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關于古詩的手抄報內容

字號:

手抄報,是指新聞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以紙為載體、以手抄形式發(fā)布新聞信息的報紙,是報紙的原形,又稱手抄新聞。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關于古詩的手抄報內容》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一年級關于古詩的手抄報內容
    從廣義上說,中國古代詩歌包括古代人所作的詩、詞、散曲等;從狹義上說,古詩僅指古代人所作的古體詩、近體詩。
    1、古體詩。是詩歌體裁。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
    2、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為有別于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
    3、詞。詞是一種詩的別體,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fā)展,進入到詞的全盛時期。
    4、散曲。一種韻文形式,出現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
    5、現代詩。也叫“白話詩”,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詩歌的一種,與古典詩歌相比而言,雖都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韻律?!?BR>    2.小學一年級關于古詩的手抄報內容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注解】:
    1、靜夜思:靜靜的夜里,產生的思緒。
    2、床:今傳五種說法。①指井臺。②指井欄。③“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詩中的‘床’字,是爭論和異議的焦點。我們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詩的寫作背景是在一個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圓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鄉(xiāng)之情。④床或其他坐臥器具。⑤馬未都等認為,床應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馬扎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
    3、疑:好像。
    4、舉頭:抬頭。
    【翻譯】: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
    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xiāng)。
    賞析:
    《靜夜思》是李白的作品,表達客居思鄉(xiāng)之情,語言清新樸素而含蓄無窮,歷來為人傳誦。本詩流傳廣泛,是全世界華人耳熟能詳的一首名篇,最廣為流傳的《靜夜思》版本是明朝版本,與宋朝版本個別字有出入。
    李白創(chuàng)作唐詩《靜夜思》于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舊歷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時年26歲?!肚锵β脩选吩姰敒椤鹅o夜思》的續(xù)篇,亦同時同地所作。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耙墒堑厣纤敝械摹耙伞弊?,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jié)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
    詩的后兩句,則是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深化思鄉(xiāng)之情?!巴弊终諔饲熬涞摹耙伞弊?,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xiāng)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
    3.小學一年級關于古詩的手抄報內容
    《過故人莊》
    唐朝文學家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譯文】
    老朋友準備好了豐盛飯菜,邀請我到他的田舍(家)做客。
    翠綠的樹木環(huán)繞著小村,村子城墻外面青山連綿不絕。
    打開窗子面對著谷場和菜園,我們舉杯歡飲,談論著今年莊稼的長勢。
    等到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的那一天,我還要再來和你一起喝酒,還在一起觀賞菊花。
    4.小學一年級關于古詩的手抄報內容
    1、《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高鼎·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3、《袁枚·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4、《楊萬里·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5.小學一年級關于古詩的手抄報內容
    1、《范成大·田園雜興》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晌開。
    舍后荒畦猶綠秀,鄰家鞭筍過墻來。
    2、《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3、《高駢·山亭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