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個人生活還是工作領域。計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方向,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和管理時間、資源和任務。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計劃書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駐村日記寫工作計劃的格式篇一
xx鄉(xiāng)以“同步小康駐村”和“精準扶貧”為契機,以“四在農家美麗鄉(xiāng)村”為抓手,“五個立足”抓好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確保駐村工作出成效。
一是立足真下,記好“入駐賬”。嚴格按照省、市、縣的要求,安排好本鄉(xiāng)同步小康駐村工作,將駐村工作干部信息在各自所駐村的進行公示。統(tǒng)一規(guī)范制作文朝榮工作六法、同步小康駐村公示牌,公開駐村工作組成員姓名、照片、職務、聯(lián)系方式、駐地、駐村工作期間去向,公布駐村工作組工作職責、幫扶內容等,方便群眾聯(lián)絡辦事,主動接受駐地干部群眾監(jiān)督。同時要求各駐村工作小組組長做好本小組成員入駐基本情況臺賬,做好駐村工作入駐賬。
二是立足宣傳,記好“宣傳賬”。駐村干部累計召開村常務干部會32次158人次、大小群眾會23次3368人次、發(fā)放便民連心卡3500余張、張貼“四在農家美麗鄉(xiāng)村”六項行動計劃公開信12封、拉橫幅12幅、制作大型固定標語4幅,把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美麗鄉(xiāng)村文明行動工作”和精準扶貧“六個到村到戶”等工作的目的、意義及幫扶措施等宣傳到村組、到農戶,讓群眾家喻戶曉。所召開會議的時間、地點及內容,由駐村干部和村干部負責記錄存檔,做好宣傳賬。
三是立足實際,記好“民情賬”。由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按照駐村工作“六個必須”要求,采取進村入戶、夜訪農家等形式進行走訪、開展工作,各駐村工作組深入農戶家中和田間地頭開展調研走訪,切實做到“三必訪”:即貧困戶、低保戶、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孤殘人員、軍烈屬等弱勢群體,上訪戶、征地拆遷戶、刑滿釋放人員等重點人群,種養(yǎng)殖大戶、創(chuàng)業(yè)帶富能人等農村能人三類人群必訪,了解掌握所在村基本情況和村情民意。認真摸清群眾所想、所需和所盼,記入民情日記(民情賬),納入幫扶計劃,確保問題解決。
四是立足穩(wěn)定,做好“信訪賬”。駐村干部要配合好村干部,通過主動走訪、接訪人民群眾,排查出可能引發(fā)群眾集體上訪、越位上訪的隱患15起,解釋說服消除隱患上訪14起,化解矛盾糾紛36起,并按照“一案一檔”建立信訪臺賬。通過集體研究討論,找準各類矛盾糾紛癥結,制定解決方案幫助解決。對一時解決不了的,耐心做好解釋說服工作,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組、要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xiāng)。
駐村日記寫工作計劃的格式篇二
從平頂山日報上面看到駐汝州市大峪鄉(xiāng)大泉村第一書記張現(xiàn)會同志的駐村任職事跡后,我很受感動。同樣作為一名駐村任職第一書記的我,與張現(xiàn)會相比,相差很遠。在以后的駐村任職工作中我要向張現(xiàn)會同志學習,以他為榜樣,以他為鏡子,學習他為公忘私的革命精神,學習他扎根基層,和農民朋友心貼心的工作方法,學習他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不怕苦、不怕累,為群眾做好事、解難事,樹立群眾觀點,自覺走好群眾路線,始終把群眾的安危冷暖牽掛在心,了解群眾意愿,傾聽群眾訴求,誠心實意地幫助群眾解決困難,以實際行動樹立新時期_員的良好形象。
我駐村任職的體會是,要想開展好駐村任職工作,必須走好群眾路線,善于做群眾工作。工作的開展、項目的實施都離不開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不會做群眾工作,駐村任職工作將寸步難行。
怎樣做好駐村任職工作呢?我認為應該是接地氣、惠民生、說農民群眾話、辦農民群眾事,不說空話、虛話、套話,事事處處為農民群眾辦事,心里始終裝著農民群眾,想農民群眾所想,急農民群眾所急,農民群眾利益無小事,與農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
我自駐村任職以來,認真履職,牢記使命,堅守崗位,扎根基層,深入調研,傾心盡力,心系百姓,足跡遍布全村,與農民群眾打成一片。從建班子、強基礎和著眼于鼓干勁、聚力量、解難題、辦實事,在較短時間內,水寨村實現(xiàn)了由“亂”到“治”,由“散”到“聚”,以實際工作贏得了黨員干部和群眾的信賴。
水寨村一年多來,路平了,燈亮了,機井出水了,衛(wèi)生室建立起來了,新型農村社區(qū)建設啟動了,村室建成使用上了,老百姓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黨員干部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班子團結和諧,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
在今后的駐村任職中,我要做到沉下心,撲下身子,扎下根,不辜負市委、市政府和農民群眾對我的期望,加快推進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使水寨村早日建成小康社會。
駐村日記寫工作計劃的格式篇三
節(jié)后第二天,坐班車趕往扶貧幫扶地佛坪縣大河壩鎮(zhèn)沙坪村。駐村當天,先和村上干部交談進一步了解村情,學習了駐村工作開始以來的所有文件,仔細翻看了前期駐村人員的工作記錄,掌握了前期駐村幫扶工作情況和下一步重點幫扶內容。第一天到沙坪村,下著中雨,沒法出門,最多的是和村支部曹書記交談。
沙坪村全村6個村民小組,158戶595人。該村自然條件差,人口居住分散,有農村低保對象17戶52人。村上目前產業(yè)發(fā)展主要靠魔芋、天麻種植、生豬養(yǎng)殖和勞務輸出。西漢高速修建時,村上1-5組住在山上的絕大部分農戶,靠給高速路打工以及高速路帶來的連帶效應,紛紛在路邊修起了樓房,因修建貸款等原因,大部分家庭主要勞力都選擇外出打工,留在村上的大都是照顧小孩的婦女和老人。支書說,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幫助村上修訂制定了規(guī)劃,幫扶部門和各級領導都很重視,在政策和資金上有較大投入。用支書的話說‘感覺真的可以了,也不好再提更多的要求’。從這點看,我覺得各級各部門的幫扶工作確實有內容、有效果,也得到村干部和老百姓的認可和歡迎。最重要的,就是把規(guī)劃和已實施的項目抓緊落實,不求多,求實際,求可行。
2015年5月6日星期日晴天
沙坪村1-4組的農戶大多沿著大黃公路兩旁居住。大清早先去了沙坪一組梁清德家里,家中三口人,低保對象。梁的兒子外出打工,掙錢只能養(yǎng)活自己。梁的身體不好,干不了重活。在他家門口剛好遇到他用衛(wèi)生紙捂著眼睛焦慮的站在門口,一問才知道是昨晚干活時鐵絲刺傷了眼睛,我扒開他的手看了看,右眼睛紅腫的很大,無法睜開,忙建議他趕緊去鎮(zhèn)上醫(yī)院消炎治療,眼睛不敢馬虎,眼睛有問題,以后連干小活都成問題了。下午再見他時,眼睛已包上紗布,神情也淡定了許多。農村勞動力好壞是影響家庭基本生活的重要因素,身體好,能干活,基本生活變沒問題,做的好的話,還可以有更多的收入,但是像梁清德,因修房勞累等因素導致身體差,蓋房欠款也多,要盡快翻身確實困難,政府的救助就顯得迫切和重要,當然,多保護身體是更重要的。
路邊就是二組穆貴麗家,她今年66歲,老伴去世多年,兒子外出打工,和家中兒媳、兩個孫女一起生活。穆貴麗是去年不慎摔跤,大腿骨折斷。當時,兒媳怕影響自己干活和怕花錢,讓婆婆就近簡單看了看,導致目前骨頭沒扶正,拉下行動不便的后遺癥。滿臉愁容的穆貴麗見到我就開始絮叨著自己如何受傷,兒媳如何不管,本來還能做家務帶孩子的她,如今卻只能照顧自己了。在和穆貴麗交流中,她發(fā)愁最多的是腿如何才能盡快好起來,想去看病,家里既然找不到人陪伴。一年時間骨頭都基本定型了,怎么辦?我告訴她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去看一看,起碼可以阻止病情的發(fā)展,有一份希望總是好的,何況新農合、民政上的醫(yī)療救助都可以解決醫(yī)療費用問題,自己負擔的也不多。我覺得,轉變思想觀念很重要,有病及時看,不是花錢,其實是省錢。穆貴麗兒媳婦要是當時花點錢、費點時間把婆婆的腿治好了,如今婆婆既能做飯,又能看孩子做家務,真是利大于弊呀!
2015年5月15日星期二小雨
今天是駐村的最后一天,駐村期間,我進村入戶,共入戶走訪農戶28戶,其中低保對象14戶,了解村民生產生活實際困難,對了解到的問題,及時同村鎮(zhèn)干部溝通,有針對性地幫助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如對3戶家庭困難符合低保條件的,提出村鎮(zhèn)要按照程序盡快納入低保;對因病導致家庭生活出現(xiàn)臨時困難的,建議村鎮(zhèn)積極給予臨時救助、醫(yī)療救助;對低保對象中生活越加困難的對象,建議鎮(zhèn)村予以提高救助標準,幫助他家庭更好地解決生活困難;對鎮(zhèn)村開展社會救助對象申請審核評議工作中的一些不規(guī)范現(xiàn)象提出規(guī)范化建議。
通過兩個多星期的駐村幫扶工作,使我對開展幫扶工作的實際意義,同老百姓交流、增進情感的必要性,為老百姓解決哪怕一個實際困難的作用都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多的體會。我覺得下基層開展幫扶工作,直接駐村入戶,群眾對此很關注,所以,每名駐村干部都要展示良好作風形象,都應該用心用情的投入到幫扶工作中去。首先要和群眾“拉關系”、“擺家?!保c群眾的距離,建立起魚水關系才能把群眾想什么了解清楚,才能去如何幫助,才能完成幫什么、促什么的任務。駐村幫扶就是下基層接地氣,更是掌握實情的關鍵。多了解民意,多接接地氣,才能增加工作的底氣。通過駐村幫扶工作的開展,我覺得,當前農村、農民最大的憂慮是養(yǎng)老,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身體差、或有殘疾,自理能力缺乏,應該大力發(fā)展農村家庭互助式養(yǎng)老服務業(yè);最突出的問題是農民缺乏必要的生產技能,創(chuàng)收能力不足,必須加強教育,特別是實用技術培訓,讓更多的農民掌握一技之長,增強農民就地創(chuàng)業(yè)和外出務工的能力;最大的困難是致富缺項目,需要大力發(fā)展專業(yè)合作組織,農村專業(yè)經濟協(xié)會,來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培育壯大特色主導產業(yè);最根本的瓶頸是設施滯后,需要加大投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推廣先進農業(yè)機械,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使新農村建設真正得到發(fā)展。當然,還有無法回避的現(xiàn)實是農村依然有一些特困群體需要黨和政府的幫助和救助,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完善和加強民政救助工作,是為這些特困百姓撐起的一片更美的天。
駐村日記寫工作計劃的格式篇四
11月1日,在真樸村委員會會議室召開了真樸村農村扶貧對象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會議,參會人員為我及鄉(xiāng)里的工作組和村支委會代表。
召開這次會議的目的是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中國農村扶貧開發(fā)綱要》關于“建立健全扶貧對象識別機制,做好建檔立卡工作,實行動態(tài)管理,確保扶貧對象得到有效扶持”的要求。
工作組長李俊青出席并發(fā)言,一是對本次扶貧對象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范圍提出了要求。本次真樸村扶貧對象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的范圍為我村14個村民小組,調查對象為全村所有農村戶籍人口。要求各工作組組員在本村內全面開展農村扶貧對象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真正將農村扶貧對象識別出來。
二是對本次扶貧對象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明確了目標任務。本次開展農村扶貧對象識別和建檔立卡的目標任務是:科學識別新標準下的貧困人口,逐戶建立貧困人口信息檔案,完善貧困人口的動態(tài)識別機制,為全村開展專項扶貧、行業(yè)扶貧、社會扶貧,對農村扶貧對象全面實施扶貧政策搭建通用的扶貧工作信息平臺。三是對本次扶貧對象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確定了原則。
1、堅持統(tǒng)一標準、全面調查原則。
2、堅持實事求是、科學識別原則。
3、堅持分級負責、分類指導原則。
4、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5、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
6、堅持質量第一原則。
四是對本次扶貧對象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作出了步驟安排。扶貧對象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分為四個階段,即前期準備階段、對象識別階段、信息采集和落實幫扶措施階段、總結階段,并要求務必于11月9號前做好各項工作,爭取本次扶貧對象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取得圓滿成功。
駐村日記寫工作計劃的格式篇五
今天一大早,我們部機關一行9人來到**村,這既是開展“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以來的一次集中走村入戶訪民情活動,又是對部機關干部的一次農村社會實踐教育。同事們興趣盎然,一路都談論著農村這些年的新變化,探討著怎么與村民交心談話、開展調查等。我也算是個“老駐村”了,就在車上給大家簡要介紹了下**村的基本情況:全村6個村民小組、230戶、村民1009人,面積20xx畝,黨員30人,村干部3人。
到村委會與村干部進行簡短交流后,同事們就按照**部長安排分成了6個工作小組,帶上調查問卷和“惠農”宣傳資料,分別由一名村干部(或村務協(xié)管員)領著或摩托車代步、或徒步開始了入戶調查。今天的三坪之行,我共走訪了4組的29戶村民,或在家中細聊,或在田埂駐足,時間長短不一,對農村又有了新了解,也有幾點新感受。
感受一:農民素質在不斷提升。領著我到4組入戶
走訪的**師傅,50歲左右,父輩般的年紀,以前當過村會計,對村里情況比較熟悉,個人也很健談,一路上先介紹了自家的情況:家里種了七八畝地,兩個兒子在外務工,村里國家政策落實的比較好,家里收入還過得去,小日子也很舒坦。談到“千百萬”活動,比較支持,村里今天安排他當“向導”引著我們到農戶家走訪時,積極應允,也不要求村里給一分報酬,只是愿意支持村里的工作。在做玻璃運輸生意的村民***、***等家中了解到,他們對于村里組織成立協(xié)會的事情比較贊同,也大力支持,協(xié)會每年還會主動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于村里公共事業(yè)建設。走訪了29戶農戶,收集的10來個意見建議,沒有一個不感謝黨和政府農村政策好的,也沒有一個人提非分要求,反映的問題大都是幫助三坪村發(fā)展的。農民是樸實的,村民的素質也在逐步提高。
種植大戶、養(yǎng)殖大戶等也不多,大多數(shù)還是滿足于傳統(tǒng)“男耕女織”的小農生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條件就是要通過發(fā)展農業(yè)產業(yè)化帶動農村經濟發(fā)展,增加農民收入,看來政府還需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多出臺政策推動,幫助村民做好發(fā)展規(guī)劃。
感受三: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需關注。走訪了29戶就有一半是“祖孫兩代”留守,父母在外忙于生計,兒童大多由隔代老人照顧。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處于空白狀況,情感上缺少父母的關愛,可能產生心理障礙,還容易染上不良惡習;空巢老人遭受著精神上的寂寞和疾病的困擾。這些我相信不僅僅是個別現(xiàn)象,在整個中國農村普遍存在,影響著農村的和諧發(fā)展,希望全社會都能關注、關心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讓他們健康、快樂生活。
駐村日記寫工作計劃的格式篇一
xx鄉(xiāng)以“同步小康駐村”和“精準扶貧”為契機,以“四在農家美麗鄉(xiāng)村”為抓手,“五個立足”抓好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確保駐村工作出成效。
一是立足真下,記好“入駐賬”。嚴格按照省、市、縣的要求,安排好本鄉(xiāng)同步小康駐村工作,將駐村工作干部信息在各自所駐村的進行公示。統(tǒng)一規(guī)范制作文朝榮工作六法、同步小康駐村公示牌,公開駐村工作組成員姓名、照片、職務、聯(lián)系方式、駐地、駐村工作期間去向,公布駐村工作組工作職責、幫扶內容等,方便群眾聯(lián)絡辦事,主動接受駐地干部群眾監(jiān)督。同時要求各駐村工作小組組長做好本小組成員入駐基本情況臺賬,做好駐村工作入駐賬。
二是立足宣傳,記好“宣傳賬”。駐村干部累計召開村常務干部會32次158人次、大小群眾會23次3368人次、發(fā)放便民連心卡3500余張、張貼“四在農家美麗鄉(xiāng)村”六項行動計劃公開信12封、拉橫幅12幅、制作大型固定標語4幅,把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美麗鄉(xiāng)村文明行動工作”和精準扶貧“六個到村到戶”等工作的目的、意義及幫扶措施等宣傳到村組、到農戶,讓群眾家喻戶曉。所召開會議的時間、地點及內容,由駐村干部和村干部負責記錄存檔,做好宣傳賬。
三是立足實際,記好“民情賬”。由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按照駐村工作“六個必須”要求,采取進村入戶、夜訪農家等形式進行走訪、開展工作,各駐村工作組深入農戶家中和田間地頭開展調研走訪,切實做到“三必訪”:即貧困戶、低保戶、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孤殘人員、軍烈屬等弱勢群體,上訪戶、征地拆遷戶、刑滿釋放人員等重點人群,種養(yǎng)殖大戶、創(chuàng)業(yè)帶富能人等農村能人三類人群必訪,了解掌握所在村基本情況和村情民意。認真摸清群眾所想、所需和所盼,記入民情日記(民情賬),納入幫扶計劃,確保問題解決。
四是立足穩(wěn)定,做好“信訪賬”。駐村干部要配合好村干部,通過主動走訪、接訪人民群眾,排查出可能引發(fā)群眾集體上訪、越位上訪的隱患15起,解釋說服消除隱患上訪14起,化解矛盾糾紛36起,并按照“一案一檔”建立信訪臺賬。通過集體研究討論,找準各類矛盾糾紛癥結,制定解決方案幫助解決。對一時解決不了的,耐心做好解釋說服工作,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組、要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xiāng)。
駐村日記寫工作計劃的格式篇二
從平頂山日報上面看到駐汝州市大峪鄉(xiāng)大泉村第一書記張現(xiàn)會同志的駐村任職事跡后,我很受感動。同樣作為一名駐村任職第一書記的我,與張現(xiàn)會相比,相差很遠。在以后的駐村任職工作中我要向張現(xiàn)會同志學習,以他為榜樣,以他為鏡子,學習他為公忘私的革命精神,學習他扎根基層,和農民朋友心貼心的工作方法,學習他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不怕苦、不怕累,為群眾做好事、解難事,樹立群眾觀點,自覺走好群眾路線,始終把群眾的安危冷暖牽掛在心,了解群眾意愿,傾聽群眾訴求,誠心實意地幫助群眾解決困難,以實際行動樹立新時期_員的良好形象。
我駐村任職的體會是,要想開展好駐村任職工作,必須走好群眾路線,善于做群眾工作。工作的開展、項目的實施都離不開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不會做群眾工作,駐村任職工作將寸步難行。
怎樣做好駐村任職工作呢?我認為應該是接地氣、惠民生、說農民群眾話、辦農民群眾事,不說空話、虛話、套話,事事處處為農民群眾辦事,心里始終裝著農民群眾,想農民群眾所想,急農民群眾所急,農民群眾利益無小事,與農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
我自駐村任職以來,認真履職,牢記使命,堅守崗位,扎根基層,深入調研,傾心盡力,心系百姓,足跡遍布全村,與農民群眾打成一片。從建班子、強基礎和著眼于鼓干勁、聚力量、解難題、辦實事,在較短時間內,水寨村實現(xiàn)了由“亂”到“治”,由“散”到“聚”,以實際工作贏得了黨員干部和群眾的信賴。
水寨村一年多來,路平了,燈亮了,機井出水了,衛(wèi)生室建立起來了,新型農村社區(qū)建設啟動了,村室建成使用上了,老百姓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黨員干部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班子團結和諧,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
在今后的駐村任職中,我要做到沉下心,撲下身子,扎下根,不辜負市委、市政府和農民群眾對我的期望,加快推進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使水寨村早日建成小康社會。
駐村日記寫工作計劃的格式篇三
節(jié)后第二天,坐班車趕往扶貧幫扶地佛坪縣大河壩鎮(zhèn)沙坪村。駐村當天,先和村上干部交談進一步了解村情,學習了駐村工作開始以來的所有文件,仔細翻看了前期駐村人員的工作記錄,掌握了前期駐村幫扶工作情況和下一步重點幫扶內容。第一天到沙坪村,下著中雨,沒法出門,最多的是和村支部曹書記交談。
沙坪村全村6個村民小組,158戶595人。該村自然條件差,人口居住分散,有農村低保對象17戶52人。村上目前產業(yè)發(fā)展主要靠魔芋、天麻種植、生豬養(yǎng)殖和勞務輸出。西漢高速修建時,村上1-5組住在山上的絕大部分農戶,靠給高速路打工以及高速路帶來的連帶效應,紛紛在路邊修起了樓房,因修建貸款等原因,大部分家庭主要勞力都選擇外出打工,留在村上的大都是照顧小孩的婦女和老人。支書說,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幫助村上修訂制定了規(guī)劃,幫扶部門和各級領導都很重視,在政策和資金上有較大投入。用支書的話說‘感覺真的可以了,也不好再提更多的要求’。從這點看,我覺得各級各部門的幫扶工作確實有內容、有效果,也得到村干部和老百姓的認可和歡迎。最重要的,就是把規(guī)劃和已實施的項目抓緊落實,不求多,求實際,求可行。
2015年5月6日星期日晴天
沙坪村1-4組的農戶大多沿著大黃公路兩旁居住。大清早先去了沙坪一組梁清德家里,家中三口人,低保對象。梁的兒子外出打工,掙錢只能養(yǎng)活自己。梁的身體不好,干不了重活。在他家門口剛好遇到他用衛(wèi)生紙捂著眼睛焦慮的站在門口,一問才知道是昨晚干活時鐵絲刺傷了眼睛,我扒開他的手看了看,右眼睛紅腫的很大,無法睜開,忙建議他趕緊去鎮(zhèn)上醫(yī)院消炎治療,眼睛不敢馬虎,眼睛有問題,以后連干小活都成問題了。下午再見他時,眼睛已包上紗布,神情也淡定了許多。農村勞動力好壞是影響家庭基本生活的重要因素,身體好,能干活,基本生活變沒問題,做的好的話,還可以有更多的收入,但是像梁清德,因修房勞累等因素導致身體差,蓋房欠款也多,要盡快翻身確實困難,政府的救助就顯得迫切和重要,當然,多保護身體是更重要的。
路邊就是二組穆貴麗家,她今年66歲,老伴去世多年,兒子外出打工,和家中兒媳、兩個孫女一起生活。穆貴麗是去年不慎摔跤,大腿骨折斷。當時,兒媳怕影響自己干活和怕花錢,讓婆婆就近簡單看了看,導致目前骨頭沒扶正,拉下行動不便的后遺癥。滿臉愁容的穆貴麗見到我就開始絮叨著自己如何受傷,兒媳如何不管,本來還能做家務帶孩子的她,如今卻只能照顧自己了。在和穆貴麗交流中,她發(fā)愁最多的是腿如何才能盡快好起來,想去看病,家里既然找不到人陪伴。一年時間骨頭都基本定型了,怎么辦?我告訴她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去看一看,起碼可以阻止病情的發(fā)展,有一份希望總是好的,何況新農合、民政上的醫(yī)療救助都可以解決醫(yī)療費用問題,自己負擔的也不多。我覺得,轉變思想觀念很重要,有病及時看,不是花錢,其實是省錢。穆貴麗兒媳婦要是當時花點錢、費點時間把婆婆的腿治好了,如今婆婆既能做飯,又能看孩子做家務,真是利大于弊呀!
2015年5月15日星期二小雨
今天是駐村的最后一天,駐村期間,我進村入戶,共入戶走訪農戶28戶,其中低保對象14戶,了解村民生產生活實際困難,對了解到的問題,及時同村鎮(zhèn)干部溝通,有針對性地幫助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如對3戶家庭困難符合低保條件的,提出村鎮(zhèn)要按照程序盡快納入低保;對因病導致家庭生活出現(xiàn)臨時困難的,建議村鎮(zhèn)積極給予臨時救助、醫(yī)療救助;對低保對象中生活越加困難的對象,建議鎮(zhèn)村予以提高救助標準,幫助他家庭更好地解決生活困難;對鎮(zhèn)村開展社會救助對象申請審核評議工作中的一些不規(guī)范現(xiàn)象提出規(guī)范化建議。
通過兩個多星期的駐村幫扶工作,使我對開展幫扶工作的實際意義,同老百姓交流、增進情感的必要性,為老百姓解決哪怕一個實際困難的作用都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多的體會。我覺得下基層開展幫扶工作,直接駐村入戶,群眾對此很關注,所以,每名駐村干部都要展示良好作風形象,都應該用心用情的投入到幫扶工作中去。首先要和群眾“拉關系”、“擺家?!保c群眾的距離,建立起魚水關系才能把群眾想什么了解清楚,才能去如何幫助,才能完成幫什么、促什么的任務。駐村幫扶就是下基層接地氣,更是掌握實情的關鍵。多了解民意,多接接地氣,才能增加工作的底氣。通過駐村幫扶工作的開展,我覺得,當前農村、農民最大的憂慮是養(yǎng)老,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身體差、或有殘疾,自理能力缺乏,應該大力發(fā)展農村家庭互助式養(yǎng)老服務業(yè);最突出的問題是農民缺乏必要的生產技能,創(chuàng)收能力不足,必須加強教育,特別是實用技術培訓,讓更多的農民掌握一技之長,增強農民就地創(chuàng)業(yè)和外出務工的能力;最大的困難是致富缺項目,需要大力發(fā)展專業(yè)合作組織,農村專業(yè)經濟協(xié)會,來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培育壯大特色主導產業(yè);最根本的瓶頸是設施滯后,需要加大投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推廣先進農業(yè)機械,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使新農村建設真正得到發(fā)展。當然,還有無法回避的現(xiàn)實是農村依然有一些特困群體需要黨和政府的幫助和救助,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完善和加強民政救助工作,是為這些特困百姓撐起的一片更美的天。
駐村日記寫工作計劃的格式篇四
11月1日,在真樸村委員會會議室召開了真樸村農村扶貧對象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會議,參會人員為我及鄉(xiāng)里的工作組和村支委會代表。
召開這次會議的目的是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中國農村扶貧開發(fā)綱要》關于“建立健全扶貧對象識別機制,做好建檔立卡工作,實行動態(tài)管理,確保扶貧對象得到有效扶持”的要求。
工作組長李俊青出席并發(fā)言,一是對本次扶貧對象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范圍提出了要求。本次真樸村扶貧對象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的范圍為我村14個村民小組,調查對象為全村所有農村戶籍人口。要求各工作組組員在本村內全面開展農村扶貧對象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真正將農村扶貧對象識別出來。
二是對本次扶貧對象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明確了目標任務。本次開展農村扶貧對象識別和建檔立卡的目標任務是:科學識別新標準下的貧困人口,逐戶建立貧困人口信息檔案,完善貧困人口的動態(tài)識別機制,為全村開展專項扶貧、行業(yè)扶貧、社會扶貧,對農村扶貧對象全面實施扶貧政策搭建通用的扶貧工作信息平臺。三是對本次扶貧對象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確定了原則。
1、堅持統(tǒng)一標準、全面調查原則。
2、堅持實事求是、科學識別原則。
3、堅持分級負責、分類指導原則。
4、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5、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
6、堅持質量第一原則。
四是對本次扶貧對象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作出了步驟安排。扶貧對象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分為四個階段,即前期準備階段、對象識別階段、信息采集和落實幫扶措施階段、總結階段,并要求務必于11月9號前做好各項工作,爭取本次扶貧對象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取得圓滿成功。
駐村日記寫工作計劃的格式篇五
今天一大早,我們部機關一行9人來到**村,這既是開展“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以來的一次集中走村入戶訪民情活動,又是對部機關干部的一次農村社會實踐教育。同事們興趣盎然,一路都談論著農村這些年的新變化,探討著怎么與村民交心談話、開展調查等。我也算是個“老駐村”了,就在車上給大家簡要介紹了下**村的基本情況:全村6個村民小組、230戶、村民1009人,面積20xx畝,黨員30人,村干部3人。
到村委會與村干部進行簡短交流后,同事們就按照**部長安排分成了6個工作小組,帶上調查問卷和“惠農”宣傳資料,分別由一名村干部(或村務協(xié)管員)領著或摩托車代步、或徒步開始了入戶調查。今天的三坪之行,我共走訪了4組的29戶村民,或在家中細聊,或在田埂駐足,時間長短不一,對農村又有了新了解,也有幾點新感受。
感受一:農民素質在不斷提升。領著我到4組入戶
走訪的**師傅,50歲左右,父輩般的年紀,以前當過村會計,對村里情況比較熟悉,個人也很健談,一路上先介紹了自家的情況:家里種了七八畝地,兩個兒子在外務工,村里國家政策落實的比較好,家里收入還過得去,小日子也很舒坦。談到“千百萬”活動,比較支持,村里今天安排他當“向導”引著我們到農戶家走訪時,積極應允,也不要求村里給一分報酬,只是愿意支持村里的工作。在做玻璃運輸生意的村民***、***等家中了解到,他們對于村里組織成立協(xié)會的事情比較贊同,也大力支持,協(xié)會每年還會主動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于村里公共事業(yè)建設。走訪了29戶農戶,收集的10來個意見建議,沒有一個不感謝黨和政府農村政策好的,也沒有一個人提非分要求,反映的問題大都是幫助三坪村發(fā)展的。農民是樸實的,村民的素質也在逐步提高。
種植大戶、養(yǎng)殖大戶等也不多,大多數(shù)還是滿足于傳統(tǒng)“男耕女織”的小農生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條件就是要通過發(fā)展農業(yè)產業(yè)化帶動農村經濟發(fā)展,增加農民收入,看來政府還需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多出臺政策推動,幫助村民做好發(fā)展規(guī)劃。
感受三: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需關注。走訪了29戶就有一半是“祖孫兩代”留守,父母在外忙于生計,兒童大多由隔代老人照顧。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處于空白狀況,情感上缺少父母的關愛,可能產生心理障礙,還容易染上不良惡習;空巢老人遭受著精神上的寂寞和疾病的困擾。這些我相信不僅僅是個別現(xiàn)象,在整個中國農村普遍存在,影響著農村的和諧發(fā)展,希望全社會都能關注、關心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讓他們健康、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