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寶寶學(xué)的唐詩五首是為了讓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接觸到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同時也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對于文學(xué)的興趣和熱愛。這五首唐詩選自唐代知名詩人的經(jīng)典作品,其語言簡單易懂、朗朗上口,非常適合1-3歲的寶寶學(xué)習(xí)。為大家準備了這五首唐詩,希望能夠幫助寶寶們在快樂中學(xué)習(xí)中華傳統(tǒng)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1.1-3歲寶寶學(xué)的唐詩 篇一
古朗月行(節(jié)選)
李白〔唐代〕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譯文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它稱為白玉盤。
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釋
呼作:稱為。
白玉盤:指晶瑩剔透的白盤子。
疑:懷疑。
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處:《穆天子傳》卷三:“天子賓于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fù)來?!熳哟鹬唬骸铓w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fù)而野?!薄段涞蹆?nèi)傳》稱王母為“玄都阿母”。
2.1-3歲寶寶學(xué)的唐詩 篇二
回鄉(xiāng)偶書
賀知章〔唐代〕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
年少時離鄉(xiāng)老年才歸家,我的鄉(xiāng)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fā)卻已經(jīng)疏落。
家鄉(xiāng)的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你是從哪里來的呀?
注釋
偶書:隨便寫的詩。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
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xiāng)。老大:年紀大了。賀知章回鄉(xiāng)時已年逾八十。
鄉(xiāng)音:家鄉(xiāng)的口音。無改:沒什么變化。一作“難改”。
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發(fā)。一作“面毛”。衰(cui):現(xiàn)一些教材版本讀“shuāi”。減少,疏落。鬢毛衰:指鬢毛減少,疏落。
相見:即看見我;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不相識:即不認識我。
笑問:一本作“卻問”,一本作“借問”。
3.1-3歲寶寶學(xué)的唐詩 篇三
登鸛雀樓
王之渙〔唐代〕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
站在高樓上,只見夕陽依傍著山巒慢慢沉落,滔滔黃河朝著大海洶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風(fēng)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注釋
鸛(guàn)雀(què)樓:舊址在山西永濟市,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陽。
依:依傍。
盡:消失。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窮:盡,使達到極點。
千里目:眼界寬闊。
更:再。
4.1-3歲寶寶學(xué)的唐詩 篇四
詠柳
朝代:唐朝|作者: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古詩簡介
《詠柳》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是一首詠物詩,主要描寫了在早春二月時分詩人的見聞及聯(lián)想。
這首詩借柳樹歌詠春風(fēng),將春風(fēng)比作剪刀,贊美她是美的創(chuàng)造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及贊美之情。
翻譯/譯文
如同碧玉裝扮成的高高的柳樹,長長的柳條柔嫩輕盈,像千萬條綠色的絲帶低垂著,在春風(fēng)中婆娑起舞。
這一片片纖細柔美的柳葉,是誰精心裁剪出來的呢?
就是這早春二月的風(fēng),溫暖和煦,恰似神奇靈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絲絲柳葉,裝點出錦繡大地。
注釋
1.詠:歌頌、贊美。柳:柳樹,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子狹長,種類很多。該詩描寫的是垂柳。
2.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的顏色如碧綠色的玉。
3.妝成:裝飾,打扮。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shù)量詞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shù)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絳(tāo):用絲編成的繩帶。絲絳: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
5.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體分成若干部分。
6.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時節(jié)。似:好像,如同。
5.1-3歲寶寶學(xué)的唐詩 篇五
于易水送人
朝代:唐朝|作者: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古詩簡介
《于易水送人》是初唐詩人駱賓王所寫的五言絕句,亦叫《于易水送人一絕》。易水是地名,本詩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別友人時的感受,并借詠史以喻今。整首詩寓意深遠,筆調(diào)蒼涼。
翻譯/譯文
在這個地方荊軻告別燕太子丹,壯士悲歌壯氣,怒發(fā)沖冠。
那時的人已經(jīng)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注釋
易水:也稱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縣境內(nèi),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為戰(zhàn)國時燕國的南界。
此地:指易水岸邊。燕丹:指燕太子丹。
壯士:指荊軻,戰(zhàn)國衛(wèi)人,刺客。冠:帽子。發(fā)沖冠:形容人極端憤怒,頭發(fā)上豎,把帽子都頂起來了。
人:一種說法為單指荊軻,另一種說法為當時在場的人。沒:死,即“歿”字。
水:指易水之水。
1.1-3歲寶寶學(xué)的唐詩 篇一
古朗月行(節(jié)選)
李白〔唐代〕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譯文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它稱為白玉盤。
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釋
呼作:稱為。
白玉盤:指晶瑩剔透的白盤子。
疑:懷疑。
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處:《穆天子傳》卷三:“天子賓于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fù)來?!熳哟鹬唬骸铓w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fù)而野?!薄段涞蹆?nèi)傳》稱王母為“玄都阿母”。
2.1-3歲寶寶學(xué)的唐詩 篇二
回鄉(xiāng)偶書
賀知章〔唐代〕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
年少時離鄉(xiāng)老年才歸家,我的鄉(xiāng)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fā)卻已經(jīng)疏落。
家鄉(xiāng)的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你是從哪里來的呀?
注釋
偶書:隨便寫的詩。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
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xiāng)。老大:年紀大了。賀知章回鄉(xiāng)時已年逾八十。
鄉(xiāng)音:家鄉(xiāng)的口音。無改:沒什么變化。一作“難改”。
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發(fā)。一作“面毛”。衰(cui):現(xiàn)一些教材版本讀“shuāi”。減少,疏落。鬢毛衰:指鬢毛減少,疏落。
相見:即看見我;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不相識:即不認識我。
笑問:一本作“卻問”,一本作“借問”。
3.1-3歲寶寶學(xué)的唐詩 篇三
登鸛雀樓
王之渙〔唐代〕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
站在高樓上,只見夕陽依傍著山巒慢慢沉落,滔滔黃河朝著大海洶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風(fēng)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注釋
鸛(guàn)雀(què)樓:舊址在山西永濟市,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陽。
依:依傍。
盡:消失。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窮:盡,使達到極點。
千里目:眼界寬闊。
更:再。
4.1-3歲寶寶學(xué)的唐詩 篇四
詠柳
朝代:唐朝|作者: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古詩簡介
《詠柳》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是一首詠物詩,主要描寫了在早春二月時分詩人的見聞及聯(lián)想。
這首詩借柳樹歌詠春風(fēng),將春風(fēng)比作剪刀,贊美她是美的創(chuàng)造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及贊美之情。
翻譯/譯文
如同碧玉裝扮成的高高的柳樹,長長的柳條柔嫩輕盈,像千萬條綠色的絲帶低垂著,在春風(fēng)中婆娑起舞。
這一片片纖細柔美的柳葉,是誰精心裁剪出來的呢?
就是這早春二月的風(fēng),溫暖和煦,恰似神奇靈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絲絲柳葉,裝點出錦繡大地。
注釋
1.詠:歌頌、贊美。柳:柳樹,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子狹長,種類很多。該詩描寫的是垂柳。
2.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的顏色如碧綠色的玉。
3.妝成:裝飾,打扮。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shù)量詞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shù)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絳(tāo):用絲編成的繩帶。絲絳: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
5.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體分成若干部分。
6.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時節(jié)。似:好像,如同。
5.1-3歲寶寶學(xué)的唐詩 篇五
于易水送人
朝代:唐朝|作者: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古詩簡介
《于易水送人》是初唐詩人駱賓王所寫的五言絕句,亦叫《于易水送人一絕》。易水是地名,本詩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別友人時的感受,并借詠史以喻今。整首詩寓意深遠,筆調(diào)蒼涼。
翻譯/譯文
在這個地方荊軻告別燕太子丹,壯士悲歌壯氣,怒發(fā)沖冠。
那時的人已經(jīng)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注釋
易水:也稱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縣境內(nèi),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為戰(zhàn)國時燕國的南界。
此地:指易水岸邊。燕丹:指燕太子丹。
壯士:指荊軻,戰(zhàn)國衛(wèi)人,刺客。冠:帽子。發(fā)沖冠:形容人極端憤怒,頭發(fā)上豎,把帽子都頂起來了。
人:一種說法為單指荊軻,另一種說法為當時在場的人。沒:死,即“歿”字。
水:指易水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