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相對比較深,數(shù)學奧林匹克活動的蓬勃發(fā)展,極大地激發(fā)了廣大少年兒童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成為引導少年積極向上,主動探索,健康成長的一項有益活動。以下是整理的《小學生奧數(shù)題邏輯推理、列方程解行程問題》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生奧數(shù)題邏輯推理
數(shù)學競賽后,小明、小華、小強各獲得一枚獎牌,其中一人得金牌,一人得銀牌,一人得銅牌。王老師猜測:“小明得金牌;小華不得金牌;小強不得銅牌?!苯Y(jié)果王老師只猜對了一個。那么小明得()牌,小華得()牌,小強得()牌。
分析:這里以小明所得獎牌分三種情況進行分析:(1)若小明得金牌時;(2)若小明得銀牌時;(3)若小明得銅牌時;然后根據(jù)題意,討論所有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舍棄不合理的情形,進而得出答案。
解:①若“小明得金牌”時,小華一定“不得金牌”,這與“王老師只猜對了一個”相矛盾,不合題意;
②若小明得銀牌時,再以小華得獎情況分別討論:如果小華得金牌,小強得銅牌,那么王老師沒有猜對一個,不合題意;如果小華得銅牌,小強得金牌,那么王老師猜對了兩個,也不合題意;
③若小明得銅牌時,仍以小華得獎情況分別討論:如果小華得金牌,小強得銀牌,那么王老師只猜對小強得獎牌的名次,符合題意;如果小華得銀牌,小強得金牌,那么王老師猜對了兩個,不合題意;
綜上所述,小明、小華、小強分別獲銅牌、金牌、銀牌;
答:小明得銅牌,小華得金牌,小強得銀牌;
故答案為:銅,金,銀。
2.小學生奧數(shù)題邏輯推理
例題1、下圖中□和△各代表幾?
□×△=36
□÷△=4
□=()△=()
思路導航:根據(jù)□÷△=4可知△為一份,□是這樣的4份,即□=4△;又根據(jù)□×△=36,可以得到4△×△=36,即△×△=9,進一步得到△=3,□=4△=4×3=12。
練習題:
1、○和□各表示幾?
○×□=16
□÷○=4
○=()□=()
2、想想,填填。
○×△=20
○=△+△+△+△+△
○=()△=()
3、□和○各代表幾?
□=○+○+○+○○×□=16
□=()○=()
3.小學生奧數(shù)題列方程解行程問題
1、AB兩地相距300千米,甲乙兩人分別從AB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甲每小時行30千米,乙每小時行20千米,幾小時后兩人相遇?
分析:甲行駛的路程+乙行駛的路程=AB的距離
甲行駛的路程=甲的速度x相遇時間
乙行駛的路程=乙的速度x相遇時間
解:設(shè)X小時后兩人相遇。
30X十20X=300
50X=300
X=6
2、甲、乙、丙三輛車同時從A地出發(fā)到B地去,甲、乙兩車的速度分別為80千米/時和60千米/時。有一輛迎面開來的卡車分別在他們出發(fā)后4時、5時、8時先后與甲、乙、丙三輛車相遇。求丙車的速度是多少?
分析:卡車與甲車相遇時甲、乙兩車之間的距離為(80一60)x4=80千米,即卡車再行1小時與乙相遇,卡車速度為(80一60x1)÷1=20千米/時,此時乙、丙間的距離為S=乙行駛的路程一丙行駛的路程(丙車的速度x5),丙車速度=S÷(8-5)-卡車速度
解:設(shè)丙車速度為X。
[(80-60)x4-60x(5-4)]÷(5-4)=20千米/時
60x5一5X=(8-5)x(X十20)
8X=240
X=30
4.小學生奧數(shù)題列方程解行程問題
1、小燕上學時騎車,回家時步行,路上共用50分鐘。若往返都步行,則全程需要70分鐘。求往返都騎車需要多少時間。
2、某人要到60千米外的農(nóng)場去,開始他以5千米/時的速度步行,后來有輛速度為18千米/時的拖拉機把他送到了農(nóng)場,總共用了5.5時。問:他步行了多遠?
3、已知鐵路橋長1000米,一列火車從橋上通過,測得火車從開始上橋到完全下橋共用120秒,整列火車完全在橋上的時間為80秒。求火車的速度和長度。
4、小紅上山時每走30分鐘休息10分鐘,下山時每走30分鐘休息5分鐘。已知小紅下山的速度是上山速度的1.5倍,如果上山用了3時50分,那么下山用了多少時間?
5、汽車以72千米/時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到達后立即以48千米/時的速度返回甲地。求該車的平均速度。
5.小學生奧數(shù)題列方程解行程問題
甲乙兩地相距6千米。陳宇從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時間每分鐘走80米,后一半的時間每分鐘走70米。這樣他在前一半的時間比后一半的時間多走()米。
分析:解:設(shè)陳宇從甲地步行去乙地所用時間為2X分鐘,根據(jù)題意,前一半時間和后一半的時間共走(0.07+0.08)X千米,已知甲乙兩地相距6千米,由此列出方程(0.07+0.08)X=6,解方程求出一半的時間,因此前一半比后一半時間多走:(80-70)×40米,解決問題。
解答:解:設(shè)陳宇從甲地步行去乙地所用時間為X分鐘,根據(jù)題意得:
(0.07+0.08)X=6,
0.15X=6,
X=40;
前一半比后一半時間多走:
(80-70)×40,
=10×40,
=400(米)。
答:前一半比后一半的時間多走400米。
故答案為:400。
1.小學生奧數(shù)題邏輯推理
數(shù)學競賽后,小明、小華、小強各獲得一枚獎牌,其中一人得金牌,一人得銀牌,一人得銅牌。王老師猜測:“小明得金牌;小華不得金牌;小強不得銅牌?!苯Y(jié)果王老師只猜對了一個。那么小明得()牌,小華得()牌,小強得()牌。
分析:這里以小明所得獎牌分三種情況進行分析:(1)若小明得金牌時;(2)若小明得銀牌時;(3)若小明得銅牌時;然后根據(jù)題意,討論所有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舍棄不合理的情形,進而得出答案。
解:①若“小明得金牌”時,小華一定“不得金牌”,這與“王老師只猜對了一個”相矛盾,不合題意;
②若小明得銀牌時,再以小華得獎情況分別討論:如果小華得金牌,小強得銅牌,那么王老師沒有猜對一個,不合題意;如果小華得銅牌,小強得金牌,那么王老師猜對了兩個,也不合題意;
③若小明得銅牌時,仍以小華得獎情況分別討論:如果小華得金牌,小強得銀牌,那么王老師只猜對小強得獎牌的名次,符合題意;如果小華得銀牌,小強得金牌,那么王老師猜對了兩個,不合題意;
綜上所述,小明、小華、小強分別獲銅牌、金牌、銀牌;
答:小明得銅牌,小華得金牌,小強得銀牌;
故答案為:銅,金,銀。
2.小學生奧數(shù)題邏輯推理
例題1、下圖中□和△各代表幾?
□×△=36
□÷△=4
□=()△=()
思路導航:根據(jù)□÷△=4可知△為一份,□是這樣的4份,即□=4△;又根據(jù)□×△=36,可以得到4△×△=36,即△×△=9,進一步得到△=3,□=4△=4×3=12。
練習題:
1、○和□各表示幾?
○×□=16
□÷○=4
○=()□=()
2、想想,填填。
○×△=20
○=△+△+△+△+△
○=()△=()
3、□和○各代表幾?
□=○+○+○+○○×□=16
□=()○=()
3.小學生奧數(shù)題列方程解行程問題
1、AB兩地相距300千米,甲乙兩人分別從AB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甲每小時行30千米,乙每小時行20千米,幾小時后兩人相遇?
分析:甲行駛的路程+乙行駛的路程=AB的距離
甲行駛的路程=甲的速度x相遇時間
乙行駛的路程=乙的速度x相遇時間
解:設(shè)X小時后兩人相遇。
30X十20X=300
50X=300
X=6
2、甲、乙、丙三輛車同時從A地出發(fā)到B地去,甲、乙兩車的速度分別為80千米/時和60千米/時。有一輛迎面開來的卡車分別在他們出發(fā)后4時、5時、8時先后與甲、乙、丙三輛車相遇。求丙車的速度是多少?
分析:卡車與甲車相遇時甲、乙兩車之間的距離為(80一60)x4=80千米,即卡車再行1小時與乙相遇,卡車速度為(80一60x1)÷1=20千米/時,此時乙、丙間的距離為S=乙行駛的路程一丙行駛的路程(丙車的速度x5),丙車速度=S÷(8-5)-卡車速度
解:設(shè)丙車速度為X。
[(80-60)x4-60x(5-4)]÷(5-4)=20千米/時
60x5一5X=(8-5)x(X十20)
8X=240
X=30
4.小學生奧數(shù)題列方程解行程問題
1、小燕上學時騎車,回家時步行,路上共用50分鐘。若往返都步行,則全程需要70分鐘。求往返都騎車需要多少時間。
2、某人要到60千米外的農(nóng)場去,開始他以5千米/時的速度步行,后來有輛速度為18千米/時的拖拉機把他送到了農(nóng)場,總共用了5.5時。問:他步行了多遠?
3、已知鐵路橋長1000米,一列火車從橋上通過,測得火車從開始上橋到完全下橋共用120秒,整列火車完全在橋上的時間為80秒。求火車的速度和長度。
4、小紅上山時每走30分鐘休息10分鐘,下山時每走30分鐘休息5分鐘。已知小紅下山的速度是上山速度的1.5倍,如果上山用了3時50分,那么下山用了多少時間?
5、汽車以72千米/時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到達后立即以48千米/時的速度返回甲地。求該車的平均速度。
5.小學生奧數(shù)題列方程解行程問題
甲乙兩地相距6千米。陳宇從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時間每分鐘走80米,后一半的時間每分鐘走70米。這樣他在前一半的時間比后一半的時間多走()米。
分析:解:設(shè)陳宇從甲地步行去乙地所用時間為2X分鐘,根據(jù)題意,前一半時間和后一半的時間共走(0.07+0.08)X千米,已知甲乙兩地相距6千米,由此列出方程(0.07+0.08)X=6,解方程求出一半的時間,因此前一半比后一半時間多走:(80-70)×40米,解決問題。
解答:解:設(shè)陳宇從甲地步行去乙地所用時間為X分鐘,根據(jù)題意得:
(0.07+0.08)X=6,
0.15X=6,
X=40;
前一半比后一半時間多走:
(80-70)×40,
=10×40,
=400(米)。
答:前一半比后一半的時間多走400米。
故答案為: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