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摘抄有翻譯注釋10篇

字號:

學(xué)習(xí)文言文可以了解歷史,學(xué)習(xí)古代文化,欣賞古代文學(xué),研究古代文明。下面是分享的文言文摘抄有翻譯注釋10篇。歡迎閱讀參考!
    1.文言文摘抄有翻譯注釋 篇一
    愛蓮說
    周敦頤〔宋代〕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一作:盛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十分喜愛牡丹。而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不生蔓不長枝,香氣遠(yuǎn)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yuǎn)遠(yuǎn)地觀賞而不能靠近賞玩它啊。
    我認(rèn)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當(dāng)然就很多人了!
    注釋
    甚:很,十分。
    說: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之:的。
    可愛:值得憐愛。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從。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獨:只,僅僅。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出:長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
    妖:美麗而不端莊。
    通:貫通;通透。
    直:挺立的樣子。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長枝
    香遠(yuǎn)益清:香氣遠(yuǎn)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
    亭亭:挺直的樣子。
    植:豎立。
    可:只能。
    褻玩:靠近賞玩。
    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
    焉:句末語氣詞,這里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啊’’‘‘呀’’,助詞。
    謂:認(rèn)為。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
    君子:指道德品質(zhì)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隨著前面的名詞而變化。
    噫:感嘆詞,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唉"。
    菊之愛:對于菊花的喜愛。之:語氣助詞,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biāo)志”)
    鮮(xiǎn):少。
    聞:聽說。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宜乎眾矣:(愛牡丹的)應(yīng)當(dāng)有很多人吧。
    宜乎:當(dāng)然(應(yīng)該)。
    宜:當(dāng)。
    眾:眾多。
    2.文言文摘抄有翻譯注釋 篇二
    司馬光
    佚名〔宋代〕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譯文
    司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注釋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現(xiàn)在山西)人。北宋大臣,史學(xué)家,編撰《資治通鑒》等書。
    庭:庭院。
    甕:口小腹大的一種容器。
    皆:全,都。
    棄去:逃走。
    光:指司馬光。
    破:打開,打破。
    迸:涌出。
    3.文言文摘抄有翻譯注釋 篇三
    守株待兔
    韓非子〔先秦〕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fù)得兔。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
    譯文
    宋國有個種地的農(nóng)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只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折斷了脖子死了。于是,他便放下他的農(nóng)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
    注釋
    株:樹樁。
    走:跑。
    觸:撞到。
    折:折斷。
    因:于是,就。
    釋:放,放下。
    耒(lěi):一種農(nóng)具。
    冀:希望。
    復(fù):又,再。
    得:得到。
    身:自己。
    為:被,表被動。
    4.文言文摘抄有翻譯注釋 篇四
    精衛(wèi)填海
    《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先秦〕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譯文
    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沒有回來,因此化為精衛(wèi)鳥。經(jīng)??阢曃魃缴系臉渲褪瘔K,用來填塞東海。
    注釋
    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兒。
    溺:溺水,淹沒。
    故:因此。
    為:化為,成為。
    堙:填塞。
    5.文言文摘抄有翻譯注釋 篇五
    詠雪
    劉義慶〔南北朝〕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fēng)起?!惫笮贰<垂笮譄o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文
    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給子侄輩們講解文章的義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绷硪粋€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柳絮乘風(fēng)飛舞?!碧荡笮ζ饋怼K褪侵x無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注釋
    謝太傅:即謝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晉朝陳郡陽夏(現(xiàn)在河南太康)人。做過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hù)軍等官職。死后追贈為太傅。
    內(nèi)集:家人一同聚集在屋內(nèi)。
    兒女:子侄輩們。
    講論文義:講解文章的義理。
    俄而:不久,不一會兒。
    驟:急,緊。
    欣然:高興的樣子。然:……的樣子。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胡兒:即謝朗。謝朗,字長度,謝安哥哥的長子。做過東陽太守。
    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趁、乘。
    即:是。
    無奕女:指謝道韞(yùn),東晉有名的才女,以聰明有才著稱。無奕,指謝奕,字無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二個兒子,做過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nèi)史等。
    6.文言文摘抄有翻譯注釋 篇六
    賣柑者言
    劉基〔明代〕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zhì)而金色。置于市,賈十倍,人爭鬻之。
    予貿(mào)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則干若敗絮。予怪而問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為欺也!”
    賣者笑曰:“吾業(yè)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嘗有言,而獨不足子所乎?世之為欺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yè)耶?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廩粟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然無以應(yīng)。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豈其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諷耶?
    譯文
    杭州有個賣水果的人,擅長貯藏柑橘,經(jīng)歷一整年也不潰爛,拿出它們的時候還是光彩鮮明的樣子,玉石一樣的質(zhì)地,金燦燦的顏色。放到市場上,賣(比別人的高出)十倍的價錢。人們爭相購買他的柑橘。
    我買到了其中的一個,切開它,像有股煙直撲口鼻,看它的里面,干枯得像破敗的棉絮。我很奇怪,問他說:“你賣柑子給人家,是打算讓人家放在籩豆之中供祭祀用呢,還是拿去待嘉賓用呢?或者只不過用這種漂亮的外觀去迷惑笨拙、盲目的人上當(dāng)呢?這樣欺騙人的行為實在是太過分了?!?BR>    賣柑橘的人笑著說:“我從事這個行業(yè)已有好多年了。我依賴這個用來養(yǎng)活自己。我賣它,別人買它,不曾有人說過什么的,卻唯獨不能滿足您嗎?世上做欺騙的事的人不少,難道僅僅只有我一個嗎?您還沒有好好考慮這個問題。
    那些佩戴虎形兵符、坐在虎皮上的人,威武的樣子,好像是捍衛(wèi)國家的將才,他們果真能擁有孫武、吳起的謀略嗎?那些戴著高帽子,拖著長長帶子的人,氣宇軒昂的坐在朝堂之上,他們果真能夠建立伊尹、皋陶的業(yè)績嗎?盜賊四起卻不懂得抵御,百姓困苦卻不懂得救助,官吏狡詐卻不懂得禁止,法度敗壞卻不懂得治理,奢靡的浪費糧食卻不懂得羞恥。看看那些坐在高堂上,騎著大馬,喝著美酒,吃著美食的人,哪一個不是威風(fēng)凜凜、令人敬畏、顯赫的值得人們效仿?可是無論到哪里,又有誰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內(nèi)心破敗得像破棉絮呢?你看不到這些現(xiàn)象,卻只看到我的柑橘!”
    我默默地沒有話用來回答?;貋硭伎歼@賣柑人的話,覺得他像是像東方朔那樣詼諧多諷、機(jī)智善辯的人。難道他是對世間邪 惡現(xiàn)象激憤痛恨之人嗎?因而假托柑橘用來諷刺嗎?
    注釋
    涉:經(jīng)過,經(jīng)歷。
    潰:腐爛,腐 敗。
    燁(yè)然:光彩鮮明的樣子。
    玉:像玉石一樣。
    賈(jià):同“價”,價格。
    鬻(yù):這里是買的意思。
    貿(mào):買賣,這里是買的意思。
    若:像,好像。
    敗絮:破敗的棉絮。
    若:代詞,你,你們。
    實:填滿,裝滿。
    籩(biān)豆:古代祭祀時盛祭品用的兩種器具?;e,竹制的食器。豆,木制、陶制或銅制的食器。
    炫:同“炫”,炫耀,夸耀。
    惑:迷惑,欺騙。
    愚瞽(gǔ):愚蠢的人和瞎子。瞽,瞎子。
    為:做。
    欺:欺騙人的事。
    業(yè):以······為職業(yè)。
    賴:依賴,依靠。
    食(sì):同“飼”,這里有供養(yǎng)、養(yǎng)活的意思。
    夫:發(fā)語詞。
    虎符:虎形的兵符,古代調(diào)兵用的憑證。
    皋(gāo)比(pí):虎皮,指將軍的坐席。比,通“皮”,毛皮。
    洸(guāng)洸:威武的樣子。
    干城之具:捍衛(wèi)國家的將才。干,盾牌,文中意為捍衛(wèi)。干和城都用以防御。具,將才。
    孫、吳:指古代軍事家孫武和吳起。
    略:謀略。
    峨:高高地,指高戴。
    拖長紳:拖著長長的腰帶。紳,古代士大夫束在外衣上的帶子。
    昂昂:氣宇軒昂的樣子。
    廟堂:指朝廷。
    器:才能,本領(lǐng),這里指“有才能的人”。
    伊、皋(gāo):指古代著 名政治家伊尹和皋陶。
    業(yè):功業(yè)。
    起:興起。
    御:抵御。
    斁(dù):敗壞。
    坐:坐在高位的意思,指那些在高位上卻不干正事。
    糜:通“靡”,浪費。
    廩(lǐn)粟:國家發(fā)的俸米。
    醉:醉飲。
    飫(yù):飽食。
    巍?。焊叽蟮臉幼?。
    赫赫:顯赫的樣子。
    象:模仿。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比喻虛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實質(zhì)壞的人
    類:像。
    東方生:指東方朔。漢武帝時曾任太中大夫,性格詼諧,善于諷諫。
    滑稽(古書中讀作gǔ jī)之流:指詼諧多諷、機(jī)智善辯的人。
    疾:憤恨。
    憤世疾邪:激憤、痛恨世間邪 惡的現(xiàn)象。
    托:假托。
    7.文言文摘抄有翻譯注釋 篇七
    陋室銘
    劉禹錫〔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會有名氣。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會有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苔痕碧綠,長到臺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到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xué)之人,來往的沒有知識淺薄之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jīng)。沒有弦管奏樂的聲音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鬃诱f:有什么簡陋的呢?
    注釋
    陋室: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后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駢句,句式較為整齊,朗朗上口。
    在:在于,動詞。
    名:出名,名詞用作動詞。
    靈(líng):神奇、靈異。
    斯是陋室(lòu shì):這是簡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詞,此,這。是:表肯定的判斷動詞。陋室:簡陋的屋子,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是因為我品德高尚就感覺不到簡陋了。惟:只。吾:我,這里是指(陋室銘)的銘文。馨:散布很遠(yuǎn)的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渡袝ぞ悺罚骸笆蝠⒎擒埃鞯挛┸??!?。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蔓延到臺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nèi)染上青色。上:長到;入:映入。
    鴻儒(hóng rú):大儒,這里指博學(xué)的人。鴻:同“洪”,大。儒,舊指讀書人。
    白?。浩矫瘛_@里指沒有什么學(xué)問的人。
    調(diào)(tiáo)素琴:彈奏不加裝飾的琴。調(diào):調(diào)弄,這里指彈(琴)。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金經(jīng):現(xiàn)今學(xué)術(shù)界仍存在爭議,有學(xué)者認(rèn)為是指佛經(jīng)(《金剛經(jīng)》),也有人認(rèn)為是裝飾精美的經(jīng)典(《四書五經(jīng)》),但就江蘇教育出版社的語文書則指的是佛經(jīng)(《金剛經(jīng)》)而安徽考察則是后者。金:珍貴的。金者貴義,是珍貴的意思,儒釋道的經(jīng)典都可以說是金經(jīng)。
    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的總稱,“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之:結(jié)構(gòu)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亂耳:擾亂雙耳。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擾亂。
    案牘(dú):(官府的)公文,文書。
    勞形:使身體勞累(“使”動用法)。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形:形體、身體。
    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臥龍崗中隱居躬耕。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出仕前曾隱居南陽臥龍崗中。揚雄:字子云,西漢時文學(xué)家,蜀郡成都人。廬:簡陋的小屋子。
    孔子云:孔子說,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說。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屬于賓語前置。之,助詞,表示強(qiáng)烈的反問,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不譯。
    談笑有鴻儒:談笑間都是學(xué)識淵博的人。鴻:大。
    8.文言文摘抄有翻譯注釋 篇八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魏晉〕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譯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為他的住宅旁邊種著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他安安靜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只領(lǐng)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每當(dāng)對書中的內(nèi)容有所領(lǐng)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生性喜愛喝酒,家里貧窮常常不能得到滿足。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來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遮擋不住風(fēng)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里經(jīng)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jīng)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這話大概說的就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樂。不知道他是無懷氏時代的人呢?還是葛天氏時代的人呢?
    注釋
    何許人:何處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許,處所。
    詳:知道。
    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別名稱字。
    因以為號焉:就以此為號。以為,以之為。焉,語氣助詞。
    不求甚解:這里指讀書只求領(lǐng)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
    會意:指對書中的有所體會。會:體會、領(lǐng)會。
    欣然:高興的樣子。
    嗜:喜好。
    親舊:親戚朋友。舊,這里指舊交,舊友。
    如此:像這樣,指上文所說的“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BR>    或:有時。
    造飲輒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造,往,到。輒(zhé),就。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既:已經(jīng)。
    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態(tài)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ē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離開。
    環(huán)堵蕭然: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環(huán)堵(dǔ):周圍都是土墻,形容居室簡陋。堵,墻壁。蕭然,空寂的樣子。
    短褐穿結(jié):粗布短衣上打了個補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結(jié),指衣服破爛。穿,破。結(jié),縫補。
    簞瓢屢空:形容貧困,難以吃飽。簞(dān),盛飯的圓形竹器。瓢(piáo),飲水用具。屢:經(jīng)常。
    晏如:安然自若的樣子。
    自終: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傳記結(jié)尾的評論性文字。
    黔(qián)婁:戰(zhàn)國時期齊稷下先生,齊國有名的隱士和的道家學(xué),無意仕進(jìn),屢次辭去諸侯聘請。他死后,曾子前去吊喪,黔婁的妻子稱贊黔婁“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
    戚戚:憂愁的樣子。
    汲汲:極力營求的樣子、心情急切的樣子。
    其言:推究她所說的話。
    茲:這。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儔(chóu):輩,同類。
    觴(shāng):酒杯。
    以樂其志: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樂。以,用來。
    無懷氏:與下面的“葛天氏”都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據(jù)說在那個時代,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fēng)氣淳厚樸實。
    9.文言文摘抄有翻譯注釋 篇九
    桃花源記
    陶淵明〔魏晉〕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間隔一作:隔絕)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譯文
    東晉太元(公元376-396)年間,武陵有個人以捕魚為生。有一天他沿著溪水劃船而行,忘記了路有多遠(yuǎn)。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兩岸的幾百步之內(nèi),中間沒有其它樹木,花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交雜,漁人對此感到非常詫異。他繼續(xù)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花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漁人發(fā)現(xiàn)了一座小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面隱隱約約透著點光亮。漁人便下了船,從洞口走了進(jìn)去。最開始非常狹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過。又向前行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漁人眼前這片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以及桑樹、竹子這類的植物。田間小路四通八達(dá),雞鳴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人們在田間來來往往耕種勞動,男女的穿戴裝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樣。老年人和小孩兒,都怡然并自得其樂。
    這里的人看見了漁人,感覺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里來的。漁人都詳細(xì)地作了回答。這里的人便邀請他到家中做客,擺了酒、殺了雞用來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全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先祖是為了躲避秦朝時期的戰(zhàn)亂,率領(lǐng)妻兒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從此他們再沒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絕了一切往來。村里的人問漁人現(xiàn)如今是什么世道,他們居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說了出來,村民們聽了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邀請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辭。村里的人告訴他:“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BR>    漁人出來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著來時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見太守,說了自己的這番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遣人員跟隨他前往,尋找漁人先前作的記號,竟然迷路了,后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有個叫劉子驥的人,是一個高尚的讀書人,他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愉快地計劃著前往桃花源。但沒有實現(xiàn),不久后就病死了,后來就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注釋
    太元:東晉孝武帝的年號(376-396)
    武陵:郡名,現(xiàn)在湖南常德市一帶。
    為業(yè):把……作為職業(yè),以……為生。為:作為。
    緣:沿著,順著。
    行:前行,走。
    遠(yuǎn)近:偏義復(fù)詞,僅指遠(yuǎn)。
    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見。
    夾岸:溪流兩岸。
    雜:別的,其他的。
    芳草鮮美:花草鮮嫩美麗。芳:花;鮮美:鮮艷美麗。
    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
    繽紛:繁多的樣子。
    甚:很,非常。
    異之:即“以之為異”,對見到的景象感到詫異。異,意動用法,形作動,以……為異,對……感到驚異,認(rèn)為……是奇異的。之,代詞,指見到的景象。
    復(fù):繼續(xù)。
    前:名詞活用為狀語,向前。(詞類活用)
    欲:想要。
    窮:形容詞用做動詞,窮盡,走到……的盡頭。
    林:代指桃花林。
    林盡水源:林盡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到頭了。盡:消失(詞類活用)
    便:于是,就。
    得:發(fā)現(xiàn)。
    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若:好像……似的。
    舍:舍棄,丟棄,文中指離開。
    初:起初,剛開始。
    才通人:僅容一人通過。才:副詞,僅。
    復(fù):又,再。
    行:行走。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然,……的樣子?;砣唬盒稳蓍_闊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
    平:平坦。
    曠:開闊;寬闊。
    屋舍:房屋。
    儼(yǎn)然:(古今異義)古義:整齊的樣子。今義:形容很像;形容齊整;形容莊嚴(yán)。
    之:這。
    屬:類。
    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東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錯相通。
    雞犬相聞:(村落間)可以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相聞:可以互相聽到。
    種作:指世代耕種勞作的人。
    衣著:穿著打扮。
    悉:全,都。
    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有更好的翻譯: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因為桃花源人從秦到晉一直與世隔絕)
    黃發(fā)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黃發(fā),古時認(rèn)為老人頭發(fā)由白轉(zhuǎn)黃是長壽的象征,這指老人。垂髫,古時小孩不扎結(jié)頭發(fā),頭發(fā)下垂,這里指小孩子。(借代修辭)髫,小孩垂下的短發(fā)。
    并:都。
    怡然:愉快、高興的樣子。
    乃大驚:于是很驚訝。乃:于是,就。大:很,非常。
    從來:從……地方來。
    具:詳細(xì)地。
    之:代詞,指代桃源人所問問題。
    要(yāo):通“邀”,邀請。(通假字)
    咸:副詞,都,全。
    問訊:打聽消息。
    云:說。
    先世:祖先。
    率:率領(lǐng)。
    妻子:(古今異義)古義:指妻子、兒女?!捌蕖薄白印笔莾蓚€詞,不是現(xiàn)代漢語的“妻子”今義:男子的配偶。
    邑人:同縣的人
    絕境:(古今異義)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明顯出路的困境;進(jìn)退維谷的境地。絕:隔絕。
    復(fù):再,又。
    焉:兼詞,相當(dāng)于“于之”,“于此”,從這里。
    遂:于是。
    間隔:隔斷,隔絕。
    今:現(xiàn)在。
    乃(乃不知有漢的乃):竟然。
    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無”“論”是兩個詞,不同于現(xiàn)在漢語的“無論”(古今異義)。
    為:對、向。
    具言:詳細(xì)地說。
    所聞:指漁人所知道的世事。聞:知道,聽說。
    嘆惋:感嘆,惋惜。
    余:其余,剩余。
    延至:邀請到。延,邀請。
    至:到。
    停:停留。
    辭:辭別。
    去:離開。
    語:告訴。
    不足:不值得。(古今異義)
    為:介詞,向、對。
    既:已經(jīng)。
    便扶向路:就順著舊的路(回去)。扶:沿著、順著。向:從前的、舊的。
    處處志之:處處都做了標(biāo)記。志:動詞,做標(biāo)記。(詞類活用)
    及:到達(dá)。
    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
    詣(yì)太守:指拜見太守。詣,到。特指到尊長那里去。
    如此:像這樣,指在桃花源的見聞。
    即:立即。
    遣:派遣。
    尋向所志:尋找先前所做的標(biāo)記。尋,尋找。向,先前。志(名詞),標(biāo)記。(所+動詞譯為名詞)
    遂:終于。
    復(fù):再。
    得:取得,獲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高尚:品德高尚。
    士:隱士。
    也:表判斷。
    欣然:高興的樣子。
    規(guī):計劃,打算。(詞類活用)
    未:沒有。
    果:實現(xiàn)。
    未果:沒有實現(xiàn)。
    尋:不久。
    終:死亡。
    問津:問路,這里是探訪,訪求的意思。津:本義渡口。
    10.文言文摘抄有翻譯注釋 篇十
    蘭亭集序
    王羲之〔魏晉〕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趣一作:曲)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譯文
    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為了做禊禮這件事。諸多賢士能人都匯聚到這里,年長、年少者都聚集在這里。蘭亭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樹林和竹叢;又有清澈激蕩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輝映環(huán)繞,我們把水引來作為漂傳酒杯的環(huán)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管弦齊奏的盛況,但喝著酒作著詩,也足夠來暢快表達(dá)幽深內(nèi)藏的感情了。
    這一天,天氣晴朗,和風(fēng)習(xí)習(xí),抬頭縱觀廣闊的天空,俯看觀察大地上繁多的萬物,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
    人與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在室內(nèi)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fù);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的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dāng)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到對于自己所喜愛的事物感到厭倦,心情隨著當(dāng)前的境況而變化,感慨隨之產(chǎn)生了。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zhuǎn)瞬間,已經(jīng)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引發(fā)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wèi){造化,最后歸結(jié)于消滅。古人說:“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痹趺茨懿蛔屓吮茨兀?BR>    每當(dāng)我看到前人興懷感慨的原因,與我所感嘆的好像符契一樣相合,沒有不面對著他們的文章而嗟嘆感傷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說明。本來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個一個記下當(dāng)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v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但觸發(fā)人們情懷的原因,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后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
    注釋
    永和:東晉皇帝司馬聃(晉穆帝)的年號,從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節(jié),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人。舉行禊禮,飲酒賦詩,事后將作品結(jié)為一集,由王羲之寫了這篇序總述其事。
    暮春:陰歷三月。暮,晚。
    會:集會。
    會稽(kuàijī):郡名,今浙江紹興。
    山陰:今紹興越城區(qū)。
    修禊(xì)事也:(為了做)禊禮這件事。古代習(xí)俗,于陰歷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為三月三日),人們?nèi)壕塾谒疄I嬉戲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實際上這是古人的一種游春活動。
    群賢:諸多賢士能人。指謝安等三十二位社會的名流。賢:形容詞做名詞。
    畢至:全到。畢,全、都。
    少長:如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謝安、王羲之等是長。
    咸:都。
    崇山峻嶺:高峻的山嶺。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樣子。
    激湍:流勢很急的水。
    映帶左右:輝映點綴在亭子的周圍。映帶,映襯、圍繞。
    流觴(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彎曲的水道中任其飄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飲酒。這是古人一種勸酒取樂的方式。流,使動用法。曲水,引水環(huán)曲為渠,以流酒杯。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邊,水邊。
    絲竹管弦之盛:演奏音樂的盛況。盛,盛大。
    一觴一詠:喝著酒作著詩。
    幽情:深遠(yuǎn)或高雅的情思。
    是日也:這一天。
    惠風(fēng):和風(fēng)。
    和暢,緩和。
    品類之盛:萬物的繁多。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
    所以:用來。
    騁:使······奔馳。引申為開暢、舒展。
    極:窮盡。
    信:實在。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人與人相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夫,句首發(fā)語詞,不譯。相與,相處、相交往。俯仰,表示時間的短暫。
    取諸:取之于,從······中取得。
    悟言:面對面的交談。悟,通“晤”,指心領(lǐng)神會的妙悟之言。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的生活。因,依、隨著。寄,寄托。所托,所愛好的事物。放浪,放縱、無拘束。形骸,身體、形體。
    趣(qǔ)舍萬殊:各有各的愛好。趣舍,即取舍,愛好。趣,同“取”。萬殊,千差萬別。
    靜躁:安靜與躁動。
    暫:短暫,一時。
    快然自足:感到高興和滿足。然,······的樣子。
    不知老之將至:(竟)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語出《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币槐居小霸痹诰淝?。
    所之既倦:(對于)所喜愛或得到的事物已經(jīng)厭倦。之,往、到達(dá)。
    情隨事遷: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遷,變化。
    感慨系之:感慨隨著產(chǎn)生。系,附著。
    向:過去、以前。
    陳跡:舊跡。
    以之興懷: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觸。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為陳跡”。興,發(fā)生、引起。
    修短隨化:壽命長短聽?wèi){造化。化,自然。
    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語出《莊子·德充符》。
    契:符契,古代的一種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為二,各執(zhí)一半,作為憑證。
    臨文嗟(jiē)悼:讀古人文章時嘆息哀傷。臨,面對。
    喻:明白。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固,本來、當(dāng)然。一,把……看作一樣;齊,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動詞。虛誕,虛妄荒誕的話。彭,彭祖,古代傳說中的長壽之人。殤,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說。一生死,齊彭殤,都是莊子的看法。出自《齊物論》。
    列敘時人:一個一個記下當(dāng)時與會的人。
    錄其所述:錄下他們作的詩。
    其致一也: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
    后之覽者:后世的讀者。
    斯文:這次集會的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