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級必修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字號:


    高三學生很快就會面臨繼續(xù)學業(yè)或事業(yè)的選擇。面對重要的人生選擇,是否考慮清楚了?這對于沒有社會經驗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困難的選擇。如何度過這重要又緊張的一年,我們可以從提高學習效率來著手!高三頻道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三年級必修一歷史知識點總結》,希望你努力學習,圓金色六月夢!
    1.高三年級必修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1.漢朝
    漢初沿襲秦的郡縣制,同時分封諸侯,實行郡國并行制。
    漢武帝頒布“推恩令”,王國越分越小,列侯歸郡管轄,加強了中央集權。
    2.唐朝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設置節(jié)度使。
    安史之亂后形成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嚴重削弱中央集權。
    3.北宋
    軍事:主要將領兵權收歸中央,抽調各地精兵強將,充實中央禁軍
    行政:中央派文臣做地方長官,同時設通判負責監(jiān)督
    財政: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
    4.元朝
    河北、山西、山東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設路府州縣),邊遠民族地區(qū)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理。行省長官擁有經濟軍事大權,但在行使時受中央節(jié)制。
    2.高三年級必修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歷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秦漢:郡、縣;西漢中期后是州、郡、縣。
    唐代:道、州、縣。
    宋代:路、州、縣。
    元代:
    實行行省制(10個),形成:省、路、府、州、縣。
    兩個單列行政區(qū)劃:“腹里”即中書省;宣政院(藏、青、川)。
    評價:行省的設置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對于加強中央集權,特別是調整好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明代:承宣布使司、府、縣。
    清代:省、道、府、縣。
    3.高三年級必修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宋詞和元曲
    1、宋詞出現(xiàn)的原因:
    (1)宋代商業(yè)的發(fā)展。
    (2)城市的繁榮。
    (3)市民數(shù)量的不斷增加。
    2、流派:
    (1)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鈴》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李清照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等,都是流傳極為廣泛的佳句。
    (2)豪放派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等。
    蘇軾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3、元曲:元代,散曲的創(chuàng)作進入繁榮階段,與元雜劇一起,合稱為元曲。元曲通俗生動,豪放飄逸,以關漢卿、馬致遠等人的創(chuàng)作成就。
    4.高三年級必修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繪畫藝術
    1、起源:新石器時代壁畫,地面畫,陶器裝飾
    2、戰(zhàn)國:帛畫(《人物龍鳳圖》)
    3、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提出以形寫神
    4、唐代: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創(chuàng)造法度,雍容華貴
    5、宋代:山水畫興起:注重意境
    民間風情畫: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6、明清:八大山人:風格奇特;木刻版畫、年畫等
    7、民間繪畫興起原因:商業(yè)興盛、城市發(fā)展、文化普及
    8、中國古代繪畫的基本特點:一方面盛行注重寫實的宮廷和民間繪畫;另一方面出現(xiàn)了非功利、主寫意的文人畫;不求形似,注重個人主觀性情的抒發(fā),表現(xiàn)手法靈活、自由。
    5.高三年級必修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書法藝術
    漢字起源和演變
    商甲骨文(最早成熟文字)—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統(tǒng)一小篆—漢隸書—三國楷書(鐘繇)
    書法藝術發(fā)展
    1、秦漢小篆、隸書
    2、魏晉南北朝時期形成書法藝術:王羲之《蘭亭序》
    3、隋唐達到新高峰:張旭、懷素狂草;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楷書;書法理論
    4、兩宋: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態(tài)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強調個性:祝枝山、文徵明
    6.高三年級必修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天文學:
    ①戰(zhàn)國時期的《甘石星經》是我國最早的天文學著作,書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申在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標表示恒星位置)
    ②唐代僧一行主持實測了子午線的長度,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
    ③元代郭守敬制成的觀測天體坐標的工具“簡儀”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觀測工具;他編定的《授時歷》是我國古代最精密的一部歷法
    數(shù)學
    ①春秋戰(zhàn)國——出現(xiàn)籌算計算法
    ②東漢——數(shù)學著作《九章算術》標志著我國古代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內容、以算籌為計算工具、以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十進制記數(shù)系統(tǒng)來計算的古代數(shù)學體系的形成。
    ③西漢——《周髀算經》在世界上最先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這一勾股定理的特例
    ④魏晉時期——數(shù)學家劉徽提出割圓術,圓周率為3.1416;南朝祖沖之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第七位,世界1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