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學期化學科目知識點整理

字號:

高三上學期化學科目知識點整理是為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學的學習要對知識點、考點、熱點進行分析、思考、歸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高三上學期化學科目知識點整理 篇一
    鈉的反應
    1.鈉跟氧氣常溫下一般認為生成氧化鈉,加熱(或點燃)生成過氧化鈉.(鈉的保存)
    2.鈉跟硫研磨能劇烈反應,甚至爆炸
    3.鈉跟水反應(現(xiàn)象)
    4.鈉跟硫酸銅溶液反應(現(xiàn)象)
    5.鈉跟乙醇反應(與跟水的反應比較)
    (有機物中的醇羥基、酚羥基、羧基都跟鈉反應生成氫氣,但劇烈程度不同。)
    2.高三上學期化學科目知識點整理 篇二
    1、摩爾是物質(zhì)的量的單位
    2、摩爾質(zhì)量的單位g/mol或g、mol3、22、4mol/L的使用條件:①標準狀況下(0℃101KPa);②氣體。注:水在標準狀況下為液體。
    4、n=m/M;n=V/22、4;n=cmol/L·V(aq)L
    5、c(濃溶液)·V(濃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6、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溶液必需的儀器:_mL容量瓶、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
    7、常見的電解質(zhì)有:酸、堿、鹽等,其在水溶液中能發(fā)生電離。
    8、電離方程式如H2SO4=2H++SO42-、Ba(OH)2=Ba2++2OH-、Na2CO3=2Na++CO3
    9、在離子反應中可以拆開的物質(zhì):強酸(HCl、H2SO4、HNO3)、強堿[KOH、NaOH、Ba(OH)2、Ca(OH)2]、可溶性鹽(鉀鹽、鈉鹽、銨鹽、_、除AgCl外的氯化物,除BaSO4外的硫酸鹽。
    10、離子方程式典型錯誤:
    3.高三上學期化學科目知識點整理 篇三
    1.氧族元素概述
    (1)包括:氧(8O)、硫(16S)、硒(34Se)、碲(52Te)、釙(84Po)等幾種元素。
    (2)周期表中位置:VIA族;2-6周期。
    (3)最外層電子數(shù):6e。
    (4)化合價:-2,0,+4,+6(O一般無正價)。
    (5)原子半徑:隨核電荷數(shù)增大而增大,即rO    (6)元素非金屬性:從O→Te由強→弱。
    2.氧族元素性質(zhì)的相似性及遞變性
    (1)相似性
    ①最外層電子都有6個電子,均能獲得2個電子,而達到穩(wěn)定結(jié)構(gòu)。
    ②在氣態(tài)氫化物中均顯2價,分子式為H2R。
    ③在價氧化物中均+6價,分子式為RO3。
    ④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分子式為H2RO4。
    (2)遞變性(O、S、Se、Te)
    ①單質(zhì)的.溶沸點升高,氧化性減弱。
    ②氣態(tài)氫化物熱穩(wěn)定性減小,還原性增強。
    ③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減弱。
    4.高三上學期化學科目知識點整理 篇四
    電離方程式
    H2SO4=2H++SO42-HCl=H++Cl-HNO3=H++NO3-
    硫酸在水中電離生成了兩個氫離子和一個硫酸根離子。鹽酸,電離出一個氫離子和一個氯離子。_則電離出一個氫離子和一個_離子。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的化合物我們就稱之為酸。從電離的角度,我們可以對酸的本質(zhì)有一個新的認識。那堿還有鹽又應怎么來定義呢?
    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叫做堿。
    電離時生成的金屬陽離子(或NH4+)和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鹽。
    書寫下列物質(zhì)的電離方程式:KCl、NaHSO4、NaHCO3
    KCl==K++Cl―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
    這里大家要特別注意,碳酸是一種弱酸,弱酸的酸式鹽如碳酸氫鈉在水溶液中主要是電離出鈉離子還有碳酸氫根離子;而硫酸是強酸,其酸式鹽就在水中則完全電離出鈉離子,氫離子還有硫酸根離子。
    5.高三上學期化學科目知識點整理 篇五
    分散系相關概念
    1.分散系:一種物質(zhì)(或幾種物質(zhì))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種物質(zhì)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統(tǒng)稱為分散系。
    2.分散質(zhì):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質(zhì)。
    3.分散劑:分散質(zhì)分散在其中的物質(zhì)。
    4、分散系的分類:當分散劑是水或其他液體時,如果按照分散質(zhì)粒子的大小來分類,可以把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分散質(zhì)粒子直徑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間的分散系稱為膠體,而分散質(zhì)粒子直徑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濁液。
    下面比較幾種分散系的不同:
    分散系溶液膠體濁液
    分散質(zhì)的直徑<1nm(粒子直徑小于10-9m)1nm-100nm(粒子直徑在10-9~10-7m)>100nm(粒子直徑大于10-7m)
    分散質(zhì)粒子單個小分子或離子許多小分子集合體或高分子巨大數(shù)目的分子集合體
    6.高三上學期化學科目知識點整理 篇六
    1、區(qū)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離子、原子團、取代基的概念。正確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離子符號,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氣體元素、1~20號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變化中分子不變,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變,分子要改變。常見的物理變化:蒸餾、分餾、焰色反應、膠體的性質(zhì)(丁達爾現(xiàn)象、電泳、膠體的凝聚、滲析、布朗運動)、吸附、蛋白質(zhì)的鹽析、蒸發(fā)、分離、萃取分液、溶解除雜(酒精溶解碘)等。
    常見的化學變化:化合、分解、電解質(zhì)溶液導電、蛋白質(zhì)變性、干餾、電解、金屬的腐蝕、風化、硫化、鈍化、裂化、裂解、顯色反應、同素異形體相互轉(zhuǎn)化、堿去油污、明礬凈水、結(jié)晶水合物失水、濃硫酸脫水等。(注:濃硫酸使膽礬失水是化學變化,干燥氣體為物理變化)。
    3、理解原子量(相對原子量)、分子量(相對分子量)、摩爾質(zhì)量、質(zhì)量數(shù)的涵義及關系。
    4、純凈物有固定熔沸點,冰水混和、H2與D2混和、水與重水混和、結(jié)晶水合物為純凈物。
    混合物沒有固定熔沸點,如玻璃、石油、鋁熱劑、溶液、懸濁液、乳濁液、膠體、高分子化合物、漂粉精、天然油脂、堿石灰、王水、同素異形體組成的物質(zhì)(O2與O3)、同分異構(gòu)體組成的物質(zhì)C5H12等。
    7.高三上學期化學科目知識點整理 篇七
    化學結(jié)構(gòu)
    1、半徑
    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徑從左下方到右上方減小(稀有氣體除外)。
    ②離子半徑從上到下增大,同周期從左到右金屬離子及非金屬離子均減小,但非金屬離子半徑大于金屬離子半徑。
    ③電子層結(jié)構(gòu)相同的離子,質(zhì)子數(shù)越大,半徑越小。
    2、化合價
    ①一般金屬元素無負價,但存在金屬形成的陰離子。
    ②非金屬元素除O、F外均有正價,且正價與最低負價絕對值之和為8。
    ③變價金屬一般是鐵,變價非金屬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質(zhì)各元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能根據(jù)化合價正確書寫化學式(分子式),并能根據(jù)化學式判斷化合價。
    3、分子結(jié)構(gòu)表示方法
    ①是否是8電子穩(wěn)定結(jié)構(gòu),主要看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共價鍵數(shù)目對不對。鹵素單鍵、氧族雙鍵、氮族叁鍵、碳族四鍵,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電子穩(wěn)定結(jié)構(gòu)。
    ②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間結(jié)構(gòu):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鍵的極性與分子的極性
    ①掌握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極性共價鍵、非極性共價鍵、分子間作用力、氫鍵的概念。
    ②掌握四種晶體與化學鍵、范德華力的關系。
    ③掌握分子極性與共價鍵的極性關系。
    ④兩個不同原子組成的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
    ⑤常見的非極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數(shù)非金屬單質(zhì)。
    8.高三上學期化學科目知識點整理 篇八
    中學化學實驗中溫度計的使用
    1、測反應混合物的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需要測出反應混合物的準確溫度,因此,應將溫度計插入混合物中間。
    ①測物質(zhì)溶解度。
    ②實驗室制乙烯。
    2、測蒸氣的溫度:這種類型實驗,多用于測量物質(zhì)的沸點,由于液體在沸騰時,液體和蒸氣的溫度相同所以只要測蒸氣的溫度。
    ①實驗室蒸餾石油。
    ②測定乙醇的沸點。
    3、測水浴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往往只要使反應物的溫度保持相對穩(wěn)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熱,溫度計則插入水浴中。
    ①溫度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反應。
    ②苯的硝化反應。
    9.高三上學期化學科目知識點整理 篇九
    中學化學實驗操作中的七原則
    1、“從下往上”原則。以Cl2實驗室制法為例,裝配發(fā)生裝置順序是:放好鐵架臺→擺好酒精燈→根據(jù)酒精燈位置固定好鐵圈→石棉網(wǎng)→固定好圓底燒瓶。
    2、“從左到右”原則。裝配復雜裝置應遵循從左到右順序,如上裝置裝配順序為:發(fā)生裝置→集氣瓶→燒杯。
    3、先“塞”后“定”原則。帶導管的塞子在燒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燒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緊或因用力過猛而損壞儀器。
    4、“固體先放”原則。上例中,燒瓶內(nèi)試劑MnO2應在燒瓶固定前裝入,以免固體放入時損壞燒瓶??傊腆w試劑應在固定前加入相應容器中。
    5、“液體后加”原則。液體藥品在燒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濃鹽酸應在燒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緩慢加入。
    6、先驗氣密性(裝入藥口前進行)原則。
    7、后點酒精燈(所有裝置裝完后再點酒精燈)原則。
    10.高三上學期化學科目知識點整理 篇十
    1.堿性物質(zhì):
    ①堿性:NaOH、NH3·H2O、NaHCO3、Na2CO3、NaAlO2、Na2SiO3等
    ②堿性+氧化性:Na2O2、NaClO、NaNO2、Fe(OH)3等
    ③堿性+還原性:Na2SO3、Na2S、Fe(OH)2等
    2.酸性物質(zhì):
    ①酸性:HCl(稀)、H2SO4(稀)、H2CO3、NaHSO4、AlCl3、NH4Cl等
    ②酸性+氧化性:HNO3、H2SO4(濃)、HClO、FeCl3、CuSO4等
    ③酸性+還原性:H2S、H2SO3、HI、FeSO4等
    3.中性物質(zhì):
    ①中性:Na2SO4、CaCl2、Ba(NO3)2等
    ②中性+還原性:NaI、KBr等
    如果反應物都是堿性物質(zhì),它們?nèi)舨话l(fā)生復分解反應,僅是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我們只需要依據(jù)氧化還原反應的規(guī)律就可以完成方程式的書寫。
    例如:Na2O2+Na2S+2H2O=4NaOH+S↓
    同理,如果反應物都是酸性物質(zhì),若不發(fā)生復分解反應,僅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只需要依據(jù)氧化還原反應的規(guī)律就可以完成方程式的書寫。
    例如:2FeCl3+2HI=2FeCl2+2HCl+I2
    當然,如果是酸、堿性物質(zhì)與中性物質(zhì)反應時,可能有以下兩種情況:
    (1)發(fā)生生成沉淀的復分解反應;
    例如:CaCl2+Na2CO3=2NaCl+BaCO3↓
    H2SO4+Ba(NO3)2=BaSO4↓+2HNO3
    (2)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例如:2NaI+Na2O2+2H2O=4NaOH+I2
    2NaI+2FeCl3=2FeCl2+2NaCl+I2
    在高中涉及的反應中,難度較大的是以下兩類反應:
    ①既有酸性又有氧化性的物質(zhì)與既有堿性又有還原性的物質(zhì)之間的反應;
    ②既有酸性又有還原性的物質(zhì)與既有堿性又有氧化性的物質(zhì)之間的反應。
    這兩類反應我們既要考慮復分解反應又要考慮氧化還原反應。書寫時應該考慮氧化還原反應優(yōu)先原則,再考慮復分解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