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初一語文課件教案

字號:


    要想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必須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是經(jīng)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穩(wěn)重持久的條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使自己學習感到有序而輕松。搜集的《部編版初一語文課件教案》,僅供大家借鑒!
    1.部編版初一語文課件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品味積累文章精美語言。
    2、過程與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材簡析:
    《散步》是一篇清新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在選材上頗具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輝映太陽的光輝”的道理,精心選材,以小見大,文章只是選取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散步的小事來寫,就表現(xiàn)了一個重大主題: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有傳統(tǒng)在新的時代的得到了發(fā)揚光大。結合實際生活,體會身邊的親情,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人文素養(yǎng)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理解文章后一句話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整體感知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
    2、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3、用一句話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4、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你能換個角度為本文再擬一個題目,并說說理由嗎?
    品味探究
    (一)朗讀鋪墊
    1、指名學生范讀
    2、學生自主評價,總結朗讀要領。
    3、學生相互挑戰(zhàn)讀
    4、教師范讀片段,學生評價。
    (二)學法指引
    ①教師示范,提問題,學生解答[來源:學,科,網(wǎng)Z,X,X,K]
    ②教師引導學法“問題探究法”
    (三)深入探究
    ①學生分組探究學習;
    ②全班集體交流;
    交流引導的重點:
    A、理解主題,感悟親情;
    B、感悟積累精美語言;
    (四)拓展延伸
    1、比較閱讀:學生分組合作討論交流
    讀文章《三代》,與課文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在生活中,你覺得自己應該怎樣做到尊老愛幼。
    2、說說你知道的關于尊老愛幼的故事、成語、諺語、俗語、歌曲、詩歌、美文。
    (五)小結:談談本節(jié)課學習的收獲
    2.部編版初一語文課件教案 篇二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礎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
    3、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當堂背誦的效果。
    教學重點:
    1、有步驟的誦讀訓練。
    2、托物寓意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講述伯樂相馬的故事,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疏解文意。
    1、教師范讀。
    2、學生對照課文注釋小聲讀。
    3、指名學生朗讀,要求讀得通順,語音正確,不讀破句。
    4、針對學生朗讀情況,教師適當點撥。
    5、學生齊讀。
    三、再讀課文,推究文理。
    1、教師提出討論題,學生分組討論。
    (1)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和'千里馬'之間的關系的?——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2)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如何?
    ——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3)千里馬的才能為何被埋沒?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馬因肚饑而無法發(fā)揮才能的痛苦的?
    ——且欲與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6)文中的哪句話點明了中心?
    ——其真不知馬也。
    2、學生交流討論結果,教師從旁指導。
    3、在此基礎上,再讀課文,要求讀得流暢,語氣、重音、停頓和速度得當。
    (1)同桌間互相聽讀。
    (2)指名學生朗讀。
    (3)全班學生齊讀。
    四、三讀課文,品味意境。
    1、三段文字都用一個'也'字收住,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無限痛惜;憤怒譴責;深刻嘲諷。
    2、作者所說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說中的人和物嗎?——食馬者比喻不能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
    ——伯樂比喻善于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
    ——千里馬比喻人才。
    3、簡介寫作背景,體會作者通過本文所表達的見解。
    4、揭示'托物寓意'的寫法。
    5、學生讀課文,要求讀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鏗鏘悅耳,抑揚頓挫,聲情并茂。
    五、要求學生背誦全文。
    六、教師小結。
    七、辯論:當今社會還需要伯樂嗎?
    3.部編版初一語文課件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撇開思維方式。把握文章的巧妙與曲折。
    2、各種形式的閱讀,感覺文章語言的詩意美。
    3、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了解本文的主題。
    4、了解“梨花”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了解了解梨花的精神。
    教學難點:
    閱讀課文,了解為什么以“梨花”為標題。
    教學活動設計:
    一、課堂導入:
    (課前播放輕音樂,播放梨花圖片)
    我們身邊有很多美好,例如我們今天走進的課文,不僅有美麗的文章還有梨花林、美麗善良的哈尼族小女孩,更有高貴的中國品質。這篇文章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的《驛路梨花》。
    二、正課:
    (一)曲折的情節(jié)
    1、快速閱讀課文,并用“我”第一人稱來概括整個故事。
    結合課前預習快速進行。
    2、把握敘事角度,試圖總結整個故事。
    例如:
    (1)我是一家草屋,十多年前,是一群解放軍叔叔砍樹種草,方便過路人避風擋雨,搬到山上撿梨…
    (2)教師點撥:敘述順序的特點和差異。
    3、人物和小茅屋的故事是什么?小屋的主人是誰?
    (1)學生思考;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構思巧妙的寫作方法。
    (二)賞析品味
    1、圈點勾畫好詞和好句,這些詞和好句子能觸動心弦,標記它們或寫出你自己的閱讀感受。
    教師的提示:它可以從用詞、寫作和情感表達等多個方面得到欣賞。
    (1)同桌交流;
    (2)小組討論;
    (3)教師引導學生對各組的代表進行點評;
    教師適當點撥:這篇文章里的語言具有詩的意境,處處如詩如畫;
    2、升值而讀,讀,讀,讀出詩歌的美麗感受。
    (1)指名學生讀;
    (2)教師配音范讀;
    (3)生配音讀。
    (三)寫作背景
    1、簡要介紹學生對作者的理解。
    學生在課前結合課文并聯(lián)系作者的共同知識。
    2、教師補充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和寫作背景。
    展示背景材料,引導學生結合背景理解彭荊風的作品。
    彭荊風由于家境貧寒,只讀了兩年初中,成為學徒、校對員、副編、文學團體“木葉文藝俱樂部”。他經(jīng)歷了很多苦難,但他堅信自己已經(jīng)成為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作家?!皒x”中入獄7年?!袄婊ā笔撬霆z后的第一部作品。在經(jīng)歷了這么多艱難困苦之后,他在他的著作中描述沒有怨言,但有些是人性的善與美。正如他自己所寫的:在經(jīng)歷了普通百姓難以忍受的折磨之后,當我真誠地面對云南邊疆的純樸的少數(shù)民族,呼喚美好的未來時,我不禁表達了我對過去的想法!我只想發(fā)現(xiàn)和傳播生命的美,這就是為什么我寫的梨花。
    3、學生聯(lián)系課文再談對作者和文章中一系列人物所彰顯的傳統(tǒng)美德。
    (四)思考理解
    1、思考“梨花”的梨花的含義,體會梨花精神。
    2、明確“驛路梨花”做題目的妙處。
    3、讀寫結合,選擇自己欣賞的一種花,它有著怎樣的象征含義。
    4.部編版初一語文課件教案 篇四
    學習目標:
    1、通過聽讀,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2、通過品讀,鑒賞詩歌雋永淡雅的語言;
    3、通過悟讀,把握作者對母愛的贊美和感激之情;
    4、通過拓展仿寫,學習借物喻人的寫法,學會感恩母愛。
    重難點:
    重點:朗讀訓練和悟讀把握作者對母愛的贊美和感激之情。
    難點:拓展仿寫,學習借物喻人的寫法。
    課前準備:
    學習前一天發(fā)放導學案,布置學生完成導學案上的“預習案”,其中有作者作品簡介、重點字詞、朗讀練習,質疑問難四項內容。
    課堂教學過程:
    一、歌曲激趣、引課題:
    配樂播放“繁星”、“春水”的精美圖片,教師語言導入:20世紀,中國文壇翩然走過一位女作家。她的文字清新雋永,如文學夜空顆顆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輝;她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風過后,蕩起陣陣愛的漣漪。她就是作家冰心女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冰心的散文詩代表作《荷葉母親》。
    二、讀“荷”,說印象:
    1、1、2小組用小黑板交流展示預習學案上的作家作品簡介和重點字詞。
    2、第3小組選代表進行范讀,其他小組聽讀,一方面準備從字音、節(jié)奏、重音、感情方面進行點評。一方面關注詩歌觸動你心靈的內容。
    3、學生點評朗讀,教師補充:本文適宜用緩慢的語速,輕柔而飽含深情的語調來讀。
    4、談談觸動你心靈的地方。教師給予準確而有針對性的肯定和鼓勵。
    三、品“荷”,賞語言:
    1、同學們,你們和作者一樣,都被5—7段中展現(xiàn)的畫面感動了,請你和著優(yōu)美的旋律自由的、動情的大聲朗讀,讓美好的畫面浮現(xiàn)在你的腦海中。
    2、小組合作探究:以6人小組為單位對5—7段進行品位和賞析,提示:(1)為畫面擬寫小標題、(2)重點詞語的表達效果、從這三個方面進行合作探究。每組一個主要發(fā)言人,一個記錄員,其他同學補充。
    3、小組代表交流展示,教師點評。(板書:荷葉護紅蓮,母親愛孩子。)荷葉是脆弱的,但是當它要保護紅蓮時卻顯示出巨大的勇氣和力量。這不由得讓冰心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和母親無私無畏的愛。母愛的偉大,戰(zhàn)勝了暴雨。在母愛的保護傘下,一切暴風雨都仿佛是流轉無力的水珠。播放汶川大地震中感人視頻,寶貝,如果你還活著,請記?。何覑勰?!汶川大地震正淡出人們的視野,但母愛的故事卻永遠不會淡化。正如高爾基說“母親,是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BR>    4、讓我們再次用飽含深情的聲音大聲齊讀5—8段,回味這溫馨感人的畫面)。
    四、悟“荷”,感詩情
    1、看資料,悟詩情。此時,面對幸福的紅蓮,勇敢慈憐的荷葉,作者就想到了自己的母親,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作者的母親。引入冰心母親在生命垂危之時,還不忘關心自己女兒的冷暖這一感人資料。于是乎,作者在文中不由得發(fā)出了深情的呼喊,請大家大聲朗讀出來并體會其中蘊含著怎樣的情感?
    教師明確:這里作者用了借物喻人寫法。(心中的雨點)就如那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難,生命有很多不幸,但是母愛,能將這些輕輕抹去!母親是保護我們走過坎坷磨難的人。
    2、讓我們用飽含深情的聲音大聲背誦第9段,20秒后競賽。
    五、拓展仿寫,表達愛
    1、講述母愛故事:
    有人說:天下的母親有著不一樣的面容,但唯有母愛,是完全一樣的。同學們,我們享受母愛十余載,你們的母親是如何保護、關愛你們的呢?請你打開記憶的閘門講述自己的母愛故事。
    2、寫作練習:讓我們摘下兩顆星星,點亮母親的雙眼;讓我們掬起一捧月華,撫平母親臉上的皺紋;拿起你手中的筆,訴說對母親的愛。請你模仿本文,不妨用這樣的句式仿寫:母親啊,你是,我是,除了你,誰是我_____________
    (母親啊,你是大海,我是小舟,除了你,誰是我避風的港灣?)
    (母親啊,你是大樹,我是小鳥,除了你,誰是我棲息的家園?)
    (母親啊,你是陽光,我是小草,除了你,誰是我生命的源泉?)
    這些句子連起來就是一首詩,詩歌的名字就是:母愛。
    六、結束語:
    小時候,冰心曾經(jīng)天真的問母親:媽媽,你為什么愛我?母親撫摸著她的頭,輕輕的說:傻孩子,因為你是我的女兒。是啊,因為愛,所以愛。母愛就是這樣的無私,母愛是清晨廚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門前的一句關愛的叮嚀;上學時整齊的書包,臨睡前掩緊的被角。后,我提議,我們全體起立,大聲說:媽媽,我愛您,謝謝您!
    七、布置作業(yè):
    1、將課堂上寫的小詩,擴展完善后整理在作業(yè)本上。
    2、課外閱讀《繁星》《春水》中描寫母愛的小詩并摘抄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