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適幼兒的古詩20首

字號:

古詩是很好的幼兒語言教學(xué)資源,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幼兒學(xué)習(xí)古詩,一方面可以鍛煉口齒清楚伶俐、吐音準(zhǔn)確流暢,另一方面能大量積累詞匯,能豐富自身的文學(xué)語言。下面是分享的合適幼兒的古詩20首。歡迎閱讀參考!
    1.合適幼兒的古詩 篇一
    江雪
    柳宗元〔唐代〕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dú)釣寒江雪。
    譯文
    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jīng)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dú)自在漫天風(fēng)雪中垂釣。
    注釋
    絕:無,沒有。
    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人蹤:人的腳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編成的帽子。
    獨(dú):獨(dú)自。
    2.合適幼兒的古詩 篇二
    風(fēng)
    李嶠〔唐代〕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譯文
    風(fēng)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
    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jìn)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注釋
    解落:吹落,散落。解:解開,這里指吹。
    三秋:秋季。一說指農(nóng)歷九月。
    能:能夠。二月:農(nóng)歷二月,指春季。
    過:經(jīng)過。
    斜:傾斜。
    3.合適幼兒的古詩 篇三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一
    清晨告別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達(dá)。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回蕩,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譯文二
    清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遠(yuǎn)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4.合適幼兒的古詩 篇四
    憫農(nóng)二首·其二
    李紳〔唐代〕
    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nóng)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一粒一粒都是農(nóng)民辛苦勞動得來的呀?
    注釋
    禾:谷類植物的統(tǒng)稱。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稱。
    5.合適幼兒的古詩 篇五
    古朗月行(節(jié)選)
    李白〔唐代〕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譯文
    小時候不認(rèn)識月亮,把它稱為白玉盤。
    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釋
    呼作:稱為。
    白玉盤:指晶瑩剔透的白盤子。
    疑:懷疑。
    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處:《穆天子傳》卷三:“天子賓于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yuǎn),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fù)來。’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fù)而野?!薄段涞蹆?nèi)傳》稱王母為“玄都阿母”。
    6.合適幼兒的古詩 篇六
    烏衣巷
    劉禹錫〔唐代〕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譯文
    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野草開出了花,烏衣巷口斷壁殘?jiān)窍﹃栃睊臁?BR>    當(dāng)年王導(dǎo)、謝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jìn)尋常百姓家中。
    注釋
    朱雀橋:在金陵城外,烏衣巷在橋邊。在今南京市東南,在文德橋南岸,是三國東吳時的禁軍駐地。由于當(dāng)時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所以此地俗語稱烏衣巷。在東晉時以王導(dǎo)、謝安兩大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人稱其子弟為“烏衣郎”。入唐后,烏衣巷淪為廢墟?,F(xiàn)為民間工藝品的匯集之地。
    烏衣燕子,舊時王謝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qū),橫跨秦淮河。
    尋常:平常。
    王謝:王導(dǎo)、謝安,晉相,世家大族,賢才眾多,皆居巷中,冠蓋簪纓,為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時,則皆衰落不知其處。
    舊時:晉代。
    7.合適幼兒的古詩 篇七
    敕勒歌
    樂府詩集〔南北朝〕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一
    陰山腳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藍(lán)天下的草原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fēng)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xiàn)。
    譯文二
    遼闊的敕勒平原,就在陰山腳下。
    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籠罩著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空是青蒼蔚藍(lán)的顏色,草原無邊無際,一片茫茫。風(fēng)兒吹過,牧草低伏,顯露出原來隱沒于草叢中的眾多牛羊。
    注釋
    《敕勒歌》:敕勒(chì lè):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現(xiàn)在的山西、內(nèi)蒙一帶。北魏時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帶稱為敕勒川。
    陰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北部。
    穹廬(qióng lú):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籠蓋四野(yě,舊讀yǎ):籠蓋,另有版本作“籠罩”(洪邁《容齋隨筆》卷一和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蒼蒼:青色。蒼,青。
    天蒼蒼:天藍(lán)藍(lán)的。
    茫茫:遼闊無邊的樣子。
    見(xiàn):同“現(xiàn)”,顯露。
    8.合適幼兒的古詩 篇八
    畫
    王維〔唐代〕
    遠(yuǎn)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譯文
    遠(yuǎn)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處卻聽不到水的聲音。
    春天過去花仍在爭奇斗艷,人走近鳥卻沒有被驚動。
    注釋
    色:顏色,也有景色之意。
    驚:吃驚,害怕。
    9.合適幼兒的古詩 篇九
    雪梅
    盧鉞〔宋代〕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fèi)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譯文
    梅花和雪花都認(rèn)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以評議梅與雪的高下,只得擱筆好好思量。
    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注釋
    盧梅坡,宋詩人。生卒年不詳?!懊菲隆辈皇撬拿?,而是他自號為梅坡。
    降(xiáng):服輸。
    騷人:詩人。
    閣筆:放下筆。閣,同“擱”放下。
    評章:評議。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
    10.合適幼兒的古詩 篇十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范成大〔宋代〕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dāng)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
    譯文
    白天去田里從事田間勞動,夜晚在家中搓麻線,村中男女各有各的家務(wù)勞動。
    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也在那桑樹蔭下學(xué)著種瓜。
    注釋
    耘田:泛指治田除草,從事田間勞動。
    績麻:把麻搓成線。
    各當(dāng)家:每人擔(dān)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從事,參加。
    傍:靠近。
    陰:樹蔭。
    11.合適幼兒的古詩 篇十一
    浪淘沙·其一
    劉禹錫〔唐代〕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譯文
    彎彎曲曲的黃河,挾帶著泥沙,浪濤洶涌,奔騰萬里,從遙遠(yuǎn)的天邊滾滾而來。
    如今好像要直飛上高空的銀河,請帶上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注釋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萬里沙:黃河在流經(jīng)各地時挾帶大量泥沙。
    浪淘風(fēng)簸:黃河卷著泥沙,風(fēng)浪滾動的樣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動。
    自天涯:來自天邊。
    牽??椗恒y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jié)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zhǔn)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
    牽牛:即傳說中的牛郎。
    12.合適幼兒的古詩 篇十二
    游子吟
    孟郊〔唐代〕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為即將遠(yuǎn)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注釋
    游子:古代稱遠(yuǎn)游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
    游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xiāng)的游子。
    臨:將要。
    意恐:擔(dān)心。歸:回來,回家。
    誰言:一作“難將”。言:說。寸草:小草。這里比喻子女。心:語義雙關(guān),既指草木的莖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報得:報答。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nóng)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
    13.合適幼兒的古詩 篇十三
    十五夜望月
    王建〔唐代〕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譯文
    庭院地面雪白樹上棲息著鵲鴉,秋露無聲無息打濕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們都仰望當(dāng)空明月,不知道這秋思之情落在了誰家?
    注釋
    十五夜:指農(nóng)歷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地面的樣子。
    鴉:鴉雀。
    冷露:秋天的露水。
    盡:都。
    秋思:秋天的情思,這里指懷人的思緒。
    落:在,到。
    14.合適幼兒的古詩 篇十四
    竹枝詞二首·其一
    劉禹錫〔唐代〕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唱歌一作:踏歌)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卻有晴一作:還有晴)
    譯文
    岸上楊柳青,江中風(fēng)浪平,忽然江上舟中傳來男子的唱歌聲。
    就像東方出太陽,西邊落雨。你說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注釋
    竹枝詞:樂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為四川東部一帶民歌,唐代詩人劉禹錫根據(jù)民歌創(chuàng)作新詞,多寫男女愛情和三峽的風(fēng)情,流傳甚廣。后代詩人多以《竹枝詞》為題寫愛情和鄉(xiāng)土風(fēng)俗。其形式為七言絕句。
    晴:與“情”諧音。《全唐詩》:也寫作“情”。
    15.合適幼兒的古詩 篇十五
    鄉(xiāng)村四月
    翁卷〔宋代〕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譯文
    初夏季節(jié),江南的山間原野,到處綠油油的,滿河的流水,映著天光,白茫茫一片。在如煙似霧的細(xì)雨中,杜鵑鳥不時地鳴叫著,催促著農(nóng)事。
    鄉(xiāng)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時候,剛剛結(jié)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注釋
    山原:山陵和原野。
    川:河流。
    子規(guī):鳥名,杜鵑鳥。
    才了:剛剛結(jié)束。
    蠶桑:種桑養(yǎng)蠶。
    插田:插秧。
    16.合適幼兒的古詩 篇十六
    約客
    趙師秀〔宋代〕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譯文
    梅雨時節(jié)家家戶戶都被煙雨籠罩著,長滿青草的池塘邊上,傳來陣陣蛙聲。
    已經(jīng)過了午夜約好的客人還沒有來,我無聊地輕輕敲著棋子,看著燈花一朵一朵落下。
    17.合適幼兒的古詩 篇十七
    春日
    朱熹〔宋代〕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譯文
    風(fēng)和日麗之時在泗水的河邊踏青,無邊無際的風(fēng)光煥然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fēng)吹地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釋
    春日:春天。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尋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濱:水邊,河邊。
    無邊:無邊無際。
    光景:風(fēng)光風(fēng)景。
    等閑:平常、輕易?!暗乳e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東風(fēng):春風(fēng)。
    18.合適幼兒的古詩 篇十八
    梅花絕句二首·其一
    陸游〔宋代〕
    聞道梅花坼曉風(fēng),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梅前一作:梅花)
    譯文
    聽說山上的梅花已經(jīng)迎著晨風(fēng)綻放,遠(yuǎn)遠(yuǎn)望去,四周山上的梅花樹就像一堆堆白雪。
    有什么辦法可以把自己變化成數(shù)億身影呢?讓每一棵梅花樹前都有一個陸游常在。
    注釋
    聞道:聽說。
    坼(chè):裂開。這里是綻開的意思。
    坼曉風(fēng):即在晨風(fēng)中開放。
    雪堆:指梅花盛開像雪堆似的。
    何方:有什么辦法。
    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放翁(陸游號放翁,字務(wù)觀)。
    梅花:一作“梅前”。
    19.合適幼兒的古詩 篇十九
    漁家·賣得鮮魚二百錢
    鄭燮〔清代〕
    賣得鮮魚二百錢,糴糧炊飯放歸船。
    拔來濕葦燒難著,曬在垂楊古岸邊。
    譯文
    將鮮魚賣了二百文錢,買了米糧,停好了船,準(zhǔn)備開始做飯。
    可是拔來的蘆葦卻是濕的,難以點(diǎn)著,只能先暫且曬在種有垂楊的古岸邊。
    注釋
    糴糧:買米。
    20.合適幼兒的古詩 篇二十
    遣興
    袁枚〔清代〕
    愛好由來下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
    阿婆還似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
    譯文
    由于愛美求好下筆總是很困難,一首詩總是要反復(fù)修改才會心安。
    好比年邁的阿婆還如剛剛及笄的女孩,頭發(fā)未梳好就不許看。
    注釋
    由來:自始以來。
    始:才。
    初笄:古代女子十五歲,始加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