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以下是整理的《高一上冊物理教案模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高一上冊物理教案模板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及其表達式的確切含義;
(2)知道向心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并能用來進行計算;
(3)知道在變速圓周運動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質(zhì)點在某一點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用圓錐擺粗略驗證向心力的表達式的實驗來了解向心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并具體“做一做”來理解公式的含義。
(2)進一步體會力是產(chǎn)生加速度的原因,并通過牛頓第二定律來理解勻速圓周運動、變速圓周運動及一般曲線運動的各自特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的習慣并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感受成功的快樂,體會實驗的意義,激發(fā)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牛頓第二定律在向心力上的應用;明確向心力的意義、作用、公式及其變形。
教學難點:圓錐擺實驗及有關(guān)物理量的測量;如何運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知識解釋有關(guān)現(xiàn)象。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2.高一上冊物理教案模板 篇二
一、教學計劃的描述:
上學期由于復習初中內(nèi)容,這學期繼續(xù)學習牛頓運動定律,繼續(xù)使用PEP《必修二》,共三章,分別是第一章《曲線運動》,第二章《萬有引力與航天》,第三章《機械能守恒定律》,共四章。
二、教學目標:本學期完成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以平拋運動和勻速圓周運動為例,研究物體彎曲運動的條件和規(guī)律;萬有引力定律的發(fā)現(xiàn)及其在天體運動中的應用:功和能的概念,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
2、方法目的:學習運動合成與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理解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過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能量和守恒的角度培養(yǎng)學生處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曲線運動》可分為三個單元:
第一單元的第一部分講述了物體曲線運動的條件和特征。
在第二單元的第二、三節(jié)中,闡述了研究曲線運動的基本方法——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并用這種方法詳細研究了平拋運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這是本章的重要內(nèi)容。
第三單元勻速圓周運動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規(guī)律,分析勻速圓周運動和離心現(xiàn)象的例子,分析圓周運動的例子。第二章《萬有引力與航天》可分為三個單元:
第一單元第一節(jié),學習開普勒關(guān)于行星運動描述的知識;第二單元,第二節(jié)和第三節(jié),學習萬有引力定律;第三單元,第四節(jié),學習天體運動中的萬有引力定律。第三章,《機械能》,可以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第一節(jié),第二節(jié),關(guān)于功和力。
第二單元第三、四、五節(jié)講動能,動能定理,引力勢能。第三單元第六節(jié)和第七節(jié)講述機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3.高一上冊物理教案模板 篇三
一、設(shè)計思想
在舊教材中,《曲線運動》關(guān)于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的教學,通常通過演示圓周運動的小球離心現(xiàn)象,演示砂輪火星痕跡實驗,采取告知的方式,讓學生知道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為該位置的切線方向,由于軌跡是瞬間性,實驗有效性差。在新教材中,通過曲線軌道實驗演示曲線運動的方向,再告知速度方向是曲線的切線方向,與舊教材相比,能獲得具體的軌跡和末速度的方向,但是無法證明速度方向是切線方向。
筆者通過簡易自制器材,讓學生通過探究過程獲得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并自己獲得如何畫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的方法,強調(diào)科學探究的過程。筆者還通過當堂設(shè)計自行車擋泥板,以便學生把自己獲得的知識應用于實踐,體驗學以致用、知識有價的感受。還要求學生觀察自行車的擋泥板驗證自己的設(shè)計作為課外作業(yè),體會STS的意義,提高科學素養(yǎng)。
二、教材分析
教學基本要求:知道什么叫曲線運動,知道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能在軌跡圖中畫出速度的(大致)方向,知道曲線運動是一種變速運動,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發(fā)展要求:掌握速度和合外力方向與曲線彎曲情況之間的關(guān)系。
本課是整章教學的基礎(chǔ),但不是重點內(nèi)容,通過實驗和討論,讓學生體會到曲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是時刻改變的,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速度的方向是曲線的切線方向。
模塊的知識內(nèi)容有三點:
1、什么是曲線運動(章引);
2、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
3、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三、學情分析
在初中,已經(jīng)學過什么是直線運動,什么是曲線運動,也知道曲線運動是常見的運動,但是不知道曲線運動的特點和原因。由于初中的速度概念的影響,雖然學生在第一模塊學過速度的矢量性,但是在實際學習中常常忽略了速度的方向,也就是說學生對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的掌握有困難。
學生分組實驗時,容易滾跑小鋼珠,要求學生小心配合。幾何作圖可能難以下手,教師可以適當提示。學生主要的學習行為是觀察、回答、實驗。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叫曲線運動;
(2)知道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
(3)能在軌跡圖中畫出速度的大致方向,能在圓周運動軌跡中規(guī)范地畫出速度方向;
(4)知道曲線運動是一種變速運動;
(5)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6)會判斷軌跡彎曲方向(發(fā)展要求)。
2、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猜想──探究──驗證──結(jié)論──交流的探究過程;
(2)經(jīng)歷并體會研究問題要先從粗略到精細,由定性到定量,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過程;
(3)嘗試用物理幾何原理在物理研究中應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主動細心觀察,注意關(guān)注身邊的科學,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2)感受到科學研究問題源于生活實踐,獲得的結(jié)論服務(wù)于生活實踐,體會學以致用的感受。
(3)初步感受下結(jié)論不能主觀而要有科學依據(jù)的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4)初步養(yǎng)成小心翼翼做實驗的習慣。
五、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獲得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切線方向的實驗過程。會標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難點:如何獲得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切線方向。如何畫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4.高一上冊物理教案模板 篇四
1、知道速度的意義、公式、符號、單位、矢量性.
2、知道質(zhì)點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等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qū)別.
4、會用公式計算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學習重點】
速度、瞬時速度、平均速度三個概念,及三個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
【學習難點】
平均速度計算
【指導】
自主探究、交流討論、自主歸納
【鏈接】
【自主探究】
知識點: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
【閱讀】P15“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一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A級1、物體沿著直線運動,并以這條直線為x坐標軸,這樣物體的位置就可以用來表示,物體的位移可以通過表示,Δx的大小表示,Δx的正負表示
【思考與交流】
1、汽車在沿x軸上運動,如圖1—3—l表示汽車從坐標x1=10m,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到達坐標x2=30m處,則Δx=,Δx是正值還是負值?汽車沿哪個方向運動?如果汽車沿x軸負方向運動,Δx是正值還是負值?
2、如圖1—3—l,用數(shù)軸表示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能否用數(shù)軸表示時間的變化量?怎么表示?
3、XX在遙控一玩具小汽車,她讓小汽車沿一條東西方向的筆直路線運動,開始時在某一標記點東2m處,第1s末到達該標記點西3m處,第2s末又處在該標記點西1m處.分別求出第1s內(nèi)和第2s內(nèi)小車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5.高一上冊物理教案模板 篇五
一、教學目的:
1.知道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功率的概念,能運用功率的公式P=W/t進行有關(guān)計算。
3.正確理解公式P=FVcosα的意義,知道什么是瞬時功率,什么是平均功率,并能用來解釋現(xiàn)象和進行計算。
二、重點難點
1.理解功率的概念是本節(jié)的重點。
2.瞬時功率和平均功率計算是本節(jié)的難點。
3.機車起動問題是本節(jié)課對學生的一個能力培養(yǎng)點。
三、教學方法講授、討論、練習。
四、教具
五、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上節(jié)課學習了功的概念及其計算?,F(xiàn)在我們研究下面兩個問題。
(1)質(zhì)量為2kg的物體在4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沿F1的方向以2m/s的速度勻速前進16m.在此過程中,有幾個力對物體做功,各做功多少?此過程用多長時間?
(2)質(zhì)量為2kg的物體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F2=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前進16m。在此過程中,有幾個力對物體做功?各做功多少?此過程用多長時間?
中拉力做功:W11=F1S=64J;阻力做功:W12=-F1S=-64J;時間:t1=s/V=8s.
可見,力對物體做功多少,只由F、S及它們間夾角決定,與物體是否還受其它力、物體是勻速運動還是變速運動無關(guān)。再比較一下,F(xiàn)1、F2做功一樣多,但所用時間不同。說明力對物體做功還有一個快慢問題。本節(jié)課學習做功快慢的描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