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成語故事五篇

字號:

中國歷史悠久,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漢語成為世界上有魅力的語言文化之一,而成語的存在為漢語增添了一絲精彩!下面是分享的經典的成語故事五篇。歡迎閱讀參考!
    1.經典的成語故事 篇一
    1.畫蛇添足
    戰(zhàn)國時,楚國一座寺廟的主人,送給看守廟宇的幾個人一壺酒。人多酒少,不夠喝。有人提議,誰先畫完一條蛇,這壺酒就歸誰。大家贊同,畫了起來。一人先畫好了,看別人還在畫,他又給蛇畫了四只腳。這時,另一個人也畫好了,那人說:“沒有腳,你畫的不是蛇。”說完就把酒喝了。
    [注釋]足:腳。
    [提示]比喻多此一舉,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壞。
    2.事半功倍
    戰(zhàn)國中期,戰(zhàn)亂頻頻,民不聊生。孟子對學生說:“當年周文王施行仁政,僅以方圓一百里為基礎,步步為營,就打敗了商紂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也能這樣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價,就能結束戰(zhàn)亂統(tǒng)一全國?!?BR>    [提示]比喻費力小,收效大。與“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3.千載難逢
    唐朝時,韓愈因為反對將佛祖釋加牟尼的遺骨供奉在皇宮中,被貶了官職。后來,他向唐憲宗上了奏章,建議在東岳泰山舉行祭天大典,還請求皇上讓他參加這個儀式,說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憲宗對他的奏章很滿意,讓他擔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官職。
    [注釋]載:年。
    [提示]形容機會難得與可貴。
    4.拔苗助長
    春秋時,有個急性子農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幾天也不見秧苗長高,心里著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個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盡,回到家里,得意地對兒子說:“我干了一天,總算幫助秧苗長高了一些?!眱鹤舆B忙跑到田邊去看,只見秧苗全都被太陽曬得枯死了。
    [提示]比喻不顧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5.得過且過
    傳說,五臺山上曾經有一種鳥叫寒號鳥。夏天是它們羽毛豐滿的季節(jié)。那時它們總是張開翅膀得意地叫道:“我多么漂亮!”它們從不筑巢壘窩,只知道玩樂。到了冬天,羽毛脫落,就不再美麗了。晚上躲進石縫里被凍得發(fā)抖,白天出了太陽,它們又自我安慰地叫道:“得過且過,得過且過!”
    [注釋]且:暫且,不作長遠打算。
    [提示]形容工作馬虎、敷衍了事,過一天算一天。
    2.經典的成語故事 篇二
    1.熟能生巧
    宋朝時,有個人叫陳堯咨,他一箭射斷了一根細樹枝。正在自鳴得意時,旁邊一個賣油的老翁把一枚銅幣放在油葫蘆口上,舀了一勺油從高高的地方倒下來,油從銅幣的小孔里穿過,流進油葫蘆里去了。陳堯咨非常驚奇,老翁說:“不過是熟能生巧而已。”
    [提示]指做事情熟練了,就會掌握竅門。
    2.水滴石穿
    從前,有個廉潔的縣官,他審問一個拿了公家一枚銅錢的倉庫管理人。那人說:“不就是一枚銅錢嗎?”他提筆寫下一行批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就是說,一天偷一枚銅錢,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繩鋸木頭,木頭也會斷;水珠天天滴在石頭上,石頭也會被滴穿。
    [提示]比喻雖然力量小,只要堅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難辦到的事來。也作“滴水穿石”。
    3.百發(fā)百中
    在楚國的一個練武場上,許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個射箭能手養(yǎng)由基,連續(xù)幾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說:“射中靶心,還算不了什么。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樹葉子,那還差不多?!别B(yǎng)由基站穩(wěn)腳步,張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樹葉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注釋]發(fā):射箭。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擊技術非常高明。
    4.無價之寶
    戰(zhàn)國中期,魏國有一個農民在地里耕作時,得到一塊一尺見方的玉。他把玉獻給魏王。魏王叫老玉工鑒定,老玉工說:“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塊罕見的寶玉。”魏王問:“這塊玉值多少錢?”老玉工說:“有錢也買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價,也只能看一下而已。”魏王大喜,重賞了獻玉的人。
    [提示]指極其稀有的珍貴物品。
    5.畫龍點睛
    南北朝有個畫家叫張僧繇。傳說他在一所佛寺的墻壁上畫了四條龍,都沒畫眼睛。大家問他:“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龍會飛走的?!比藗円詾樗f大話。他只好為兩條龍畫上眼睛。立時雷電破壁,兩條龍騰空而去,墻上只剩下沒有眼睛的兩條龍。
    [提示]比喻作文或講話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會使內容更精辟有力。
    3.經典的成語故事 篇三
    1.專心致志
    古時候有個圍棋高手,名叫秋,人們稱他弈秋。他有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好學,棋藝提高很快;另一個雖然也天天聽課,但很不專心。他看著老師,心里卻想著天上有沒有大雁飛來,老師的話一句也沒聽進去,棋藝自然也沒有絲毫提高。
    [注釋]致:盡,極。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專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
    宋朝時候,有個叫馮相的官員。有一天,他穿著一雙新靴子走進辦公的衙門。一個同僚問他:“您買這雙新靴子花了多少錢?”他抬起一只腳說:“九百。”那個同僚驚奇地說:“怎么我這雙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馮相又抬起另一只腳說:“這只也是九百?!睗M屋的人都大笑起來。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時都大笑起來。
    3.雙管齊下
    唐朝有一位知名的畫家名叫張璪,他擅長畫山水、松石,特別是畫松樹尤其叫人稱絕。張璪作畫的時候,有與眾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筆,可以同時在紙上作畫。一管筆畫蒼翠的松枝,另一管筆畫枯干虬枝,畫出的松樹惟妙惟肖,誰看了他的畫都感到驚奇,人們都說他是神筆。張璪還有兩個畫畫的絕招:一是用無筆頭的禿筆繪畫;二是用手指畫畫。他拿一塊白絹,用手指蘸上顏料,左抹右涂,一會兒就作成一幅山水樹木的作品。
    [注釋]管:指筆。
    [提示]比喻兩件事情同時進行。
    4.栩栩如生
    我國古代哲學家莊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經寫出了這樣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忘與!”意思是說,莊周做了一場夢,夢見自己變成一只美麗的蝴蝶,比真的蝴蝶還美,活靈活現(xiàn),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覺得非??旎畹靡?,簡直忘記了世界還有莊周這么一個人。襄王聽了莊辛的話,感到十分振奮,封他為陽陵君,采用了他的計謀,收復了不少失地。
    [注釋]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
    [提示]形容文學、藝術作品對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現(xiàn)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樣。
    5.胸有成竹
    宋朝有個的畫家叫文與可,特別擅長畫竹子,他畫的竹子栩栩如生。為了畫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種了許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細觀察竹子的形態(tài)和變化。所以每次要畫竹子時,他的胸中就已經有了十分生動、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注釋]成:現(xiàn)成。
    [提示]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準備和把握。也作“成竹在胸”。
    4.經典的成語故事 篇四
    1.對癥下藥
    三國時有個名醫(yī)華佗給兩個發(fā)燒頭疼的人看病,用了不同的藥。兩人覺得奇怪,為什么同樣的癥狀,卻用藥不同?華佗對他們說:“你的病是由內部傷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則是外感風寒受了涼而引起的?!狈幒?,他倆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注釋]癥:病癥
    [提示]比喻針對具體情況采取有關措施。也作“對癥用藥”。
    2.風吹草動
    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殺,他逃到昭關。由于楚軍在關口盤查很嚴,他出不了關。因為著急和憂愁,一夜之間他的須發(fā)全都變白了。憑著相貌短時間內的巨大變化,他混出了昭關。逃亡的路上,他經常在蘆葦和草叢里穿行,由于精神高度緊張,稍有風吹草動,他就趕緊躲起來。
    [提示]比喻一點點動靜或輕微的動蕩。
    3.風雨同舟
    春秋時,吳、越兩國相鄰,但彼此之間爭端不斷,戰(zhàn)爭頻繁。有,兩國的人同乘一條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風突起,大浪滔天,眼看著就要翻船。在這危急時刻,人們忘記了過去的仇恨,齊心協(xié)力,共同排除險情,使渡船安全地到達了岸邊。在船上的兩國人就像一家人一樣。
    [注釋]舟:船。
    [提示]形容不同的人或團體共同渡過危難。
    4.負荊請罪
    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智勇雙全,擊敗了秦國的陰謀,維護了祖國的尊嚴,被任命為上卿,老將軍廉頗不服氣,揚言要當眾羞辱他。藺相如知道后,盡量躲避。他說:“秦國不敢來犯,就是因為我們文臣武將團結一心,為了國家,不必計較個人恩怨?!绷H聽說后,很慚愧,背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認錯。
    [注釋]負:背著。荊:荊條。
    [提示]比喻向人認錯賠罪。
    5.甘拜下風
    春秋時,秦、晉兩國之間發(fā)生了戰(zhàn)爭,結果晉軍大敗,晉惠公也被秦俘獲。秦穆公對晉國的君臣們說:“盡管晉惠公忘恩負義,但我是不會將你們當俘虜押回秦國的?!睍x國的大臣們說:“我們是跪在您的下風頭,希望您在上風頭說的話能算數。”
    [注釋]甘:心甘情愿。下風:風向的下方。
    [提示]真心佩服別人,認為自己不如對方。
    5.經典的成語故事 篇五
    1.得意忘形
    魏晉時,有個名氣很大的文人叫阮籍。他博學多才,性情極其豪放。他讀書入迷時,可以好幾個月都不出家門。出外游玩和訪友時,因迷戀名山大川的景色,沉迷于朋友之間的交往,常常幾個月都不回家,他得意的時候就盡情地享樂,能夠忘記自己是什么模樣。
    [提示]本意為因高興而忘掉一切?,F(xiàn)多形容淺薄的人得志,高興得無法控制自己。
    2.對牛彈琴
    古時候,有一個叫公明儀的人,琴彈得非常出色。有一天,他帶琴出游,只見遠山如畫,河流清澈,一頭牛正在河邊吃草。這美麗的景色讓他興致大發(fā),就對著牛彈起琴來。盡管琴聲動人,可是那頭牛好像沒有聽見一樣,他很生氣。這時,有個過路人對他說,不是琴彈得不好,是牛聽不懂啊。
    [提示]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奧的道理,白費口舌。也用于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
    3.狐假虎威
    老虎抓住一只狐貍,準備吃掉它。狐貍說:“我是天帝派來的百獸,你敢吃我,會受到上天的懲罰。”見老虎不信,狐貍又說:“你跟著我到森林里走一趟,就知道野獸們都怕我。”由于有老虎在身邊,野獸們見了,紛紛逃命。老虎信以為真,就放了狐貍。
    [注釋]假:借著,利用。
    [提示]比喻依仗他人的威勢欺壓人。
    4.車水馬龍
    東漢時,章帝想給皇太后的娘家親戚們封官賜爵。太后知道后,表示堅決反對,她對章帝說:“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權利,只會吃喝玩樂。我曾經看見很多人去他們那里請安問候,門前的路上,車如流水,馬如游龍。你給他們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國家?!?BR>    [提示]形容繁華熱鬧的場景。
    5.半途而廢
    東漢時,樂羊子外出求學。過了一年,他因為想家就回來了。他的妻子一見到丈夫就用刀割斷織機上的絹帛。樂羊子覺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說:“書沒有讀完就停下來,如同割斷織絲一樣?!睒费蜃由钍苷饎樱种匦禄厝プx書。七年后,完成了學業(yè)才回到家中。
    [注釋]廢:停止。
    [提示]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