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級物理重點知識點筆記

字號:

在我們上學期間,不管我們學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就是一些??嫉膬热?,或者考試經常出題的地方。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二年級物理重點知識點筆記》,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二年級物理重點知識點筆記 篇一
    1、定義:運動軌跡為曲線的運動。
    2、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方向:
    做曲線運動的物體,速度方向始終在軌跡的切線方向上,即某一點的瞬時速度的方向,就是通過該點的曲線的切線方向。
    3、曲線運動的性質
    由于運動的速度方向總沿軌跡的切線方向,又由于曲線運動的軌跡是曲線,所以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時刻變化。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斷變化,所以說:曲線運動一定是變速運動。
    由于曲線運動速度一定是變化的,至少其方向總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做曲線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必不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為零。
    4、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1)物體做一般曲線運動的條件
    物體所受合外力(加速度)的方向與物體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
    (2)物體做平拋運動的條件
    物體只受重力,初速度方向為水平方向。
    可推廣為物體做類平拋運動的條件:物體受到的恒力方向與物體的初速度方向垂直。
    (3)物體做圓周運動的條件
    物體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不變,方向始終垂直于物體的速度方向,且合外力方向始終在同一個平面內(即在物體圓周運動的軌道平面內)
    總之,做曲線運動的物體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指向曲線的凹側。
    5、分類
    ⑴勻變速曲線運動:物體在恒力作用下所做的曲線運動,如平拋運動。
    ⑵非勻變速曲線運動:物體在變力(大小變、方向變或兩者均變)作用下所做的曲線運動,如圓周運動。
    2.高二年級物理重點知識點筆記 篇二
    感應電流產生的磁場,總是在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原磁場的磁通量的變化。
    楞次定律的核心,也是最需要大家記住的是“阻礙”二字。
    在高中物理利用楞次定律解題,我們可以用十二個字來形象記憶:“增反減同,來拒去留,增縮減擴”。
    楞次定律(Lenzlaw)是一條電磁學的定律,從電磁感應得出感應電動勢的方向。其可確定由電磁感應而產生之電動勢的方向。
    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電磁感應現象中的具體體現。楞次定律還可表述為:感應電流的效果總是反抗引起感應電流的原因。
    對楞次定律的正確理解與使用分析:
    第一,電磁感應楞次定律的核心內容是“阻礙”二字,這恰恰表明楞次定律實質上就是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在電磁感應現象中的特殊表達形式;
    第二,這里的“阻礙”,并非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原磁場,而是阻礙(更確切來描述應該是“減緩”)原磁場磁通量的變化;
    第三,正因阻礙是的是“變化”,所以,當原磁場的磁通量增加(或減少)而引起感應電流時,則感應電流的磁場必與原磁場反向(或同向)而阻礙其磁通量的增加(或減少),概括起來就是,增加則反向,減少則同向。
    3.高二年級物理重點知識點筆記 篇三
    力: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1、力的國際單位是牛頓,用N表示;
    2、力的圖示:用一條帶箭頭的有向線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3、力的示意圖:用一個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質可分為: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場力、磁場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萬有引力而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
    (B)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測量重力的儀器是彈簧秤;
    (D)重心是物體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點,只有具有規(guī)則幾何外形、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其重心才是其幾何中心;
    (2)彈力: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為了恢復形變而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生的作用力;
    (A)產生彈力的條件:二物體接觸、且有形變;施力物體發(fā)生形變產生彈力;
    (B)彈力包括:支持力、壓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壓的物體;拉力的方向總是沿著繩子的收縮方向;
    (D)在彈性限度內彈力跟形變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發(fā)生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時,受到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叫摩擦力;
    (A)產生磨擦力的條件:物體接觸、表面粗糙、有擠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有彈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間就一定有彈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C)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壓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
    (D)靜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體發(fā)生相對運動趨勢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效果和一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則這個力叫那幾個力的合力,那幾個力叫這個力的分力;
    (A)合力與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與分力之間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用兩條表示力的線段為臨邊作平行四邊形,則這兩邊所夾的對角線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時,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進行分解;或把力沿物體運動(或運動趨勢)方向、及其垂直方向進行分解
    4.高二年級物理重點知識點筆記 篇四
    幾種典型電場的電場線
    (1)正、負點電荷的電場中電場線的分布
    特點:
    ①離點電荷越近,電場線越密,場強越大。
    ②e以點電荷為球心作個球面,電場線處處與球面垂直,在此球面上場強大小處處相等,方向不同。
    (2)等量異種點電荷形成的電場中的電場線分布
    特點:
    ①沿點電荷的連線,場強先變小后變大。
    ②e兩點電荷連線中垂面(中垂線)上,場強方向均相同,且總與中垂面(中垂線)垂直。
    ③在中垂面(中垂線)上,與兩點電荷連線的中點0等距離各點場強相等。
    (3)等量同種點電荷形成的電場中電場中電場線分布情況特點:
    ①兩點電荷連線中點O處場強為0。
    ②兩點電荷連線中點附近的電場線非常稀疏,但場強并不為0。
    ③兩點電荷連線的中點到無限遠電場線先變密后變疏。
    (4)勻強電場
    特點:
    ①兩點電荷連線中點O處場強為0。
    ②兩點電荷連線中點附近的電場線非常稀疏,但場強并不為0。
    ③兩點電荷連線的中點到無限遠電場線先變密后變疏。
    (5)勻強電場
    特點:
    ①勻強電場是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電場,故勻強電場的電場線是平行等距同向的直線。
    ②e電場線的疏密反映場強大小,電場方向與電場線平行。
    5.高二年級物理重點知識點筆記 篇五
    定義:
    電勢差是衡量單位電荷在靜電場中由于電勢不同所產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
    電場中兩點的電勢之差叫電勢差,依教材要求,電勢差都取絕對值,知道了電勢差的絕對值,要比較哪個點的電勢高,需根據電場力對電荷做功的正負判斷,或者是由這兩點在電場線上的位置判斷。
    電流之所以能夠在導線中流動,也是因為在電流中有著高電勢和低電勢之間的差別。這種差別叫電勢差,也叫電壓。換句話說。在電路中,任意兩點之間的電位差稱為這兩點的電壓。通常用字母V代表電壓。
    電源是給用電器兩端提供電壓的裝置。
    電壓的大小可以用電壓表(符號:V)測量。
    串聯電路電壓規(guī)律:
    串聯電路兩端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和。
    公式:ΣU=U1+U2
    并聯電路電壓規(guī)律:
    并聯電路各支路兩端電壓相等,且等于電源電壓。
    公式:ΣU=U1=U2
    歐姆定律:U=IR(I為電流,R是電阻)但是這個公式只適用于純電阻電路。
    串聯電壓之關系,總壓等于分壓和,U=U1+U2.
    并聯電壓之特點,支壓都等電源壓,U=U1=U2
    6.高二年級物理重點知識點筆記 篇六
    1.庫侖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點電荷間的作用力(N),k:靜電力常量k=9.0×109N?m2/C2,Q1、Q2:兩點電荷的電量(C),r:兩點電荷間的距離(m),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2.兩種電荷、電荷守恒定律、元電荷:(e=1.60×10-19C);帶電體電荷量等于元電荷的整數倍
    3.電場強度:E=F/q(定義式、計算式){E:電場強度(N/C),是矢量(電場的疊加原理),q:檢驗電荷的電量(C)}
    4.真空點(源)電荷形成的電場E=kQ/r2{r:源電荷到該位置的距離(m),Q:源電荷的電量}
    5.電場力:F=qE{F:電場力(N),q:受到電場力的電荷的電量(C),E:電場強度(N/C)}
    6.勻強電場的場強E=UAB/d{UAB:AB兩點間的電壓(V),d:AB兩點在場強方向的距離(m)}
    7.電勢與電勢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電場力做功:WAB=qUAB=Eqd{WAB:帶電體由A到B時電場力所做的功(J),q:帶電量(C),UAB:電場中A、B兩點間的電勢差(V)(電場力做功與路徑無關),E:勻強電場強度,d:兩點沿場強方向的距離(m)}
    9.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ΔEAB=-WAB=-qUAB(電勢能的增量等于電場力做功的負值)
    10.電勢能:EA=qφA{EA:帶電體在A點的電勢能(J),q:電量(C),φA:A點的電勢(V)}
    11.電勢能的變化ΔEAB=EB-EA{帶電體在電場中從A位置到B位置時電勢能的差值}
    12.電容C=Q/U(定義式,計算式){C:電容(F),Q:電量(C),U:電壓(兩極板電勢差)(V)}
    13.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C=εS/4πkd(S:兩極板正對面積,d:兩極板間的垂直距離,ω:介電常數)
    14.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帶電粒子沿垂直電場方向以速度Vo進入勻強電場時的'偏轉(不考慮重力作用的情況下)
    類平垂直電場方向:勻速直線運動L=Vot(在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平行極板中:E=U/d)
    拋運動平行電場方向: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d=at2/2,a=F/m=q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