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再學(xué)習(xí)!學(xué),然后知不足。每一門科目都有自己的學(xué)習(xí)方法,但其實(shí)都是萬變不離其中的,也是要記、要背、要練的。為各位同學(xué)整理了《高一下學(xué)期語文知識點(diǎn)整理》,希望對你的學(xué)習(xí)有所幫助!
1.高一下學(xué)期語文知識點(diǎn)整理 篇一
1、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與不?(“不”通“否”,表疑問語氣)
2、拜送書于庭。(“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圖。(“案,通“按”,審察、察看)
4、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繆”通“穆”)
5、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孰”通“熟”,仔細(xì))
6、不顧思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7、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旃”通“氈”,毛織的氈毯)
8、掘野鼠去草實(shí)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10、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11、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
1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亡”通“無”,沒有)
13、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
14、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霑”通“沾”,沾濕。“衿”通“襟”,衣襟?!皼Q”通“訣”訣別,辭別。)
15、請畢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驩”通“歡”,歡聚)
1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jīng))
17、陰知*黨名姓,一時收禽。(“禽”通“擒”,逮捕,拘押)
18、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員”通“圓”,直徑;“尊”通“樽”,酒杯)
2.高一下學(xué)期語文知識點(diǎn)整理 篇二
1.軍
沛公軍霸上:名詞作動詞,駐扎。
從此道至吾軍:名詞,軍營。
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名詞,軍隊。
勇冠三軍:名詞,軍隊的編制單位。
2.擊
忽擊忽失:動詞,攻擊,攻打。
因擊沛公于坐:動詞,殺。
秦王不肯擊缶:動詞,敲打,敲擊。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名詞,碰撞。
3.內(nèi)
毋內(nèi)諸候:內(nèi),通“納”,動詞,接納。
簾內(nèi)擲一紙出:名詞,里面,與“外”相對。
內(nèi)無法家弼士:名詞作狀語,在內(nèi)部。
色厲內(nèi)荏:名詞,內(nèi)心,心里。
4.如
勞苦而功高如此:動詞,像。
沛公起如廁:動詞,往、去。
固不如也:動詞,及、比得上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動詞,通“背”,違背。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副詞,愈加。
6.謝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xiàng)王:動詞,道歉,謝罪。
乃令張良留謝:動詞,辭別。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動詞,感謝。
7.意
然不自意:動詞,料想、意料、估計。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詞,心意、意圖。
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名詞,意思。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詞,神態(tài),神情。
8.坐
項(xiàng)王、項(xiàng)伯東向坐:動詞,坐下。
因擊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詞,座位。
坐北朝南:動詞,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車坐愛楓林晚:介詞,因?yàn)椤?BR> 9.舉
_如不能舉:副詞,盡。
舉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動詞,舉起。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動詞,舉行、施行。
舉不勝舉:動詞,列舉、舉出。
10.勝
沛公不勝桮杓:動詞,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勝:副詞,盡。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形容詞,優(yōu)美的。
此時無聲勝有聲:動詞,勝過、超過。
11.斗
玉斗一雙,獻(xiàn)與亞父:名詞,酒器。
僅鑿斗大一池,植數(shù)莖以塞責(zé):名詞作狀語,像斗一樣……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
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動詞,爭斗。
12.置
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dú)騎:動詞,放棄、丟下。
置之坐上:動詞,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會賓客:動詞,擺、設(shè)。
3.高一下學(xué)期語文知識點(diǎn)整理 篇三
詞類活用
1.羽化而登仙(羽:名詞作狀語)
2.舞幽壑之潛蛟(舞:動詞使動)
3.泣孤舟之嫠婦(泣:動詞使動)
4.正襟危坐(正:形容詞使動)
5.烏鵲南飛(南:名詞作狀語)
6.西望夏口(西:名詞作狀語)
7.下江陵(下:名詞作動詞)
8.漁樵于江渚之上(漁樵:名詞作動詞)
9.侶魚蝦而友糜鹿(侶,友:名詞意動)
4.高一下學(xué)期語文知識點(diǎn)整理 篇四
虛詞
⑴之
縱一葦之所如(助詞,取獨(dú))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扣舷而歌之(音節(jié)助詞)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dú))茍非吾之所有(助詞,取獨(dú))
⑵于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詞,在)月出于東山之上(介詞,從)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詞,被)托遺響于悲風(fēng)(介詞,給)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其聲嗚嗚然(代詞,那)
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連詞,表轉(zhuǎn)折)侶魚蝦而友糜鹿(連詞,表并列)
耳得之而為聲(連詞,表順承)下江陵,順流而東也(連詞,表修飾)
5.高一下學(xué)期語文知識點(diǎn)整理 篇五
肇錫余以嘉名(同“賜”)
扈江離與辟芷兮(同“僻”)
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幾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過,僅僅;同“又”)
獨(dú)五人之皦皦(同“皎皎”,光明顯耀的樣子)
斂貲財以送其行(同“資”)
亦曷故哉(同“何”,疑問代詞)
共其乏困(同“供”,供給)
夫晉,何厭之有(同“饜”,滿足)
秦伯說,與鄭人盟(同“悅”,高興)
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質(zhì)(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書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圖(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同“佯”,假裝)
設(shè)九賓于廷(同“儐”)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同“熟”,仔細(xì))
請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同“拒”,據(jù)守;同“納”,納入)
要項(xiàng)伯(同“邀”,邀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違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xiàng)王(同“早”,早上)
令與臣有郤(同“隙”,隔閡,嫌隙)
因擊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劍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絲毫)
涇流之大(同“徑”,直)
不辯牛馬(同“辨”,分辨、辨別)
其不仁茲甚(同“滋”,更加)
6.高一下學(xué)期語文知識點(diǎn)整理 篇六
通假字
1、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通“勿”或“毋”,不要。
2、【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頒】通“斑”,花白。
3、【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涂】通“途”,道路。
4、雞豚狗彘(zhì)之畜,【無】失其時。【無】通“勿”或“毋”,不要。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過。
1.高一下學(xué)期語文知識點(diǎn)整理 篇一
1、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與不?(“不”通“否”,表疑問語氣)
2、拜送書于庭。(“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圖。(“案,通“按”,審察、察看)
4、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繆”通“穆”)
5、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孰”通“熟”,仔細(xì))
6、不顧思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7、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旃”通“氈”,毛織的氈毯)
8、掘野鼠去草實(shí)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10、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11、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
1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亡”通“無”,沒有)
13、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
14、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霑”通“沾”,沾濕。“衿”通“襟”,衣襟?!皼Q”通“訣”訣別,辭別。)
15、請畢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驩”通“歡”,歡聚)
1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jīng))
17、陰知*黨名姓,一時收禽。(“禽”通“擒”,逮捕,拘押)
18、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員”通“圓”,直徑;“尊”通“樽”,酒杯)
2.高一下學(xué)期語文知識點(diǎn)整理 篇二
1.軍
沛公軍霸上:名詞作動詞,駐扎。
從此道至吾軍:名詞,軍營。
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名詞,軍隊。
勇冠三軍:名詞,軍隊的編制單位。
2.擊
忽擊忽失:動詞,攻擊,攻打。
因擊沛公于坐:動詞,殺。
秦王不肯擊缶:動詞,敲打,敲擊。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名詞,碰撞。
3.內(nèi)
毋內(nèi)諸候:內(nèi),通“納”,動詞,接納。
簾內(nèi)擲一紙出:名詞,里面,與“外”相對。
內(nèi)無法家弼士:名詞作狀語,在內(nèi)部。
色厲內(nèi)荏:名詞,內(nèi)心,心里。
4.如
勞苦而功高如此:動詞,像。
沛公起如廁:動詞,往、去。
固不如也:動詞,及、比得上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動詞,通“背”,違背。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副詞,愈加。
6.謝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xiàng)王:動詞,道歉,謝罪。
乃令張良留謝:動詞,辭別。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動詞,感謝。
7.意
然不自意:動詞,料想、意料、估計。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詞,心意、意圖。
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名詞,意思。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詞,神態(tài),神情。
8.坐
項(xiàng)王、項(xiàng)伯東向坐:動詞,坐下。
因擊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詞,座位。
坐北朝南:動詞,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車坐愛楓林晚:介詞,因?yàn)椤?BR> 9.舉
_如不能舉:副詞,盡。
舉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動詞,舉起。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動詞,舉行、施行。
舉不勝舉:動詞,列舉、舉出。
10.勝
沛公不勝桮杓:動詞,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勝:副詞,盡。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形容詞,優(yōu)美的。
此時無聲勝有聲:動詞,勝過、超過。
11.斗
玉斗一雙,獻(xiàn)與亞父:名詞,酒器。
僅鑿斗大一池,植數(shù)莖以塞責(zé):名詞作狀語,像斗一樣……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
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動詞,爭斗。
12.置
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dú)騎:動詞,放棄、丟下。
置之坐上:動詞,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會賓客:動詞,擺、設(shè)。
3.高一下學(xué)期語文知識點(diǎn)整理 篇三
詞類活用
1.羽化而登仙(羽:名詞作狀語)
2.舞幽壑之潛蛟(舞:動詞使動)
3.泣孤舟之嫠婦(泣:動詞使動)
4.正襟危坐(正:形容詞使動)
5.烏鵲南飛(南:名詞作狀語)
6.西望夏口(西:名詞作狀語)
7.下江陵(下:名詞作動詞)
8.漁樵于江渚之上(漁樵:名詞作動詞)
9.侶魚蝦而友糜鹿(侶,友:名詞意動)
4.高一下學(xué)期語文知識點(diǎn)整理 篇四
虛詞
⑴之
縱一葦之所如(助詞,取獨(dú))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扣舷而歌之(音節(jié)助詞)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dú))茍非吾之所有(助詞,取獨(dú))
⑵于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詞,在)月出于東山之上(介詞,從)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詞,被)托遺響于悲風(fēng)(介詞,給)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其聲嗚嗚然(代詞,那)
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連詞,表轉(zhuǎn)折)侶魚蝦而友糜鹿(連詞,表并列)
耳得之而為聲(連詞,表順承)下江陵,順流而東也(連詞,表修飾)
5.高一下學(xué)期語文知識點(diǎn)整理 篇五
肇錫余以嘉名(同“賜”)
扈江離與辟芷兮(同“僻”)
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幾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過,僅僅;同“又”)
獨(dú)五人之皦皦(同“皎皎”,光明顯耀的樣子)
斂貲財以送其行(同“資”)
亦曷故哉(同“何”,疑問代詞)
共其乏困(同“供”,供給)
夫晉,何厭之有(同“饜”,滿足)
秦伯說,與鄭人盟(同“悅”,高興)
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質(zhì)(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書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圖(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同“佯”,假裝)
設(shè)九賓于廷(同“儐”)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同“熟”,仔細(xì))
請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同“拒”,據(jù)守;同“納”,納入)
要項(xiàng)伯(同“邀”,邀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違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xiàng)王(同“早”,早上)
令與臣有郤(同“隙”,隔閡,嫌隙)
因擊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劍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絲毫)
涇流之大(同“徑”,直)
不辯牛馬(同“辨”,分辨、辨別)
其不仁茲甚(同“滋”,更加)
6.高一下學(xué)期語文知識點(diǎn)整理 篇六
通假字
1、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通“勿”或“毋”,不要。
2、【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頒】通“斑”,花白。
3、【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涂】通“途”,道路。
4、雞豚狗彘(zhì)之畜,【無】失其時。【無】通“勿”或“毋”,不要。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