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五復(fù)習(xí)知識點

字號:


    有人說,語文學(xué)習(xí)三分課內(nèi),七分課外。課內(nèi)的閱讀基本上是精讀,是培養(yǎng)同學(xué)們閱讀的基本素質(zhì)和方法的。下面是高一頻道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必修五復(fù)習(xí)知識點》,希望大家喜歡。
    1.高一語文必修五復(fù)習(xí)知識點 篇一
    詞類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狀,像長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潛蛟(使動,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婦(使動,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動,整理,端正)
    5、南、西:烏雀南飛……西望夏口(名作狀,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6、下:下江陵(名作動,攻下)
    7、樵: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動,砍柴)
    8、侶、友:侶魚蝦而友麋鹿(意動,以……為伴侶,以……為朋友)
    2.高一語文必修五復(fù)習(xí)知識點 篇二
    一、判斷句。
    1、是寡人之過也。(這是我的過錯)。
    2、以亂易整,不武。(用散亂來代替整齊,這是不符合武德的)。
    3、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ń裉烊チ硕荒芎煤没貋韽?fù)命的,那是沒有用的小子)。
    4、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楚國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
    5、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卻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義的)。
    二、倒裝句。
    1、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那晉國,哪有滿足的時候呢)。
    2、其無禮于晉。(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因為鄭伯(曾經(jīng))對待晉侯沒有禮貌)。
    3、亡鄭而有益于君。(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倘使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
    4、王拜送于庭。(狀語后置)(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禮送出來)。
    5、及賓客知其事者。(“者”,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太子和他的賓客中知道這件事的人)。
    三、省略句。
    1、晉軍函陵。
    2、敢以煩執(zhí)事?(我怎么敢用(這件事)來煩勞您)。
    3、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如果放棄進(jìn)攻鄭國而把它作為(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4、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現(xiàn)在的樊將軍,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賞格來購取他的頭顱)。
    5、人不敢與忤視。(人們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3.高一語文必修五復(fù)習(xí)知識點 篇三
    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通“矣”,語氣詞,”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說(說,通“悅”
    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6.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
    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huán)”,繞)
    8..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9.令將軍與臣有?(“?”通“隙”,隔閡、嫌怨)
    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1.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12.不可不蚤來(“蚤”通“早”)
    13.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nèi)”通“納”,接納)
    4.高一語文必修五復(fù)習(xí)知識點 篇四
    詞類活用
    1、襟、帶:襟三江而帶五湖(意動用法,以……為襟,以……為帶)
    2、下:徐孺下陳蕃之榻(使動用法,使……放下來)
    3、騰、起:騰蛟起鳳(使動用法,使……騰空,使……起舞)
    4、屈:屈賈誼于長沙(使動用法,使……受委屈)
    5、竄:竄梁鴻于海曲(使動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名作狀,像流星一樣)
    7、目: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名作動,看,望)
    8、盡:賓主盡東南之美(副作動,都包括)
    9、美:賓主盡東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5.高一語文必修五復(fù)習(xí)知識點 篇五
    特殊句式
    1.判斷句
    ①是寡人之過也(……也)——《燭之武退秦師》
    鄰之厚,君之薄也(……也)——《燭之武退秦師》
    ②因人之力以敝之,不仁(否定判斷)——《燭之武退秦師》
    2.倒裝句
    (1)狀語后置
    ①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應(yīng)“于晉無禮”;應(yīng)“于楚貳”)——《燭之武退秦師》
    ②佚之狐言于鄭伯曰(應(yīng)“于鄭伯言”)——《燭之武退秦師》
    ③若亡鄭有益于君(應(yīng)“于君有益”)——《燭之武退秦師》
    (2)賓語前置
    夫晉,何厭之有(應(yīng)“有何厭”。之,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燭之武退秦師》
    3.省略句
    ①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氾南——《燭之武退秦師》
    ②(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燭之武退秦師》
    ③(燭之武)許之——《燭之武退秦師》
    ④夜縋而出,見秦伯,(燭之武)曰:……——《燭之武退秦師》
    ⑤敢以(之)煩執(zhí)事——《燭之武退秦師》
    ⑥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燭之武退秦師》
    ⑦(秦伯)與鄭人盟——《燭之武退秦師》
    6.高一語文必修五復(fù)習(xí)知識點 篇六
    實詞:
    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邊遠(yuǎn)的地方)——《為學(xué)》
    ②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庸俗,鄙陋)——《曹劌論戰(zhàn)》
    ③我皆有禮,夫猶鄙我(看不起,輕視)
    ④越國以鄙遠(yuǎn)(形容詞意動用法,把……當(dāng)作邊邑)——《燭之武退秦師》
    ⑤言語粗鄙(粗俗)
    許
    ①許之。
    許君焦、暇……(答應(yīng),聽從)——《燭之武退秦師》
    秦強(qiáng)而趙弱,不可不許(答應(yīng),聽從)——《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雜然相許(贊同)——《愚公移山》
    ③潭中魚可百許頭(約數(shù))——《小石潭記》
    ④先生,不知何許人也(表處所)——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大鐵椎,不知何許人也(表處所)——《大鐵椎傳》
    ⑤相去復(fù)幾許(約計的數(shù)量)——《孔雀東南飛》
    若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動詞,似乎,好像)——《桃花源記》
    ②若舍鄭以為東道主(連詞,如果)——《燭之武退秦師》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代詞,你)——《捕蛇者說》
    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動詞,比得上)——《愚公移山》
    ⑤噤若寒蟬(像……一樣)
    ⑥若夫乘天地之正(至于)——《逍遙游》
    ⑦望洋向若而嘆(海神名)——《秋水》
    微
    ①國勢衰微(衰?。?BR>    ②參如微時,與蕭何善(卑賤)
    ③微言大義(幽微,精妙)
    ④人微言輕(形容詞,輕微)
    ⑤見微知著(隱蔽,不顯露)
    ⑥微斯人,吾誰與歸?(連詞,如果沒有)——《岳陽樓記》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連詞,如果沒有)——《燭之武退秦師》
    ⑦微聞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敝
    ①使史更敝衣草屨(壞,破舊)——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侯生攝敝衣冠(破舊)——《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敝人(謙詞)
    ③曹操之眾,遠(yuǎn)來疲敝。(疲憊)——《資治通鑒》
    ④因人之力以敝之(損害,衰?。稜T之武退秦師》
    辭
    ①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燭之武退秦師》
    ②停數(shù)日,辭去(告別)——《桃花源記》
    ③不辭勞苦(推脫)
    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借口)
    ⑤辭不赴命(辭謝)——《陳情表》
    ⑥歸去來兮辭(一種文體)——《歸去來兮辭》
    敢
    ①役夫敢伸恨(反詰語氣,怎么敢)——《兵車行》
    ②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謙詞,自言冒昧之詞,也含有原、希望的意思)
    敢以煩執(zhí)事(冒昧地,客氣的說法)——《燭之武退秦師》
    ③人不敢與忤視(動詞,有勇氣做,敢于)——《荊軻刺秦王》
    ④進(jìn)止敢自專(副詞,表反潔語氣,為“豈敢、不敢”的省略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