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復習中,考生依據(jù)課本對基礎知識點和考點,進行了全面的復習掃描,已建構起高考基本的學科知識、學科能力和思維方法。二輪復習是承上啟下的重要一環(huán),要在一輪復習的基礎上,依據(jù)考綱,落實重點,突破難點,找準自己的增長點,提高復習備考的實效性。為你整理了《高三年級物理必修三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助你學習!
1.高三年級物理必修三知識點
1.光的直線傳播
(1)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直線傳播的例證。
(2)影是光被不透光的物體擋住所形成的暗區(qū).影可分為本影和半影,在本影區(qū)域內(nèi)完全看不到光源發(fā)出的光,在半影區(qū)域內(nèi)只能看到光源的某部分發(fā)出的光點光源只形成本影,非點光源一般會形成本影和半影.本影區(qū)域的大小與光源的面積有關,發(fā)光面越大,本影區(qū)越小。
(3)日食和月食:
人位于月球的本影內(nèi)能看到日全食,位于月球的半影內(nèi)能看到日偏食,位于月球本影的延伸區(qū)域(即”偽本影”)能看到日環(huán)食;當月球全部進入地球的本影區(qū)域時,人可看到月全食.月球部分進入地球的本影區(qū)域時,看到的是月偏食。
2.光的反射現(xiàn)象
光線入射到兩種介質(zhì)的界面上時,其中一部分光線在原介質(zhì)中改變傳播方向的現(xiàn)象。
(1)光的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兩側。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定律表明,對于每一條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是的,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平面鏡成像
(1)像的特點---------平面鏡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虛像,像與物關于鏡面為對稱。
(2)光路圖作法-----------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在作光路圖時,可以先畫像,后補光路圖。
(3)充分利用光路可逆-------在平面鏡的計算和作圖中要充分利用光路可逆。(眼睛在某點A通過平面鏡所能看到的范圍和在A點放一個點光源,該電光源發(fā)出的光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照亮的范圍是完全相同的。)
4.光的折射
光由一種介質(zhì)射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在兩種介質(zhì)的界面上將發(fā)生光的傳播方向改變的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
①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兩側。
②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sini/sinr=常數(shù)。
(3)在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折射率
光從真空射入某種介質(zhì)時,入射角的正弦與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這種介質(zhì)的折射率,折射率用n表示,即n=sini/sinr。
某種介質(zhì)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跟光在這種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v之比,即n=c/v,因c>v,所以任何介質(zhì)的折射率n都大于1.兩種介質(zhì)相比較,n較大的介質(zhì)稱為光密介質(zhì),n較小的介質(zhì)稱為光疏介質(zhì)。
★6.全反射和臨界角
(1)全反射:光從光密介質(zhì)射入光疏介質(zhì),或光從介質(zhì)射入真空(或空氣)時,當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達到90°時,折射光線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線,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全反射。
(2)全反射的條件
①光從光密介質(zhì)射入光疏介質(zhì),或光從介質(zhì)射入真空(或空氣)。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臨界角
(3)臨界角:折射角等于90°時的入射角叫臨界角,用C表示sinC=1/n
7.光的色散:白光通過三棱鏡后,出射光束變?yōu)榧t、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的光束,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色散。
(1)同一種介質(zhì)對紅光折射率小,對紫光折射率大。
(2)在同一種介質(zhì)中,紅光的速度大,紫光的速度小。
(3)由同一種介質(zhì)射向空氣時,紅光發(fā)生全反射的臨界角大,紫光發(fā)生全反射的臨界角小。
2.高三年級物理必修三知識點
氣體的性質(zhì)
1.氣體的狀態(tài)參量:
溫度:宏觀上,物體的冷熱程度;微觀上,物體內(nèi)部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劇烈程度的標志
熱力學溫度與攝氏溫度關系:T=t+273{T:熱力學溫度(K),t:攝氏溫度(℃)}
體積V:氣體分子所能占據(jù)的空間,單位換算:1m3=103L=106mL
壓強p:單位面積上,大量氣體分子頻繁撞擊器壁而產(chǎn)生持續(xù)、均勻的壓力,標準大氣壓:
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氣體分子運動的特點:分子間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間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運動速率很大
3.理想氣體的狀態(tài)方程:p1V1/T1=p2V2/T2{PV/T=恒量,T為熱力學溫度(K)}
注:
(1)理想氣體的內(nèi)能與理想氣體的體積無關,與溫度和物質(zhì)的量有關;
(2)公式3成立條件均為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使用公式時要注意溫度的單位,t為攝氏溫度(℃),而T為熱力學溫度(K)。
3.高三年級物理必修三知識點
1、電流: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強度處處相等:I=I1=I2=I3.
2、電壓:串聯(lián)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等于各串聯(lián)導體兩端的電壓之和。
U=U1+U2+U3.
3、電阻:串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串聯(lián)導體的電阻之和。
R=R1+R2+R3.
4、分壓原理:串聯(lián)電路中的電阻起分壓作用,電壓的分配與電阻成正比。
U1∶U2∶U3=IR1∶IR2∶IR3=R1∶R2∶R3
5、電功率、電功:串聯(lián)電路中的電功率、電功與電阻成正比。
P1∶P2∶P3=I2R1∶I2R2∶I2R3=R1∶R2∶R3
W1∶W2∶W3=I2R1t∶I2R2t∶I2R3t=R1∶R2∶R3
(1)電路的總電流等于流過各電阻的分電流之和。
(2)電路的總電壓等于各電阻兩端的電壓。
(3)電路總電阻的倒數(shù)等于各電阻倒數(shù)之和。
(4)電路中流過各電阻的電流與電阻的阻值成反比,即阻值大的電阻流過的電流小,阻值小的電阻流過的電流大,這種關系稱為分流關系。
(5)電路中各個電阻消耗的功率與阻值成反比,表明阻值大的電阻消耗的功率少,阻值小的電阻消耗的功率多。
(6)電路中消耗的總功率等于各電阻消耗功率之和。
4.高三年級物理必修三知識點
1、基本概念:
力、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三種常見類型的力、力的三要素、時間、時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瞬時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共點力平衡(平衡條件)、線速度、角速度、周期、頻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動量、沖量、動量變化、功、功率、能、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機械能、簡諧運動的位移、回復力、受迫振動、共振、機械波、振幅、波長、波速
2、基本規(guī)律: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12個方程);
三力共點平衡的特點;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萬有引力定律;
天體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行星、人造地球衛(wèi)星、萬有引力完全充當向心力、近地極地同步三顆特殊衛(wèi)星、變軌問題);
動量定理與動能定理(力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沖量與動量變化的關系—功與能量變化的關系);
動量守恒定律(四類守恒條件、方程、應用過程);
功能基本關系(功是能量轉(zhuǎn)化的量度)
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變化的關系(重力、分子力、電場力、引力做功的特點);
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與物體機械能變化之間的關系);
機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條件、方程、應用步驟);
簡諧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兩個理想化模型全振動四個過程五個物理量、簡諧運動的對稱性、單擺的振動周期公式);簡諧運動的圖像應用;
簡諧波的傳播特點;波長、波速、周期的關系;簡諧波的圖像應用;
3、基本運動類型:
運動類型受力特點備注
直線運動所受合外力與物體速度方向在一條直線上一般變速直線運動的受力分析
勻變速直線運動同上且所受合外力為恒力1.勻加速直線運動
2.勻減速直線運動
曲線運動所受合外力與物體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速度方向沿軌跡的切線方向
合外力指向軌跡內(nèi)側
(類)平拋運動所受合外力為恒力且與物體初速度方向垂直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勻速圓周運動所受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終沿半徑指向圓心
(合外力充當向心力)一般圓周運動的受力特點
向心力的受力分析
簡諧運動所受合外力大小與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始終指向平衡位置回復力的受力分析
4、基本方法:
力的合成與分解(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多邊形、正交分解);
三力平衡問題的處理方法(封閉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多力平衡問題—正交分解法);
對物體的受力分析(隔離體法、依據(jù):力的產(chǎn)生條件、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注意靜摩擦力的分析方法—假設法);
處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解析法(解方程或方程組)、圖像法(勻變速直線運動的s-t圖像、v-t圖像);
解決動力學問題的三大類方法:牛頓運動定律結合運動學方程(恒力作用下的宏觀低速運動問題)、動量、能量(可處理變力作用的問題、不需考慮中間過程、注意運用守恒觀點);
針對簡諧運動的對稱法、針對簡諧波圖像的描點法、平移法
5、常見題型:
合力與分力的關系:兩個分力及其合力的大小、方向六個量中已知其中四個量求另外兩個量。
斜面類問題:
(1)斜面上靜止物體的受力分析;
(2)斜面上運動物體的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的分析(包括物體除受常規(guī)力之外多一個某方向的力的分析);
(3)整體(斜面和物體)受力情況及運動情況的分析(整體法、個體法)。
動力學的兩大類問題:
(1)已知運動求受力;
(2)已知受力求運動。
豎直面內(nèi)的圓周運動問題:(注意向心力的分析;繩拉物體、桿拉物體、軌道內(nèi)側外側問題;高點、低點的特點)。
5.高三年級物理必修三知識點
1.線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與頻率:T=1/f
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7.角速度與轉(zhuǎn)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zhuǎn)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周期(T):秒(s);轉(zhuǎn)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個具體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圓心;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向心力不做功,但動量不斷改變。
1.高三年級物理必修三知識點
1.光的直線傳播
(1)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直線傳播的例證。
(2)影是光被不透光的物體擋住所形成的暗區(qū).影可分為本影和半影,在本影區(qū)域內(nèi)完全看不到光源發(fā)出的光,在半影區(qū)域內(nèi)只能看到光源的某部分發(fā)出的光點光源只形成本影,非點光源一般會形成本影和半影.本影區(qū)域的大小與光源的面積有關,發(fā)光面越大,本影區(qū)越小。
(3)日食和月食:
人位于月球的本影內(nèi)能看到日全食,位于月球的半影內(nèi)能看到日偏食,位于月球本影的延伸區(qū)域(即”偽本影”)能看到日環(huán)食;當月球全部進入地球的本影區(qū)域時,人可看到月全食.月球部分進入地球的本影區(qū)域時,看到的是月偏食。
2.光的反射現(xiàn)象
光線入射到兩種介質(zhì)的界面上時,其中一部分光線在原介質(zhì)中改變傳播方向的現(xiàn)象。
(1)光的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兩側。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定律表明,對于每一條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是的,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平面鏡成像
(1)像的特點---------平面鏡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虛像,像與物關于鏡面為對稱。
(2)光路圖作法-----------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在作光路圖時,可以先畫像,后補光路圖。
(3)充分利用光路可逆-------在平面鏡的計算和作圖中要充分利用光路可逆。(眼睛在某點A通過平面鏡所能看到的范圍和在A點放一個點光源,該電光源發(fā)出的光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照亮的范圍是完全相同的。)
4.光的折射
光由一種介質(zhì)射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在兩種介質(zhì)的界面上將發(fā)生光的傳播方向改變的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
①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兩側。
②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sini/sinr=常數(shù)。
(3)在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折射率
光從真空射入某種介質(zhì)時,入射角的正弦與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這種介質(zhì)的折射率,折射率用n表示,即n=sini/sinr。
某種介質(zhì)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跟光在這種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v之比,即n=c/v,因c>v,所以任何介質(zhì)的折射率n都大于1.兩種介質(zhì)相比較,n較大的介質(zhì)稱為光密介質(zhì),n較小的介質(zhì)稱為光疏介質(zhì)。
★6.全反射和臨界角
(1)全反射:光從光密介質(zhì)射入光疏介質(zhì),或光從介質(zhì)射入真空(或空氣)時,當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達到90°時,折射光線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線,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全反射。
(2)全反射的條件
①光從光密介質(zhì)射入光疏介質(zhì),或光從介質(zhì)射入真空(或空氣)。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臨界角
(3)臨界角:折射角等于90°時的入射角叫臨界角,用C表示sinC=1/n
7.光的色散:白光通過三棱鏡后,出射光束變?yōu)榧t、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的光束,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色散。
(1)同一種介質(zhì)對紅光折射率小,對紫光折射率大。
(2)在同一種介質(zhì)中,紅光的速度大,紫光的速度小。
(3)由同一種介質(zhì)射向空氣時,紅光發(fā)生全反射的臨界角大,紫光發(fā)生全反射的臨界角小。
2.高三年級物理必修三知識點
氣體的性質(zhì)
1.氣體的狀態(tài)參量:
溫度:宏觀上,物體的冷熱程度;微觀上,物體內(nèi)部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劇烈程度的標志
熱力學溫度與攝氏溫度關系:T=t+273{T:熱力學溫度(K),t:攝氏溫度(℃)}
體積V:氣體分子所能占據(jù)的空間,單位換算:1m3=103L=106mL
壓強p:單位面積上,大量氣體分子頻繁撞擊器壁而產(chǎn)生持續(xù)、均勻的壓力,標準大氣壓:
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氣體分子運動的特點:分子間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間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運動速率很大
3.理想氣體的狀態(tài)方程:p1V1/T1=p2V2/T2{PV/T=恒量,T為熱力學溫度(K)}
注:
(1)理想氣體的內(nèi)能與理想氣體的體積無關,與溫度和物質(zhì)的量有關;
(2)公式3成立條件均為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使用公式時要注意溫度的單位,t為攝氏溫度(℃),而T為熱力學溫度(K)。
3.高三年級物理必修三知識點
1、電流: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強度處處相等:I=I1=I2=I3.
2、電壓:串聯(lián)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等于各串聯(lián)導體兩端的電壓之和。
U=U1+U2+U3.
3、電阻:串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串聯(lián)導體的電阻之和。
R=R1+R2+R3.
4、分壓原理:串聯(lián)電路中的電阻起分壓作用,電壓的分配與電阻成正比。
U1∶U2∶U3=IR1∶IR2∶IR3=R1∶R2∶R3
5、電功率、電功:串聯(lián)電路中的電功率、電功與電阻成正比。
P1∶P2∶P3=I2R1∶I2R2∶I2R3=R1∶R2∶R3
W1∶W2∶W3=I2R1t∶I2R2t∶I2R3t=R1∶R2∶R3
(1)電路的總電流等于流過各電阻的分電流之和。
(2)電路的總電壓等于各電阻兩端的電壓。
(3)電路總電阻的倒數(shù)等于各電阻倒數(shù)之和。
(4)電路中流過各電阻的電流與電阻的阻值成反比,即阻值大的電阻流過的電流小,阻值小的電阻流過的電流大,這種關系稱為分流關系。
(5)電路中各個電阻消耗的功率與阻值成反比,表明阻值大的電阻消耗的功率少,阻值小的電阻消耗的功率多。
(6)電路中消耗的總功率等于各電阻消耗功率之和。
4.高三年級物理必修三知識點
1、基本概念:
力、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三種常見類型的力、力的三要素、時間、時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瞬時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共點力平衡(平衡條件)、線速度、角速度、周期、頻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動量、沖量、動量變化、功、功率、能、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機械能、簡諧運動的位移、回復力、受迫振動、共振、機械波、振幅、波長、波速
2、基本規(guī)律: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12個方程);
三力共點平衡的特點;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萬有引力定律;
天體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行星、人造地球衛(wèi)星、萬有引力完全充當向心力、近地極地同步三顆特殊衛(wèi)星、變軌問題);
動量定理與動能定理(力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沖量與動量變化的關系—功與能量變化的關系);
動量守恒定律(四類守恒條件、方程、應用過程);
功能基本關系(功是能量轉(zhuǎn)化的量度)
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變化的關系(重力、分子力、電場力、引力做功的特點);
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與物體機械能變化之間的關系);
機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條件、方程、應用步驟);
簡諧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兩個理想化模型全振動四個過程五個物理量、簡諧運動的對稱性、單擺的振動周期公式);簡諧運動的圖像應用;
簡諧波的傳播特點;波長、波速、周期的關系;簡諧波的圖像應用;
3、基本運動類型:
運動類型受力特點備注
直線運動所受合外力與物體速度方向在一條直線上一般變速直線運動的受力分析
勻變速直線運動同上且所受合外力為恒力1.勻加速直線運動
2.勻減速直線運動
曲線運動所受合外力與物體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速度方向沿軌跡的切線方向
合外力指向軌跡內(nèi)側
(類)平拋運動所受合外力為恒力且與物體初速度方向垂直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勻速圓周運動所受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終沿半徑指向圓心
(合外力充當向心力)一般圓周運動的受力特點
向心力的受力分析
簡諧運動所受合外力大小與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始終指向平衡位置回復力的受力分析
4、基本方法:
力的合成與分解(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多邊形、正交分解);
三力平衡問題的處理方法(封閉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多力平衡問題—正交分解法);
對物體的受力分析(隔離體法、依據(jù):力的產(chǎn)生條件、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注意靜摩擦力的分析方法—假設法);
處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解析法(解方程或方程組)、圖像法(勻變速直線運動的s-t圖像、v-t圖像);
解決動力學問題的三大類方法:牛頓運動定律結合運動學方程(恒力作用下的宏觀低速運動問題)、動量、能量(可處理變力作用的問題、不需考慮中間過程、注意運用守恒觀點);
針對簡諧運動的對稱法、針對簡諧波圖像的描點法、平移法
5、常見題型:
合力與分力的關系:兩個分力及其合力的大小、方向六個量中已知其中四個量求另外兩個量。
斜面類問題:
(1)斜面上靜止物體的受力分析;
(2)斜面上運動物體的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的分析(包括物體除受常規(guī)力之外多一個某方向的力的分析);
(3)整體(斜面和物體)受力情況及運動情況的分析(整體法、個體法)。
動力學的兩大類問題:
(1)已知運動求受力;
(2)已知受力求運動。
豎直面內(nèi)的圓周運動問題:(注意向心力的分析;繩拉物體、桿拉物體、軌道內(nèi)側外側問題;高點、低點的特點)。
5.高三年級物理必修三知識點
1.線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與頻率:T=1/f
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7.角速度與轉(zhuǎn)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zhuǎn)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周期(T):秒(s);轉(zhuǎn)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個具體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圓心;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向心力不做功,但動量不斷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