友時刻操心,活在人世間,就該相互給予溫暖。如同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那些看似平凡的人,總能在他人最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積極伸出援助之手,展現(xiàn)出真誠和善良的品質(zhì)。
    你我皆凡人,世間終日忙,半刻難清閑。人只要抱定積極進取的精神,堅持永不言敗的信念,才能持續(xù)的奮斗下去??赐赀@本書我對秉昆這個人物感到由衷的敬佩,敬佩他無論是面對何種困難還是家人的不理解從沒有埋怨過,工作的不順他沒有抱怨,仍堅持理想依然為之奮斗。曾經(jīng)的我是迷茫過,而現(xiàn)在的我敢于接受挑戰(zhàn),不會畏懼任何困難,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人生不是一片坦途,我們會有收獲,也會經(jīng)歷挫折和苦難,大家相互激勵,方得終始,每一個人活在世上,必定要經(jīng)歷風雨。趟過歲月冷暖,感知生命厚重,苦過,甜過,愛過,恨過,哭過,笑過,才是《人世間》。
    2.電視劇人世間觀后感感想
    央視一套開年大劇《人世間》播出過半,觀眾贊譽紛至沓來。
    《人世間》恰如一江浩蕩的生活流,在50年的蜿蜒曲折中寫出了國家發(fā)展和老百姓生活的磅礴變遷,其中流淌的人與人之間的無限情義深深打動并溫暖了觀眾的心,堪稱一部當代中國的影像心靈史詩。
    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人世間》正是在這情、義與語之間達到了高度的藝術(shù)平衡,彰顯了主題創(chuàng)作中重大現(xiàn)實題材電視劇的新高度。
    3.電視劇人世間觀后感感想
    看了開年大劇《人世間》,我才感受到前言中所介紹的,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五十年中國百姓生活史”的含義。該書還獲得了第xx屆茅盾文學(xué)獎,而這也是我發(fā)現(xiàn)此本寶書的緣由。
    同多數(shù)茅獎作品一樣,梁曉聲的《人世間》是一部關(guān)注時代關(guān)注普通民眾生活與生存,向平民的理想,尊嚴和榮光致敬的長篇小說。作品圍繞北方A市(其實就是哈爾濱市)周家三代人的命運為主線展開,翔實地敘述了解放后至今近70年間一戶北方普通人家的生活歷程,人們在各類政治狂潮下艱難掙扎,又在生活的希望和失望反復(fù)交織中慢慢老去,而不變的是周家人樸素的道德情感和執(zhí)著的平民精神。
    正如作者本人所言,這是一部好人史。在政治轉(zhuǎn)換的不同時期,周家人一直恪守著世代相傳的不做壞事、盡自己力量幫助國家和他人的德行,一直踐行著中國人傳統(tǒng)的知遇之恩,這種恩情,包括對親人、朋友、老師以及所有生命中相識之人的情感。無疑,這是作者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這段歷史時期形形色色事物和人物的詮釋,是對自己一生文學(xué)之路的答卷。雖有力道不足之感,卻仍舊令人手不釋卷。
    周家的第一代人周志剛及其妻子,第二代人大哥周秉義及其妻子郝冬梅、二姐周蓉及其丈夫蔡曉光、三弟周秉昆及其妻子鄭娟,第三代人秉昆的養(yǎng)子周楠、親子周聰、周蓉之女周玥,上述人物身上皆被賦予周家人最樸素真摯的道德情感。共和國第一代建筑工人周志剛、做官的秉義、做演藝的曉光、靠體力掙錢的秉昆,都堅持原則又不失人情,在十年洗劫中不落井下石,不出賣朋友,不趁火打劫;在改革年代不任人唯親,不貪贓枉法,不見利忘義。
    這種樸素情感,在普通百姓間最難能可貴的。它體現(xiàn)在即使艱難和遭罪,決不欺軟怕硬,決不喪失人性,決不使用欺騙和欺壓的手段;它體現(xiàn)在哪怕自己吃虧,也積極幫助身邊的朋友;它體現(xiàn)在即使不能幫助別人,也要心懷憐憫,保持著梁曉聲先生所說的“為他人著想的善良”這一文化特質(zhì)。秉昆、曉光等人,幾十年都是那樣,為朋友著想,為家人盡心盡力。秉義身居高職,不敢妄為,但是其實于內(nèi)心和行動中也在想為光字片的老百姓辦點實事兒,最后放棄北京的官職,回到故鄉(xiāng),主持包括光字片在內(nèi)的A市棚戶區(qū)的拆遷工作。
    愿我不會淪為人間惡魔,于濁世保一絲清明。
    4.電視劇人世間觀后感感想
    人世間這部電視劇已經(jīng)放了有近20集了,從第一集追劇到現(xiàn)在,可以說一集不拉,每集都有令人感動的戲份。目前是講到1980年初,生為80后的我,更想看后面的集數(shù),因為八十年代開始我出生了,那是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年代。
    老媽說我是真的老了,不管外表有多年輕,但是畢竟歲數(shù)已經(jīng)四十了,所以特別愛看這樣的年代劇,其實我很少看這樣的年代劇,但是迄今有三部反映新中國建設(shè)的年代劇都是我的最愛,《雞毛飛上天》《山海情》還有就是這部《人世間》。能把年代劇拍的這么帶感,真的很不容易,在過去的20多集中,讓我印象最深,最感動的是冬梅和她媽媽吵架那段,太有代入感了,老戲骨宋春麗被女兒氣到特別難受,想哭但又要忍住的那個演繹太到位了,冬飾演梅的年輕演員也把這個角色演活了,那些迸流而出的淚水,相信在真實拍攝現(xiàn)場也是如此。這部劇從七十年代開始說起,七十年代這一段邊追劇邊由老媽在旁講解,很多那個年代的特色臺詞我還是不是很懂。
    所以強烈安利這部劇給大家,接下來的劇情將進入到八十年代,九十年代,2010年代,相信后面的劇情會引起更多人的共鳴。
    5.電視劇人世間觀后感感想
    最近在追《人世間》,這部電視劇拍攝的很細膩,從劇情、臺詞、選角到拍攝,都很細節(jié)控,昨晚演到第17集,我覺得頗為精彩。
    周家大哥周秉義和妻子郝冬梅大年三十要回周家拍全家福,回家前,郝冬梅母親郝母向女兒單獨透露當晚要去周家探望。郝冬梅在回婆家路上告訴了周秉義這個消息,倆人一到周家也立刻告訴了周父,周父便決定不去拍全家福了,動員全家十幾口清掃家里,就連門外的公共廁所也不放過,重視程度可見一般。畢竟嘛,親家公是省長,不是一般的親家,并且頭一次見面,隆重一些沒毛病。
    劇里邊有個細節(jié),郝冬梅頭一天晚上因為自己父母一直沒有正式拜訪過公婆一家,與郝母發(fā)生爭吵,郝冬梅質(zhì)問母親,如果自己嫁的是高管的兒子,父母也會不認嗎?言外之意覺得父母看人下菜碟,郝母很生氣,教育冬梅說話做事要有分寸感,即使是對父母、夫妻、朋友,都是如此。
    這個分寸感的伏筆,在劇里有了第一次回應(yīng)。郝母跟郝冬梅說打算去拜訪周家時,是避開了周秉義的,我猜想一定也是給突發(fā)事件留出了空間,此外,作為省長夫人,一定也能想到,作為普通家庭的親家可能會為接待省長親家大費心思,沒有當著周秉義的面說,應(yīng)該也有這個原因。如果萬一去不成也不會造成不好的影響,如果去了,也是一個驚喜。但郝冬梅心急的把這個事情告訴了丈夫,周秉義興奮之余,也沒有過多考慮這里的細節(jié),一回家就告訴了父母,這點從周父為了迎接親家做出放棄拍全家福這個決定那一刻他的表情可以猜到。這件事,郝冬梅雖然做的沒錯,但是卻缺失了一點分寸感。
    沒有正式的跟女婿提及要去拜訪,但是又因為前一天吵架內(nèi)容擔心女兒誤會和受傷,所以選擇告訴了女兒沒跟女婿說,這是作為郝母作為母親和岳母的分寸感。我個人覺得郝母的分寸感掌握的剛剛好,但是很遺憾冬梅沒有理解母親的用意。當然郝母一定也猜到了女兒的直腸子,這一點從后續(xù)事情發(fā)展可以看出來。
    果不其然,傍晚時郝父因處理事務(wù)繁忙再回家途中突發(fā)哮喘病被送入醫(yī)院,郝母也趕往醫(yī)院,情急之中還是給省長秘書打電話交代了一下去親家的事,于是就有了精彩的一幕,省長秘書拉了一車的禮物到周家拜訪,人走之后,周家全家人看著堆滿一屋子的禮物沒人說話,這些禮物,正是周秉義前一天送給岳父岳母的禮物,其中還包括周父從老家特意帶來自己都不舍得喝的特級茶葉。
    看到這里,劇情就有意思了,導(dǎo)演特意把周家一家人看著一屋子禮物的鏡頭多角度停留了很久,有點就讓疑惑和矛盾在這停留,讓子彈飛一會的意思,我還是頭一次看一部年代國產(chǎn)劇看的這么上癮。我第一反應(yīng),覺得郝家把禮物原封不動送回來,有兩個可能:一是禮物是早就裝好的,就是表明了不想認親;二是情急之下顧不上交代秘書,秘書不知道情況,從家里儲物間又把最近放進去的禮物拿了回來。仔細一想就可以排除第一種可能,不想認親完全可以選擇不回禮,不見面,這樣更省事,不會再這樣大費周折,不符合人物人設(shè)。那么第二種可能性就很大了。
    突然郝冬梅打破了沉默,開口解釋說,秘書可能拿錯了禮物,但是周秉義打斷了冬梅的解釋,跟家人告辭后拉著郝冬梅離開了,看到這我又迷惑了,為什么不讓冬梅解釋呢?如果換做很多人,應(yīng)該第一反應(yīng)也是想解釋清楚誤會的吧。
    好的電視劇就是這樣,會給人很多思考和疑惑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