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同學都有自己長遠的學習目標,而要實現目標,就必須腳踏實地,有計劃有步驟地去學習,要從實際出發(fā),安排好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二年級數學知識點上學期》,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二年級數學知識點上學期 篇一
求函數的單調性:
利用導數求函數單調性的基本方法:設函數yf(x)在區(qū)間(a,b)內可導,
(1)如果恒f(x)0,則函數yf(x)在區(qū)間(a,b)上為增函數;
(2)如果恒f(x)0,則函數yf(x)在區(qū)間(a,b)上為減函數;(3)如果恒f(x)0,則函數yf(x)在區(qū)間(a,b)上為常數函數。
利用導數求函數單調性的基本步驟:
①求函數yf(x)的定義域;
②求導數f(x);
③解不等式f(x)0,解集在定義域內的不間斷區(qū)間為增區(qū)間;
④解不等式f(x)0,解集在定義域內的不間斷區(qū)間為減區(qū)間。
反過來,也可以利用導數由函數的單調性解決相關問題(如確定參數的取值范圍):設函數yf(x)在區(qū)間(a,b)內可導,
(1)如果函數yf(x)在區(qū)間(a,b)上為增函數,則f(x)0(其中使f(x)0的x值不構成區(qū)間);
(2)如果函數yf(x)在區(qū)間(a,b)上為減函數,則f(x)0(其中使f(x)0的x值不構成區(qū)間);
(3)如果函數yf(x)在區(qū)間(a,b)上為常數函數,則f(x)0恒成立。
2.高二年級數學知識點上學期 篇二
復合函數定義域
若函數y=f(u)的定義域是B,u=g(x)的定義域是A,則復合函數y=f[g(x)]的定義域是D={x|x∈A,且g(x)∈B}綜合考慮各部分的x的取值范圍,取他們的交集。
求函數的定義域主要應考慮以下幾點:
⑴當為整式或奇次根式時,R的值域;
⑵當為偶次根式時,被開方數不小于0(即≥0);
⑶當為分式時,分母不為0;當分母是偶次根式時,被開方數大于0;
⑷當為指數式時,對零指數冪或負整數指數冪,底不為0。
⑸當是由一些基本函數通過四則運算結合而成的,它的定義域應是使各部分都有意義的自變量的值組成的集合,即求各部分定義域集合的交集。
⑹分段函數的定義域是各段上自變量的取值集合的并集。
⑺由實際問題建立的函數,除了要考慮使解析式有意義外,還要考慮實際意義對自變量的要求
⑻對于含參數字母的函數,求定義域時一般要對字母的取值情況進行分類討論,并要注意函數的定義域為非空集合。
⑼對數函數的真數必須大于零,底數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⑽三角函數中的切割函數要注意對角變量的限制。
3.高二年級數學知識點上學期 篇三
1.拋物線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為直線
x=-b/2a。
對稱軸與拋物線的交點為拋物線的頂點P。
特別地,當b=0時,拋物線的對稱軸是y軸(即直線x=0)
2.拋物線有一個頂點P,坐標為
P(-b/2a,(4ac-b^2)/4a)
當-b/2a=0時,P在y軸上;當Δ=b^2-4ac=0時,P在x軸上。
3.二次項系數a決定拋物線的開口方向和大小。
當a>0時,拋物線向上開口;當a<0時,拋物線向下開口。
|a|越大,則拋物線的開口越小。
4.一次項系數b和二次項系數a共同決定對稱軸的位置。
當a與b同號時(即ab>0),對稱軸在y軸左;
當a與b異號時(即ab<0),對稱軸在y軸右。
5.常數項c決定拋物線與y軸交點。
拋物線與y軸交于(0,c)
6.拋物線與x軸交點個數
Δ=b^2-4ac>0時,拋物線與x軸有2個交點。
Δ=b^2-4ac=0時,拋物線與x軸有1個交點。
Δ=b^2-4ac<0時,拋物線與x軸沒有交點。X的取值是虛數(x=-b±√b^2-4ac的值的相反數,乘上虛數i,整個式子除以2a)
4.高二年級數學知識點上學期 篇四
空間中的平行問題
(1)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條直線與此平面內一條直線平行,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平行。
線線平行線面平行
線面平行的性質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經過這條直線的平面和這個平面相交,那么這條直線和交線平行。線面平行線線平行。
(2)平面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兩個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如果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平行于另一個平面,那么這兩個平面平行。(線面平行→面面平行)
(2)如果在兩個平面內,各有兩組相交直線對應平行,那么這兩個平面平行。(線線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
兩個平面平行的性質定理
(1)如果兩個平面平行,那么某一個平面內的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線面平行)
(2)如果兩個平行平面都和第三個平面相交,那么它們的交線平行。(面面平行→線線平行)
5.高二年級數學知識點上學期 篇五
數列的定義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數叫做數列,數列中的每一個數都叫做數列的項
(1)從數列定義可以看出,數列的數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如果組成數列的數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們就不是同一數列,例如數列1,2,3,4,5與數列5,4,3,2,1是不同的數列
(2)在數列的定義中并沒有規(guī)定數列中的數必須不同,因此,在同一數列中可以出現多個相同的數字,如:-1的1次冪,2次冪,3次冪,4次冪,…構成數列:-1,1,-1,1,….。
(4)數列的項與它的項數是不同的,數列的項是指這個數列中的某一個確定的數,是一個函數值,也就是相當于f(n),而項數是指這個數在數列中的位置序號,它是自變量的值,相當于f(n)中的n
(5)次序對于數列來講是十分重要的,有幾個相同的數,由于它們的排列次序不同,構成的數列就不是一個相同的數列,顯然數列與數集有本質的區(qū)別.如:2,3,4,5,6這5個數按不同的次序排列時,就會得到不同的數列,而{2,3,4,5,6}中元素不論按怎樣的次序排列都是同一個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