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的詩句精選

字號:

愛國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每個中國人的自豪和榮譽。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詩人用他們的筆墨,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民族精神的追求。這些詩句不僅是文學的珍品,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在上,我們?yōu)榇蠹揖x了一些愛國的詩句,希望能夠引起大家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民族精神的追求。
    1.愛國的詩句精選 篇一
    1、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2、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醪g《從軍行七首·其四》
    3、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钯R《南園十三首·其五》
    4、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佚名《荊軻歌 / 渡易水歌》
    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徸哉洹都汉ルs詩·其五》
    6、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7、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陸游《金錯刀行》
    8、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懹巍妒辉滤娜诊L雨大作》
    9、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奶煜椤哆^零丁洋》
    10、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魇鍌悺度锨住て涠?BR>    2.愛國的詩句精選 篇二
    1、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拍痢恫辞鼗础?BR>    2、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秶鴼憽?BR>    3、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懹巍恫∑饡鴳选?BR>    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峨x騷》
    5、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懹巍对V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6、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哌m《送李侍御赴安西》
    7、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鸥Α洞和?BR>    8、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里w《滿江紅·寫懷》
    9、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奶煜椤稉P子江》
    10、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戾a麟《出塞》
    3.愛國的詩句精選 篇三
    1、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二首》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懹巍妒緝骸?BR>    3、范增一去無謀主,韓信原來是逐臣?!獓浪斐伞稙踅椡鯊R》
    4、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翖壖病镀脐囎印殛愅x壯詞以寄之》
    5、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懹巍稌鴳嵨迨住て湟弧?BR>    6、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
    7、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奶煜椤哆^零丁洋》
    8、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9、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钌屉[《詠史二首·其二》
    10、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懹巍对V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4.愛國的詩句精選 篇四
    1、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xiāng)?!詈渡倌晷兴氖住て淙?BR>    2、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秶鴼憽?BR>    3、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谥t《立春日感懷》
    4、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懹巍肚镆箤猿龌h門迎涼有感》
    5、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献蛹捌涞茏印渡趹n患,死于安樂》
    6、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7、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陸游《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8、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獜堮纭逗投宋纭?BR>    9、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獎⒂礤a《金陵五題·石頭城》
    10、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懹巍兑共此濉?BR>    5.愛國的詩句精選 篇五
    1、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
    2、伏波惟愿裹尸還,定遠何須生入關。——李益《塞下曲》
    3、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簡⒊蹲x陸放翁集》
    4、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懹巍妒辉滤娜诊L雨大作》
    5、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獜堨铩秾m詞·故國三千里》
    6、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陸沉?——鄭思肖《二礪》
    7、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株拧对伿?/ 和蕃》
    8、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楊繼盛《就義詩》
    9、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U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10、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