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字號: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范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設計理念】
    由于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動、耐久性較差。本課設計時注意到這些,采用多媒體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充沛吸引學生的興趣。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拉他們走上學習的主體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娛、自悟中完成學習任務。
    【設計特色】
    教師教,重在"引導";學生學,重在"自主"
    【教學流程和設計意圖】
    一、畫面激趣談話導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個季節(jié)?(春、夏、秋、冬)
    2、(畫面)這里的風景到底是哪個季節(jié)呢?
    (學生根據(jù)畫面上的紅色楓葉、金黃的稻田、往南飛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畫面上出示課題:秋天
    [利用多媒體生動逼真的有聲畫面,激起學生的興趣,輕松的談話讓他們無拘無束地進入課堂,并且自身揭開了題目。]
    二、讀課文初步感知
    1、(畫面配樂朗誦)學生聽讀課文,要求看清哪三種動物在說話,你喜歡哪個小動物說的?記住它說了什么?
    2、學生各抒己見(畫面出示學生說到的某個句子)
    [讓學生練習邊聽邊看,還要邊記,由于是選擇自身的所愛,所以特別感興趣,畫面出示句子的一剎那,讓學生體驗勝利。]
    三、自讀感受角色體驗
    1、初讀課文,(可以選擇喜歡的句子)要求讀準,讀通,模仿剛剛聽的錄音朗讀。
    2、(讓小老師上臺)點好畫面,讀自身選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畫面也相應點出)領讀句子,可提出自身的朗讀要求。
    [充沛給予學生時間,自讀感受,注意字音,嘗試讀好。并且布置他們體驗"老師"這個他們感興趣的角色,學習興趣濃了,學習積極性高了。]
    四、比較異同感悟語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歡這一句的小朋友讀,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
    (畫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邊上,出示"小鳥說,秋天是藍色的,因為天空是瓦藍的。")學生比較異同,你認為哪一句好,為什么?
    2、后兩句與上面教法相似。
    3、指導讀好第四自然段。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圖畫"
    4、你認為秋天是怎樣的?為什么?小組交流。用"我認為秋天……我喜歡秋天"說話。你也可以注意觀察周圍之后再與老師、同學交流。
    [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到疊詞、形容詞的美妙,在比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后一句感嘆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問題,讓學生觀察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五、創(chuàng)設情景扮演鞏固
    1、(畫面、配樂、頭飾)分角色朗讀,給時間準備。
    2、上臺扮演,鞏固課文內(nèi)容。
    [機械的背誦學生沒有絲毫興趣,創(chuàng)設有美麗的畫面、動聽的音樂、有趣的頭飾的情景,學生興趣盎然,在扮演中悄悄地完成了鞏固課文的任務。] 
    2.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8個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聯(lián)系課文理解“羞愧”等詞語的意思。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
    4、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中環(huán)境的美和莉達愛護環(huán)境的行為美,懂得愛護環(huán)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教學重點
    生字的學習,“津津有味”、“羞愧”、“美妙”等詞的理解。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莉達為什么“面對夜鶯感到羞愧”。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生字、詞卡片。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標出段落,勾出生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1、小朋友在樹林中玩過嗎、你印象中的小樹林是什么樣的、現(xiàn)在跟老師一起到小樹林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課件展示畫面:幽幽的樹林,柔和的陽光,綠色草地,蝴蝶飛舞,露珠閃光,鳥語花香,溪水淙淙)
    多好的小樹林?。¢]上眼,做做深呼吸,你感受到什么、
    2、有兩個小姑娘,也到樹林里來了,她們是怎么玩的呢、學了課文就知道了。
    [板書:面對夜鶯感到羞愧]
    3、齊讀課題,讀好“鶯”字。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教師范讀,注意聽準每個音,勾出生詞。
    2、自由讀課文(可以是兩遍、三遍)。借助拼音認識生字,把勾畫的字、詞多讀幾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教師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讀書)
    3、同桌交流識字方法,互讀課文。
    4、檢查識字情況
    (1)點擊課件開火車讀(可以同桌為單位、小組為單位開火車讀)。
    (2)有沒有你以前認識的字、怎么認識的、
    (3)哪些字容易記錯,給大伙兒提個醒。(指名說、小組說。重點指導“扔”、“?!?、“津”、“醉”、“沉”的讀音,提醒“羞”與“著”下面部分的區(qū)別。)
    (4)小老師教讀。
    5、現(xiàn)在把這些字娃娃送回課文中,自己再讀讀課文,看看還認不認識它們。
    三、讀通課文,感知內(nèi)容
    生字大家都認識了,相信課文也一定能讀好。
    1、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也可分段讀)其他孩子當小評委,仔細聽他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幫助。(指名讀→師生評議)
    2、以小組為單位練習讀課文,一會兒來比賽,看哪些小組讀得好。
    3、朗讀比賽(可以小組為單位分段讀),師生評價。
    4、整體感知:兩個小姑娘在小樹林里做了什么、
    四、細讀課文,理解積累
    通過前面的學習,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從哪里知道的、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體會以下內(nèi)容。
    1、夜鶯的歌聲很美,從“美妙”、“沉醉”可看出(相機指導理解“美妙”、“沉醉”)。
    教師相機引導:
    (1)看到可愛的夜鶯在唱歌,你有什么話要對她說嗎、(鼓勵學生大膽說,大膽提問,如:夜鶯怎樣唱歌、夜鶯唱的什么、教師相機引導孩子體會夜鶯美妙的歌聲)
    (2)相機播放課件,再現(xiàn)小樹林的美。
    (3)兩個小姑娘也被這美景吸引了,從哪些詞可以看出、為什么、(津津有味、沉醉)指導理解“津津有味”、“沉醉”。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2段。(課件顯示小樹林畫面做背景)
    2、莉達愛護環(huán)境行為美,從第5段可看出。
    教師相機引導:
    (1)吃完飯她倆怎樣做的、勾出寫她們不同做法的詞。
    (2)你贊成誰的做法、為什么、(小組討論→匯報交流→指導朗讀,可以加上動作)
    (3)奧莉婭怎么想的、(指導朗讀,讀出“滿不在乎”的語氣)
    (4)莉達怎么說的、讀一讀(指導朗讀)。聽了她的話你怎么想、
    (5)假如你是那只夜鶯,看到她們的做法,聽到她們說的話,你想對誰說點什么、
    (6)指名分角色朗讀、表演。
    3、拓展:地球上的萬物都是有生命的,它們都有自己的情感。想想看,樹林里還有哪些事物會對她們的做法、想法發(fā)表意見、(還有小鳥、小花、小草、小溪……問題用課件顯示。學生先在小組討論,再匯報。)
    4、齊讀課文,讀出自己的體會。
    5、指導積累?,F(xiàn)在把你喜歡的詞句勾畫下來,課余摘抄到積累本上。
    五、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課文有8個生字要求我們會寫(課件出示8個生字)。你有信心記住哪個字、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2、哪些孩子能用其中的字口頭組詞、
    3、指導寫字,怎樣把這些字寫得漂漂亮亮的、重點指導以下幾個字:
    扔:左窄右寬,右邊“乃”是兩畫,“乃”不能超過“扌”。
    沉:左窄右寬,左邊的“氵”要勻稱,“冖”不能太寬,“冗”與“氵”同高度。
    覺:上面三點要寫勻稱,不能寫成“、”,中間的“冖”稍寬;“見”的“乚”和“冖”同寬。
    3.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教學目標:
    1、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正確認19個生字,會寫10個字。認識三個多音字“重”、“便”、“了”。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紙的用途以及有關紙的常識。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紙的用途和紙的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紙的用途和紙的知識。學具準備搜集各種各樣的紙
    教具準備:
    有關紙的課件
    板書設計:
    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師生互相交流自己拿來的紙的名字。
    2、學生欣賞課件,進一步了解紙的文化。
    3、教師讀課文。
    二、理解課文內(nèi)容
    1、學生開始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小組互相解決。
    2、引導學生說一說明白了什么。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在對課文理解的同時,出示帶生字的句子,讓學生讀一讀。
    5、去掉拼音讀一讀讀生詞、生字。
    小組互相讀課文。
    三、書寫生字
    1、重點指導“便”、“骨”、“改”、“錢”四個生字。
    2、其他生字學生獨立書寫。在自己寫生字之前,先觀察字的結構,然后再下筆。
    四、課內(nèi)延伸
    1、把自己知道有關紙的常識下在小本本上。
    2、辦有關紙的板報。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孩子們能夠對紙有更深的了解,增加對紙的認識,而且通過自己的整理與搜集,更增強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熱愛。
    4.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教學內(nèi)容:P36我長高了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活動,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認識,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鞏固統(tǒng)計的知識。
    教學重點:進一步建立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能準確測量,收集數(shù)據(jù)。
    教學準備: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小朋友,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常用的長度單位。(復習常用的長度單位。)
    2、學習了怎樣用刻度尺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復習刻度尺使用方法)
    3、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用我們手中的'尺子來測量我們身邊的物體。你想測量什么東西的長度呢?(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二、小組活動要求。
    1、小組合作選擇你們感興趣的四樣東西進行測量。
    2、組長做好記錄工作。
    (教師巡視指導)
    三、小組開始活動。
    四、匯報、記錄數(shù)據(jù)。
    1、把測量的數(shù)據(jù)匯報記錄在黑板上。
    2、完成學生身高統(tǒng)計表。
    3、討論、交流:看統(tǒng)計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內(nèi)容?
    五、課堂總結。
    5.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教學目標:
    1、知道兩種顏色調(diào)和后會產(chǎn)生第三種顏色。
    2、根據(jù)吹畫后的效果,展開想像,并添畫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3、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在觀察兩種顏色互相滲透過程中,感受色彩變化的美。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3、根據(jù)吹畫的效果巧妙地添畫。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幾張范作,以及水彩顏料、畫紙、吸管、毛筆、調(diào)色盤。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1、請一位同學和老師一起做游戲:老師有紅、黃、藍三種顏色,兩人各滴一種顏色在畫紙上,再用吸管吹,讓顏料混合、互相滲透。讓全班同學觀察兩種顏色互相滲透的變化過程,并且把看到的變化分別在小組里說一說。
    2、請兩位同學上臺,再做游戲,把看到的變化經(jīng)小組討論后,在班上說一說。
    3、教師小結:兩種流動的顏色在互相混合、滲透的過程中變幻無窮,今天,我們一起動手試試,看看這種美妙的變化。
    4、揭示課題:流動的顏色
    二、課堂教學:
    1、師示范調(diào)顏色:用毛筆蘸水放在調(diào)色盤里,再蘸顏料在調(diào)色盤里調(diào)勻,調(diào)到毛筆蘸顏料時,水份飽滿且不滴落。
    2、教師示范讓顏色互相混合、互相滲透的方法:傾斜畫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師問:除了老師的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還有什么辦法可以使顏色流動嗎?(要求同學在小組里討論,在作業(yè)時應用、嘗試。)
    4、強調(diào)在作業(yè)游戲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色彩融合、滲透時的美妙變化。
    5、教師幫助學生一起總結,示范語句表達形式。師示范:我用辦法,讓色和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
    三、布置課堂作業(yè):
    1、會調(diào)勻水粉顏料。
    2、用各種方法讓顏色互相流動,觀察顏色融合時美妙的變化,且把觀察到的在小組里進行交流。
    3、比一比,哪組的顏色流動方法多?說說觀察到色彩有什么變化?
    四、學生練習:
    學生以小組開展作業(yè)游戲,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五、小結: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說一說用的方法、講一講觀察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