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語故事十篇

字號:

成語是語言中的精華,是歷史的產物,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下面是整理的四字成語故事十篇。歡迎閱讀參考!
    1.四字成語故事 篇一
    栩栩如生
    我國古代哲學家莊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經寫出了這樣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忘與!”意思是說,莊周做了一場夢,夢見自己變成一只美麗的蝴蝶,比真的蝴蝶還美,活靈活現,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覺得非??旎畹靡?,簡直忘記了世界還有莊周這么一個人。襄王聽了莊辛的話,感到十分振奮,封他為陽陵君,采用了他的計謀,收復了不少失地。
    [注釋]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
    [提示]形容文學、藝術作品對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現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樣。
    2.四字成語故事 篇二
    目不識丁
    唐朝時,張弘靖手下有兩個部將,他們沒有什么文化,經常聚在一起喝酒發(fā)牢騷。每當喝多了酒,他們就責罵士兵:“現在天下太平,不需要打仗了,你們空有拉開硬弓的力氣,有什么用?還不如認識一個字。”后來被誤傳為“識一丁字”。
    [注釋]丁:指簡單的字。
    [提示]形容沒有文化,一個字也不認識。
    3.四字成語故事 篇三
    臥薪嘗膽
    春秋時,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被俘虜。勾踐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屈辱。被釋放回國后,他發(fā)誓要報仇血恨。為激勵斗志,他睡在柴草上,還在旁邊掛了一個苦膽,每天都要嘗一嘗膽的苦味。經過長期準備,越國終于打敗了吳國。
    [注釋]薪:柴草。膽:苦膽。
    [提示]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
    4.四字成語故事 篇四
    水滴石穿
    從前,有個廉潔的縣官,他審問一個拿了公家一枚銅錢的倉庫管理人。那人說:“不就是一枚銅錢嗎?”他提筆寫下一行批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币馑季褪钦f,一天偷一枚銅錢,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繩鋸木頭,木頭也會斷;水珠天天滴在石頭上,石頭也會被滴穿。
    [提示]比喻雖然力量小,只要堅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難辦到的事來。也作“滴水穿石”。
    5.四字成語故事 篇五
    百發(fā)百中
    在楚國的一個練武場上,許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個射箭能手養(yǎng)由基,連續(xù)幾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說:“射中靶心,還算不了什么。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樹葉子,那還差不多?!别B(yǎng)由基站穩(wěn)腳步,張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樹葉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注釋]發(fā):射箭。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擊技術非常高明。
    6.四字成語故事 篇六
    守株待兔
    相傳在戰(zhàn)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饑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于發(fā)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釋讀】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7.四字成語故事 篇七
    東山再起
    在東晉的時候,有個人叫謝安,他才華出眾,年輕的時候在朝做官,但不久謝安就向皇帝辭官回家了。
    謝安在東山下住了下來,他常常邀請名士到他家飲酒作詩,過著隱士般的生活。
    在他四十歲的時候,前秦百萬大軍壓境,國家隨時被滅亡。為了國家,謝安出山當了宰相。他面對強敵從容鎮(zhèn)定的指揮作戰(zhàn),淝水之戰(zhàn),以少數擊敗多數,大勝前秦苻堅,并趁機率軍北伐收復失地,他為此東山再起。
    釋義:指退隱后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后重新恢復地位。
    8.四字成語故事 篇八
    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里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墒晴娪执笥种?,怎么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后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于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鐘嗎?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么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鐘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9.四字成語故事 篇九
    對牛彈琴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的音樂家,名字叫公明儀。他對音樂有極深的造詣(yì),善于彈琴。他的琴聲優(yōu)美動聽,人們聽到如此美妙的琴聲之后往往如醉如癡。
    有一年的春天,他帶著琴來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風將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讓他心情非常舒暢。他環(huán)顧四周,發(fā)現不遠處有一頭大公牛正在吃草。他興致勃發(fā),突發(fā)奇想要為這頭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撥動琴弦,對著這頭公牛彈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雖然公明儀彈奏的曲子非常悅耳動聽,但是那頭吃草的牛兒卻根本不理會那高雅的曲調,仍然低著頭繼續(xù)吃草。因為公牛雖然能聽到琴弦發(fā)出的聲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儀見美妙的琴聲并不能打動這頭不懂音樂的牛,非常無奈。過了一會兒,他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公明儀撫動琴弦,彈出一段段奇怪雜亂的聲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蠅聲,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犢(dú)發(fā)出的叫聲。這時候這頭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搖搖尾巴,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后來,人們就用“對牛彈琴”來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或對外行人說內行話,白白浪費時間;現在也用來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
    10.四字成語故事 篇十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轉悠,突然發(fā)現了一只狐貍,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頓了。
    狐貍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編出一個謊言,對老虎說:"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來當百獸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會饒恕你的。"
    老虎對狐貍的話將信將疑,便問:"你當百獸,有何證據?"狐貍趕緊說:"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以隨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讓你親眼看看百獸對我望而生畏的樣子。"
    老虎想這倒也是個辦法,于是就讓狐貍在前面帶路,自己尾隨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處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種獸類遠遠地看見老虎來了,一個個都嚇得魂飛魄散,紛紛奪路逃命。
    轉了一圈之后,狐貍洋洋得意地對老虎說道:"現在你該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獸,有誰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獸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貍的謊言。狐貍不僅躲過了被吃的厄運,而且還在百獸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風。對于那些像狐貍一樣仗勢欺人的人,我們應當學會識破他們的伎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