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一12歲寓言故事大全十篇

字號:

寓言故事是一種以動物或其他非人類角色為主人公,通過講述故事來傳達道德或教育意義的文學形式。對于9一12歲的孩子來說,寓言故事不僅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還可以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道德觀念。為您準備了9一12歲寓言故事大全十篇,讓孩子在閱讀中感受到人生的真諦。
    1.9一12歲寓言故事大全 篇一
    狐貍剛逃過獵人的追捕,好不容易才敢停下來歇會兒,旁邊卻傳來“咔嚓咔嚓”的聲音。
    狐貍回頭尋找,原來是野豬在路旁的樹干上磨牙。狐貍驚跳起來:“獵人又來了嗎?”
    野豬說:“沒有呀?!?BR>    狐貍不明白:“這里沒有獵人,也沒危險,你為什么要磨牙?快歇會兒吧。”
    野豬搖搖頭說:“我就是要趁現(xiàn)在多磨幾下,一旦危險來臨了,就沒磨牙的工夫了,那時我就可以用這些磨好的利牙對付敵人啦?!?BR>    狐貍明白了,自己平時不做準備,見了獵人才這么驚慌的。
    寓意:這則寓言是說,人們應當在危險和災難來臨之前,就有所準備,才不至于到時候手忙腳亂。
    2.9一12歲寓言故事大全 篇二
    從前,楚國有個老頭以飼養(yǎng)猴子為生,楚國人都把他叫作狙(ju)公。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后都在院子里給他的猴子們分配任務。他讓老猴子帶著猴子們跳出去,采摘山里果樹的果實。晚上,等猴子們回來了,狙公就逼著猴子們交出它們所采果實的十分之一。光靠著這些猴子采來的果實,他就可養(yǎng)活自己,而且還略有盈余。有一次幾個猴子覺得自己白白辛苦一場,狙公卻坐享其成,不愿交出果實,狙公就對它們棍棒相加,一陣毒打。猴子雖然覺得每天采摘果實是件苦活,可又怕狙公的棍棒,不敢違背狙公的命令。
    有一天,一只不懂事的小猴子突然問這群猴子:"山里果實累累,難道是狙公親手所種嗎?"大伙都說:"不是呀,誰都知道這些果樹并沒有什么人去栽種,都是天生的。"小猴子又問:"既然這樣,我們干嗎靠給狙公做苦力過日子呢?"小猴子話還沒說完,猴子都已經(jīng)恍然大悟。
    當天晚上,猴子們趁狙公睡熟之后,悄悄地打破柵欄,弄壞籠子。然后,它們拿上狙公積存的果實,手牽著手跑進了樹林深處,從此再也不回去了。狙公一覺醒來,才發(fā)覺猴子們都跑光了,他賴以生存的手段沒有了,只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餓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企圖依賴別人,或者靠剝削別人過活,最終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樣活活餓死的下場。
    3.9一12歲寓言故事大全 篇三
    孔子前往楚國,路過一片樹林,看到一個駝背老人,手里拿著一根長長的竹竿正在粘知了。老人的技術(shù)非常嫻熟,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沒有一個能逃脫的,就好像信手拾來一樣輕而易舉??鬃芋@奇地說:“您的技術(shù)這么巧妙,大概有什么方法吧!
    ”駝背老人說:“我的確是有方法的。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時候,如果能夠在竹竿的頂上放兩枚球而不讓球掉下來,粘的時候知了就很少能夠逃脫;如果放三枚不掉下來,十只知了就只能逃脫一只;如果放五枚不掉下來,粘知了就像用手拾東西那么容易了。你看我站在這里,就如木樁一樣穩(wěn)穩(wěn)當當;我舉起手臂,就跟枯樹枝一樣紋絲不動;盡管身邊天地廣闊無邊,世間萬物五光十色,而我的眼睛里只有知了的翅膀。外界的什么東西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都影響不了我對知了翅膀的關(guān)注,怎么會粘不到知了呢?”孔子聽了,回頭對弟子說:“專心致專,本領(lǐng)就可以練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駝背老人所說的道理??!”
    寓意:一個人如果能夠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擾,集中精力,勤學苦練,就可以掌握一門過硬的本領(lǐng)。古人說的精誠專一,確實是我們做事的。
    4.9一12歲寓言故事大全 篇四
    獅子睡著了,有只老鼠跳到了他身上。
    獅子猛然站起來,把他抓住,準備吃掉。
    老鼠請求饒命,并說如果保住性命,必將報恩,獅子輕蔑地笑了笑,便把他放走了。
    不久,獅子真的被老鼠救了性命。原來獅子被一個獵人抓獲,并用繩索把他捆在一棵樹上。老鼠聽到了他的哀嚎,走過去咬斷繩索,放走了獅子,并說:“你當時嘲笑我,不相信能得到我的報答,現(xiàn)在可清楚了,老鼠也能報恩?!?BR>    這故事說明,時運交替變更,強者也會有需要弱者的時候。
    5.9一12歲寓言故事大全 篇五
    有一次,狐貍在森林里碰到了一只鹿。
    狐貍對鹿說:“你讓我感到疑惑,為什么你會如此的膽小呢?連一條最小的獵狗也能把你嚇跑。你認真的看看你自己吧,高高的個頭,難道會沒有力氣嗎?即使是一條很大的狗,無論它有多么強壯,你只要用雙角一頂,保準讓它四腳朝天。人們一定知道我們狐貍的懦弱無能,因為我們?nèi)鄙俦绢I(lǐng)去和別的動物抗爭。但是作為你這樣高大的鹿,遇到敵人時,就不應該退讓了。這一點是不言自明的。那么我可以肯定地說,誰要是比他的敵人強壯有力,就無須在敵人面前躲避了。朋友,你不應該逃走,你遠遠地勝過了那些狗。”
    鹿聽了很高興,說道:“真的,我以前為什么就沒想到呢,從現(xiàn)在起,我將勇往直前。要是狗和獵人再來襲擊我的話,我一定要抵抗到底!”
    話音剛落,獵人領(lǐng)著他們的獵狗就出現(xiàn)在了附近。狗的“汪汪”聲不時地回蕩在森林中。軟弱的狐貍和強壯的鹿立刻逃竄了。
    寓言啟示:
    一個人的言語無論多么豪壯,他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
    6.9一12歲寓言故事大全 篇六
    從前,有兄弟兩個人到郊外去打獵。正在這時,哥哥望見天上飛來了一只大雁,就準備拉弓把它射下來。
    他對弟弟說道:“射下來后,我們把它煮了吃。”
    他的弟弟卻不同意,在一旁爭辯道:“為什么要按你說的,我最討厭那種吃法了,鵝煮著吃好,雁還是烤著吃好?!?BR>    兄弟兩個爭來爭去,誰也說服不了誰,就去找舍伯評理。
    舍伯聽了哈哈大笑,最后出了一個主意說:“你們倆個都別爭了,這事很好解決,你們把大雁拋開,一半煮著吃,一半烤著吃,不就可以了嗎?”
    兄弟倆聽了非常高興,都一致同意這個意見。
    可是當他們抬頭再去找雁時,那只雁早已飛得不見蹤影了。
    寓言故事兄弟爭雁就是告訴我們,事情還沒開始做呢,就去爭論不切實際的問題,結(jié)果坐失良機。無意義的空談是很誤事兒的,當機立斷的做事才是值得提倡的。
    7.9一12歲寓言故事大全 篇七
    自然界的飛禽種類繁多,俗稱“百鳥”,故有“百鳥朝鳳”的說法。其實鳥類在大自然中遠不止百種。每種鳥都既有鳥類的共性,又有各自的個性。
    在南方,有一種鳥叫“蒙鳩”,它的個性很古怪。古怪就古怪在它筑巢時根基不牢,辛苦筑窩,終歸徒勞。
    蒙鳩筑窩是用發(fā)絲把羽毛編織起來,做成它的窩,又把它的巢結(jié)在蘆葦桿頂尖上。風和日暖的天氣里,很溫暖。大風吹來,蘆葦桿折斷了,它的巢被大風掀掉了,窩里的雛鳥和蛋被掀掉在地上,雛鳥被摔死,蛋被打破了。
    蒙鳩之所以遭遇到這樣的不幸,并不是它筑建的窩不完善、不堅固,是因為它所筑的巢系結(jié)在既不牢靠又經(jīng)不起大風吹刮的蘆葦上啊。
    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在于提醒人們,要學習以正道為立身之本。做事情或干工作,必須要打好基礎(chǔ)。如果基礎(chǔ)不牢,工作再認真細致,付出勞動再多,也是不行的。
    8.9一12歲寓言故事大全 篇八
    在農(nóng)場的雞舍里住著三只母雞,聽說農(nóng)場里要來新朋友了,三只母雞都在猜想著會是什么動物,并期待著新朋友的到來。
    不一會兒主人帶回了兩只母雞,它們很快和雞舍里的三只母雞成了好朋友,晚飯以后大家聚在一起又唱又跳,還分享了好多好吃的。
    可是第二天幾只母雞的肚子忽然疼了起來,需要趕緊找個醫(yī)生。一只麻雀聽到了便積極地幫它們?nèi)フ堘t(yī)生,誰料這一切被一只躲在雞舍附近的貓發(fā)現(xiàn)了。它悄悄裝扮成了醫(yī)生,然后急匆匆地趕到了雞舍外面說:“聽說你們生病了,我是醫(yī)生,專門來給你們看病的?!?BR>    幾只母雞發(fā)現(xiàn)自稱是醫(yī)生的貓正用一雙賊溜溜的眼睛四下張望,一下子就看穿了貓的偽裝,母雞們冷冷地對貓說:“請你離我們遠一點,不要再靠近了,只要你馬上離開這里,我們就會很好的?!?BR>    故事寓意:不管處在什么情況下,都要隨時提高警惕,學會分辨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誰是居心叵測、居心不良的人。
    9.9一12歲寓言故事大全 篇九
    從前,有一只小雞和一只小鷹,他們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是他們兩個性格相差很大呢。
    有一天早上,小鷹來到小雞家,說:“小雞,小雞,該起來練習飛翔了!”小雞裝作沒聽見,直到小鷹叫了四五遍以后,小雞終于說話了,他懶洋洋地說:“好啦,別說了,讓我在睡一會兒吧,我過一會兒就去練習飛翔?!睕]辦法,小鷹只好先去,結(jié)果小雞半天都沒來。
    中午,小鷹和小雞去吃飯,小雞沖進食物倉里,大吃特吃。而小鷹呢?適量吃了一些后,又去練習飛翔了。
    下午,小鷹和小雞去練習飛翔,小鷹展開翅膀,飛了起來,飛到這,飛到那,不停地練習,而小雞呢?覺得飛行太累了,他就開始懶散了,后來他直接躺下來睡覺,等到小鷹回來,小雞已經(jīng)睡著了。
    很快,小雞和小鷹長大了,鷹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雞就只能在地上走動,誰叫他懶惰呢,懶惰的人是沒有出息的。
    10.9一12歲寓言故事大全 篇十
    戰(zhàn)國的時候,有一個很聰明、講話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齊宣王正準備要去攻打魏國。便去晉見齊宣王,說:“大王,您聽過韓子盧和東郭逡[qūn]的故事嗎?韓子盧是天底下最棒的獵犬,東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有一天,韓子盧在追趕東郭逡,一只在前面拼命的逃,一只在后面拼命的追,結(jié)果呢!它們兩個都跑到精疲力竭,動彈不得,全倒在山腳下死了。
    這個時候,正好有個農(nóng)夫經(jīng)過,便毫不費力地把它們兩個一齊帶回家煮了吃掉?!?BR>    齊宣王一聽:“這跟我要去攻打魏國有什么關(guān)系呀?”
    淳于:"大王,現(xiàn)在齊國發(fā)兵去攻打魏國,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內(nèi)就可以打贏的。到頭來,雙方都弄成民窮財盡,兩敗俱傷,不但老百姓吃苦,國家的兵力也會大受損傷,萬一秦國和楚國趁機來攻打我們,那不是平白送給他們機會一并吞掉齊國和魏國嗎?"齊宣王聽了淳于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打魏國的計劃。
    后來,大家在形容二個能力差不多的人互相爭斗,不但誰也沒贏還彼此都受了傷,就說是“兩敗俱傷”。
    我們要向故事里的齊宣王學習,他能夠虛心的聽取別人好的意見,及時停止錯誤的決定。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的時候不要過于沖動,要動腦筋思考。有的時候與其兩敗俱傷,不如握手言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