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xué)習(xí)新知識的同時還要復(fù)習(xí)以前的舊知識,肯定會累,所以要注意勞逸結(jié)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戰(zhàn),才會有事半功倍的學(xué)習(xí)。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上冊語文必修四知識點》希望對你的學(xué)習(xí)有所幫助!
1.高二上冊語文必修四知識點
1.《詩經(jīng)》“六義”指的是風(fēng)、雅、頌、賦、比、興,前三者指的是詩的不同體制;后三者指的是詩的不同表現(xiàn)手法。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賦者,數(shù)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頭發(fā)扎成丫髻,叫總角,后來用總角指代少年時代。
3.“楚辭”又稱“楚詞”,是戰(zhàn)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創(chuàng)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xué)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fēng)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由于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所以楚辭又稱為“騷”或“騷體"。
《詩經(jīng)》和《楚辭》分別是先秦時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輝煌結(jié)晶,中國文學(xué)往往將“風(fēng)"、“騷”并稱,“風(fēng)”指《國風(fēng)》,代表《詩經(jīng)》;“騷”,指《離騷》,代表《楚辭》?!对娊?jīng)》與《楚辭》分別是中國文學(xué)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兩大源頭。
4.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詩》。
5.建安漢獻(xiàn)帝年號。
6.箜篌:古代的一種弦樂器,23弦或25弦,分臥式、豎式兩種。
7.妾:舊時婦女謙卑地自稱。
8.公姥:公公和婆婆。
9.伏惟:下級對上級或晚輩對長輩說話表示恭敬的習(xí)慣用語。
10.初陽歲:冬至之后,立春之前。
11.初七:支農(nóng)里七月七,舊時婦女在這天晚上乞巧。
12.下九:古人以農(nóng)歷每月的二十九為上九,初九為中九,十九為下九。在漢代,每月十九是婦女歡聚的日子。
13.適:出嫁。
14.六合:指結(jié)婚選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卵.....;年月日的干支合起來共六個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要適合,叫六合。
15.青廬:用青布搭成的蓬帳,舉行婚禮的地方,東漢至唐有這種風(fēng)俗。
16.黃昏:十二時辰之一,是戌時(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19時至21時)。
17.人定:是亥時(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21時至23時),這里指夜深人靜的時候。
18.杜康:相傳是早造酒的人。
19.子:對對方的尊稱。衿:古式的衣領(lǐng)。青衿: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里指代有學(xué)識的人。
20.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東西向田間小路。
21.樂府三絕:《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唐代韋莊的《秦婦吟》。
22.建安風(fēng)骨是以曹氏父子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團(tuán)所表現(xiàn)出的共同的文學(xué)傾向,他們高揚政治理想,展示強(qiáng)烈個性,具有濃郁的悲劇色彩,展現(xiàn)了東漢末年動蕩的時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剛健有力的詩歌風(fēng)格,所以稱為“建安風(fēng)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瑣。“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璃、應(yīng)場、劉楨。
23.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
24.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個字和地支十二個字循環(huán)相配來表示年月日的次序。這里指永和九年。
25.暮春:春季的末一個月。
26.視,一種祭禮。古時一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視日:三國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已日。視事,古代的一種風(fēng)俗,三月三日人們到水邊洗濯,嬉戲,以祈福消災(zāi)。
27.望: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既望:農(nóng)歷每月十六。晦:農(nóng)歷每月后一天。朔:農(nóng)歷每月第一天。
28.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9.洞簫:管樂器的一種。
30.匏樽:用葫蘆做成的酒器。
31.蜉蝣:一種小飛蟲,夏秋之交生在水邊,生存期很短,古人說它朝生暮死。
32.蘇軾蘇洵、蘇轍均以文學(xué)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痹跁ǚ矫娉删蜆O大,蘇軾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
33.賦始于戰(zhàn)國,盛行于漢。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是一種形式比較自由的文體。它主要有三個特點:一、句式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并追求駢偶;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xié);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多采用問答形式和鋪陳手法。賦,除了它的源頭楚辭階段外,經(jīng)歷了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幾個階段。
34.王安石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并稱“唐宋八大家”。28.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35.洞簫:管樂器的一種。
36.匏樽:用葫蘆做成的酒器。
37.蜉蝣:一種小飛蟲,夏秋之交生在水邊,生存期很短,古人說它朝生暮死。
38.蘇軾蘇洵、蘇轍均以文學(xué)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痹跁ǚ矫娉删蜆O大,蘇軾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
39.賦始于戰(zhàn)國,盛行于漢。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是一種形式比較自由的文體。它主要有三個特點:一、句式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并追求駢偶;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xié);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多采用問答形式和鋪陳手法。賦,除了它的源頭楚辭階段外,經(jīng)歷了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幾個階段。
40.王安石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并稱“唐宋八大家”。
2.高二上冊語文必修四知識點
1.“陽”和“陰”
這是一對相反的概念。古代很多事情都分陰陽,用陰陽來解釋萬物,如天地、日月、山水、晝夜、男女以至臟腑、氣血等。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用陰陽來說山水很常見。本課“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jì)水東流”,其中的陽、陰分別指泰山的南面和北面,是在說山。初中學(xué)過的《愚公移山》中有“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這個“陰”說的是水,指漢水的南面。
2.“乘風(fēng)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BR> 這一句用了“乘”“歷”“穿”“越”四個動詞,“風(fēng)雪”言“乘”,好像風(fēng)雪隨作者駕馭,比“冒”“頂”多一份主動;河言“歷”,山谷言“穿”,城墻言“越”,不僅符合描寫對象的特點,準(zhǔn)確生動,而且富于變化,筆墨傳神。幾個短句,幾個動詞,使我們仿佛看到作者頂風(fēng)冒雪、風(fēng)塵仆仆、不遠(yuǎn)萬里趕來登山的迫切神情。
3.比喻和擬人的運用
本文有幾處使用比喻和擬人手法,各具特點。
“蒼山負(fù)雪,明燭天南。”這是初登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背負(fù)著雪,賦予靜態(tài)的青山以人的動態(tài),用語新穎、傳神。進(jìn)而說蒼山上的雪像蠟燭一樣照著天南,形象、生動地繪出了積雪的光彩。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這是在山頂上遠(yuǎn)望和俯視所得的畫面。作者縱目遠(yuǎn)眺,夕陽照耀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畫,而山腰間停留著的云霧好像飄帶一般。“半山居霧”,不僅把動態(tài)的物寫成靜態(tài),使人感受到那種特有的寧靜氣息,而且設(shè)喻新奇,給人以美的享受。
“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薄盎虻萌眨蚍瘛钡纳椒?,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態(tài)卻是相同的,所謂“皆若僂”。這一比喻,寫出了西南諸峰的特點,更顯出日觀峰的雄峻,且賦予山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動。
3.高二上冊語文必修四知識點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慶奉節(jié)東白帝山上。東漢初年公孫述所筑,公孫述自號白帝,故名城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傳說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3琵琶行,行,古詩的一種體裁。
4元和十年,元和,唐憲宗的年號。
5左遷,貶官,降職。白居易任諫官時,因為屢次上書批評朝政,觸怒了皇帝,被貶為江州司馬。
6司馬,州刺史的副職,當(dāng)時實際上是有職無權(quán)了。
7京都高中語文必修課本文化常識聲,唐代京長安城流行的樂曲聲調(diào)。
8賈人,商人。
9出官,(京官)外調(diào)。
10管弦,指音樂。管,簫笛之類的管樂。弦,琴瑟或琵琶之類的弦樂。
11教坊,唐代官辦管領(lǐng)音樂雜技、教練歌舞的機(jī)關(guān)。
12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貴人家的子弟。五陵漢代五個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3青衫,黑色單衣,唐代官職低的服色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馬青衫”形容悲傷凄切的情感
14望帝,周朝末年蜀國君主的稱號,傳說他死后,魂魄化為鳥,名杜鵑,啼聲哀凄,暮春而鳴,傷感春去。也哀痛亡國。春心是傷春之心,比喻對美好事物的懷念。
15雞人報曉籌,漢代制度,宮中不養(yǎng)雞,而用傳唱報曉。雞人,宮中掌握時間的衛(wèi)士?;I,更籌,敲擊報時用的竹簽,這里指代時間。
16“六軍”,周制,天子有六軍,一萬二千五百人為一軍。后泛指軍隊。
所指因時代不同而不同:
(1)指天子所統(tǒng)領(lǐng)的軍隊?!吨芏Y·夏官·序官》:“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后來把“六軍”作為國家軍隊的統(tǒng)稱。如《三國志·魏志·辛毗傳》:“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則六軍盛而天下震。”宋范成大《州橋》詩:“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廻。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2)晉代稱領(lǐng)軍、護(hù)軍、左右二衛(wèi)、驍騎、游擊為“六軍”?!赌淆R書·百官志》:“領(lǐng)軍將軍、中領(lǐng)軍,護(hù)軍將軍、中護(hù)軍……左右二衞將軍,驍騎將軍,游擊將軍。晉世以來,謂領(lǐng)護(hù)至驍、游為六軍?!?BR> (3)指唐之禁軍六軍?!缎绿茣ぐ俟僦舅纳稀罚骸白笥引埼?、左右神武、左右神策,號六軍?!倍杜f唐書·職官志三》說六軍指左右龍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17當(dāng)時七夕笑牽牛,指唐玄宗和楊貴妃在發(fā)生"馬嵬事變”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農(nóng)歷的七月七日夜,民間傳說天上的牛郎織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會,婦女們便在這個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間向織女進(jìn)行乞巧活動,故也稱乞巧節(jié)。
18四紀(jì),古代以木星繞日一周(12年)為一紀(jì),四紀(jì)為四十八年。
19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國君對自己的謙稱。
20河內(nèi)兇,河內(nèi)遇到饑荒。河內(nèi),今河南境內(nèi)黃河以北的地方。兇,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1河?xùn)|,黃河以東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黃河流經(jīng)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稱山西境內(nèi)黃河以東的地區(qū)為河?xùn)|。
22粟,谷子,脫殼后成為小米,也泛稱小米。
23監(jiān)生,國子監(jiān)生員的簡稱,指明清兩代在國子監(jiān)(我國封建時代的中央學(xué)府)讀書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國子監(jiān)只存空名,地主豪紳可以憑祖先“功業(yè)”或捐錢取得監(jiān)生資格。
24謹(jǐn)庠序之教,認(rèn)真地興辦學(xué)校教育。謹(jǐn),謹(jǐn)慎,這里指認(rèn)真從事。庠、序,都是學(xué)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教,教化。
25理學(xué),又稱“道學(xué)”,是宋代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等人闡釋儒家學(xué)說而形成的思想體系。它認(rèn)為“理”是宇宙的本體,把“三綱五?!钡萖X道德說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主張。
26君子,這里指有學(xué)問有修養(yǎng)的人。
27金,指金屬制的刀劍等。
28崤函,崤山和函谷關(guān)。崤山,在函谷關(guān)的東邊。函谷關(guān),在今河南靈寶。
29連衡,秦國采用的一種離間六國,使他們各自同秦聯(lián)合,從而各個擊破的策略。也作“連橫”。
30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嘗君,齊國貴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趙國貴族,姓趙名勝;春申君,楚國貴族,姓黃名歇;信陵君,魏國貴族,姓魏名無忌。他們是戰(zhàn)國時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攬賓客著稱。
31約從離衡,相約為合縱,擊破秦國的連橫策略。約,結(jié)。離,使離散。
32履而制六合,登上皇帝的寶座控制天下。履,登帝位。六合,天地四方。
33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用嚴(yán)酷的刑罰來奴役天下的百姓。敲撲,刑具,短的叫“敲”,長的叫“撲”。
34俯首系頸,意思是愿意服從、投降。系頸,頸上系繩,表示投降。
35遷徙之徒,被征發(fā)的人。指陳涉被征發(fā)戍守漁陽。
36謫戍,因有罪而被貶調(diào)去守邊。
37萬乘,兵車萬輛。表示軍事力量強(qiáng)大。
38一夫作難,指陳涉起義。作難,起事,首事。
39七廟隳,宗廟毀滅,就是國家滅亡的意思。七廟,天子的宗廟。
40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來是通用于長官對下屬、長輩對晚輩的用語,南北朝以后作為皇帝發(fā)布詔令的專稱。
41巫醫(yī),古代巫和醫(yī)不分。巫的職業(yè)以祝壽、占卜等為主,也用藥物等為人治病。
42百工,
43六藝經(jīng)傳,六經(jīng)的XX和傳文。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經(jīng)書。《樂》久已失傳,這是沿用古代的說法。傳,古代解釋經(jīng)書的著作。
4.高二上冊語文必修四知識點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內(nèi)(通“晤”:面對面)
雖趣舍萬殊(趨:趨向,取向)
2、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一觴一詠(觴意為“喝酒”)
(2)形容詞作名詞
群賢畢至:(賢:賢才)
不知老之將至:(老:老年)
少長咸集(少長意為“少者、老者”)
況修短隨化(修、短:壽命長;壽命短)
死生亦大矣(大:大事)
(3)形容詞作動詞
齊彭殤為妄作(齊:把……看作相等)
(4)數(shù)詞意動用法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一:把……看作一樣)
3、一詞多義
修
修禊事也(動詞,做,從事)
茂林修竹(形容詞,高)
況修短隨化(形容詞,長)
之
仰觀宇宙之大(助詞,的)
不知老之將至(用于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及其所之即倦(V.向往,追求)
以之興懷(代詞,指向之所欣……已為陳跡)
一
一觴一詠(一邊)
若合一契(數(shù)詞,一個)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把……看成一樣,視為同等)
其致一也(一樣)
夫夫人之相與(句首發(fā)語詞)
悲夫(語氣助詞)
二、虛詞
1.以
(1)介詞,把。引以為流觴曲水
(2)介詞,因為。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3)連詞,用來。亦足以暢敘幽情
2.于
(1)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2)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當(dāng)其欣于所遇
(3)介詞,對或在。暫得于己
(4)介詞,到。終期于盡
3.為
(1)動詞,作為,當(dāng)作。引以為流觴曲水
(2)動詞,成為。已為陳跡
4.之
(1)結(jié)構(gòu)助詞,的。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2)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仰觀宇宙之大
(3)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夫人之相與/不知老之將至
(4)動詞,到,往。及其所之既倦
(5)代詞,它。感慨系之矣/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5.所
構(gòu)成所字結(jié)構(gòu),相當(dāng)于名詞短語?;蛞蚣乃?當(dāng)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
三、特殊句式
1.判斷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斷)
(2)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動詞“為”,表示判斷)
(3)齊彭殤為妄作(動詞“為”,表示判斷)
2.省略句
(1)引(之)以(之)為流觴曲水(省略賓語“之”和介詞賓語“之”)
(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詞“于”)
(3)悟言(于)一室之內(nèi)(省略介詞“于”)
3.倒裝句
(1)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于會稽山陰之蘭亭會,介賓短語后置)
(2)仰觀宇宙之大(仰觀大宇宙,定語后置)
(3)俯察品類之盛(俯察盛品類,定語后置)
(4)不能喻之于懷(不能于懷喻之,介賓短語后置)
四、重要詞釋義
引以為流觴曲水(引:疏導(dǎo)、引來)
悟言一室之內(nèi)(悟言:晤言,)
雖趣舍萬殊(趣:趨向,取向)
終期于盡(期:至,及)
未嘗不臨文嗟悼(臨:面對)
是日也(是:指代詞“這”)
茂林修竹(修:長)
所以游目騁懷(所以,古義:指用來;今義:表因果關(guān)系連詞)
信可樂也(信:指確定)
向之所歡(向:指過去)
列坐其次(次:指旁邊)
及其所之(及:指等到)
5.高二上冊語文必修四知識點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yuè,高興。
2.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jīng)。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通“捧”,捧著。
6.圖窮而匕首見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
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huán)”,繞。
8.卒起不意卒惶急無以擊軻卒,通“猝”,倉促,突然。
二、古今異義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陷于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jīng)濟(jì)困難。
2.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古義:可以用它來……。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5.持千金之幣物古義:禮物今義:錢幣。
6.秦王方還柱走古義:跑今義:步行。
7.諸郎中執(zhí)兵古義:宮廷侍衛(wèi)今義:指中醫(yī)。
8.左右既前,斬荊軻古義:周圍侍從。今義:表方向或大約。
三、詞類活用現(xiàn)象:
名詞作狀語
1.進(jìn)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3.函封之
4.發(fā)盡上指冠
名詞作動詞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為歌曰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左右既前,斬荊軻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設(shè)九賓
使動用法
1.使使以聞大王
2.使畢使于前
3.自引而起,絕袖
意動用法
1.太子遲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斷句
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購之(以)金千斤
2.欲與(之)俱
3.見燕使者(于)咸陽宮
4.而(群臣)卒惶急無以擊軻
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介賓短語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給貢職如郡縣
3.燕王拜送于庭
定語后置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荊軻刺秦王知識點
六、重點實虛詞
1、發(fā)
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打開
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出發(fā)
發(fā)盡上指冠頭發(fā)
2、故
故遣將守關(guān)者特意
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緣故
鯫生說我……故聽之所以
君安與項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登上
軻自知事不就成功
故人具雞黍老,舊
3、誠
誠能得樊將軍首如果真的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的確,確實
4、度
度我至軍中,君乃入估計
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常態(tài),氣度
5、顧
顧計不知所出耳只是,不過
荊軻顧笑武陽回頭
大行不顧細(xì)謹(jǐn)顧忌,考慮
6.為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被
為之奈何對付,處理
乃為裝遣荊軻準(zhǔn)備
乃令秦武陽為副做為
其人居遠(yuǎn)未來,而為留待因為
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發(fā)出
7.而
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并且,表遞進(jìn)
其人居遠(yuǎn)未來,而為留待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卻,表轉(zhuǎn)折
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就,或不譯,表承接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相當(dāng)于“地”或不譯,表修飾
七、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報太子(“有以”,意為:有用來……的辦法)
2.然則將軍之仇報(既然這樣,那么)
3.荊軻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復(fù)音虛詞“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譯為:……的原因。)
5.而卒惶急無以擊軻(“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6.以故荊軻逐秦王(因此)
6.高二上冊語文必修四知識點
1、《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共120回,曹雪芹寫前80回,高鶚續(xù)寫后40回。是我國古代小說中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是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與海》海明威:美國小說家。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
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成為表現(xiàn)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難》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杰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xué)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風(fēng)飄逸豪放,素有“詩仙”之稱。和杜甫齊名,人稱“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國文學(xué)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風(fēng)沉郁頓挫。人們稱杜甫的詩為“詩史”,稱譽杜甫是“詩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
6、李商隱: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生。有《李義山詩集》。與杜牧并稱“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編輯而成的一部語錄體著作,共7篇,內(nèi)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xué)說及哲學(xué)、教育思想。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是儒家繼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亞圣”。
8、《荀子》荀子: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時期儒家學(xué)派后一個代表人物。
9、《過秦論》賈誼:世稱賈太傅、賈長沙,也稱賈生。西漢杰出的政論家、文學(xué)家。
10、《師說》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散文家,詩人。和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