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期中知識點

字號:


    學(xué)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xué)習(xí)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dǎo)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xí)、掌握。同時,要學(xué)會把新知識和已學(xué)知識聯(lián)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jìn)理解,加深記憶。下面是為您整理的《九年級語文下冊期中知識點》,僅供大家參考。
    1.九年級語文下冊期中知識點 篇一
    1、《在山的那邊》選自《長江文藝》,作者王家新,這是一首現(xiàn)代詩,詩人運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斗。告訴人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境界終將實現(xiàn)。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本文記敘的是我童年時脫險的經(jīng)歷。文章卻蘊含著一個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rèn)真解決小困難,終將戰(zhàn)勝巨大的困難,贏得后的勝利。
    3、《生命生命》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本名劉俠)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通過三個事例引出了對生之_生命力和生命的感悟,并從不同的側(cè)面引發(fā)出了三點思考:即必須對自己負(fù)責(zé),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要讓有限的生命發(fā)揮了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奮斗,勇敢地活下去。
    4、《紫藤蘿瀑布》選自《鐵簫人語》,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通過對一樹盛開的紫藤蘿的駐足觀賞,使原先的悲痛和焦慮化為寧靜和喜悅。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不能讓昨天的不幸把人壓垮,每個人都應(yīng)該像紫藤蘿的花朵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在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選自清代文學(xué)家沈復(fù)《浮生六記》中的閑情記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寫作者兒時的物外之趣。
    6、《理想》是詩人流沙河的一首現(xiàn)代哲理詩。這首詩從理想的歷史意義、人格意義和人生意義三個方面告訴人們: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樹立了理想,并為之不懈地奮斗,就會取得豐碩的收獲。
    7、《短文兩篇》中的《行道樹》是由臺灣女作家張曉風(fēng)所作。這篇文章借行道樹的自白,抒寫了奉獻(xiàn)者的襟懷,贊美了奉獻(xiàn)者的崇高精神,文中行道樹的形象就是無私奉獻(xiàn)者的形象。另一篇文章《第真好》,由臺灣女作家周素珊所作。文章表達(dá)了作者的感悟:生命中的第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當(dāng)然,作者所說的第,都是有益身心的第。
    8、《人生寓言》的作者是周國平。其中《白兔和月亮》告訴人們: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堵潆y的王子》通過王子的經(jīng)歷又告訴人們: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9、《我的信念》的作者是波蘭科學(xué)家瑪麗•居里(即居里夫人),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闡述了一個位科學(xué)工作者應(yīng)當(dāng)具備三個方面的品質(zhì)。其一,科學(xué)工作的宗旨是探討真理,而不是謀求物質(zhì)上的利益。其二,科學(xué)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寧靜,需要時間。其三,科學(xué)研究需要獻(xiàn)身精神。其中獻(xiàn)身精神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質(zhì)的根本。
    10、《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課文所選的十則,有的談學(xué)習(xí)方法,如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有的談學(xué)習(xí)態(tài)度,如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還有變修身做人的,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11、《春》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作是朱自清,字佩弦,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在《春》中,作者按照盼春、繪春和贊春的思路來結(jié)構(gòu)全文。在繪春部分,依次描繪了五幅美麗的圖畫,分別是春草圖,春花圖,春風(fēng)圖,春雨圖和迎春圖。后運用比喻,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征。
    12、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茶館》等?!稘?jì)南的冬天》一文,開篇就以對比的寫法突出了濟(jì)南無風(fēng)、無霧(響晴),無毒日(溫晴)的寶地特點,然后,從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不結(jié)冰的水三個方面寫了濟(jì)南的冬天。表達(dá)了對濟(jì)南的贊美之情。
    13、《山中訪友》是一篇構(gòu)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文章充滿了浪漫色彩。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給人的感覺似乎是要到山中尋訪一位朋友,原來是古橋、古樹等自然界的朋友。然后通過與這些朋友互拆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dá)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14、《秋天》這首詩,選自詩人、評論家何其芳的《預(yù)言》。這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xiāng)村秋景圖。由農(nóng)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和少女思戀圖組成。
    2.九年級語文下冊期中知識點 篇二
    《莊子》故事兩則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鹓yuāchú醴lǐ泉鴟chī
    濠háo梁鯈tiáo魚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惠子相梁相:輔助君主的人,相當(dāng)于后代的宰相。這里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
    (2)搜于國中三日三夜國:國都,京城。
    (3)非梧桐不止止:棲息。
    (4)安知魚之樂安:疑問代詞,怎么。
    (5)是魚之樂也是:這。
    (6)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全:完全,確定是。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
    2.夫鹓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鵝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3.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現(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
    5.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三、文學(xué)(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莊子》是道家經(jīng)典之一。莊周,戰(zhàn)國時期的哲學(xué)家,道家代表人物。
    3.九年級語文下冊期中知識點 篇三
    《孟子》兩章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畎quǎn畝傅說yuè膠鬲gé拂bì士
    2.解釋下面加點詞。
    (1)委而去之委:放棄。去:離開。
    (2)寡助之至至:極點。
    (3)天下順之順:歸順,服從。
    (4)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舉:任用,選拔。
    (5)苦其心志苦:使……苦惱。
    (6)人恒過恒:常常。
    (7)而后作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8)而后喻喻:明白,了解。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親戚畔之畔通叛解釋為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解釋為增加。
    (3)衡于慮衡通橫解釋為梗塞,不順。
    (4)人則無法家拂士拂通弼解釋為輔佐。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用原文填空。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提出的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中心論點是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
    (2)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兄弟骨肉也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biāo)?BR>    (3)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作戰(zhàn)就一定勝利。
    (4)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要下達(dá)重大使命到這樣的人身上。
    (5)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這些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堅忍,增加他尚未具備的才干。
    (6)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這樣人們才會懂得憂患使人生存發(fā)展,而享受安樂使人萎靡死亡。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默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第二段。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四、文學(xué)(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孟子·公孫丑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
    2.《孟子》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孟子,名軻,字子輿,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