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xué)生很快就會面臨繼續(xù)學(xué)業(yè)或事業(yè)的選擇。面對重要的人生選擇,是否考慮清楚了?這對于沒有社會經(jīng)驗的學(xué)生來說,無疑是個困難的選擇。如何度過這重要又緊張的一年,我們可以從提高學(xué)習(xí)效率來著手!高三頻道為各位同學(xué)整理了《高三必修四語文知識點整理》,希望你努力學(xué)習(xí),圓金色六月夢!
1.高三必修四語文知識點整理
一詞多義:
①使:
(1)數(shù)通使相窺觀(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漢者(第一個“使”:出使。)
(3)單于使使曉武(第一個“使”:派,第二個“使”:使者。)
②引
(1)虞常果引張勝(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③發(fā)
(1)方欲發(fā)使送武等(發(fā):打發(fā)。)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發(fā):發(fā)動。)
(3)恐前語發(fā)(發(fā):被揭發(fā)。)
④乃
(1)見犯乃死,重負(fù)國(乃:副詞,才)
(2)恐漢襲之,乃曰(乃:副詞,于是、就)
2.高三必修四語文知識點整理
1.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相當(dāng):古義:抵押。今義:差不多。)
2.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幸蒙其賞賜。(賞賜:古義:照顧。今義:獎賞物品。)
5.欲因此時降武。(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因為這個。)
6.獨有女弟二人。(女弟: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7.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義:年紀(jì)。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8.武等實在。(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9.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10.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遺: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11.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會:古義: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2.此必及我。(及:古義:牽連。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3.會論虞常。(論:古義:判罪。今義:常作議論)
14.以貨物與常。(貨物:古義:財物。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15.臥起操持。(操持: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今義:料理,辦理/籌劃)
16.假吏?;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假:古義:臨時充任。今義:虛假)
17.來時太夫人已不幸。(不幸:古義:對去世的委婉說法。今義:指災(zāi)禍)
18.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古義:第二年。今義:后一年。)
3.高三必修四語文知識點整理
特殊句式:
a.判斷句:(常見句型:……者……也,……也)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
藺相如者,趙人也
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
何者?嚴(yán)大國之以修敬也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義也
強(qiáng)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被動句:
而君幸于趙王(“于”字表被動)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見”字表被動)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見……于”表被動)
使不辱于諸侯(“于”字表被動)
c.倒裝句:
賓語前置:
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
定語后置: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求可使報秦者人)
狀語后置:
拜送書于庭(于庭拜送書)
以勇氣聞于諸侯(以勇氣于諸侯聞)
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結(jié))
臣頭今與壁俱碎于柱矣(臣頭今與壁于柱俱碎矣)
設(shè)九賓于廷(于廷設(shè)九賓)
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于)境上(臣嘗從大王與燕王于境上會)
會于西河外澠池(于西河外澠池會)
君幸于趙王。(君于趙王幸)
得罪于大王(于大王得罪)
d.省略句
傳(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今君乃亡(于)趙走(于)燕。
秦王會(于)澠池。
因厚遇之,使(之)歸趙
既歸,趙王以(之)為賢大夫
寧許(之)以負(fù)秦曲。
4.高三必修四語文知識點整理
知:通“智”;聰明,智慧。形容詞?!耙源笾旒斑冄??!?BR> 知:通“智”;聰明,智慧。形容詞。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名詞。“則知明而行無過矣?!?BR> 直:通“值”;價錢,代價。名詞。“系向牛頭充炭直。”
直:通“值”;價錢。名詞?!鞍浩渲?,居為奇貨?!?BR> 直:通“值”;價值,引申為公正的待遇?!皹穱鴺穱?,愛得我直?!?BR> 直:通“值”;值得。動詞。史進(jìn)道:“直什么?”
直:通“值”;價值,動詞。玉盤珍羞直萬錢。”
指:同“旨”;旨趣。名詞?!捌浞Q文小而其指極大。
質(zhì):通“贄”;見面禮。名詞?!澳肆顝垉x佯去秦,厚幣委質(zhì)事楚”
陼:同“渚”;水中間的小塊陸地。朝發(fā)枉陼兮,夕辰陽?!?BR> 屬:同“囑”;囑托、托付。動詞?!皩儆枳魑囊杂浿!?BR> ?。和ā榜v”;動詞“備用肅計,進(jìn)住鄂縣之樊口?!?BR> 轉(zhuǎn):通“囀”;鳥宛轉(zhuǎn)地叫。動詞。“蟬則千轉(zhuǎn)不窮。”
椎:通“錘”;兵器。例句中前一個“椎”為名詞,后一個活用為狀語。“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BR> 坐:同“座”;座位。名詞?!爸鄙陷d公于上坐。”
5.高三必修四語文知識點整理
1.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
2.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3.比喻三要素:本體、喻體、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何時、何地、何人、何因、何過、何果
5.律詩四條件:八句四聯(lián)、偶尾同韻、中聯(lián)對偶、平聲合調(diào)
6.五種表達(dá)方式:敘述、議論、抒情、說明、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jié)構(gòu):總分總結(jié)構(gòu)、總分結(jié)構(gòu)、分總結(jié)構(gòu)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按時間順序、按空間順序、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jié)構(gòu):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jié)觀點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舉例法、對比法、喻證法、歸謬法
12.八種主要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問、設(shè)問、反復(fù)、對偶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14.七種短語類型: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動補(bǔ)短語、介賓短語、的字短語
15.六種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bǔ)語、定語、狀語
16.十二詞類:名動形、數(shù)量代、副介連、助嘆擬
17.三種記敘方法:順敘、倒敘、插敘
18.三種省略號作用:表引文內(nèi)容省略、表列舉事項省略、表說話中斷延長
19.四種波折號作用:表解釋說明前文、表后文跳躍轉(zhuǎn)折、表聲音中斷延長、表時地數(shù)起止
20.四種引號作用:表引用實際內(nèi)容、表諷刺反語、表特定謂語
6.高三必修四語文知識點整理
1.安不忘危,盛必慮衰。(《漢書》)
2.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3.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李白)
4.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5.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短歌行》)
6.百年光陰,如駒過隙。(選自《增廣賢文》)
7.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杜甫)
8.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國·曹植·七步詩)
10.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11.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唐·白居易·琵琶行)
12.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宋·蘇軾)
13.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1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5.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