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級化學下學期重點知識點

字號:


    同學們學習化學的第一步就是要熟悉課本的內(nèi)容,將書上重要的知識點理解好。這樣就可以提高化學成績。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二年級化學下學期重點知識點》,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二年級化學下學期重點知識點 篇一
    (1)電解池的構成條件
    ①外加直流電源;
    ②與電源相連的兩個電極;
    ③電解質溶液或熔化的電解質。
    (2)電極名稱和電極材料
    ①電極名稱
    陽極:接電源正極的為陽極
    陰極:接電源負極的.為陰極
    ②電極材料
    惰性電極:C、Pt、Au等,僅導電,不參與反應;
    活性電極:Fe、Cu、Ag等,既可以導電,又可以參與電極反應。
    2.高二年級化學下學期重點知識點 篇二
    親電取代反應
    芳香烴圖冊主要包含五個方面:鹵代:與鹵素及鐵粉或相應的三鹵化鐵存在的條件下,可以發(fā)生苯環(huán)上的H被取代的反應。鹵素的反應活性為:F>Cl>Br>I不同的苯的衍生物發(fā)生的活性是:烷基苯>苯>苯環(huán)上有吸電子基的衍生物。
    烷基苯發(fā)生鹵代的時候,如果是上述催化劑,可發(fā)生苯環(huán)上H取代的反應;如在光照條件下,可發(fā)生側鏈上的H被取代的反應。
    應用:鑒別。(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如:鑒別:苯、己烷、苯乙烯。(答案:step1:溴水;step2:溴水、Fe粉)。
    硝化:與濃硫酸及濃XX(混酸)存在的條件下,在水浴溫度為55攝氏度至60攝氏度范圍內(nèi),可向苯環(huán)上引入硝基,生成硝基苯。不同化合物發(fā)生硝化的速度同上。
    磺化:與濃硫酸發(fā)生的反應,可向苯環(huán)引入磺酸基。該反應是個可逆的反應。在酸性水溶液中,磺酸基可脫離,故可用于基團的保護。烷基苯的磺化產(chǎn)物隨溫度變化:高溫時主要得到對位的產(chǎn)物,低溫時主要得到鄰位的產(chǎn)物。
    F-C烷基化:條件是無水AlX3等Lewis酸存在的情況下,苯及衍生物可與RX、烯烴、醇發(fā)生烷基化反應,向苯環(huán)中引入烷基。這是個可逆反應,常生成多元取代物,并且在反應的過程中會發(fā)生C正離子的重排,常常得不到需要的產(chǎn)物。該反應當苯環(huán)上連接有吸電子基團時不能進行。如:由苯合成甲苯、乙苯、異丙苯。
    F-C?;簵l件同上。苯及衍生物可與RCOX、酸酐等發(fā)生反應,將RCO-基團引入苯環(huán)上。此反應不會重排,但苯環(huán)上連接有吸電子基團時也不能發(fā)生。如:苯合成正丙苯、苯乙XX。
    親電取代反應活性小結:連接給電子基的苯取代物反應速度大于苯,且連接的給電子基越多,活性越大;相反,連接吸電子基的苯取代物反應速度小于苯,且連接的吸電子基越多,活性越小。
    3.高二年級化學下學期重點知識點 篇三
    1、中和熱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而生成1molH2O,這時的反應熱叫中和熱。
    2、強酸與強堿的中和反應其實質是H+和OH—反應,其熱化學方程式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堿電離要吸收熱量,所以它們參加中和反應時的中和熱小于57、3kJ/mol。
    4、蓋斯定律內(nèi)容: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只與反應的始態(tài)(各反應物)和終態(tài)(各生成物)有關,而與具體反應進行的途徑無關,如果一個反應可以分幾步進行,則各分步反應的反應熱之和與該反應一步完成的反應熱是相同的。
    5、燃燒熱概念:25℃,101kPa時,1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時所放出的熱量。燃燒熱的單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幾點:
    ①研究條件:101kPa
    ②反應程度:完全燃燒,產(chǎn)物是穩(wěn)定的`氧化物。
    ③燃燒物的物質的量:1mol
    ④研究內(nèi)容:放出的熱量。(ΔH<0,單位kJ/mol)
    4.高二年級化學下學期重點知識點 篇四
    氨氣
    1、物理性質: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比空氣輕,易液化(作致冷劑),極易溶于水(1:700)
    2、分子結構:電子式:結構式:(極性分子,三角錐型,鍵角107°18′)
    3、化學性質:NH3+H2ONH3·H2ONH4++OH-(注意噴泉實驗、NH3溶于水后濃度的計算、加熱的成分、氨水與液氨)
    NH3+HCl=NH4Cl(白煙,檢驗氨氣)4NH3+5O2===4NO+6H2O
    4、實驗室制法(重點實驗)2NH4Cl+Ca(OH)2=2NH3↑+CaCl2+2H2O(該反應不能改為離子方程式?)
    發(fā)生裝置:固+固(加熱)→氣,同制O2收集:向下排空氣法(不能用排水法)
    檢驗: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靠近容器口(試紙變藍)或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接近容器口(產(chǎn)生白煙)
    干燥:堿石灰(裝在干燥管里)
    注意事項:試管口塞一團棉花(防止空氣對流,影響氨的純度)或塞一團用稀硫酸浸濕的棉花(吸收多余氨氣,防止污染大氣)
    氨氣的其他制法:加熱濃氨水,濃氨水與燒堿(或CaO)固體混合等方法
    5、銨鹽白色晶體,易溶于水,受熱分解,與堿反應放出氨氣(加熱)。
    NH4Cl=NH3↑+HCl↑(NH3+HCl=NH4Cl)NH4HCO3=NH3↑+H2O↑+CO2↑
    5.高二年級化學下學期重點知識點 篇五
    氮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
    N2O—笑氣XX酸酐—N2O5亞XX酸酐—N2O3重要的大氣污染物—NONO2
    NO—無色氣體,不溶于水,有毒(毒性同CO),有較強還原性2NO+O2=2NO2
    NO2—紅棕色氣體(顏色同溴蒸氣),有毒,易溶于水,有強氧化性,造成光化學煙霧的主要因素
    3NO2+H2O=2HNO3+NO2NO2N2O4(無色)302=2O3(光化學煙霧的形成)
    鑒別NO2與溴蒸氣的方法:可用水或XX銀溶液
    NO、NO2、O2溶于水的`計算:用總方程式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進行計算
    6.高二年級化學下學期重點知識點 篇六
    1、定義:
    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
    強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弱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2、電解質與非電解質本質區(qū)別:
    電解質——離子化合物或共價化合物
    非電解質——共價化合物
    注意:
    ①電解質、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
    ②SO2、NH3、CO2等屬于非電解質
    ③強電解質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電離,故BaSO4為強電解質)——電解質的強弱與導電性、溶解性無關。
    3、電離平衡:
    在一定的條件下,當電解質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速率和離子結合成分子時,電離過程就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這叫電離平衡。
    4、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
    A、溫度:電離一般吸熱,升溫有利于電離。
    B、濃度:濃度越大,電離程度越小;溶液稀釋時,電離平衡向著電離的方向移動。
    C、同離子效應:在弱電解質溶液里加入與弱電解質具有相同離子的電解質,會減弱電離。
    D、其他外加試劑:加入能與弱電解質的電離產(chǎn)生的某種離子反應的物質時,有利于電離。
    5、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用可逆符號弱酸的電離要分布寫(第一步為主)
    6、電離常數(shù):
    在一定條件下,弱電解質在達到電離平衡時,溶液中電離所生成的各種離子濃度的乘積,跟溶液中未電離的分子濃度的比是一個常數(shù)。叫做電離平衡常數(shù),(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堿。)
    7、影響因素:
    a、電離常數(shù)的大小主要由物質的本性決定。
    b、電離常數(shù)受溫度變化影響,不受濃度變化影響,在室溫下一般變化不大。
    C、同一溫度下,不同弱酸,電離常數(shù)越大,其電離程度越大,酸性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