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化學必修一期末知識點是為大家整理的,學習需要目標和計劃,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會有自己的奮斗目標,并為此而努力。想使理想最終得以實現(xiàn),需要不斷為自己設定具體的目標。
1.高一年級化學必修一期末知識點 篇一
單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
(1)與非金屬的反應
常溫下,鎂在空氣中跟氧氣反應,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能夠阻止內(nèi)部金屬繼續(xù)被氧化。鎂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Mg+O2點燃=====2MgO。鎂還可以和氮氣點燃,反應方程式為:3Mg+N2點燃=====Mg3N2。
(2)與酸的反應
Fe與稀H2SO4反應的離子方程式:Fe+2H+===Fe2++H2↑。
(3)與鹽溶液的反應
Cu與AgNO3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Cu+2Ag+===Cu2++2Ag。
2.高一年級化學必修一期末知識點 篇二
物質(zhì)的量的單位――摩爾
①.物質(zhì)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數(shù)目粒子的集體的物理量。
②.摩爾(mol):把含有6.02×1023個粒子的任何粒子集體計量為1摩爾。
③.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④.物質(zhì)的量=物質(zhì)所含微粒數(shù)目/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N/NA
⑤.摩爾質(zhì)量
(1)定義:單位物質(zhì)的量的物質(zhì)所具有的質(zhì)量叫摩爾質(zhì)量.
(2)單位:g/mol或g..mol-1
(3)數(shù)值:等于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或相對分子質(zhì)量.
3.高一年級化學必修一期末知識點 篇三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
1.鐵與硫蒸氣反應:Fe+S△==FeS
2.銅與硫蒸氣反應:2Cu+S△==Cu2S
3.硫與濃硫酸反應:S+2H2SO4(濃)△==3SO2↑+2H2O
4.二氧化硫與硫化氫反應:SO2+2H2S=3S↓+2H2O
5.銅與濃硫酸反應:Cu+2H2SO4△==CuSO4+SO2↑+2H2O
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
7.二氧化硫與氯水的反應:SO2+Cl2+2H2O=H2SO4+2HCl
8.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反應:SO2+2NaOH=Na2SO3+H2O
9.硫化氫在充足的氧氣中燃燒:2H2S+3O2點燃===2SO2+2H2O
10.硫化氫在不充足的氧氣中燃燒:2H2S+O2點燃===2S+2H2O
4.高一年級化學必修一期末知識點 篇四
電解質(zhì)和非電解質(zhì)
1.定義:
①條件:水溶液或熔融狀態(tài);
②性質(zhì):能否導電;
③物質(zhì)類別:化合物.
2.強電解質(zhì):強酸、強堿、大多數(shù)鹽;弱電解質(zhì):弱酸、弱堿、水等.
3.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①寫:寫出化學方程式
②拆:將易溶、易電離的物質(zhì)改寫成離子形式,其它以化學式形式出現(xiàn).
下列情況不拆:難溶物質(zhì)、難電離物質(zhì)(弱酸、弱堿、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刪:將反應前后沒有變化的離子符號刪去.
④查:檢查元素是否守恒、電荷是否守恒.
4.離子反應、離子共存問題:下列離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生成難溶物質(zhì)的離子:如Ba2+與SO42-;Ag+與Cl-等
②生成氣體或易揮發(fā)物質(zhì):如H+與CO32-、HCO3-、SO32-、S2-等;OH-與NH4+等.
③生成難電離的物質(zhì)(弱電解質(zhì))
④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如:MnO4-與I-;H+、NO3-與Fe2+等
5.高一年級化學必修一期末知識點 篇五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
1.鐵與硫蒸氣反應:Fe+S△==FeS
2.銅與硫蒸氣反應:2Cu+S△==Cu2S
3.硫與濃硫酸反應:S+2H2SO4(濃)△==3SO2↑+2H2O
4.二氧化硫與硫化氫反應:SO2+2H2S=3S↓+2H2O
5.銅與濃硫酸反應:Cu+2H2SO4△==CuSO4+SO2↑+2H2O
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
7.二氧化硫與氯水的反應:SO2+Cl2+2H2O=H2SO4+2HCl
8.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反應:SO2+2NaOH=Na2SO3+H2O
9.硫化氫在充足的氧氣中燃燒:2H2S+3O2點燃===2SO2+2H2O
10.硫化氫在不充足的氧氣中燃燒:2H2S+O2點燃===2S+2H2O
6.高一年級化學必修一期末知識點 篇六
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①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單質(zhì)是自然界中硬度的物質(zhì)的元素或氣態(tài)氫化物中氫的質(zhì)量分數(shù)的元素:C。
②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氣態(tài)氫化物的水溶液呈堿性的元素:N。
③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氣態(tài)氫化物沸點的元素或氫化物在通常情況下呈液態(tài)的元素:O。
④最輕的單質(zhì)的元素:H;最輕的金屬單質(zhì)的元素:Li。
⑤單質(zhì)在常溫下呈液態(tài)的非金屬元素:Br;金屬元素:Hg。
⑥價氧化物及其對應水化物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堿反應的元素:Be、Al、Zn。
⑦元素的氣態(tài)氫化物和它的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能起化合反應的元素:N;能起氧化還原反應的元素:S。
⑧元素的氣態(tài)氫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溫下反應生成該元素單質(zhì)的元素:S。
⑨元素的單質(zhì)在常溫下能與水反應放出氣體的短周期元素:Li、Na、F。
⑩常見的能形成同素異形體的元素:C、P、O、S。
1.高一年級化學必修一期末知識點 篇一
單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
(1)與非金屬的反應
常溫下,鎂在空氣中跟氧氣反應,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能夠阻止內(nèi)部金屬繼續(xù)被氧化。鎂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Mg+O2點燃=====2MgO。鎂還可以和氮氣點燃,反應方程式為:3Mg+N2點燃=====Mg3N2。
(2)與酸的反應
Fe與稀H2SO4反應的離子方程式:Fe+2H+===Fe2++H2↑。
(3)與鹽溶液的反應
Cu與AgNO3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Cu+2Ag+===Cu2++2Ag。
2.高一年級化學必修一期末知識點 篇二
物質(zhì)的量的單位――摩爾
①.物質(zhì)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數(shù)目粒子的集體的物理量。
②.摩爾(mol):把含有6.02×1023個粒子的任何粒子集體計量為1摩爾。
③.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④.物質(zhì)的量=物質(zhì)所含微粒數(shù)目/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N/NA
⑤.摩爾質(zhì)量
(1)定義:單位物質(zhì)的量的物質(zhì)所具有的質(zhì)量叫摩爾質(zhì)量.
(2)單位:g/mol或g..mol-1
(3)數(shù)值:等于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或相對分子質(zhì)量.
3.高一年級化學必修一期末知識點 篇三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
1.鐵與硫蒸氣反應:Fe+S△==FeS
2.銅與硫蒸氣反應:2Cu+S△==Cu2S
3.硫與濃硫酸反應:S+2H2SO4(濃)△==3SO2↑+2H2O
4.二氧化硫與硫化氫反應:SO2+2H2S=3S↓+2H2O
5.銅與濃硫酸反應:Cu+2H2SO4△==CuSO4+SO2↑+2H2O
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
7.二氧化硫與氯水的反應:SO2+Cl2+2H2O=H2SO4+2HCl
8.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反應:SO2+2NaOH=Na2SO3+H2O
9.硫化氫在充足的氧氣中燃燒:2H2S+3O2點燃===2SO2+2H2O
10.硫化氫在不充足的氧氣中燃燒:2H2S+O2點燃===2S+2H2O
4.高一年級化學必修一期末知識點 篇四
電解質(zhì)和非電解質(zhì)
1.定義:
①條件:水溶液或熔融狀態(tài);
②性質(zhì):能否導電;
③物質(zhì)類別:化合物.
2.強電解質(zhì):強酸、強堿、大多數(shù)鹽;弱電解質(zhì):弱酸、弱堿、水等.
3.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①寫:寫出化學方程式
②拆:將易溶、易電離的物質(zhì)改寫成離子形式,其它以化學式形式出現(xiàn).
下列情況不拆:難溶物質(zhì)、難電離物質(zhì)(弱酸、弱堿、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刪:將反應前后沒有變化的離子符號刪去.
④查:檢查元素是否守恒、電荷是否守恒.
4.離子反應、離子共存問題:下列離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生成難溶物質(zhì)的離子:如Ba2+與SO42-;Ag+與Cl-等
②生成氣體或易揮發(fā)物質(zhì):如H+與CO32-、HCO3-、SO32-、S2-等;OH-與NH4+等.
③生成難電離的物質(zhì)(弱電解質(zhì))
④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如:MnO4-與I-;H+、NO3-與Fe2+等
5.高一年級化學必修一期末知識點 篇五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
1.鐵與硫蒸氣反應:Fe+S△==FeS
2.銅與硫蒸氣反應:2Cu+S△==Cu2S
3.硫與濃硫酸反應:S+2H2SO4(濃)△==3SO2↑+2H2O
4.二氧化硫與硫化氫反應:SO2+2H2S=3S↓+2H2O
5.銅與濃硫酸反應:Cu+2H2SO4△==CuSO4+SO2↑+2H2O
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
7.二氧化硫與氯水的反應:SO2+Cl2+2H2O=H2SO4+2HCl
8.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反應:SO2+2NaOH=Na2SO3+H2O
9.硫化氫在充足的氧氣中燃燒:2H2S+3O2點燃===2SO2+2H2O
10.硫化氫在不充足的氧氣中燃燒:2H2S+O2點燃===2S+2H2O
6.高一年級化學必修一期末知識點 篇六
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①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單質(zhì)是自然界中硬度的物質(zhì)的元素或氣態(tài)氫化物中氫的質(zhì)量分數(shù)的元素:C。
②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氣態(tài)氫化物的水溶液呈堿性的元素:N。
③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氣態(tài)氫化物沸點的元素或氫化物在通常情況下呈液態(tài)的元素:O。
④最輕的單質(zhì)的元素:H;最輕的金屬單質(zhì)的元素:Li。
⑤單質(zhì)在常溫下呈液態(tài)的非金屬元素:Br;金屬元素:Hg。
⑥價氧化物及其對應水化物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堿反應的元素:Be、Al、Zn。
⑦元素的氣態(tài)氫化物和它的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能起化合反應的元素:N;能起氧化還原反應的元素:S。
⑧元素的氣態(tài)氫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溫下反應生成該元素單質(zhì)的元素:S。
⑨元素的單質(zhì)在常溫下能與水反應放出氣體的短周期元素:Li、Na、F。
⑩常見的能形成同素異形體的元素:C、P、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