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勸學(xué)課文原文及注釋

字號:

勸學(xué),就是鼓勵學(xué)習(xí)。本篇較系統(tǒng)地論述了學(xué)習(xí)的理論和方法。前一部分(第一段),論述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論述學(xué)習(xí)的步驟、內(nèi)容、途徑等有關(guān)問題。為各位同學(xué)整理了《高一語文勸學(xué)課文原文及注釋》,希望對你的學(xué)習(xí)有所幫助!
    1.原文 篇一
    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róu)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yòu)槁暴(pù),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谩<佥涶R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xìng)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譯文 篇二
    有道德品行的人說:學(xué)習(xí)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出來的,但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結(jié)而成的,但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筆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線,如果用火烤把它彎曲成車輪,那么木材的彎度(就)符合圓規(guī)的標準了,假如又被風(fēng)吹日曬而干枯了,它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jīng)過加工,所以使它成為這樣的。因此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jīng)過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制品在磨刀石上磨過也就能變得鋒利了,君子廣泛地學(xué)習(xí),而且每天檢查并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變得聰明機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我以前整天地思考,卻沒有片刻學(xué)習(xí)的收獲大;我曾經(jīng)提起腳后跟眺望遠方,卻不如登上高處看的更為廣闊。登上高處招手,手臂并沒加長,但是人們在遠處也可以看見;順著風(fēng)向呼喊,聲音并沒增強,但是聽的人卻聽得更清楚。借助車馬的人,腳步并不快,卻能到達千里之外;借助船舶楫槳的人,不一定逗善于游水,卻能橫渡長江黃河。君子的本性并沒有差別,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堆積土石變成了高山,風(fēng)雨就從這里興起了;水流匯積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誕生了;積累善行從而養(yǎng)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可以達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因此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實現(xiàn)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聚成江河大海。千里馬一跨越,也不足十步之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可以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的走。雕刻一件物品但后放棄了,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若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和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這是因為它用心專一啊。蟹有六條腿與兩個蟹鉗,但是若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這就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3.注釋 篇三
    1、初:當初,起初,這里是追述往事的習(xí)慣用詞。
    2、權(quán):指孫權(quán),字仲謀,吳郡富春(浙江富陽)人,黃龍元年(公元222年)稱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國號吳,不久遷都建業(yè),(今江蘇南京)。229年稱帝。
    3、謂……曰:謂,告訴;連用表示“對……說”。
    4、呂蒙: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縣東南)人。
    5、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
    6、今:當今。
    7、當涂:當?shù)溃敊?quán)。
    8、掌事:掌管政事。
    9、辭:推托。
    10、以:介詞,用。
    11、務(wù):事務(wù)。
    12、孤:古時王侯的自稱。
    13、豈:難道。
    14、治經(jīng):研究儒家經(jīng)典。治,研究。“經(jīng)”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等書。
    15、博士:當時專掌經(jīng)學(xué)傳授的學(xué)官。
    16、邪(yé):通“耶”,語氣詞,表示反問或疑問的語氣。
    17、但:只,僅。
    18、當:應(yīng)當。
    19、涉獵:粗略地閱讀。
    20、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
    21、耳:語氣詞,表示限制語氣,罷了。
    22、多務(wù):事務(wù)多,雜事多。務(wù),事務(wù)。
    23、孰若:與……相比如何;誰像(我)。孰:誰,哪個;若:比得上。
    24、益:好處。
    25、乃:于是,就。
    26、始:開始。
    27、就學(xué):指從事學(xué)習(xí)。就,單獨翻譯為從事。
    28、及:到了……的時候。
    29、過:到。
    30、尋陽:縣名,在湖北黃梅西南。
    31、論議:討論議事。
    32、大:非常,十分。
    33、驚:驚奇。
    34、者:用在時間詞后面,不譯。
    35、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
    36、非復(fù):不再是。復(fù):再,又。
    37、吳下阿蒙:指在吳下時的沒有才學(xué)的呂蒙。吳下,指吳縣,如今江蘇蘇州。阿蒙,指呂蒙,名字前加"阿",有親昵的意味?,F(xiàn)指才識尚淺的人。
    38、士別三日:與讀書的人分別幾天。三:幾天,這里指“幾”。士,讀書人。
    39、即:就。
    40、更(gēng):重新。
    41、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42、大兄: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43、何:為什么。
    44、見事:認清事物。見,認清,識別。
    45、乎:啊。表感嘆或反問語氣。
    46、遂:于是,就。
    47、拜:拜見。
    48、別:離開。
    4.詞類活用 篇四
    1.蒙辭以軍中多務(wù)。辭:狀語后置,名詞作動詞。
    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之:主謂取獨。
    5.一詞多義 篇五
    以:
    蒙辭以軍中多務(wù)。(介詞,用)
    自以為大有所益。(認為)
    當:
    但當涉獵。(應(yīng)當)
    當涂掌事。(掌管)
    見:
    見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認清)
    古今異義
    (蒙辭以軍中多務(wù))辭:
    古義:推辭。
    今義:告別,不接受,解雇。
    (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孤:
    古義:古時候王侯的自稱,我。
    今義:獨自,孤獨。
    (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治:
    古義:研究。
    今義:治理。
    (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博士:
    古義:當時專掌經(jīng)學(xué)傳授的學(xué)官。
    今義:學(xué)位的高一級
    (及魯肅過尋陽)及:
    古義:到了······的時候
    今義:以及。
    (及魯肅過尋陽)過:
    古義:到。
    今義:經(jīng)過。
    (即更刮目相待)更:
    古義:重新。
    今義:更加。
    (但當涉獵)但:
    古義:只。
    今義:轉(zhuǎn)折連接詞,但是。
    (但當涉獵)涉獵:
    古義:粗略的閱讀
    今義:捕捉獵物
    (見往事耳)往事:
    古義:歷史。
    今義:過去的事。
    (自以為大有所益)大:
    古義:很。
    今義:指面積、體積、容量、數(shù)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
    (蒙乃始就學(xué))就:
    古義:從事。
    今義:就。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見:
    古義:認清。
    今義: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