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變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選三)。在對各個學(xué)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學(xué)生們需要對自己未來的發(fā)展科目有所選擇、有所側(cè)重。這可謂是學(xué)生們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風(fēng)險未知的主動選擇。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助你金榜題名!
1.高二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虛詞
相
及時相譴歸(代“我”;副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動作)
會不相從許(代“你”;副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動作)
好自相扶將(代“她”;副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動作)
登既相許和(代“它”;副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動作)
誓不相擱卿(代“你”,與“卿”復(fù)指;襯詞,無意)
兒已薄緣相(xiàng相貌,名詞)
相間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詞)
六合正相應(yīng)(相互、彼此;副詞)
葉葉相交通(相互、彼此;副詞)
枝枝相覆蓋(相互、彼此;副詞)
黃泉下相見(相互、彼此;副詞)
且
吾今且報府(將要;副詞)
且暫還家去(暫且;副詞)
四體康且直(又;副詞)
自
自可斷來信(既;副詞)
本自無教訓(xùn)(是;副詞)
好自相扶將(親自;副詞)
物物給自異(無意;助詞)
不圖子自歸(自己;介詞)
自君別我后(自從;介詞)
我自不驅(qū)卿(本來;副詞)
何
何乃太區(qū)區(qū)(怎么;疑問代詞)
隱隱何甸顛(何等;副詞)
何意致不厚(哪里;疑問代詞)
言何復(fù)來還(什么;疑問代詞)
2.高二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可憐體無比(古義:可愛;今義:同情,憐憫)
千萬不復(fù)全(古義:無論如何;今義:再三叮囑)
葉葉相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感吾區(qū)區(qū)懷(古義:真摯的情義;今義:數(shù)量少,事物不重要)
汝豈得自由(古義:自作主張;今義:不受拘束和限制)
本自無教訓(xùn)(古義:教養(yǎng);今義:從錯誤失敗中取得知識)
共事二三年(古義:一起過日子;今義:在一起工作)
處分適兄意(古義:處理安排;今義:對犯罪或犯錯誤的人按情節(jié)輕重做出處罰決定)
便利此月內(nèi)(古義:吉利;今義:方便)
多謝后世人(古義:多多勸告;今義:多多感謝)
3.高二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1.判斷句
(1)此小大之辯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2)《齊諧》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斷語氣)
(3)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斷語氣)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間(省略介詞"于")
(2)且舉世譽之而(宋榮子)不加勸(省略主語"宋榮子")
(3)眾人匹(于)之(省略介詞"于")
(4)眾人匹之,(眾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語"眾人")
3.疑問句
(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奚以為,表示疑問語氣)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問語氣)
(3)彼且奚適也("奚",表示疑問語氣)
4.倒裝句
(1)而莫之天閼者(夭閼之,賓語前置)
(2)彼且奚適也(適奚,賓語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賓語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賓短語后置)
(5)翱翔蓬蒿之間(于蓬蒿之間翱翔,介賓短語后置)
4.高二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荊軻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yuè,高興)
2、使工以藥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燒刃使紅,漬于水中)
3、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jīng))
4、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陵,通“凌”)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6、請辭決矣(決,通“訣”,訣別)
7、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懾)
8、圖窮而匕首見(見,通“現(xiàn)”)
9、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huán)”,繞)
10、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通“捧”)
11、卒起不意(卒,通“猝”,cù,倉促,突然)
二、古今異義
1、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2、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陷于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jīng)濟(jì)困難。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將軍豈有意乎古義:有心意,此引申為同意、愿意。今義還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遇:古義:對待。今義:遇到,碰以
深:古義:刻毒今義:有深度,與“淺”相對。
6、于是太子預(yù)求天下之利匕首古義:在這時。今義;表順承關(guān)系或另提一事。
7、終已不顧古義:不回頭。今義:不照顧,不考慮不顧忌。
8、左右乃曰古義:皇帝周圍的侍衛(wèi)人員。今義:表兩種方向;或表大體范圍;有時亦有控制之義。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古義:可以用它來,為“可以之”的省略。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10、秦王購之金千斤古義:古代指金屬總稱,用于流通貨幣時,先秦指黃金,后來指銀,文中指銅。今義:特指黃金。
三、詞類活用現(xiàn)象:
1、進(jìn)兵北略地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北
2、函封之名詞作動詞,用盒子裝
3、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詞作動詞,上前
4、其人居遠(yuǎn)形容詞作名詞,遠(yuǎn)方
5、使使以聞大王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聞(使…知道)
6、太子遲之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遲
7、發(fā)盡上指冠名詞作狀語,向上
8、群臣怪之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怪
9、箕踞以罵曰名詞作狀語,像箕一樣
四、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斷句
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②省略句
秦王購之(以)金千斤
欲與(之)俱(往)
③被動句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④倒裝句
常痛于骨髓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
5、文言固定句式:
臣乃得有以報太子(“有以”,意為:有用來……的辦法)
而卒惶急無以擊軻(“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將奈何(表疑問,怎么……。下文“為之奈何”“既已無可奈何”意同)
荊軻有所待(意為:有……的人、東西?!八焙蟪8鷦釉~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作“有”的賓語。)
將軍豈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荊卿豈無意哉(表反問,難道……嗎。)
仆所以留者(復(fù)音虛詞“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譯為:……的原因。)
5.高二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1)投筆:棄文從武
(2)雞黍:專指招待客人的飯菜
(3)紅豆:象征愛情或相思
(4)樓蘭:邊境之?dāng)?BR> (5)折腰:屈身事人
(6)勞歌、渭城、陽關(guān):送別時唱的歌曲
(7)黍離: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8)鴻雁、雁書、雁足、魚雁:書信、音訊
(9)桑榆:指日落時余光所照之處,后指垂老之年
(10)尺素:書信
(11)商女:即歌女,后以此為不顧國家存亡而醉生夢死的典故
(12)青鸞、青鳥:傳遞書信的人
(13)鷓鴣:襯托處境的艱難或心情的惆悵
(14)杜鵑:渲染哀怨悲凄的氣氛或思?xì)w的心情
(15)雙鯉、鯉魚、鯉素:書信
(16)五柳:隱者
(17)鴻鵠:人有遠(yuǎn)大志向
(18)東籬、采菊:辭官歸隱后的田園生活或閑雅的情致
(19)雕蟲: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20)三徑:隱士居住的地方
(21)風(fēng)騷:優(yōu)秀的文學(xué)作品或文采
(22)長亭、南浦、柳岸:送別地
(23)夕陽:離別時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24)牧童:淡泊,田園生活
(25)煙波:離別后漂泊無依
1.高二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虛詞
相
及時相譴歸(代“我”;副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動作)
會不相從許(代“你”;副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動作)
好自相扶將(代“她”;副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動作)
登既相許和(代“它”;副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動作)
誓不相擱卿(代“你”,與“卿”復(fù)指;襯詞,無意)
兒已薄緣相(xiàng相貌,名詞)
相間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詞)
六合正相應(yīng)(相互、彼此;副詞)
葉葉相交通(相互、彼此;副詞)
枝枝相覆蓋(相互、彼此;副詞)
黃泉下相見(相互、彼此;副詞)
且
吾今且報府(將要;副詞)
且暫還家去(暫且;副詞)
四體康且直(又;副詞)
自
自可斷來信(既;副詞)
本自無教訓(xùn)(是;副詞)
好自相扶將(親自;副詞)
物物給自異(無意;助詞)
不圖子自歸(自己;介詞)
自君別我后(自從;介詞)
我自不驅(qū)卿(本來;副詞)
何
何乃太區(qū)區(qū)(怎么;疑問代詞)
隱隱何甸顛(何等;副詞)
何意致不厚(哪里;疑問代詞)
言何復(fù)來還(什么;疑問代詞)
2.高二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可憐體無比(古義:可愛;今義:同情,憐憫)
千萬不復(fù)全(古義:無論如何;今義:再三叮囑)
葉葉相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感吾區(qū)區(qū)懷(古義:真摯的情義;今義:數(shù)量少,事物不重要)
汝豈得自由(古義:自作主張;今義:不受拘束和限制)
本自無教訓(xùn)(古義:教養(yǎng);今義:從錯誤失敗中取得知識)
共事二三年(古義:一起過日子;今義:在一起工作)
處分適兄意(古義:處理安排;今義:對犯罪或犯錯誤的人按情節(jié)輕重做出處罰決定)
便利此月內(nèi)(古義:吉利;今義:方便)
多謝后世人(古義:多多勸告;今義:多多感謝)
3.高二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1.判斷句
(1)此小大之辯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2)《齊諧》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斷語氣)
(3)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斷語氣)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間(省略介詞"于")
(2)且舉世譽之而(宋榮子)不加勸(省略主語"宋榮子")
(3)眾人匹(于)之(省略介詞"于")
(4)眾人匹之,(眾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語"眾人")
3.疑問句
(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奚以為,表示疑問語氣)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問語氣)
(3)彼且奚適也("奚",表示疑問語氣)
4.倒裝句
(1)而莫之天閼者(夭閼之,賓語前置)
(2)彼且奚適也(適奚,賓語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賓語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賓短語后置)
(5)翱翔蓬蒿之間(于蓬蒿之間翱翔,介賓短語后置)
4.高二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荊軻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yuè,高興)
2、使工以藥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燒刃使紅,漬于水中)
3、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jīng))
4、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陵,通“凌”)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6、請辭決矣(決,通“訣”,訣別)
7、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懾)
8、圖窮而匕首見(見,通“現(xiàn)”)
9、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huán)”,繞)
10、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通“捧”)
11、卒起不意(卒,通“猝”,cù,倉促,突然)
二、古今異義
1、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2、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陷于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jīng)濟(jì)困難。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將軍豈有意乎古義:有心意,此引申為同意、愿意。今義還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遇:古義:對待。今義:遇到,碰以
深:古義:刻毒今義:有深度,與“淺”相對。
6、于是太子預(yù)求天下之利匕首古義:在這時。今義;表順承關(guān)系或另提一事。
7、終已不顧古義:不回頭。今義:不照顧,不考慮不顧忌。
8、左右乃曰古義:皇帝周圍的侍衛(wèi)人員。今義:表兩種方向;或表大體范圍;有時亦有控制之義。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古義:可以用它來,為“可以之”的省略。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10、秦王購之金千斤古義:古代指金屬總稱,用于流通貨幣時,先秦指黃金,后來指銀,文中指銅。今義:特指黃金。
三、詞類活用現(xiàn)象:
1、進(jìn)兵北略地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北
2、函封之名詞作動詞,用盒子裝
3、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詞作動詞,上前
4、其人居遠(yuǎn)形容詞作名詞,遠(yuǎn)方
5、使使以聞大王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聞(使…知道)
6、太子遲之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遲
7、發(fā)盡上指冠名詞作狀語,向上
8、群臣怪之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怪
9、箕踞以罵曰名詞作狀語,像箕一樣
四、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斷句
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②省略句
秦王購之(以)金千斤
欲與(之)俱(往)
③被動句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④倒裝句
常痛于骨髓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
5、文言固定句式:
臣乃得有以報太子(“有以”,意為:有用來……的辦法)
而卒惶急無以擊軻(“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將奈何(表疑問,怎么……。下文“為之奈何”“既已無可奈何”意同)
荊軻有所待(意為:有……的人、東西?!八焙蟪8鷦釉~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作“有”的賓語。)
將軍豈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荊卿豈無意哉(表反問,難道……嗎。)
仆所以留者(復(fù)音虛詞“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譯為:……的原因。)
5.高二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1)投筆:棄文從武
(2)雞黍:專指招待客人的飯菜
(3)紅豆:象征愛情或相思
(4)樓蘭:邊境之?dāng)?BR> (5)折腰:屈身事人
(6)勞歌、渭城、陽關(guān):送別時唱的歌曲
(7)黍離: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8)鴻雁、雁書、雁足、魚雁:書信、音訊
(9)桑榆:指日落時余光所照之處,后指垂老之年
(10)尺素:書信
(11)商女:即歌女,后以此為不顧國家存亡而醉生夢死的典故
(12)青鸞、青鳥:傳遞書信的人
(13)鷓鴣:襯托處境的艱難或心情的惆悵
(14)杜鵑:渲染哀怨悲凄的氣氛或思?xì)w的心情
(15)雙鯉、鯉魚、鯉素:書信
(16)五柳:隱者
(17)鴻鵠:人有遠(yuǎn)大志向
(18)東籬、采菊:辭官歸隱后的田園生活或閑雅的情致
(19)雕蟲: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20)三徑:隱士居住的地方
(21)風(fēng)騷:優(yōu)秀的文學(xué)作品或文采
(22)長亭、南浦、柳岸:送別地
(23)夕陽:離別時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24)牧童:淡泊,田園生活
(25)煙波:離別后漂泊無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