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5篇]

字號:

小學三年級奧數(shù)題是小學數(shù)學學習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考驗學生數(shù)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在解題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解題方法,同時也需要注重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的培養(yǎng)。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5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三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篇一
    1、上樓梯問題
    某人要到一座高層樓的第8層辦事,不巧停電,電梯停開,如從1層走到4層需要48秒,請問以同樣的速度走到八層,還需要多少秒?
    解答:
    上一層樓梯需要:48÷(4-1)=16(秒)
    從4樓走到8樓共走:8-4=4(層)
    樓梯還需要的時間:16×4=64(秒)
    答:還需要64秒才能到達8層。
    2、樓梯問題
    晶晶上樓,從1樓走到3樓需要走36級臺階,如果各層樓之間的臺階數(shù)相同,那么晶晶從第1層走到第6層需要走多少級臺階?
    解:每一層樓梯有:36÷(3-1)=18(級臺階)
    晶晶從1層走到6層需要走:18×(6-1)=90(級)臺階。
    答:晶晶從第1層走到第6層需要走90級臺階。
    2.小學三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篇二
    1、數(shù)論
    把25拆成若干個正整數(shù)的和,使它們的`積。
    解答:積37×22=8748為。
    【小結】先從較小數(shù)形開始實驗,發(fā)現(xiàn)其規(guī)律:
    把6拆成3+3,其積為3×3=9;
    把7拆成3+2+2,其積為3×2×2=12;
    把8拆成3+3+2,其積為3×3×2=18;
    把9拆成3+3+3,其積為3×3×3=27;
    這就是說,要想分拆后的數(shù)的乘積,應盡可能多的出現(xiàn)3,而當某一自然數(shù)可表示為若干個3與1的和時,要取出一個3與1重合在一起再分拆成兩個2之和,因此25可以拆成3+3+3+3+3+3+3+2+2,其積37×22=8748為。
    2、抽屜問題
    城市舉行小學生數(shù)學競賽,共20道題,有20分基礎分,答對一題給3分,不答給1分,答錯一題倒扣1分,若有1978人參加競賽,問至少有人得分相同
    【分析】20+3×20=80,20-1×20=0,所以若20道題全答對可得分80分,若全答錯得最低分0分。由于每一道題都得奇數(shù)分或扣奇數(shù)分,20個奇數(shù)相加減所得結果為偶數(shù),再加上20分基礎分仍為偶數(shù),所以每個人所得分值都為偶數(shù)。而0到80之間共41個偶數(shù),所以一共有41種分值,即41個抽屜。1978÷41=48……10,所以至少有49人得分相同。
    3.小學三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篇三
    1、工程問題
    綠化隊4天種樹200棵,還要種400棵,照這樣的工作效率,完成任務共需多少天?
    解答:200÷4=50(棵)
    (200+400)÷50=12(天)
    【小結】歸一思想.先求出一天種多少棵樹,再求共需幾天完成任務
    單一數(shù):200÷4=50(棵),總共的天數(shù)是:(200+400)÷50=12(天)
    2、還原問題
    3個籠子里共養(yǎng)了78只鸚鵡,如果從第1個籠子里取出8只放到第2個籠子里,再從第2個籠子里取出6只放到第3個籠子里,那么3個籠子里的鸚鵡一樣多.求3個籠子里原來各養(yǎng)了多少只鸚鵡?
    解答: 78÷3=26(只)
    第1個籠子:26+8=34(只)
    第2個籠子:26-8+6=24(只)
    第3個籠子:26-6=20(只)
    4.小學三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篇四
    1、40個梨分給3個班,分給一班20個,其余平均分給二班和三班,二班分到()個。
    【解析】分給一班后還剩下40-20=20個梨,因為其余平均分給二班和三班,所以二班分到20÷2=10個。
    2、7年前,媽媽年齡是兒子的6倍,兒子今年12歲,媽媽今年()歲。
    【解析】年齡問題,7年前,兒子年齡為12-7=5歲,而媽媽年齡是兒子的6倍,所以媽媽七年前的年齡為5×6=30歲,那么媽媽今年37歲。
    3、同學們進行廣播操比賽,全班正好排成相等的6行。小紅排在第二行,從頭數(shù),她站在第5個位置,從后數(shù)她站在第3個位置,這個班共有()人
    【解析】站隊問題,要注意不要忽略本身。從頭數(shù),她站在第5個位置,說明她前面有5-1=4個人,從后數(shù)她站在第3個位置,說明她后面有3-1=2人,所以這一行的人數(shù)為4+2+1=7人,所以這個班的人數(shù)為7×6=42人。
    4、有一串彩珠,按“2紅3綠4黃”的順序依次排列。第600顆是()顏色。
    【解析】周期循環(huán)問題,以2+3+4=9個一循環(huán),600÷9=66……6,余數(shù)為6,所以第600顆是黃顏色。
    5、用一根繩子繞樹三圈余30厘米,如果繞樹四圈則差40厘米,樹的周長有()厘米,繩子長()厘米。
    【解析】繞樹三圈余30厘米,繞樹四圈則差40厘米,所以樹的周長為30+40=70厘米,繩子長為3×70+30=240厘米?!?BR>    5.小學三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篇五
    1、從10000里面連續(xù)減25,減多少次差是0?
    【解析】10000÷25=400,所以減400次差是0
    2、在一道沒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里,被除數(shù)(不為零)加上除數(shù)和商的積,得到的和,除以被除數(shù),所得的商是多少?
    【解析】因為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即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所以[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1+1=2
    3、明明和花花用同一個數(shù)做除法,明明用12去除,花花用15去除。明明除得商是32余數(shù)是6,花花計算的結果應是多少?
    【解析】被除數(shù)=12×32+6=390花花計算的結果是:390÷15=26
    4、三棵樹上停著24只鳥。如果從第一棵樹上飛4只鳥到第二棵樹上去,再從第二棵樹飛5只鳥到第三樹上去,那么三棵樹上的小鳥的只數(shù)都相等,第二棵樹上原有幾只?
    【解析】三棵樹上的小鳥的只數(shù)都相等時每棵樹上的只數(shù)為24÷3=8只;
    所以第二棵原有的只數(shù)為:8-4+5=9只。
    5、兩袋糖,一袋是84粒,一袋是20粒,每次從多的一袋里拿出8粒糖放到少的一袋里去,拿幾次才能使兩袋糖的粒數(shù)同樣多。
    【解析】一袋是84粒,一袋是20粒,多的比少的多了84-20=64粒;
    當兩袋糖的粒數(shù)同樣多時,拿動的粒數(shù)為64÷2=32粒,也就是每袋有20+32=52粒;
    每次拿出8粒一共需要的次數(shù)為:32÷8=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