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復習中,考生依據(jù)課本對基礎知識點和考點,進行了全面的復習掃描,已建構起高考基本的學科知識、學科能力和思維方法。二輪復習是承上啟下的重要一環(huán),要在一輪復習的基礎上,依據(jù)考綱,落實重點,突破難點,找準自己的增長點,提高復習備考的實效性。為你整理了《高三下學期語文重點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助你學習!
1.高三下學期語文重點知識點
1.安不忘危,盛必慮衰。(《漢書》)
2.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3.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李白)
4.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5.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短歌行》)
6.百年光陰,如駒過隙。(選自《增廣賢文》)
7.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杜甫)
8.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國·曹植·七步詩)
10.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11.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唐·白居易·琵琶行)
12.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宋·蘇軾)
1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1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5.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2.高三下學期語文重點知識點
《莊暴見孟子》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語:王語(yù)暴以好樂(動詞,告訴)
2、庶幾(shùjī):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差不多)
3、他日:他日,見于王(另一天,過了幾天以后)
4、直……耳:直好世俗之樂耳(只是……罷了)
5、蹙頞(cùè):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收緊額頭,指愁眉不展)
6、無他: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沒有別的原因)
二、通假字
1.可得聞與(與通"歟")
2.今王田獵于此(田通"畋")
三、詞類活用
1.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樂:名作動,欣賞音樂)
2.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少、眾:形作名,少數(shù)人,多數(shù)人)
3.今王豉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鐘、鼓、管、籥:名作動,敲鐘、打鼓、吹管籥)
四、句式
1.暴見于王。(被動句)
2.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介詞短語后置)
3.他日,見于王。(省略句,被動句)
五、難句翻譯
1.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譯:大王你那樣喜歡音樂,那齊國實行王道該差不多了吧。
2.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譯:獨自一個欣賞音樂是快樂的,跟別人一起欣賞音樂是快樂的,哪一種更快樂呢?
3.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譯:大王曾經把喜歡音樂的事告訴了莊子,有這件事嗎?
3.高三下學期語文重點知識點
1、安步當車:古代稱人能安貧守賤?,F(xiàn)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從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還:安于本鄉(xiāng)本土,不愿輕易遷移。
3、篳路藍縷:駕著柴車,穿著破舊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chuàng)作的艱苦。
4、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比喻無濟于事。
5、別無長物: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簡樸。
6、不孚眾望:不能使群眾信服。
7、不為已甚:指對別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獨創(chuàng)風格,不落舊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別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舊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壞,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樹立起來。
11、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含有輕視之意。
12、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論:形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14、蠶食鯨吞:用各種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禮:現(xiàn)在用來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對立。
16、狗尾續(xù)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到好的東西后面,顯得好壞不相稱(多指文學作品)
17、管窺蠡測: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狹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19、怙惡不悛: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20、諱莫如深:隱瞞的再沒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濟濟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積少可以成多。
23、間不容發(fā):距離極近,中間不能放一根頭發(fā),比喻情勢危急到了極點。
24、見微知著:見到微小的跡象,就能察知發(fā)展的趨勢。
25、江河日下:比喻情況一天天壞下去。
26、膠柱鼓瑟:比喻拘泥固執(zhí),不知變通。
27、開門揖盜: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
28、梁上君子:代稱竊賊。
29、屢試不爽:屢次實驗沒有差錯。
30、鱗次櫛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齊。
4.高三下學期語文重點知識點
文言虛詞
1、而
(1)連詞,連接狀語和中心語,表修飾:棄甲曳兵而走
(2)連詞,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
(3)連詞,表轉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
(4)連詞,表并列: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2、其
(1)指示代詞,相當于“那”“那里”:則移其民于河東
(2)代詞,作定語成分:移其粟于河內(代河東的)/無失其時(它們的)
3、之
(1)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寡人之于國也/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2)結構助詞,的:察鄰國之政/王道之始也
(3)襯音助詞,無義:填然鼓之/樹之以桑
(4)代詞,作賓語成分:申之以孝悌之義(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說的事)
4、焉
(1)句末語氣助詞:盡心焉耳矣
(2)代詞: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
5、然
(1)指示代詞,這樣:河東兇亦然/然而不王者
(2)形容詞詞尾,相當于“地”:填然鼓之
6、于
(1)介詞,對于:寡人之于國也
(2)介詞,表比較,比: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3)介詞,在: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5.高三下學期語文重點知識點
一詞多義
1、行:
①行年四歲(動詞,經歷)
②九歲不行(動詞,走路)
2、矜:
①猶蒙矜育(動詞,憐惜)
②不矜名節(jié)(動詞,自夸)
③愿陛下矜憫愚誠(動詞,憐憫)
3、至:
①至微至陋(副詞,極其)
②無以至今日(動詞,到達)
4、以:
①臣以險釁(連詞,因為)
②臣以供養(yǎng)無主(連詞,因為)
③謹拜表以聞(連詞,相當于“而”)
④猥以微賤(介詞,憑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詞,用)
⑥臣具以表聞(介詞,用)
5、見:
①慈父見背(代詞,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見明知(動詞,看見)
6、親:
①躬親撫養(yǎng)(代詞,親自)
②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名詞,親戚)
7、日:
①日薄西山(名詞,太陽)
②報養(yǎng)劉之日短(名詞,日子)
8、當:
①當侍東宮(動詞,任,充當)
②死當結草(副詞,應當)
9、薄:
①日薄西山(動詞,迫近)
②門衰祚薄(形容詞,微薄,少)
10、拜:
①拜臣郎中(動詞,授官)
②謹拜表以聞(動詞,奉上)
11、于:
①州司臨門,急于星火(介詞,比)
②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介詞,給)
12、夙:
①夙遭閔兇(名詞,很早,幼年)
②夙夜憂嘆(名詞,早晨)
6.高三下學期語文重點知識點
1、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
譯:即使沒有四邊入侵的外患,但是有謀略的大臣和勇猛的武將,也不能不加以培養(yǎng)教育來供挑選錄用。
2、茍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譯:如果能夠聽到大夫您的計謀,有什么遲呢?
3、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
譯:不去做百姓所厭惡的事情,補做老百姓認為應該做而沒有做的事。
4、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支子死,三月釋其政。
譯:嫡子死了的,免除他三年的賦稅;庶子死了的,免除他三個月的賦稅。
5、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于義。
譯:那些明智達理的士人,使他的居所整潔,使他穿著漂亮,使他吃飽飯,和他們研究事物的義理。
6、昔者夫差恥吾君于諸侯之國:
譯:以前夫差讓我們國君在諸侯面前出丑。
7、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
譯:有哪個君主像這樣恩惠,可以不為他效勞嗎?
8、臣而思報君之仇,其有敢不盡力者乎?
譯:做臣子的想著要報國君的仇,難道有敢不盡力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