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國學故事閱讀五篇

字號:

通過學習國學經典,使孩子們對傳統(tǒng)文化產生興趣,開發(fā)潛質,完善品格,增強記憶力,樹立自信,博愛,積極的生活和理想,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讓孩子們在聆聽中汲取營養(yǎng)和智慧。下面是分享的經典國學故事閱讀五篇。歡迎閱讀參考!
    1.經典國學故事閱讀 篇一
    孔子學琴
    從前,孔子跟從師襄子學琴。師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彈奏,絲毫沒有厭倦。過了十天,師襄子說:“這首曲子你彈得很不錯,可以學新曲子了?!笨鬃诱f:“我雖學會了曲譜,可還沒有掌握一些高難度的技巧?!?BR>    又過了許多天,師襄子說:“你已掌握了彈奏技巧,可以學新曲子了?!笨鬃诱f:“我還沒有品味出這首曲子的神韻?!?BR>    又過了許多天,師襄子說:“你已領會了這首曲子的神韻,可以學新曲子了?!笨鬃诱f:“我還沒體會出作曲者是怎樣一個人,尚未深入他的內心世界?!?BR>    又過了很多天,孔子莊重地向遠處眺望,說:“我現(xiàn)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這人長得黑,身材魁梧,胸懷大志,要統(tǒng)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睅熛遄勇牶螅⒓措x席行禮,說:“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 ?BR>    【智慧小語】:學習需要用心專一,深入其中。倘若停留在表面,或是深入得不徹底,便難以領悟其中更深的道理。而且學習也不是為別人學,是為我們自己學,為更好掌握知識,提升能力,服務社會而學。因此,真正有志于學習的人,會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會輕易帶過或是半途而廢。
    2.經典國學故事閱讀 篇二
    六尺巷
    據說出在清代康熙和雍正年間的桐城人張廷玉,他是滿清入關后,父子入閣拜相的漢人。當年張廷玉在家鄉(xiāng)蓋相府時,鄰居與他家爭三尺地。官司到了縣衙里,張家總管便立即寫信到京城里告知相爺,希望相爺寫封信給縣令關照一下。張廷玉看完信后,在原信上批了一道詩寄回:“千里求書為道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接到回音,總管立即吩咐讓了三尺地出來,鄰居一見也讓出三尺地來,于是留下六尺空地,成為人人都能通行的一條巷道,后稱為“六尺巷”。由此張廷玉名聲大震,倍受鄉(xiāng)鄰的稱贊。
    智慧小語:居高位者皆應具有寬廣的胸襟,深明大義,不吝嗇瑣碎財物。輕財而喜布施的人,其地位修行會更加穩(wěn)固。當地位、財產、名聲、境界、健康、才華、智慧等樣樣具足時,不要趾高氣揚,此時應該想到,所擁有的這些世間福報看起來很美好,但再過一段時間肯定蕩然無存,沒有什么可傲慢的,應盡力布施以利益他人。
    3.經典國學故事閱讀 篇三
    師道尊嚴
    明代畫家唐伯虎從小就喜歡文學和畫畫,師從當時畫家沈周學畫。
    轉眼一年過去了,他畫技大長,所畫的畫已經顯現(xiàn)出大家風范,在附近很有名氣。唐伯虎開始有點洋洋自得,覺得比起老師的畫來自己也毫不遜色,從他那里再也學不到什么。于是,他借口母親需要照顧,向老師提出想早點回去。他還拿出自己的畫作請老師點評,實際上是想炫耀自己的畫藝。
    沈周老師知道他的心思。他既沒有強留唐伯虎,也沒有看他的畫作,只是請他到自己房間來吃飯送別。這個房間只有一扇窗戶,窗外景色怡人,沈周老師就讓唐伯虎過去開窗通風。
    唐伯虎朝窗戶走去,可誰知那“窗”怎么開也開不了。唐伯虎問,“窗戶上鎖了嗎?”沈周笑笑說:“哈哈,你看仔細了再開?!?BR>    唐伯虎揉揉眼睛,仔細一看,才發(fā)現(xiàn)這哪是什么窗戶,而是老師掛在墻上的一幅畫。老師這畫畫得十分逼真,以至于讓唐伯虎誤認作是窗戶。
    唐伯虎羞愧地對老師說,“請老師原諒我的膚淺驕傲,我愿意再跟您學習三年。”
    此后,唐伯虎改變了目空一切的態(tài)度,認真領會老師的教導,終于成為一代大師。
    智慧小語:《禮記·學記》中說:“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敝挥袑蠋煈延凶鹁粗模瑢W生才會仔細聆聽老師講授的內容,然后才能恭敬地對待學習、知識,最后學而有成。
    4.經典國學故事閱讀 篇四
    忘我之境
    《莊子》載:有個普通的木匠叫梓慶,他平時幫人家做的,就是祭祀時掛鐘的架子。雖然這是個很簡單的活,但他做出來的架子,人人見后驚為鬼斧神工,覺得那上面野獸的形狀,宛如真正的走獸一般栩栩如生。后來當地的國君知道他的手藝之后,專門喚他來問其中的竅訣。梓慶很謙虛,他說:"我一個木匠,哪有什么竅訣啊。如果你一定問,我就跟你說說:無非是我在做任何一個架子之前,首先要守齋戒,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在齋戒的過程中,到第三天的時候,我可以'忘利',把那些為自己得到功名利祿的念頭全部扔掉;到了第五天的時候,我可以'忘名',別人對我贊嘆也好、誹謗也罷,我都已經不在乎了;到了第七天的時候,可以達到'忘我'之境。有了這樣的心態(tài),我就拿上斧子進山。進山以后,因為我的心很清凈,哪些木頭天生長得像野獸,一眼就會看到,然后把木頭砍回來,隨手一加工,它就成為現(xiàn)在的樣子。我做的事情無非是以天合天,這就是我的竅訣。"
    5.經典國學故事閱讀 篇五
    莊子借糧
    莊周生活貧困,家里經常缺米糧。有一回,他向朋友監(jiān)河侯借三升小米。監(jiān)河侯卻對他說:"可以啊!不過我家現(xiàn)在沒有很多米糧,你稍等一段時間,等我向老百姓收一點稅之后,再借你三百兩黃金。"聽了監(jiān)河侯的話,莊周很感慨地打了個譬喻:"我來您家的途中,聽到有魚兒對我呼喚、求救,我回頭一看,看到路上有一個坑洞里的水快干了,那魚兒希望我能在坑里倒幾杯水。于是我對魚兒說:我先到南方向吳王、越王商討借水,然后再將西江水引來這里救你,讓你回到東海。"那尾魚很生氣地說:"我失去了在水中的正常生活,現(xiàn)在只求升斗的水就可以活命了,你卻這么回答我,不如你明早就去賣魚店看,那時候我的身體都已經變成魚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