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手抄報內容資料

字號:


    作文的主題多樣,可以是社會熱點、歷史事件、科技前沿等等,學生需要在平時多關注時事熱點,積累一定的素材儲備?!吨星锕?jié)手抄報內容資料》是為大家整理的內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中秋節(jié)手抄報內容資料 篇一
    中秋節(jié)來歷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jié)。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jié)又叫“仲秋節(jié)”。
    中秋節(jié)是個古老的節(jié)日,祭月賞月是節(jié)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guī)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F(xiàn)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guī)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根據(jù)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zhèn)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jié)才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jié)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
    2.中秋節(jié)手抄報內容資料 篇二
    中秋節(jié)習俗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也稱仲秋節(jié)、團圓節(jié)、八月節(jié)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shù)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流行于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jié)。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于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jié)。
    中秋節(jié)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边@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jié)。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谔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shù),則蟾魂圓,故曰中秋?!?BR>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jié)”.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jié)與元宵節(jié)和端午節(jié)并稱為我國三大傳統(tǒng)佳節(jié)。究中秋節(jié)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故中秋節(jié)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guī)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F(xiàn)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guī)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jié)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征著團圓。月餅的制作從唐代以后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xiàn)在已頗為相近了。
    通常有許多人講,中秋節(jié)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jù)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嫦娥此舉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并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女亙娥孤棲與誰鄰?”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蹦陱鸵荒辏藗儼堰@一天作為節(jié)日來慶祝。
    有人則認為,中秋節(jié)是由唐明皇賞月開始的。唐代《開元遺事》一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偕楊貴妃在月下游玩兒,游到興處,二人徑自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來補充完整,成為**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傳統(tǒng)沿襲下來。
    而有人提出,中秋節(jié)原本是*元朝統(tǒng)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tǒng)治,在中秋季節(jié),把寫有“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鉻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戶戶齊動手,一舉*了元朝統(tǒng)治。后來,每逢中秋節(jié),都吃月餅來紀念這次歷史性的勝利。
    另外有人提出,中秋節(jié)的起源和農業(yè)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扒铩弊值慕忉屖牵骸扒f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xù)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jié)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個月中間的一天。
    《周禮》中出現(xiàn)過中秋這個詞,但它指的不是中秋節(jié),而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漢代有“秋節(jié)”,時間是在立秋的那一天,也不是八月十五,唐朝的類書里有四時十二節(jié)令的記載,也沒有中秋節(jié),但唐詩中已出現(xiàn)了“中秋月”.“八月中秋月正圓,送君吟上木蘭船”(韋莊《送李秀才歸荊溪》)。第一次對中秋節(jié)作了明確記載的是南宋人吳自收,他在《夢梁錄》一書中說:“八月十五日中秋節(jié),此日三秋臨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時,又謂之‘月夕’?!睍镞€描寫了南宋京都臨安(今杭州)賞月逛夜市的盛況。
    3.中秋節(jié)手抄報內容資料 篇三
    中秋節(jié)別稱
    根據(jù)中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中秋節(jié)有許多別稱:因節(jié)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jié)”、“八月半”;因中秋節(jié)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jié)”“月夕”;中秋節(jié)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jié)”。
    在唐朝,中秋節(jié)還被稱為“端正月”。
    關于“團圓節(jié)”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段骱斡[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兜劬┚拔锫浴分幸舱f:“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jié)也”。
    4.中秋節(jié)手抄報內容資料 篇四
    中秋古詩:
    1、《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2、《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3、《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shù)秋毫。
    5.中秋節(jié)手抄報內容資料 篇五
    中秋節(jié)作文:
    今天是中秋節(jié),是一個萬家團圓的日子。那是何等浪漫而讓人期盼的節(jié)日??!
    夜幕終于降臨了,一吃完晚飯,我和姥爺?shù)纫患胰吮闫炔患贝貋淼搅藵h江邊賞月。“出來了,出來了”我興奮地叫起來。月亮從云層中露出頭半張臉,害羞得像個小姑娘。慢慢地,圓圓的月亮升起來了,像一個大玉盤,月亮猶如一個穿著白色紗裙的仙女,將皎潔的月光灑向大地,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明月嵌在天幕上,從月光中我仿佛看見了嫦娥姐姐在孤單地哭泣,她雙手抱著玉免想念著自己的'親人。這時,姥爺叫住了我,“快看那里,好美呀!”原來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個水中月,江水倒映著周圍的燈光,再襯托著美麗的圓月,真像置身于一幅美麗的畫卷中。()看到此景,我忍不住作詩一首:中秋賞月月兒圓,湖水映色月極鮮。悠悠長河似畫卷,我們一家共嬋娟。眾人一聽,連夸我說“不錯嘛,興致蠻高,還能作詩了?!蔽业靡獾匦α恕嗝措y忘的中秋夜??!
    中秋之夜,團聚中享受幸福又讓人遐想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