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古詩詞譯文10篇

字號:

古詩詞以其最濃縮的情感、最醉人的意境在文學寶庫中熠熠生輝。欣賞前人留給我們的詩詞瑰寶,是一種文學熏陶。下面是分享的小學生古詩詞譯文10篇。歡迎閱讀參考!
    1.小學生古詩詞譯文 篇一
    望廬山瀑布
    李白〔唐代〕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從遠處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絹綢懸掛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注釋
    香爐:指香爐峰。
    紫煙:指日光透過云霧,遠望如紫色的煙云。
    遙看:從遠處看。
    掛:懸掛。
    前川:一作“長川”。
    川:河流,這里指瀑布。
    直:筆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這里是夸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疑:懷疑。
    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2.小學生古詩詞譯文 篇二
    登鸛雀樓
    王之渙〔唐代〕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
    站在高樓上,只見夕陽依傍著山巒慢慢沉落,滔滔黃河朝著大海洶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風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層樓。
    注釋
    鸛(guàn)雀(què)樓:舊址在山西永濟市,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陽。
    依:依傍。
    盡:消失。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窮:盡,使達到極點。
    千里目:眼界寬闊。
    更:再。
    3.小學生古詩詞譯文 篇三
    小池
    楊萬里〔宋代〕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陰一作:蔭)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譯文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樹陰喜歡這晴天里柔和的風光。
    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注釋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風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
    上頭:上面,頂端。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4.小學生古詩詞譯文 篇四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宋代〕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jié)大不相同。
    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像與天相接,陽光下的荷花分外鮮艷嬌紅。
    注釋
    曉:太陽剛剛升起。
    凈慈寺:全名“凈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為杭州西湖南北山兩大著 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秘書。
    畢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的時候。
    四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在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jié)。
    同:相同。
    接天:像與天空相接。
    無窮:無邊無際。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xiàn)無窮的碧綠。
    映日:太陽映照。
    別樣:宋代俗語,特別,不一樣。
    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5.小學生古詩詞譯文 篇五
    竹石
    鄭燮〔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譯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
    經(jīng)歷無數(shù)磨難和打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
    注釋
    竹石:扎根在石縫中的竹子。詩人是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
    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青山不松口一樣。
    立根:扎根,生根。
    原:原來。
    破巖:裂開的山巖,即巖石的縫隙。
    磨:折磨,挫折,磨煉。
    擊:打擊。
    堅勁:堅強有力。
    任:任憑,無論,不管。
    爾:你。
    6.小學生古詩詞譯文 篇六
    望天門山
    李白〔唐代〕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
    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滾滾東流到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兩岸青山互相對峙美景難分高下,一只小船從西邊落日的地方悠悠駛來。
    注釋
    天門山:位于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天設的門戶,天門由此得名。
    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
    楚江:即長江。因為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開:劈開,斷開。
    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zhuǎn)向北流。一作“直北”?;兀夯劁?,回轉(zhuǎn)。指這一段江水由于地勢險峻方向有所改變,并更加洶涌。
    兩岸青山:分別指東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現(xiàn)。
    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遠遠望去,仿佛來自日邊。
    7.小學生古詩詞譯文 篇七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宋代〕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長滿了蔞蒿,蘆葦也長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游到江河里來了。
    注釋
    惠崇(亦為慧崇):福建建陽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詩能畫。《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畫名,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錢鐘書《宋詩選注》中為“曉景”。諸多注本,有用“曉景”、有用“晚景”,此從《東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蔞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蘆芽:蘆葦?shù)挠籽?,可食用?BR>    河豚:魚的一種,學名“鲀”,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chǎn)于我國沿海和一些內(nèi)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chǎn)卵。
    上:指逆江而上。
    8.小學生古詩詞譯文 篇八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宋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亡同:無)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翠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音,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fā)的是誰家的公婆父老?
    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在家里編織雞籠。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注釋
    清平樂(yuè):詞牌名。村居:題目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吳音:吳地的方言。作者當時住在信州(今上饒),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樂。
    翁媼(ǎo):老翁、老婦。
    鋤豆:鋤掉豆田里的草。
    織:編織,指編織雞籠。
    亡(wú)賴:這里指小孩頑皮、淘氣。亡,通“無”。
    臥:趴。
    9.小學生古詩詞譯文 篇九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宋代〕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溪橋一作:溪頭)
    譯文
    皎潔的月光從樹枝間掠過,驚飛了枝頭喜鵲,清涼的晚風吹來仿佛聽見了遠處的蟬叫聲。田里稻花飄香,蛙聲陣陣,似乎在告訴人們今年是一個豐收年。
    天邊幾顆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還在土地廟的樹林旁,道路轉(zhuǎn)過溪水的源頭,它便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
    注釋
    西江月:詞牌名。
    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的西面。
    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鳴蟬:蟬叫聲。
    舊時:往日。
    茅店:茅草蓋的鄉(xiāng)村客店。
    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出現(xiàn)。
    10.小學生古詩詞譯文 篇十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宋代〕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譯文
    茅舍庭院由于經(jīng)常打掃,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花木規(guī)整成行成壟都是主人親自栽種的。
    庭院外一條小河環(huán)繞著大片碧綠的禾苗,兩座山峰仿佛要推開門,給主人送上滿山的青翠。
    注釋
    書:書寫,題詩。湖陰先生:本名楊德逢,隱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蘇南京)紫金山時的鄰居。
    茅檐:茅屋檐下,這里指庭院。凈:一說“靜”。
    無苔:沒有青苔。
    成畦(qí):成壟成行。
    畦:經(jīng)過修整的一塊塊田地。
    護田:這里指護衛(wèi)環(huán)繞著園田。
    排闥(tà):推開門。
    闥:小門。
    送青來:送來綠色。
    賞析
    這首詩是題寫在湖陰先生家屋壁上的。詩前兩句寫他家的環(huán)境,潔凈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兩句轉(zhuǎn)到院外,寫山水對湖陰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動與人相親,正是表現(xiàn)人的高潔。全詩既贊美了主人樸實勤勞,又表達了詩人退休閑居的恬淡心境,從田園山水和與平民交往中領略到無窮的樂趣。
    前兩句是庭院之景,干凈無苔是由于主人的“長掃”,“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寫景又寫人。
    后兩句寫自然環(huán)境之美,水“將綠繞”,山“送青來”,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現(xiàn)了主人愛好山水的情趣。描寫景物亦以表現(xiàn)人,寫景見人,人于景中,表現(xiàn)了客觀景物的美,又寫出了人的美,頗有一箭雙雕的感覺。
    其次運用映襯和擬人手法。如果說庭院的美是人工創(chuàng)造的美,那么環(huán)境的美是天然施設的美。兩者互相映襯,組成了一幅內(nèi)與外、人造與天然美結合的完美的境界。特別是后面一聯(lián),把山水擬人化,青山為主人送來秀麗的風光,居然闖門而入,把主人對自然景物的愛和自然景物對主人的愛融和一起,生動地表現(xiàn)了主人愛美的情趣,因而成了傳誦的名句。
    “一水”“兩山”被轉(zhuǎn)化為富于生命感情的親切的形象,而為千古傳誦。但后二句所以廣泛傳誦,主要還在于這樣兩點:
    一、擬人和描寫渾然一體,交融無間?!耙凰o田”加以“繞”字,正見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環(huán)繞著綠油油的農(nóng)田,這不恰像一位母親雙手護著小孩的情景嗎?著一“護”字,“繞”的神情明確顯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闥”二字,更是神來之筆。它既寫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撲向庭院而來!這種描寫給予讀者的美感極為新鮮、生動。它還表明山的距離不遠,就在楊家庭院的門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動人的,是寫出了山勢若奔,仿佛剛從遠方匆匆來到,興奮而熱烈。所有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這種種描寫,又都和充分的擬人化結合起來那情調(diào)、那筆致,完全像在表現(xiàn)“有朋自遠方來”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顧不得敲門就闖進庭院送上禮物。二者融合無間,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經(jīng)錘煉又無斧鑿之痕,清新雋永,韻味深長。
    二、這兩句詩也與楊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聯(lián)里,已可看到一個人品高潔、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陰先生。所居僅為“茅檐”,他不僅“掃”,而且“長掃”(即常掃),以至于“靜無苔”;“花木成畦”,非賴他人,而是親“手自栽”??梢娝屐o脫俗,樸實勤勞。這樣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間,當然比別人更能欣賞到它們的美,更感到“一水”“兩山”的親近;詩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陰先生早已締結了深厚的交誼。詩以“書湖陰先生壁”為題,處處關合,處處照應,由此也可見出詩人思致的綿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