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很快就會面臨繼續(xù)學業(yè)或事業(yè)的選擇。面對重要的人生選擇,是否考慮清楚了?這對于沒有社會經驗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困難的想選擇。如何度過這重要又緊張的一年,我們可以從提高學習效率來著手!高三頻道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三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希望你努力學習,圓金色六月夢!
1.高三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
1.將面團包在紗布里搓洗后,留在紗布里的物質是蛋白質,洗出的白漿為淀粉.
2.外分泌性蛋白通過生物膜系統(tǒng)運送出細胞外,穿過的生物膜層數為零.
3.植物細胞質壁分離時失去的水是液泡中的水.
4.有絲XX,無絲XX,減數XX,均是真核細胞XX方式.細菌為原核生物,XX為二XX.
5.精原細胞既可以有絲XX,也可以減數XX.
6.線粒體只存在于真核細胞中.
7.藍藻是原核生物.
8.根減生長點細胞沒有大液泡.
9.葉肉細胞高度分化,不再增殖.
10.基因重組發(fā)生在四分體時期,或減數第一次XX后期.
11.同原染色體在有絲XX全過程中和減數第一次XX時存在.
12.愈傷組織特點:未分化,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細胞.
13.皮膚生發(fā)層細胞代謝旺盛,在間期易癌變.
14.根分身區(qū)細胞含自由水量大于成熟區(qū)細胞.
15.葉表皮細胞是無色透明的,不含葉綠體.葉肉細胞為綠色,含葉綠體.保衛(wèi)細胞含葉綠體.
16.植物中,葉綠素的含量是類胡蘿卜素的三倍.
17.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均有水生成.
18.T2噬菌體為雙鏈DNA病毒.
19.基因突變與染色體變異均是分子水平上的變異.
20.人體NaCl攝入量等于排出量。
21.蒸騰作用強度會影響元素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速度.
22.聯系特異性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的細胞是吞噬細胞.
23.ATP中只有兩個高能磷酸鍵,AP鍵為一般化學鍵.
24.ATP由一個腺苷和三個磷酸基團組成.
25.ATP中所含的糖為核糖.
26.人的腸腺和胰腺能分泌麥芽糖酶,進入小腸.
27.C3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2不消耗能量,C4植物固定CO2消耗能量.
28.應激性的最終結果是使生物適應環(huán)境.
29.適應性是通過長期自然選擇形成的.
30.遺傳物質多樣性,也決定了生物應激性和適應性的多樣性.
31.細胞中結合水越多,其抗逆性越強.
32.細胞中的自由水與結合水之間可自由轉化.
33.N是土壤中最易缺少的元素.
34.動物只能利用有機態(tài)的N[氨基酸],動物缺N實質是缺少氨基酸.
35.植物缺Fe表現為失綠癥,新葉先發(fā)黃.
36.缺鋅可引起蘋果,桃的小葉癥,從葉癥.
37.鈉鉀可參與興奮細胞的興奮性變化.
38.核酸遺傳特異性決定了蛋白質特異性.
39.葉綠素的合成需要光.
2.高三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
蛋白質
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生物體中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大約有20種,在結構上都符合結構通式。氨基酸分子間以肽鍵的方式互相結合。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稱為二肽,由多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稱為多肽,其通常呈鏈狀結構,稱為肽鏈。一個蛋白質分子可能含有一條或幾條肽鏈,通過盤曲﹑折疊形成復雜(特定)的空間結構。
蛋白質分子結構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其原因是: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不同、數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形成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由于結構的多樣性,蛋白質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其功能主要如下:
(1)結構蛋白,如肌肉、載體蛋白、血紅蛋白;
(2)信息傳遞,如胰島素
(3)免疫功能,如抗體;
(4)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如胃蛋白酶
(5)細胞識別,如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總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有關計算:
①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目-肽鏈數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數(-NH2)=肽鏈數
核酸
核酸是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和變異、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兩大類,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堿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組成。組成核酸的堿基有5種,五碳糖有2種,核苷酸有8種。
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是它的載體。
核糖核酸簡稱RNA,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對于有細胞結構(同時含DNA和RNA)的生物,其遺傳物質就是DNA;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有的遺傳物質是DNA如:噬菌體等;有的遺傳物質是RNA如:煙草花葉病毒、HIV等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糖類分子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
糖類可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幾類。單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脫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核糖和脫氧核糖一般不作為能源物質,它們是核酸的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麥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動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動物糖,淀粉和纖維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淀粉是細胞中重要的儲能物質。
脂質主要是由CHO3種化學元素組成,有些還含有P(如磷脂)。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體內的儲能物質。除此以外,脂肪還有保溫、緩沖、減壓的作用;磷脂是構成包括細胞膜在內的膜物質重要成分;固醇類物質主要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這些物質對于生物體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
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組成它們的基本單位分別是單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這些基本單位稱為單體,這些生物大分子就稱為單體的多聚體,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接成多聚體。
細胞內有機物質的鑒定
糖類中的還原糖(葡萄糖、果糖)能與斐林試劑發(fā)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蘇丹Ⅳ染成橘黃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在還原糖的檢測中,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應等量混合均勻后再使用,并且要水裕加熱;在蛋白質的檢測中,在組織樣液中應先加入雙縮脲試劑A液1ml,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4滴,不需加熱。
XX綠能使DNA呈現綠色,吡羅紅能使RNA呈現紅色,因此利用這兩種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在此實驗中,鹽酸的作用是改變膜的通透性,加速色素進入細胞。用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做實驗材料,此實驗的步驟是制片、水解、沖洗涂片、染色、觀察。
3.高三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
細胞質基質
功能: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其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例如,提供ATP、核苷酸、氨基酸等。
化學組成:呈膠質狀態(tài),由水、無機鹽、脂質、糖類、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種酶等組成。
細胞骨架
真核細胞中有維持細胞形態(tài)、保持細胞內部結構有序性的細胞骨架。
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網架結構,與細胞運動、分化以及物質運輸、能量轉換、信息傳遞等生命活動密切相關。
線粒體
結構特點:具有雙層膜結構,外膜是平滑而連續(xù)的界膜,內膜反復延伸折入內部空間,形成嵴。線粒體具有半自主性,腔內有成環(huán)狀的DNA、少量RNA和核糖體,它們都能自行分化,但是部分蛋白質還要在胞質內合成。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膜上含有呼吸作用有關的酶。
功能: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動力車間”。
葉綠體
結構特點:具有雙層膜。在葉綠體內部存在扁平袋狀的膜結構,叫類囊體。類囊體通常是幾十個垛疊在一起而成為基粒。類囊體膜上有光合作用的色素,葉綠體基質中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葉綠體具有特有環(huán)狀DNA、少量RNA、核糖體和進行蛋白質生物合成的酶,能合成出一部分自己所必需的蛋白質。
功能:光合作用的場所,是植物細胞的“養(yǎng)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
內質網
結構特點:是由膜連接而成的網狀結構,單層膜,可分為滑面內質網和粗面內質網(附著有核糖體)。
功能:細胞內蛋白質加工以及脂質(如性激素)合成的“車間”。
高爾基體
結構特點:高爾基體是由單層膜圍成的扁平囊和小泡所組成,分泌旺盛的細胞,較發(fā)達。成堆的囊并不像內質網那樣相互連接。
功能: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包裝的“車間”及“發(fā)送站”;還與植物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溶酶體
結構特點:溶酶體是由高爾基體斷裂產生,單層膜包裹的小泡。
功能:是“消化車間”,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病菌。
液泡
結構特點:單層膜,含有無機鹽、氨基酸、糖類以及各種色素等物質。
功能:調節(jié)植物細胞內的滲透壓,使細胞保持堅挺。
核糖體
結構特點:無膜結構,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質構成,分為附著核糖體和游離核糖體。
功能:生產蛋白質的機器。
4.高三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huán)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fā)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wěn)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也能影響環(huán)境。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tǒng)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于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16.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系。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5.高三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
1.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為兼性厭氧型,有氧時進行有氧呼吸,無氧時進行無氧呼吸。
2.基因重組只發(fā)生在減數XX過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體,病毒,細菌等不能基因重組。)
3.基因探針可以是DNA雙鏈、單鏈或RNA單鏈,但探針的核苷酸序列是已知的(如測某人是否患鐮刀型貧血癥),則探針是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或熒光標記的鐮刀型貧血癥患者的DNA作為探針。
4.胰島細胞分第4/6頁泌活動不受垂體控制,而由下丘腦通過有關神經控制,也可受血糖濃度直接調節(jié)。
5.氧氣濃度越低越有利于食品蔬菜保鮮、種子儲存。
6.漿細胞能識別抗原。
7.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均有水生成,均有水參與反應。
8.中所含的糖為核糖。
9.并非所有的植物都是自養(yǎng)型生物(如菟絲子是寄生)并非所有的動物都是需氧型生物;(蛔蟲);蚯蚓、螃蟹、屎殼郎為分解者。
10.語言中樞位于大腦皮層,小腦有協調運動的作用,呼吸中樞位于腦干。下丘腦為血糖,體溫,滲透壓調節(jié)中樞。下丘既是神經器官,又是內分泌器官。
11.雙子葉植物的根不具有頂端優(yōu)勢。
12.基因突變后生物的性狀就能發(fā)生改變。
13.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不屬于初級消費者,仍屬于生產者的能量。
14.物種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區(qū)域,具有一定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狀態(tài)下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夠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個體。
15.激素、神經遞質、mRNA發(fā)揮作用后不被分解。
16.精子、卵細胞屬于高度分化的細胞,但全能性較大、無細胞周期。
1.高三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
1.將面團包在紗布里搓洗后,留在紗布里的物質是蛋白質,洗出的白漿為淀粉.
2.外分泌性蛋白通過生物膜系統(tǒng)運送出細胞外,穿過的生物膜層數為零.
3.植物細胞質壁分離時失去的水是液泡中的水.
4.有絲XX,無絲XX,減數XX,均是真核細胞XX方式.細菌為原核生物,XX為二XX.
5.精原細胞既可以有絲XX,也可以減數XX.
6.線粒體只存在于真核細胞中.
7.藍藻是原核生物.
8.根減生長點細胞沒有大液泡.
9.葉肉細胞高度分化,不再增殖.
10.基因重組發(fā)生在四分體時期,或減數第一次XX后期.
11.同原染色體在有絲XX全過程中和減數第一次XX時存在.
12.愈傷組織特點:未分化,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細胞.
13.皮膚生發(fā)層細胞代謝旺盛,在間期易癌變.
14.根分身區(qū)細胞含自由水量大于成熟區(qū)細胞.
15.葉表皮細胞是無色透明的,不含葉綠體.葉肉細胞為綠色,含葉綠體.保衛(wèi)細胞含葉綠體.
16.植物中,葉綠素的含量是類胡蘿卜素的三倍.
17.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均有水生成.
18.T2噬菌體為雙鏈DNA病毒.
19.基因突變與染色體變異均是分子水平上的變異.
20.人體NaCl攝入量等于排出量。
21.蒸騰作用強度會影響元素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速度.
22.聯系特異性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的細胞是吞噬細胞.
23.ATP中只有兩個高能磷酸鍵,AP鍵為一般化學鍵.
24.ATP由一個腺苷和三個磷酸基團組成.
25.ATP中所含的糖為核糖.
26.人的腸腺和胰腺能分泌麥芽糖酶,進入小腸.
27.C3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2不消耗能量,C4植物固定CO2消耗能量.
28.應激性的最終結果是使生物適應環(huán)境.
29.適應性是通過長期自然選擇形成的.
30.遺傳物質多樣性,也決定了生物應激性和適應性的多樣性.
31.細胞中結合水越多,其抗逆性越強.
32.細胞中的自由水與結合水之間可自由轉化.
33.N是土壤中最易缺少的元素.
34.動物只能利用有機態(tài)的N[氨基酸],動物缺N實質是缺少氨基酸.
35.植物缺Fe表現為失綠癥,新葉先發(fā)黃.
36.缺鋅可引起蘋果,桃的小葉癥,從葉癥.
37.鈉鉀可參與興奮細胞的興奮性變化.
38.核酸遺傳特異性決定了蛋白質特異性.
39.葉綠素的合成需要光.
2.高三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
蛋白質
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生物體中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大約有20種,在結構上都符合結構通式。氨基酸分子間以肽鍵的方式互相結合。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稱為二肽,由多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稱為多肽,其通常呈鏈狀結構,稱為肽鏈。一個蛋白質分子可能含有一條或幾條肽鏈,通過盤曲﹑折疊形成復雜(特定)的空間結構。
蛋白質分子結構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其原因是: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不同、數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形成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由于結構的多樣性,蛋白質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其功能主要如下:
(1)結構蛋白,如肌肉、載體蛋白、血紅蛋白;
(2)信息傳遞,如胰島素
(3)免疫功能,如抗體;
(4)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如胃蛋白酶
(5)細胞識別,如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總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有關計算:
①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目-肽鏈數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數(-NH2)=肽鏈數
核酸
核酸是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和變異、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兩大類,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堿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組成。組成核酸的堿基有5種,五碳糖有2種,核苷酸有8種。
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是它的載體。
核糖核酸簡稱RNA,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對于有細胞結構(同時含DNA和RNA)的生物,其遺傳物質就是DNA;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有的遺傳物質是DNA如:噬菌體等;有的遺傳物質是RNA如:煙草花葉病毒、HIV等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糖類分子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
糖類可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幾類。單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脫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核糖和脫氧核糖一般不作為能源物質,它們是核酸的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麥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動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動物糖,淀粉和纖維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淀粉是細胞中重要的儲能物質。
脂質主要是由CHO3種化學元素組成,有些還含有P(如磷脂)。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體內的儲能物質。除此以外,脂肪還有保溫、緩沖、減壓的作用;磷脂是構成包括細胞膜在內的膜物質重要成分;固醇類物質主要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這些物質對于生物體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
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組成它們的基本單位分別是單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這些基本單位稱為單體,這些生物大分子就稱為單體的多聚體,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接成多聚體。
細胞內有機物質的鑒定
糖類中的還原糖(葡萄糖、果糖)能與斐林試劑發(fā)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蘇丹Ⅳ染成橘黃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在還原糖的檢測中,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應等量混合均勻后再使用,并且要水裕加熱;在蛋白質的檢測中,在組織樣液中應先加入雙縮脲試劑A液1ml,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4滴,不需加熱。
XX綠能使DNA呈現綠色,吡羅紅能使RNA呈現紅色,因此利用這兩種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在此實驗中,鹽酸的作用是改變膜的通透性,加速色素進入細胞。用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做實驗材料,此實驗的步驟是制片、水解、沖洗涂片、染色、觀察。
3.高三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
細胞質基質
功能: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其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例如,提供ATP、核苷酸、氨基酸等。
化學組成:呈膠質狀態(tài),由水、無機鹽、脂質、糖類、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種酶等組成。
細胞骨架
真核細胞中有維持細胞形態(tài)、保持細胞內部結構有序性的細胞骨架。
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網架結構,與細胞運動、分化以及物質運輸、能量轉換、信息傳遞等生命活動密切相關。
線粒體
結構特點:具有雙層膜結構,外膜是平滑而連續(xù)的界膜,內膜反復延伸折入內部空間,形成嵴。線粒體具有半自主性,腔內有成環(huán)狀的DNA、少量RNA和核糖體,它們都能自行分化,但是部分蛋白質還要在胞質內合成。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膜上含有呼吸作用有關的酶。
功能: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動力車間”。
葉綠體
結構特點:具有雙層膜。在葉綠體內部存在扁平袋狀的膜結構,叫類囊體。類囊體通常是幾十個垛疊在一起而成為基粒。類囊體膜上有光合作用的色素,葉綠體基質中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葉綠體具有特有環(huán)狀DNA、少量RNA、核糖體和進行蛋白質生物合成的酶,能合成出一部分自己所必需的蛋白質。
功能:光合作用的場所,是植物細胞的“養(yǎng)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
內質網
結構特點:是由膜連接而成的網狀結構,單層膜,可分為滑面內質網和粗面內質網(附著有核糖體)。
功能:細胞內蛋白質加工以及脂質(如性激素)合成的“車間”。
高爾基體
結構特點:高爾基體是由單層膜圍成的扁平囊和小泡所組成,分泌旺盛的細胞,較發(fā)達。成堆的囊并不像內質網那樣相互連接。
功能: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包裝的“車間”及“發(fā)送站”;還與植物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溶酶體
結構特點:溶酶體是由高爾基體斷裂產生,單層膜包裹的小泡。
功能:是“消化車間”,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病菌。
液泡
結構特點:單層膜,含有無機鹽、氨基酸、糖類以及各種色素等物質。
功能:調節(jié)植物細胞內的滲透壓,使細胞保持堅挺。
核糖體
結構特點:無膜結構,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質構成,分為附著核糖體和游離核糖體。
功能:生產蛋白質的機器。
4.高三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huán)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fā)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wěn)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也能影響環(huán)境。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tǒng)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于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16.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系。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5.高三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
1.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為兼性厭氧型,有氧時進行有氧呼吸,無氧時進行無氧呼吸。
2.基因重組只發(fā)生在減數XX過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體,病毒,細菌等不能基因重組。)
3.基因探針可以是DNA雙鏈、單鏈或RNA單鏈,但探針的核苷酸序列是已知的(如測某人是否患鐮刀型貧血癥),則探針是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或熒光標記的鐮刀型貧血癥患者的DNA作為探針。
4.胰島細胞分第4/6頁泌活動不受垂體控制,而由下丘腦通過有關神經控制,也可受血糖濃度直接調節(jié)。
5.氧氣濃度越低越有利于食品蔬菜保鮮、種子儲存。
6.漿細胞能識別抗原。
7.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均有水生成,均有水參與反應。
8.中所含的糖為核糖。
9.并非所有的植物都是自養(yǎng)型生物(如菟絲子是寄生)并非所有的動物都是需氧型生物;(蛔蟲);蚯蚓、螃蟹、屎殼郎為分解者。
10.語言中樞位于大腦皮層,小腦有協調運動的作用,呼吸中樞位于腦干。下丘腦為血糖,體溫,滲透壓調節(jié)中樞。下丘既是神經器官,又是內分泌器官。
11.雙子葉植物的根不具有頂端優(yōu)勢。
12.基因突變后生物的性狀就能發(fā)生改變。
13.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不屬于初級消費者,仍屬于生產者的能量。
14.物種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區(qū)域,具有一定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狀態(tài)下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夠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個體。
15.激素、神經遞質、mRNA發(fā)揮作用后不被分解。
16.精子、卵細胞屬于高度分化的細胞,但全能性較大、無細胞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