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它不僅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數(shù)學能力,還可以提高他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這些簡單的奧數(shù)題中,小學生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解決一些有趣的數(shù)學問題,提高自己的數(shù)學水平和自信心。以下是整理的《小學四年級簡單的奧數(shù)題》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四年級簡單的奧數(shù)題 篇一
1、甲、乙、丙、丁四個人過橋,分別需要1分鐘,2分鐘,5分鐘,10分鐘。因為天黑,必須借助于手電筒過橋,可是他們總共只有一個手電筒,并且橋的載重能力有限,最多只能承受兩個人的重量,也就是說,每次最多過兩個人?,F(xiàn)在希望可以用最短的時間過橋,怎樣才能做到最短呢?你來幫他們安排一下吧。最短時間是多少分鐘呢?
【分析】:大家都很容易想到,讓甲、乙搭配,丙、丁搭配應該比較節(jié)省時間。而他們只有一個手電筒,每次又只能過兩個人,所以每次過橋后,還得有一個人返回送手電筒。為了節(jié)省時間,肯定是盡可能讓速度快的人承擔往返送手電筒的任務。那么就應該讓甲和乙先過橋,用時2分鐘,再由甲返回送手電筒,需要1分鐘,然后丙、丁搭配過橋,用時10分鐘。接下來乙返回,送手電筒,用時2分鐘,再和甲一起過橋,又用時2分鐘。所以花費的總時間為:2+1+10+2+2=17分鐘。
解:2+1+10+2+2=17分鐘
2、小明騎在牛背上趕牛過河,共有甲乙丙丁四頭牛,甲牛過河需1分鐘,乙牛需2分鐘,丙牛需5分鐘,丁牛需6分鐘,每次只能騎一頭牛,趕一頭牛過河。
【分析】:要使過河時間最少,應抓住以下兩點:(1)同時過河的兩頭牛過河時間差要盡可能?。?)過河后應騎用時最少的?;貋怼?BR> 解:小明騎在甲牛背上趕乙牛過河后,再騎甲牛返回,用時2+1=3分鐘
然后騎在丙牛背上趕丁牛過河后,再騎乙牛返回,用時6+2=8分鐘
最后騎在甲牛背上趕乙牛過河,不用返回,用時2分鐘。
總共用時(2+1)+(6+2)+2=13分鐘?!?BR> 2.小學四年級簡單的奧數(shù)題 篇二
1、甲、乙、丙三人錢數(shù)各不相同,甲最多,他拿出一些錢給乙和丙,使乙和丙的錢數(shù)都比原來增加了兩倍,結果乙的錢最多;接著乙拿出一些錢給甲和丙,使甲和丙的錢數(shù)都比原來增加了兩倍,結果丙的錢最多;最后丙拿出一些錢給甲和乙,使甲和乙的錢數(shù)都比原來增加了兩倍,結果三人錢數(shù)一樣多了。如果他們三人共有81元,那么三人原來的錢分別是多少元?
答案與解析:
三人最后一樣多,那么每人都是81÷3=27元;還原:甲和乙把錢還給丙:每人增加2倍,就是原來的3倍,那么甲和乙都是27/3=9元,丙是27+2*2*9=63元;甲和丙把錢還給乙:甲=9/3=3元,丙=63/3=21元,乙=9+2*3+2*21=57元;乙和丙把錢還給甲:乙=57/3=19元,丙=21/3=7元,甲=3+2*19+2*7==55元。所以,三人原來的錢分別是55、19和7元。
2、(1+2+3+……+2009+2010+……+2+1)÷2010
【分析】1+2+3+……+2009+2010+……+2+1)÷2010
=2010×2010÷2010
=2010
3、123×9+82×8+41×7-2009
【分析】123×9+82×8+41×7-2010
=41×3×9+41×2×8+41×7-2010
=41×(27+16+7)-2010
=2050-2010
=40
3.小學四年級簡單的奧數(shù)題 篇三
1、一列火車早上5時從甲地開往乙地,按原計劃每小時行駛120千米,下午3小時到達乙地,但實際到達時間是下午5時整,晚點2小時,問火車實際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2、小猴上山摘桃子,它把摘到的桃子先平均分成5堆,4堆送給他的好朋友,自己留下一堆,后來他又把留下的這一堆平均分成4堆,3堆送給小山羊,一堆自己吃,自己吃的這一堆有6個桃子,小猴一共摘了多少個桃子?
3、用一個杯子向一個空瓶子里倒牛奶,連瓶子共重450克,如果倒進5杯牛奶連瓶子共重750克,一杯牛奶和一個空瓶各重多少克?
4、一共有紅、黃、綠三種顏色的珠子120粒。如果把紅色珠子分放在9個盒子里,把黃色珠子分放在6個盒子里,把綠色珠子分放在5個盒子里,那么每個盒子里的珠子粒數(shù)相等。三種顏色的珠子各多少粒?
5、在6個筐里放著同樣多的雞蛋。如果從每個筐里拿出50個雞蛋,則6個筐里剩下的雞蛋個數(shù)的總和等于原來兩個筐里雞蛋個數(shù)的總和。原來每個筐里有雞蛋多少個?
4.小學四年級簡單的奧數(shù)題 篇四
1.學校組織新年游藝晚會,用于獎品的鉛筆、圓珠筆和鋼筆共232支,價值100元,其中鉛筆的數(shù)量是圓珠筆的4倍,已知每支鉛筆0.2元,每支圓珠筆0.9元,每支鋼筆2.1元。問:三種筆各有多少支?
2.5元1千克的茶葉和8元1千克的茶葉共10千克,用去71元。問:兩種茶葉各有多少千克?
3.某運輸隊為商店運輸暖瓶500箱,每箱6個暖瓶。已知每10個暖瓶的運費為5.5元,如果損壞一個暖瓶,要賠償成本11.5元(這只暖瓶的運費當然得不到),結果運輸隊共得到1553.6元。問:共損壞了多少只暖瓶?
4.有一堆土共400方,有大小兩輛汽車,大車一次拉7方,小車一次拉4方,運完這堆土共拉了70車。問:大車拉了幾次?
5.某人徒步旅行,平路每天走38千米,山路每天走23千米,他15天共走了450千米。問:這期間他走了多少千米山路?
5.小學四年級簡單的奧數(shù)題 篇五
1、師傅和徒弟同時開始加工各200個零件,師傅每小時加工25個,完成任務時,徒弟還要做2小時才能完成任務。徒弟每小時加工多少個?
2、甲乙兩地相距200千米,汽車行完全程要5小時,步行要40小時。澤奇同學從甲地出發(fā),先步行8小時后該乘汽車,還需要幾小時到達乙地?
3、旭婷筑路隊修一條長4200米的公路,原計劃每人每天修4米,派21人來完成,實際修筑時增加了4人,可以提前幾天完成任務?
4、舒琪自行車廠計劃每天生產自行車100輛,可按期完成任務,實際每天生產120輛,結果提前8天完成任務,這批自行車有多少輛?
5、德韜同學計劃30天做完一些計算題,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算80題,結果25天就完成了任務,這些計算題有多少題?
1.小學四年級簡單的奧數(shù)題 篇一
1、甲、乙、丙、丁四個人過橋,分別需要1分鐘,2分鐘,5分鐘,10分鐘。因為天黑,必須借助于手電筒過橋,可是他們總共只有一個手電筒,并且橋的載重能力有限,最多只能承受兩個人的重量,也就是說,每次最多過兩個人?,F(xiàn)在希望可以用最短的時間過橋,怎樣才能做到最短呢?你來幫他們安排一下吧。最短時間是多少分鐘呢?
【分析】:大家都很容易想到,讓甲、乙搭配,丙、丁搭配應該比較節(jié)省時間。而他們只有一個手電筒,每次又只能過兩個人,所以每次過橋后,還得有一個人返回送手電筒。為了節(jié)省時間,肯定是盡可能讓速度快的人承擔往返送手電筒的任務。那么就應該讓甲和乙先過橋,用時2分鐘,再由甲返回送手電筒,需要1分鐘,然后丙、丁搭配過橋,用時10分鐘。接下來乙返回,送手電筒,用時2分鐘,再和甲一起過橋,又用時2分鐘。所以花費的總時間為:2+1+10+2+2=17分鐘。
解:2+1+10+2+2=17分鐘
2、小明騎在牛背上趕牛過河,共有甲乙丙丁四頭牛,甲牛過河需1分鐘,乙牛需2分鐘,丙牛需5分鐘,丁牛需6分鐘,每次只能騎一頭牛,趕一頭牛過河。
【分析】:要使過河時間最少,應抓住以下兩點:(1)同時過河的兩頭牛過河時間差要盡可能?。?)過河后應騎用時最少的?;貋怼?BR> 解:小明騎在甲牛背上趕乙牛過河后,再騎甲牛返回,用時2+1=3分鐘
然后騎在丙牛背上趕丁牛過河后,再騎乙牛返回,用時6+2=8分鐘
最后騎在甲牛背上趕乙牛過河,不用返回,用時2分鐘。
總共用時(2+1)+(6+2)+2=13分鐘?!?BR> 2.小學四年級簡單的奧數(shù)題 篇二
1、甲、乙、丙三人錢數(shù)各不相同,甲最多,他拿出一些錢給乙和丙,使乙和丙的錢數(shù)都比原來增加了兩倍,結果乙的錢最多;接著乙拿出一些錢給甲和丙,使甲和丙的錢數(shù)都比原來增加了兩倍,結果丙的錢最多;最后丙拿出一些錢給甲和乙,使甲和乙的錢數(shù)都比原來增加了兩倍,結果三人錢數(shù)一樣多了。如果他們三人共有81元,那么三人原來的錢分別是多少元?
答案與解析:
三人最后一樣多,那么每人都是81÷3=27元;還原:甲和乙把錢還給丙:每人增加2倍,就是原來的3倍,那么甲和乙都是27/3=9元,丙是27+2*2*9=63元;甲和丙把錢還給乙:甲=9/3=3元,丙=63/3=21元,乙=9+2*3+2*21=57元;乙和丙把錢還給甲:乙=57/3=19元,丙=21/3=7元,甲=3+2*19+2*7==55元。所以,三人原來的錢分別是55、19和7元。
2、(1+2+3+……+2009+2010+……+2+1)÷2010
【分析】1+2+3+……+2009+2010+……+2+1)÷2010
=2010×2010÷2010
=2010
3、123×9+82×8+41×7-2009
【分析】123×9+82×8+41×7-2010
=41×3×9+41×2×8+41×7-2010
=41×(27+16+7)-2010
=2050-2010
=40
3.小學四年級簡單的奧數(shù)題 篇三
1、一列火車早上5時從甲地開往乙地,按原計劃每小時行駛120千米,下午3小時到達乙地,但實際到達時間是下午5時整,晚點2小時,問火車實際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2、小猴上山摘桃子,它把摘到的桃子先平均分成5堆,4堆送給他的好朋友,自己留下一堆,后來他又把留下的這一堆平均分成4堆,3堆送給小山羊,一堆自己吃,自己吃的這一堆有6個桃子,小猴一共摘了多少個桃子?
3、用一個杯子向一個空瓶子里倒牛奶,連瓶子共重450克,如果倒進5杯牛奶連瓶子共重750克,一杯牛奶和一個空瓶各重多少克?
4、一共有紅、黃、綠三種顏色的珠子120粒。如果把紅色珠子分放在9個盒子里,把黃色珠子分放在6個盒子里,把綠色珠子分放在5個盒子里,那么每個盒子里的珠子粒數(shù)相等。三種顏色的珠子各多少粒?
5、在6個筐里放著同樣多的雞蛋。如果從每個筐里拿出50個雞蛋,則6個筐里剩下的雞蛋個數(shù)的總和等于原來兩個筐里雞蛋個數(shù)的總和。原來每個筐里有雞蛋多少個?
4.小學四年級簡單的奧數(shù)題 篇四
1.學校組織新年游藝晚會,用于獎品的鉛筆、圓珠筆和鋼筆共232支,價值100元,其中鉛筆的數(shù)量是圓珠筆的4倍,已知每支鉛筆0.2元,每支圓珠筆0.9元,每支鋼筆2.1元。問:三種筆各有多少支?
2.5元1千克的茶葉和8元1千克的茶葉共10千克,用去71元。問:兩種茶葉各有多少千克?
3.某運輸隊為商店運輸暖瓶500箱,每箱6個暖瓶。已知每10個暖瓶的運費為5.5元,如果損壞一個暖瓶,要賠償成本11.5元(這只暖瓶的運費當然得不到),結果運輸隊共得到1553.6元。問:共損壞了多少只暖瓶?
4.有一堆土共400方,有大小兩輛汽車,大車一次拉7方,小車一次拉4方,運完這堆土共拉了70車。問:大車拉了幾次?
5.某人徒步旅行,平路每天走38千米,山路每天走23千米,他15天共走了450千米。問:這期間他走了多少千米山路?
5.小學四年級簡單的奧數(shù)題 篇五
1、師傅和徒弟同時開始加工各200個零件,師傅每小時加工25個,完成任務時,徒弟還要做2小時才能完成任務。徒弟每小時加工多少個?
2、甲乙兩地相距200千米,汽車行完全程要5小時,步行要40小時。澤奇同學從甲地出發(fā),先步行8小時后該乘汽車,還需要幾小時到達乙地?
3、旭婷筑路隊修一條長4200米的公路,原計劃每人每天修4米,派21人來完成,實際修筑時增加了4人,可以提前幾天完成任務?
4、舒琪自行車廠計劃每天生產自行車100輛,可按期完成任務,實際每天生產120輛,結果提前8天完成任務,這批自行車有多少輛?
5、德韜同學計劃30天做完一些計算題,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算80題,結果25天就完成了任務,這些計算題有多少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