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下冊《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意境幽遠,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記憶里,久久不能忘懷。全詩用白描手法簡潔的寫出了富有特征的景物,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下冊《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三年級下冊《惠崇春江晚景》原文 篇一
    惠崇春江曉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注釋:
    惠崇(亦為慧崇):福建建陽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詩能畫?!洞航砭啊肥腔莩缢鳟嬅?,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錢鐘書《宋詩選注》中為“曉景”。諸多注本,有用“曉景”、有用“晚景”,此從《東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這兩詩是作者元豐八年春天在靖江(一說于江陰)欲南返時江邊情景的寫照。
    蔞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对娊洝贰斑线下锅Q,食野之蒿?!碧J芽:蘆葦?shù)挠籽?,可食用?BR>    河豚:魚的一種,學名“鲀”,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于我國沿海和一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上:指逆江而上。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是蘆葦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赜蔚浇永飦砹?。
    2.小學三年級下冊《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了解兩首古詩所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誦、背誦兩首古詩并會默寫。
    學習目標:
    學習第一首詩《惠崇春江曉景》,理解詩句的意思,背誦古詩。
    教學步驟:
    (一)出示《春江曉景》圖,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1.簡介惠崇?;莩缡潜彼斡忻暮蜕?,的畫家,善于畫鵝、鴨等小動物。
    2.出示《春江曉景》圖,這是惠崇畫的一幅畫。
    3.簡介詩人蘇軾: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他在詩、詞、散文的創(chuàng)作上都有很高造詣?!痘莩绱航瓡跃啊愤@首詩就是他為好友惠崇的這幅畫題寫的。
    (二)自讀詩句,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1.熟讀詩句,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
    2.組內交換意見,掃除障礙。
    3.指名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發(fā)學生展開想象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節(jié)奏、語調、語速)。
    2.邊讀邊想象詩的意境。
    (1)認識蔞蒿、蘆芽、河豚。
    蔞蒿:長在洼地的一種野草。
    蘆芽:蘆葦?shù)哪垩俊?BR>    河豚:味道鮮美但肝臟等部位有劇毒的魚。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2)抓住詩中具體景物,展開豐富想象。
    ①邊吟誦,邊想象畫面。
    ②用自己的話描繪畫面內容。
    3.詩人從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來了?
    明確:桃花剛開,鴨子戲水、蔞蒿長勢很旺、鮮嫩的蘆筍從土里鉆出。
    4.詩的后一句是畫面上的景物嗎?
    明確:不是,是作者依據(jù)畫面景物展開的想象。
    (四)小結
    1.讀了這首詩,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確:作者抓住了畫面上幾枝桃花、嬉戲的鴨子、滿地的蔞蒿、短短的蘆芽,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鄉(xiāng)春景圖。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時”從畫面上看得到嗎?
    明確:這是作者通過觀察岸上、水面之物引發(fā)的聯(lián)想,它在告訴人們:桃花開放、春江水暖、蔞蒿滿地、蘆葦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產卵繁殖的季節(jié)。
    (五)指導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對照畫面朗讀。
    2.背誦古詩,想象畫面。
    3.小學三年級下冊《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像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準備:
    教學設計: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的畫家,善于畫鵝、鴨等小動物。
    2.簡介詩人蘇軾。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他在詩、詞、散文的創(chuàng)作上都有很高造詣?!痘莩绱航砭啊愤@首詩就是他為好友惠崇的這幅畫題寫的。
    二、自讀詩句。
    熟讀詩句,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
    三、深入探究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字音、停頓、語調、語速等)。
    2.邊讀邊想象詩的意境。
    (1)認識蔞蒿、蘆芽、河豚,減緩想象難度。
    蔞蒿:長在洼地的一種野草。
    蘆芽:蘆葦?shù)哪垩俊?BR>    河豚:味道鮮美但肝臟等部位有劇毒的魚。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2)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繪畫面內容。
    3.詩人從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來了?
    (桃花剛開,鴨子戲水、蔞蒿長勢很旺、鮮嫩的蘆芽從土里鉆出。)
    4.詩的后一句是畫面上的景物嗎?
    (不是,是作者依據(jù)畫面景物展開的想象。)
    四、小結
    1.讀了這首詩,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畫面上幾枝桃花、嬉戲的鴨子、滿地的蔞蒿、短短的蘆芽,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鄉(xiāng)春景圖。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時”從畫面上看得到嗎?
    (這是作者通過觀察岸上、水面之物所進行的聯(lián)想,它在告訴人們:桃花開放、春江水暖、蔞蒿滿地、蘆葦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產卵繁殖的季節(jié)。)
    五、指導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4.小學三年級下冊《惠崇春江晚景》教學反思 篇四
    《惠崇春江曉景》是蘇軾題在宋代畫家惠崇所畫的《春江曉景》上的一首題畫詩。
    這首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寫出了春光的明媚及春天萬物勃勃的生機。全詩語意淺近,詩意深遠,含蘊有味,是適合兒童背誦的好詩。
    課堂上我注重引導學生由看到讀再想,看畫面——讀古詩——想意境,這樣一步步引導學生體會詩人表達的對春天的喜愛之情,然后讓學生找出春天的詞語來贊美春天就水到渠成了,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暖花開、桃紅柳綠、鶯歌燕舞……學習古詩,讓學生在讀中悟,留給學生一想象的空間,會讓我們收到更多的驚喜! 
    5.小學三年級下冊《惠崇春江晚景》教學反思 篇五
    講完《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時,我有以下兩點反思。
    首先是正講課時,有個學生提問:“老師,為什么不說春江水暖魚先知,怎么說鴨先知呢?”我當時一怔,有點措手不及,不過表揚了她之后,解釋道:魚在深水中,水里的溫度變化不大,魚不太敏感,所以,還是鴨先知。如果在表揚這位提問的同學時,也提出:對啊,同學們想想春江水暖,到底是魚先知還是鴨先知呢,詩人蘇東坡為什么要這樣寫呢,這樣一來就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從一時一地一節(jié)課引入了廣闊的生活時空及網(wǎng)絡天地,從而實現(xiàn)綜合性學習。學生探索的意識與質疑精神也會倍加鼓勵,且在年長日久間獲得超升??梢娭挥虚_闊視野,才會讓師生都生成新的發(fā)現(xiàn),生成新的行動。
    其次,《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意境幽遠,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記憶里,久久不能忘懷。全詩用白描手法簡潔的寫出了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風,如臨其境。因此我從感性知識入手,通過讀,以讀解義、以讀悟情。結合注釋理解了“三兩枝”、“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的意思。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巧妙點撥,橫向遷移,終化解難點。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體會了詩的情感,進入了詩的意境。在課堂上,學生們各抒己見,出現(xiàn)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我想到每堂課只要精心設計,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就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