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冊化學科目期中知識點是為大家整理的,在平時的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一些常考的內容,或者考試經常出題的地方。
1.高一上冊化學科目期中知識點 篇一
膠體的應用
膠體的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科研等方面有著重要用途,如常見的有:
①鹽鹵點豆腐:將鹽鹵或石膏溶液加入豆?jié){中,使豆腐中的蛋白質和水等物質一起凝聚形成凝膠。
②肥皂的制取分離
③明礬、溶液凈水
④FeCl3溶液用于傷口止血
⑤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⑥水泥硬化
⑦冶金廠大量煙塵用高壓電除去
⑧土壤膠體中離子的吸附和交換過程,保肥作用
⑨硅膠的制備:含水4%的叫硅膠
⑩用同一鋼筆灌不同牌號墨水易發(fā)生堵塞
2.高一上冊化學科目期中知識點 篇二
物質的分類
金屬:Na、Mg、Al
單質
非金屬: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堿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純鹽氧化物:CO、NO等
凈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無氧酸:HCl
強酸:HNO3、H2SO4、HCl
酸按強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電離出的H+數(shù)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強堿:NaOH、Ba(OH)2
物按強弱分
質弱堿:NH3?H2O、Fe(OH)3
堿
一元堿:NaOH、
按電離出的HO-數(shù)分二元堿:Ba(OH)2
多元堿:Fe(OH)3
正鹽:Na2CO3
鹽酸式鹽:NaHCO3
堿式鹽: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懸濁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濁液:油水混合物
物膠體:Fe(OH)3膠體、淀粉溶液、煙、霧、有色玻璃等
3.高一上冊化學科目期中知識點 篇三
鋁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鋁與鹽酸的反應:鋁與鹽酸的反2Al+6HCl=2AlCl3+3H2↑
2.鋁與強堿的反應: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鋁在空氣中氧化:4Al+3O2==2Al2O3
4.氧化鋁與酸反應:Al2O3+6HCl=2AlCl3+3H2O
5.氧化鋁與強堿反應:Al2O3+2NaOH+3H2O=2Na[Al(OH)4]
6.氫氧化鋁與強酸反應:Al(OH)3+3HCl=AlCl3+3H2O
7.氫氧化鋁與強堿反應:Al(OH)3+NaOH=Na[Al(OH)4]
8.實驗室制取氫氧化鋁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4.高一上冊化學科目期中知識點 篇四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鐵與硫蒸氣反應:Fe+S△==FeS
2.銅與硫蒸氣反應:2Cu+S△==Cu2S
3.硫與濃硫酸反應:S+2H2SO4(濃)△==3SO2↑+2H2O
4.二氧化硫與硫化氫反應:SO2+2H2S=3S↓+2H2O
5.銅與濃硫酸反應:Cu+2H2SO4△==CuSO4+SO2↑+2H2O
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
7.二氧化硫與氯水的反應:SO2+Cl2+2H2O=H2SO4+2HCl
8.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反應:SO2+2NaOH=Na2SO3+H2O
9.硫化氫在充足的氧氣中燃燒:2H2S+3O2點燃===2SO2+2H2O
10.硫化氫在不充足的氧氣中燃燒:2H2S+O2點燃===2S+2H2O
5.高一上冊化學科目期中知識點 篇五
鈉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鈉在空氣中緩慢氧化:4Na+O2==2Na2O
2.鈉在空氣中燃燒:2Na+O2點燃====Na2O2
3.鈉與水反應:2Na+2H2O=2NaOH+H2↑
現(xiàn)象:
①鈉浮在水面上;
②熔化為銀白色小球;
③在水面上四處游動;
④伴有嗞嗞響聲;
⑤滴有酚酞的水變紅色.
4.過氧化鈉與水反應:2Na2O2+2H2O=4NaOH+O2↑
5.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氫鈉受熱分2NaHCO3△==Na2CO3+H2O+CO2↑
7.氫氧化鈉與碳酸氫鈉反應: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6.高一上冊化學科目期中知識點 篇六
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
1.物質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數(shù)目粒子的集體的物理量。
2.摩爾(mol):把含有6.02×1023個粒子的任何粒子集體計量為1摩爾。
3.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把6.02×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4.物質的量=物質所含微粒數(shù)目/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N/NA
5.摩爾質量(M)
(1)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摩爾質量.
(2)單位:g/mol
(3)數(shù)值:等于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
6.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質量(n=m/M)
7.高一上冊化學科目期中知識點 篇七
氧化還應反應的類型
分析:氧化還應反應是一大類反應,它還可以再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基本型:不同物質的不同元素之間的氧化還原反應。例如,F(xiàn)e+CuCl2=FeCl2+Cu.
(2)復雜型:多種物質多種元素之間發(fā)生的氧化或還原的氧化還應反應。例如,3C+2KNO3+S=K2S+N2+3CO2
(3)自身氧化還應反應:同一種物質既作氧化劑又作還原劑的氧化還應反應。例如,2KClO3=2KCl+3O2
歧化反應:同一種物質中的同一種元素化合價既升高又降低的氧化還應反應。例如,Cl2+2NaOH=NaCl+NaClO+H2O
(4)歸中反應:同種元素不同價態(tài)間生成同價態(tài)產物的氧化還應反應。例如,2H2S+SO2=3S+2H2O;KClO3+6HCl=KCl+3Cl2+3H2O
8.高一上冊化學科目期中知識點 篇八
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1)氧化劑:化合價可以降低的物質。
例如,活潑的非金屬單質:O2、Cl2、Br2等;含高價金屬陽離子的化合物:FeCl3、CuCl2等;含某些較高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濃H2SO4、HNO3、KMnO4、MnO2等。
(2)還原劑:化合價可以升高的物質。
例如,活潑或較活潑的金屬:K、Ca、Na、Al、Mg、Zn等;含低價金屬陽離子的化合物:FeCl2等;某些非金屬單質:C、H2等;含有較低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H2S、KI等。
(3)既可作氧化劑又可作還原劑的物質:化合價既可以升高,又可以降低的物質。
在有可變化合價的化合物中,具有中間價態(tài)的物質既可作氧化劑,又可作還原劑,如:Cl2、S、SO2、H2SO3等;含有較低化合價元素,同時又含有較高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例如,HCl既可作氧化劑,又可作還原劑。
9.高一上冊化學科目期中知識點 篇九
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1)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叫做電解質。
(2)非電解質:在水溶液和熔融狀態(tài)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叫做非電解質。
注意:
①電解質、非電解質都應是化合物,不是單質或混合物。
②電解質導電必須是用化合物本身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而導電,不能是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的物質導電。如:CO2、SO2溶于水能導電,是由于它們與水反應生成的H2CO3、H2SO3能導電,所以CO2、SO2不是電解質,而是非電解質。
③電解質的導電條件是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tài)下。某些難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它們溶解的部分是完全電離的,但是由于它們溶解度太小,其水溶液幾乎不導電,但在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因此它們是電解質。
④酸、堿、鹽、水都是電解質,蔗糖、酒精等是非電解質。
10.高一上冊化學科目期中知識點 篇十
簡單分類法及其應用
1、交叉分類法
(1)定義:就是指對一組事物進行分類時,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分類方法進行分類的做法。
(2)特點:可以彌補單一分類方法的不能準確定位的不足;分類方法比較麻煩是交叉分類法的缺點。
(3)適用范圍:適用于并列關系的物質的分類。
2、樹狀分類法
(1)定義:樹狀分類法是指按照事物之間的從屬關系把同類事物進行分類,從而認識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的一種分類方法。
(2)特點:樹狀分類法可以把同類事物進行再分類,從而看清楚事物之間的關系。
(3)適用范圍:適用于從屬關系的物質的分類。
1.高一上冊化學科目期中知識點 篇一
膠體的應用
膠體的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科研等方面有著重要用途,如常見的有:
①鹽鹵點豆腐:將鹽鹵或石膏溶液加入豆?jié){中,使豆腐中的蛋白質和水等物質一起凝聚形成凝膠。
②肥皂的制取分離
③明礬、溶液凈水
④FeCl3溶液用于傷口止血
⑤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⑥水泥硬化
⑦冶金廠大量煙塵用高壓電除去
⑧土壤膠體中離子的吸附和交換過程,保肥作用
⑨硅膠的制備:含水4%的叫硅膠
⑩用同一鋼筆灌不同牌號墨水易發(fā)生堵塞
2.高一上冊化學科目期中知識點 篇二
物質的分類
金屬:Na、Mg、Al
單質
非金屬: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堿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純鹽氧化物:CO、NO等
凈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無氧酸:HCl
強酸:HNO3、H2SO4、HCl
酸按強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電離出的H+數(shù)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強堿:NaOH、Ba(OH)2
物按強弱分
質弱堿:NH3?H2O、Fe(OH)3
堿
一元堿:NaOH、
按電離出的HO-數(shù)分二元堿:Ba(OH)2
多元堿:Fe(OH)3
正鹽:Na2CO3
鹽酸式鹽:NaHCO3
堿式鹽: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懸濁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濁液:油水混合物
物膠體:Fe(OH)3膠體、淀粉溶液、煙、霧、有色玻璃等
3.高一上冊化學科目期中知識點 篇三
鋁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鋁與鹽酸的反應:鋁與鹽酸的反2Al+6HCl=2AlCl3+3H2↑
2.鋁與強堿的反應: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鋁在空氣中氧化:4Al+3O2==2Al2O3
4.氧化鋁與酸反應:Al2O3+6HCl=2AlCl3+3H2O
5.氧化鋁與強堿反應:Al2O3+2NaOH+3H2O=2Na[Al(OH)4]
6.氫氧化鋁與強酸反應:Al(OH)3+3HCl=AlCl3+3H2O
7.氫氧化鋁與強堿反應:Al(OH)3+NaOH=Na[Al(OH)4]
8.實驗室制取氫氧化鋁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4.高一上冊化學科目期中知識點 篇四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鐵與硫蒸氣反應:Fe+S△==FeS
2.銅與硫蒸氣反應:2Cu+S△==Cu2S
3.硫與濃硫酸反應:S+2H2SO4(濃)△==3SO2↑+2H2O
4.二氧化硫與硫化氫反應:SO2+2H2S=3S↓+2H2O
5.銅與濃硫酸反應:Cu+2H2SO4△==CuSO4+SO2↑+2H2O
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
7.二氧化硫與氯水的反應:SO2+Cl2+2H2O=H2SO4+2HCl
8.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反應:SO2+2NaOH=Na2SO3+H2O
9.硫化氫在充足的氧氣中燃燒:2H2S+3O2點燃===2SO2+2H2O
10.硫化氫在不充足的氧氣中燃燒:2H2S+O2點燃===2S+2H2O
5.高一上冊化學科目期中知識點 篇五
鈉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鈉在空氣中緩慢氧化:4Na+O2==2Na2O
2.鈉在空氣中燃燒:2Na+O2點燃====Na2O2
3.鈉與水反應:2Na+2H2O=2NaOH+H2↑
現(xiàn)象:
①鈉浮在水面上;
②熔化為銀白色小球;
③在水面上四處游動;
④伴有嗞嗞響聲;
⑤滴有酚酞的水變紅色.
4.過氧化鈉與水反應:2Na2O2+2H2O=4NaOH+O2↑
5.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氫鈉受熱分2NaHCO3△==Na2CO3+H2O+CO2↑
7.氫氧化鈉與碳酸氫鈉反應: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6.高一上冊化學科目期中知識點 篇六
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
1.物質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數(shù)目粒子的集體的物理量。
2.摩爾(mol):把含有6.02×1023個粒子的任何粒子集體計量為1摩爾。
3.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把6.02×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4.物質的量=物質所含微粒數(shù)目/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N/NA
5.摩爾質量(M)
(1)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摩爾質量.
(2)單位:g/mol
(3)數(shù)值:等于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
6.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質量(n=m/M)
7.高一上冊化學科目期中知識點 篇七
氧化還應反應的類型
分析:氧化還應反應是一大類反應,它還可以再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基本型:不同物質的不同元素之間的氧化還原反應。例如,F(xiàn)e+CuCl2=FeCl2+Cu.
(2)復雜型:多種物質多種元素之間發(fā)生的氧化或還原的氧化還應反應。例如,3C+2KNO3+S=K2S+N2+3CO2
(3)自身氧化還應反應:同一種物質既作氧化劑又作還原劑的氧化還應反應。例如,2KClO3=2KCl+3O2
歧化反應:同一種物質中的同一種元素化合價既升高又降低的氧化還應反應。例如,Cl2+2NaOH=NaCl+NaClO+H2O
(4)歸中反應:同種元素不同價態(tài)間生成同價態(tài)產物的氧化還應反應。例如,2H2S+SO2=3S+2H2O;KClO3+6HCl=KCl+3Cl2+3H2O
8.高一上冊化學科目期中知識點 篇八
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1)氧化劑:化合價可以降低的物質。
例如,活潑的非金屬單質:O2、Cl2、Br2等;含高價金屬陽離子的化合物:FeCl3、CuCl2等;含某些較高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濃H2SO4、HNO3、KMnO4、MnO2等。
(2)還原劑:化合價可以升高的物質。
例如,活潑或較活潑的金屬:K、Ca、Na、Al、Mg、Zn等;含低價金屬陽離子的化合物:FeCl2等;某些非金屬單質:C、H2等;含有較低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H2S、KI等。
(3)既可作氧化劑又可作還原劑的物質:化合價既可以升高,又可以降低的物質。
在有可變化合價的化合物中,具有中間價態(tài)的物質既可作氧化劑,又可作還原劑,如:Cl2、S、SO2、H2SO3等;含有較低化合價元素,同時又含有較高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例如,HCl既可作氧化劑,又可作還原劑。
9.高一上冊化學科目期中知識點 篇九
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1)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叫做電解質。
(2)非電解質:在水溶液和熔融狀態(tài)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叫做非電解質。
注意:
①電解質、非電解質都應是化合物,不是單質或混合物。
②電解質導電必須是用化合物本身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而導電,不能是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的物質導電。如:CO2、SO2溶于水能導電,是由于它們與水反應生成的H2CO3、H2SO3能導電,所以CO2、SO2不是電解質,而是非電解質。
③電解質的導電條件是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tài)下。某些難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它們溶解的部分是完全電離的,但是由于它們溶解度太小,其水溶液幾乎不導電,但在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因此它們是電解質。
④酸、堿、鹽、水都是電解質,蔗糖、酒精等是非電解質。
10.高一上冊化學科目期中知識點 篇十
簡單分類法及其應用
1、交叉分類法
(1)定義:就是指對一組事物進行分類時,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分類方法進行分類的做法。
(2)特點:可以彌補單一分類方法的不能準確定位的不足;分類方法比較麻煩是交叉分類法的缺點。
(3)適用范圍:適用于并列關系的物質的分類。
2、樹狀分類法
(1)定義:樹狀分類法是指按照事物之間的從屬關系把同類事物進行分類,從而認識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的一種分類方法。
(2)特點:樹狀分類法可以把同類事物進行再分類,從而看清楚事物之間的關系。
(3)適用范圍:適用于從屬關系的物質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