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學必修二知識點歸納筆記

字號:


    “化學”一詞,若單是從字面解釋就是“變化的科學”?;瘜W如同物理一樣皆為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三化學必修二知識點歸納筆記》,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三化學必修二知識點歸納筆記 篇一
    1.將CxHy轉換為CHy/x,相同質量的烴完全燃燒時y/x值越大,生成水的量越多,而產(chǎn)生的CO2量越少。y/x相同,耗氧量,生成H2O及CO2的量相同。
    2.有機物的物質的量一定時,有機物完全燃燒時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質的量一定,則有機物中碳原子或氫原子的個數(shù)一定;若混合物總物質的量一定,不論按何種比例混合,完全燃燒后生成的CO2或H2O的量保持不變,則混合物中各組分中碳或氫原子的個數(shù)相同。
    3.有機物的質量一定時,有機物完全燃燒時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質的量一定,則有機物中含碳或氫的質量分數(shù)一定;若混合物總質量一定,不論按何種比例混合,完全燃燒后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質的量保持不變,則混合物中各組分含碳或氫的質量分數(shù)相同。
    4.一定量的有機物完全燃燒,生成的CO2和消耗的O2的物質的量之比一定時:
    a生成的CO2的物質的量小于消耗的O2的物質的量的情況,則:
    烴:CxHyy/4>0;烴的衍生物:CxHyOz(y/4—z/2)>0
    b生成的CO2的物質的量等于消耗的O2的物質的量的情況,符合通式Cn•(H2O)m;
    c生成的CO2的物質的量小于消耗的O2的物質的量的情況:
    (1)若CO2和O2體積比為4∶3,其通式為(C2O)n•(H2O)m。
    (2)若CO2和O2體積比為2∶1,其通式為(CO)n•(H2O)m。
    5.有機物完全燃燒時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質的量之比一定時:
    有機物完全燃燒時,若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a:b,則該有機物中碳、氫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a:2b,該有機物是否存在氧原子,有幾個氧原子,還要結合燃燒時的耗氧量或該物質的摩爾質量等其他條件才能確定。
    2.高三化學必修二知識點歸納筆記 篇二
    原電池電極反應的書寫方法
    ①原電池反應所依托的化學反應原理是氧化還原反應,負極反應是氧化反應,正極反應是還原反應。因此書寫電極反應的方法歸納如下:
    a.寫出總反應方程式。
    b.把總反應根據(jù)電子得失情況,分成氧化反應、還原反應。
    c.氧化反應在負極發(fā)生,還原反應在正極發(fā)生,反應物和生成物對號入座,注意酸堿介質和水等參與反應。
    ②原電池的總反應式一般把正極和負極反應式相加而得。
    3.高三化學必修二知識點歸納筆記 篇三
    有機物的概念
    1、定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為有機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碳的金屬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
    ①種類多
    ②大多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
    ③易分解,易燃燒
    ④熔點低,難導電、大多是非電解質
    ⑤反應慢,有副反應(故反應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烴—碳氫化合物:僅有碳和氫兩種元素組成(甲烷是分子組成最簡單的烴)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極難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氣,俗名:沼氣、坑氣
    2、分子結構:CH4:以碳原子為中心,四個氫原子為頂點的正四面體(鍵角:109度28分)
    3、化學性質:
    ①氧化反應:(產(chǎn)物氣體如何檢驗?)甲烷與KMnO4不發(fā)生反應,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應:(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種結構,說明甲烷是正四面體結構)
    4、同系物: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所有的烷烴都是同系物)
    5、同分異構體: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結構式(結構不同導致性質不同)烷烴的溶沸點比較:碳原子數(shù)不同時,碳原子數(shù)越多,溶沸點越高;碳原子數(shù)相同時,支鏈數(shù)越多熔沸點越低同分異構體書寫:會寫丁烷和戊烷的同分異構體
    4.高三化學必修二知識點歸納筆記 篇四
    烷烴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把烷烴泛稱為“某烷”,某是指烷烴中碳原子的數(shù)目。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起漢文數(shù)字表示。
    區(qū)別同分異構體,用“正”,“異”,“新”:正丁烷,異丁烷;正戊烷,異戊烷,新戊烷。
    (2)系統(tǒng)命名法:
    命名步驟:
    找主鏈-最長的碳鏈(確定母體名稱);
    編號-靠近支鏈(小、多)的一端;
    (3)寫名稱-先簡后繁,相同基請合并
    名稱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稱母體名稱
    阿拉伯數(shù)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漢字數(shù)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個數(shù)
    5.高三化學必修二知識點歸納筆記 篇五
    銀鏡反應的有機物
    (1)發(fā)生銀鏡反應的有機物:含有—CHO的物質: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還原性糖(葡萄糖、麥芽糖等)
    (2)銀氨溶液[Ag(NH3)2OH](多倫試劑)的配制:
    向一定量2%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剛剛產(chǎn)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應條件:堿性、水浴加熱酸性條件下,則有Ag(NH3)2++OH-+3H+==Ag++2NH4++H2O而被破壞。
    (4)實驗現(xiàn)象:
    ①反應液由澄清變成灰黑色渾濁;
    ②試管內壁有銀白色金屬析出
    (5)有關反應方程式: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
    銀鏡反應的一般通式:RCHO+2Ag(NH3)2OH→2Ag↓+RCOONH4+3NH3+H2O
    6.高三化學必修二知識點歸納筆記 篇六
    化學反應的限度——化學平衡
    (1)在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向反應速率與逆向反應速率相等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狀態(tài)”,這就是這個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學平衡狀態(tài)。
    化學平衡的移動受到溫度、反應物濃度、壓強等因素的影響。催化劑只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對化學平衡無影響。
    在相同的條件下同時向正、逆兩個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叫做可逆反應。通常把由反應物向生成物進行的反應叫做正反應。而由生成物向反應物進行的反應叫做逆反應。
    在任何可逆反應中,正方應進行的同時,逆反應也在進行。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即是說可逆反應無論進行到何種程度,任何物質(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的量都不可能為0。
    (2)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逆、動、等、定、變。
    ①逆:化學平衡研究的對象是可逆反應。
    ②動:動態(tài)平衡,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仍在不斷進行。
    ③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方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各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變:當條件變化時,原平衡被破壞,在新的條件下會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斷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質比較)
    ②各組分濃度保持不變或百分含量不變
    ③借助顏色不變判斷(有一種物質是有顏色的)
    ④總物質的量或總體積或總壓強或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前提:反應前后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不相等的反應適用,即如對于反應xA+B可逆號zC,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