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本身的知識體系而言,它主要是對高一知識的深入和新知識模塊的補充。以數(shù)學為例,除去不同學校教學進度的不同,我們會在高二接觸到更為深入的函數(shù),也將開始學習從未接觸過的復數(shù)、圓錐曲線等題型。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下冊語文必修二知識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高二下冊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1.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古義:古代稱上衣為衣,下衣為裳|今義:衣服)
2.何方圜之能周兮(古義:相合|今義:周全、周密)
3.怨靈修之浩蕩(古義:荒.唐|今義:形容水勢廣闊而壯大)
4.固時俗之工巧兮(古義:善于投機取巧|今義:技藝巧妙)
5.偭規(guī)矩而改錯(古義:改變措施|今義:改正錯誤)
6.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古義:處境困窘|今義:經濟困難)
2.高二下冊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內(通“晤”)
趣舍萬殊(通“取”。教材注釋為:趣,趨,趨向,取向。)
2.一詞多義
(1)修
修禊事也(動詞,做,從事)
茂林修竹(形容詞,高)
況修短隨化(形容詞,長)
(2)一
其致一也(統(tǒng)一,一致)
悟言一室之內(數(shù)詞)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動詞,把……看作一樣)
3.詞類活用
(1)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群賢畢至(賢才)
不知老之將至(老年)
況修短隨化(壽命的長(短))
(2)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把……看作一樣)
齊彭殤為妄作(把……看作相等)
(3)動詞的使動用法。
所以游目騁懷(使……縱展;使……馳)
所以興懷(使……興起)
二、文言虛詞
1.以
(1)介詞,把。引以為流觴曲水
(2)介詞,因為。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3)連詞,用來。亦足以暢敘幽情
2.于
(1)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2)介詞,對或在。暫得于己
(3)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當其欣于所遇
(4)介詞,到。終期于盡
3.為
(1)動詞,作為,當作。引以為流觴曲水
(2)動詞,成為。已為陳跡
4.之
(1)結構助詞,的。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2)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仰觀宇宙之大
(3)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夫人之相與/不知老之將至
(4)動詞,到,往。及其所之既倦(所之:所喜愛的事物)
(5)代詞,它。感慨系之矣/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5.所
構成所字結構,相當于名詞短語。
或因寄所托
當其欣于所遇
及其所之既倦
3.高二下冊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1.判斷句: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疑問句
(1)何為其然也(“何”與“也”表疑問語氣)
(2)而今安在哉(語氣詞“哉”,表疑問語氣)
(3)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語氣詞“乎”,表疑問語氣)
(4)此非曹孟德之詩乎(“乎”表反問語氣)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問語氣)
(6)而又何羨乎(語氣詞“乎”,表反問語氣)
3.省略句
(1)(其聲)如怨如慕,(其聲)如泣如訴(省略主語“其聲”)
(2)(其聲)舞幽壑之潛蛟,(其聲)泣孤舟之嫠婦(省略“其聲”)
(3)(蘇子與客)相與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語“蘇子與客”)
4.倒裝句
①狀語后置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賓結構后置)
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于東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間徘徊,介賓短語后置)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賓短語后置)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漁樵,介賓結構后置)
②定語后置:
凌萬頃之茫然(茫然萬頃,定語后置)
③主謂倒裝:
渺渺兮予懷(予懷渺渺,主語后置)
④賓語前置:
而今安在哉?/何為其然也
5.被動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
4.高二下冊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1.基礎盤點
(1)通假字: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通“非”)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通“吁”)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通“脫”)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通“畔”)
豈不日戒?玁狁孔棘!(通“急”)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通“暮”)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通“彰”)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通“措”)
忳郁邑余垞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通“郁悒”)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通“圓”)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通“罹”,遭受)
終老不復取(通“娶”)
槌床便大怒(通“捶”,敲打)
箱簾六七十(“簾”通“奩”,盛物之器)
蒲葦紉如絲(通“韌”,柔軟而結實)
府吏見丁寧(“叮嚀”,囑咐)
雖與府吏要(通“邀”)
摧藏馬悲哀(同“臟”,臟腑)
(2)古今異義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修長的樣子/形容
色彩繁雜)
便可白公姥(告訴/常指一種顏色)
共事二三年(一起生活/一起工作)
可憐體無比(可愛/值得憐憫)
汝豈得自由(自作主張/不受拘束)
槌床便大怒(坐具/睡覺的地方)
以此下心意(忍耐受委屈/下定主意)
本自無教訓(教養(yǎng)/訓斥或從錯誤得到認識)
自可斷來信(使者,指媒人/書信)
處分適兄意(處理、處置/對有錯之人作出處罰決定)
躡履相逢迎(迎接/常指奉承、拍馬)
汝是大家子(大戶人家/我們)
奄奄黃昏后(暗沉沉的;形容氣息微弱)
葉葉相交通(交錯相通/為運輸、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3)詞義:
修姱:修潔而美好。羈:喻指束縛、約束。
誶:諫諍。
怨:恨。(“恨”在文言中多為“遺憾”義)
浩蕩:多義詞,這里為“荒.唐”義。再拜還入戶(第二次/下一次)
溘:突然。(“溘然長逝”中的“溘”即為此義。)
忍尤:忍受強加的罪過;尤:這里作“罪過”講。(“以儆效尤”中“尤”即此義;“怨天尤人”中的“尤”為“歸咎”義;“無恥之尤”中的“尤”為“特異”、“突出”義。)
岌岌:高聳的樣子。(“岌岌可?!敝械摹搬пА毙稳菔治kU。)
渠會永無緣(他/常指人工開鑿的河道)
便可白公姥(公公婆婆/這里專指婆婆)
晝夜勤作息(工作和休息/這里專指勞作)
我有親父母(這里指母)逼迫兼弟兄(這里指兄)
徒留無所施:用堂上啟阿母:稟告
何意致不厚:招致伶俜縈苦辛:纏繞
君既若見錄:見,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錄,記。逆以煎我懷:逆想,想到將來
赍錢三百萬:贈送否泰:壞運氣;好運氣
奄奄黃昏后:晚上7點到9點
寂寂人定初:夜里9點到11點
5.高二下冊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1.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BR> 2.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
3.上無忿怒之毒,下無伏怨之患,上下交樸,以道為舍。
4.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圣。
5.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BR>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BR> 7.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
8.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10.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1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12.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3.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14.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15.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 篤于時也 ; 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
16.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17.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18.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19.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20.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21.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22.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
23.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24. 寄蜉蝣于天地 ,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
25.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26.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27.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28.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29.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30.蟬寒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31.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32.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33.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34.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35.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36.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
37.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38.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
39.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40.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4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42.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43.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44.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45.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46.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47.夕陽下,酒旆閑。兩三航未曾著岸。
48.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
49.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50.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1.高二下冊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1.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古義:古代稱上衣為衣,下衣為裳|今義:衣服)
2.何方圜之能周兮(古義:相合|今義:周全、周密)
3.怨靈修之浩蕩(古義:荒.唐|今義:形容水勢廣闊而壯大)
4.固時俗之工巧兮(古義:善于投機取巧|今義:技藝巧妙)
5.偭規(guī)矩而改錯(古義:改變措施|今義:改正錯誤)
6.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古義:處境困窘|今義:經濟困難)
2.高二下冊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內(通“晤”)
趣舍萬殊(通“取”。教材注釋為:趣,趨,趨向,取向。)
2.一詞多義
(1)修
修禊事也(動詞,做,從事)
茂林修竹(形容詞,高)
況修短隨化(形容詞,長)
(2)一
其致一也(統(tǒng)一,一致)
悟言一室之內(數(shù)詞)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動詞,把……看作一樣)
3.詞類活用
(1)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群賢畢至(賢才)
不知老之將至(老年)
況修短隨化(壽命的長(短))
(2)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把……看作一樣)
齊彭殤為妄作(把……看作相等)
(3)動詞的使動用法。
所以游目騁懷(使……縱展;使……馳)
所以興懷(使……興起)
二、文言虛詞
1.以
(1)介詞,把。引以為流觴曲水
(2)介詞,因為。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3)連詞,用來。亦足以暢敘幽情
2.于
(1)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2)介詞,對或在。暫得于己
(3)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當其欣于所遇
(4)介詞,到。終期于盡
3.為
(1)動詞,作為,當作。引以為流觴曲水
(2)動詞,成為。已為陳跡
4.之
(1)結構助詞,的。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2)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仰觀宇宙之大
(3)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夫人之相與/不知老之將至
(4)動詞,到,往。及其所之既倦(所之:所喜愛的事物)
(5)代詞,它。感慨系之矣/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5.所
構成所字結構,相當于名詞短語。
或因寄所托
當其欣于所遇
及其所之既倦
3.高二下冊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1.判斷句: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疑問句
(1)何為其然也(“何”與“也”表疑問語氣)
(2)而今安在哉(語氣詞“哉”,表疑問語氣)
(3)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語氣詞“乎”,表疑問語氣)
(4)此非曹孟德之詩乎(“乎”表反問語氣)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問語氣)
(6)而又何羨乎(語氣詞“乎”,表反問語氣)
3.省略句
(1)(其聲)如怨如慕,(其聲)如泣如訴(省略主語“其聲”)
(2)(其聲)舞幽壑之潛蛟,(其聲)泣孤舟之嫠婦(省略“其聲”)
(3)(蘇子與客)相與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語“蘇子與客”)
4.倒裝句
①狀語后置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賓結構后置)
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于東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間徘徊,介賓短語后置)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賓短語后置)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漁樵,介賓結構后置)
②定語后置:
凌萬頃之茫然(茫然萬頃,定語后置)
③主謂倒裝:
渺渺兮予懷(予懷渺渺,主語后置)
④賓語前置:
而今安在哉?/何為其然也
5.被動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
4.高二下冊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1.基礎盤點
(1)通假字: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通“非”)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通“吁”)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通“脫”)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通“畔”)
豈不日戒?玁狁孔棘!(通“急”)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通“暮”)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通“彰”)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通“措”)
忳郁邑余垞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通“郁悒”)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通“圓”)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通“罹”,遭受)
終老不復取(通“娶”)
槌床便大怒(通“捶”,敲打)
箱簾六七十(“簾”通“奩”,盛物之器)
蒲葦紉如絲(通“韌”,柔軟而結實)
府吏見丁寧(“叮嚀”,囑咐)
雖與府吏要(通“邀”)
摧藏馬悲哀(同“臟”,臟腑)
(2)古今異義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修長的樣子/形容
色彩繁雜)
便可白公姥(告訴/常指一種顏色)
共事二三年(一起生活/一起工作)
可憐體無比(可愛/值得憐憫)
汝豈得自由(自作主張/不受拘束)
槌床便大怒(坐具/睡覺的地方)
以此下心意(忍耐受委屈/下定主意)
本自無教訓(教養(yǎng)/訓斥或從錯誤得到認識)
自可斷來信(使者,指媒人/書信)
處分適兄意(處理、處置/對有錯之人作出處罰決定)
躡履相逢迎(迎接/常指奉承、拍馬)
汝是大家子(大戶人家/我們)
奄奄黃昏后(暗沉沉的;形容氣息微弱)
葉葉相交通(交錯相通/為運輸、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3)詞義:
修姱:修潔而美好。羈:喻指束縛、約束。
誶:諫諍。
怨:恨。(“恨”在文言中多為“遺憾”義)
浩蕩:多義詞,這里為“荒.唐”義。再拜還入戶(第二次/下一次)
溘:突然。(“溘然長逝”中的“溘”即為此義。)
忍尤:忍受強加的罪過;尤:這里作“罪過”講。(“以儆效尤”中“尤”即此義;“怨天尤人”中的“尤”為“歸咎”義;“無恥之尤”中的“尤”為“特異”、“突出”義。)
岌岌:高聳的樣子。(“岌岌可?!敝械摹搬пА毙稳菔治kU。)
渠會永無緣(他/常指人工開鑿的河道)
便可白公姥(公公婆婆/這里專指婆婆)
晝夜勤作息(工作和休息/這里專指勞作)
我有親父母(這里指母)逼迫兼弟兄(這里指兄)
徒留無所施:用堂上啟阿母:稟告
何意致不厚:招致伶俜縈苦辛:纏繞
君既若見錄:見,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錄,記。逆以煎我懷:逆想,想到將來
赍錢三百萬:贈送否泰:壞運氣;好運氣
奄奄黃昏后:晚上7點到9點
寂寂人定初:夜里9點到11點
5.高二下冊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1.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BR> 2.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
3.上無忿怒之毒,下無伏怨之患,上下交樸,以道為舍。
4.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圣。
5.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BR>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BR> 7.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
8.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10.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1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12.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3.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14.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15.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 篤于時也 ; 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
16.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17.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18.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19.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20.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21.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22.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
23.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24. 寄蜉蝣于天地 ,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
25.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26.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27.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28.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29.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30.蟬寒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31.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32.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33.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34.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35.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36.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
37.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38.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
39.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40.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4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42.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43.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44.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45.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46.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47.夕陽下,酒旆閑。兩三航未曾著岸。
48.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
49.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50.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