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一門科目最重要的就是理清它的知識點,這樣學習和復習都會輕松很多,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三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筆記》,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三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筆記 篇一
文言虛詞
之:
(1)助詞,的。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詞,的)
(2)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鵬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3)代詞,它。而莫之夭閼者
(4)代詞,他。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指宋榮子)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詞,這些。之二蟲又何知
(6)動詞,到,往。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而:
(1)連詞,表修飾。怒而飛/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決起而飛
(2)連詞,表轉折。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3)連詞,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4)連詞,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則:
(1)連詞,就。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2)連詞,或者。時則不至
(3)連詞,那么。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詞,這樣)
(2)雖然,猶有未樹也(代詞,這樣)、
(3)未數數然也(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以:
(1)介詞,把。以五百歲為春
(2)介詞,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詞,憑。奚以知其然也
且:
(1)連詞,而且。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2)副詞,還。彼且惡乎待哉
(3)副詞,將要。且適南冥也
于:
(1)介詞,對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詞,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其:
(1)用在選擇問句中,或許……或說得過去,是……還是……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代詞,它的。其名為鵬
(3)代詞,它。其負大舟也無力(指水)
2.高三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筆記 篇二
詞類活用
語
千載琵琶作胡語。話,言語,名詞。
又聞此語重唧唧。話,內容,名詞。
琵琶聲停欲語遲。說話,動詞。
語曰:唇亡齒寒。古話,名詞。
亡去不義,不可不語。告訴,動詞。
獨
百年多病獨登臺。獨自,單獨。
鰥寡孤獨。獨身。
獨亮自以為死灰有時而復燃者。唯獨。
哀
風急天高猿嘯哀。悲哀,形容詞。
君將哀而生之乎。哀憐,哀嘆,動詞。
秦人不暇自哀。哀傷,悲哀,動詞。
誰為哀者。悲傷,形容詞。
向
獨留青冢向黃昏。對著。
回車叱牛牽向北。面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向吾不為斯役。從前。
失向來之煙霞。剛才。
3.高三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筆記 篇三
①、舍: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動,筑舍定居)
②、名:以故其后名之曰(名作動(命名)
③、名: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名作動,命名)
④、深、窮: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深:形作名,深度。窮:形作動,走到盡頭)
⑤、見: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動作名,見到的景象)
⑥、明:火尚足以明也(形作動,照明)
⑦、險遠: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形作名,險遠的地方)
⑧、幽暗昏惑: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形作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亂的地方)
⑨、謬、名: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謬:形容詞使動,使……錯。名:名作動,識其本名。)
⑩、至: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動作名,到達的人)
4.高三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筆記 篇四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譯: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覽。
②、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譯:不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來,在斗宿和牛宿之間徘徊。
③、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譯:我們任憑小船隨意飄蕩,越過那茫茫萬頃的江面。
④、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
譯:客人中有位吹洞簫的,按著歌曲的聲調和節(jié)拍伴奏。
⑤、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lí)婦
譯:使?jié)摬卦谏顪Y里的蛟龍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婦傷心哭泣。
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譯:本來是一位蓋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⑦、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páo)樽以相屬。
譯:何況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魚打柴,與魚蝦結伴,和麋鹿做朋友,駕著一只葦葉般的小船,舉起匏樽互相勸飲。
⑧、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以共適。
譯: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們。
5.高三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筆記 篇五
通假字: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通“非”)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通“吁”)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通“脫”)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通“畔”)
豈不日戒?玁狁孔棘!(通“急”)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通“暮”)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通“彰”)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通“措”)
忳郁邑余垞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通“郁悒”)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通“圓”)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通“罹”,遭受)
終老不復取(通“娶”)
槌床便大怒(通“捶”,敲打)
箱簾六七十(“簾”通“奩”,盛物之器)
蒲葦紉如絲(通“韌”,柔軟而結實)
府吏見丁寧(“叮嚀”,囑咐)
雖與府吏要(通“邀”)
摧藏馬悲哀(同“臟”,臟腑)
6.高三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筆記 篇六
1、率: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全都,一概)
2、以:不賂者以賂者喪(因為)
3、蓋: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因為)
4、固:固不在戰(zhàn)矣(當然)
5、舉:舉以予人(拿)
6、然則: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
7、判: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確定,斷定)
8、固:至于_,理固宜然(本來)
9、得:此言得之(對)
10、遷:終繼五國遷滅(改變)
11、與:與嬴而不助五國也(結交)
12、既: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已經)
13、以、為、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用,作為,招致)
14、再:后秦擊趙者再(兩次)
15、洎、以:洎牧以讒誅(及,等到;因為)
16、誠: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實在)
17、向使: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假如)
18、數、理: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天數,命運)
19、為、為: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20、茍、從: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如果,跟隨)
1.高三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筆記 篇一
文言虛詞
之:
(1)助詞,的。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詞,的)
(2)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鵬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3)代詞,它。而莫之夭閼者
(4)代詞,他。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指宋榮子)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詞,這些。之二蟲又何知
(6)動詞,到,往。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而:
(1)連詞,表修飾。怒而飛/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決起而飛
(2)連詞,表轉折。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3)連詞,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4)連詞,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則:
(1)連詞,就。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2)連詞,或者。時則不至
(3)連詞,那么。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詞,這樣)
(2)雖然,猶有未樹也(代詞,這樣)、
(3)未數數然也(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以:
(1)介詞,把。以五百歲為春
(2)介詞,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詞,憑。奚以知其然也
且:
(1)連詞,而且。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2)副詞,還。彼且惡乎待哉
(3)副詞,將要。且適南冥也
于:
(1)介詞,對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詞,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其:
(1)用在選擇問句中,或許……或說得過去,是……還是……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代詞,它的。其名為鵬
(3)代詞,它。其負大舟也無力(指水)
2.高三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筆記 篇二
詞類活用
語
千載琵琶作胡語。話,言語,名詞。
又聞此語重唧唧。話,內容,名詞。
琵琶聲停欲語遲。說話,動詞。
語曰:唇亡齒寒。古話,名詞。
亡去不義,不可不語。告訴,動詞。
獨
百年多病獨登臺。獨自,單獨。
鰥寡孤獨。獨身。
獨亮自以為死灰有時而復燃者。唯獨。
哀
風急天高猿嘯哀。悲哀,形容詞。
君將哀而生之乎。哀憐,哀嘆,動詞。
秦人不暇自哀。哀傷,悲哀,動詞。
誰為哀者。悲傷,形容詞。
向
獨留青冢向黃昏。對著。
回車叱牛牽向北。面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向吾不為斯役。從前。
失向來之煙霞。剛才。
3.高三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筆記 篇三
①、舍: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動,筑舍定居)
②、名:以故其后名之曰(名作動(命名)
③、名: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名作動,命名)
④、深、窮: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深:形作名,深度。窮:形作動,走到盡頭)
⑤、見: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動作名,見到的景象)
⑥、明:火尚足以明也(形作動,照明)
⑦、險遠: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形作名,險遠的地方)
⑧、幽暗昏惑: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形作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亂的地方)
⑨、謬、名: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謬:形容詞使動,使……錯。名:名作動,識其本名。)
⑩、至: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動作名,到達的人)
4.高三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筆記 篇四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譯: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覽。
②、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譯:不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來,在斗宿和牛宿之間徘徊。
③、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譯:我們任憑小船隨意飄蕩,越過那茫茫萬頃的江面。
④、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
譯:客人中有位吹洞簫的,按著歌曲的聲調和節(jié)拍伴奏。
⑤、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lí)婦
譯:使?jié)摬卦谏顪Y里的蛟龍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婦傷心哭泣。
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譯:本來是一位蓋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⑦、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páo)樽以相屬。
譯:何況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魚打柴,與魚蝦結伴,和麋鹿做朋友,駕著一只葦葉般的小船,舉起匏樽互相勸飲。
⑧、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以共適。
譯: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們。
5.高三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筆記 篇五
通假字: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通“非”)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通“吁”)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通“脫”)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通“畔”)
豈不日戒?玁狁孔棘!(通“急”)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通“暮”)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通“彰”)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通“措”)
忳郁邑余垞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通“郁悒”)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通“圓”)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通“罹”,遭受)
終老不復取(通“娶”)
槌床便大怒(通“捶”,敲打)
箱簾六七十(“簾”通“奩”,盛物之器)
蒲葦紉如絲(通“韌”,柔軟而結實)
府吏見丁寧(“叮嚀”,囑咐)
雖與府吏要(通“邀”)
摧藏馬悲哀(同“臟”,臟腑)
6.高三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筆記 篇六
1、率: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全都,一概)
2、以:不賂者以賂者喪(因為)
3、蓋: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因為)
4、固:固不在戰(zhàn)矣(當然)
5、舉:舉以予人(拿)
6、然則: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
7、判: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確定,斷定)
8、固:至于_,理固宜然(本來)
9、得:此言得之(對)
10、遷:終繼五國遷滅(改變)
11、與:與嬴而不助五國也(結交)
12、既: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已經)
13、以、為、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用,作為,招致)
14、再:后秦擊趙者再(兩次)
15、洎、以:洎牧以讒誅(及,等到;因為)
16、誠: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實在)
17、向使: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假如)
18、數、理: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天數,命運)
19、為、為: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20、茍、從: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如果,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