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大暑節(jié)氣的古詩詞

字號:

大暑,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二個節(jié)氣,也是夏季最后一個節(jié)氣。下面是分享的描寫大暑節(jié)氣的古詩詞。歡迎閱讀參考!
    1.描寫大暑節(jié)氣的古詩詞 篇一
    詠廿四氣詩·大暑六月中
    元稹〔唐代〕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
    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
    菰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
    絳紗渾卷上,經史待風吹。
    元稹簡介
    元?。?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2.描寫大暑節(jié)氣的古詩詞 篇二
    大暑
    曾幾〔宋代〕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
    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蘭若靜復靜,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曾幾簡介
    曾幾(1085--1166)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jiān)、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于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余,發(fā)于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后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端膸烊珪酚小恫枭郊?卷,輯自《永樂大典》。
    3.描寫大暑節(jié)氣的古詩詞 篇三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司馬光〔宋代〕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驚秋。
    月下濯寒水,風前梳白頭。
    如何夜半客,束帶謁公侯。
    司馬光介紹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xiāng)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4.描寫大暑節(jié)氣的古詩詞 篇四
    大暑竹下獨酌
    鄭剛中〔宋代〕
    新竹日以密,竹葉日以繁。
    參差四窗外,小大皆瑯玕。
    隆暑方盛氣,勢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間。
    沮風如可人,亦復怡我顏。
    黃錯開竹杪,放入月一彎。
    綠陰隨合之,碎玉光斕斑。
    我舉大榼酒,欲與風月歡。
    清風不我留,月亦無一言。
    獨酌徑就醉,夢涼天地寬。
    鄭剛中簡介
    鄭剛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紹興二十四年,年六十七歲。登紹興進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撫副使,治蜀頗有方略,威震境內。初剛中嘗為秦檜所薦;后檜怒其在蜀專擅,罷責桂陽軍居住。再責濠州團練副使,復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檜死,追謚忠愍。剛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編)三十卷,《四庫總目》又有周易窺余、經史專音等,并傳于世。
    5.描寫大暑節(jié)氣的古詩詞 篇五
    大暑
    孔平仲〔宋代〕
    澤國已炎暑,夏天仍永朝。炙床爐燄熾,薰野水波搖。
    飛鳥不敢度,鳴蟬應自焦??蓱z花葉好,憔悴苦霜凋。
    孔平仲簡介
    孔平仲,生于慶歷四年(1044),字毅父,今峽江縣羅田鎮(zhèn)西江村人,政和元年(1111)病卒,終年六十八歲?!肚褰准匪氖碇?,平仲占21卷。
    6.描寫大暑節(jié)氣的古詩詞 篇六
    六月十七日大暑殆不可過然去伏盡秋初皆不過
    陸游〔宋代〕
    赫日炎威豈易摧,火云壓屋正崔嵬。
    嗜眠但喜蘄州簟,畏酒不禁河朔杯。
    人望息肩亭午過,天方悔禍素秋來。
    細思殘暑能多少,夜夜常占斗柄回。
    陸游簡介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創(chuàng)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