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高一語文考試中重要的知識點,也是高一語文考試中的必考考點之一。為各位同學(xué)整理了《高二必修一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希望對你的學(xué)習(xí)有所幫助!
1.高二必修一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一
詞類活用
①名詞做狀語
1.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日:名作狀,每天)
2.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名作狀,向上、向下)
②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詞用作動詞,游水)
③動詞的使動用法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彎曲)
④形容詞作名詞
1.其曲中規(guī)(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高:形作名,高處)
3.積善成德(善:形作名,善行)
⑤形容詞用作動詞
故木受繩則直(直:變直,形容詞用作動詞)
⑥形容詞作使動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走得快)
⑦數(shù)詞作形容詞
用心一也(一:數(shù)詞用作形容詞,專一)
⑧動詞作名詞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流:流水)
2.高二必修一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二
詞類活用
(一)名詞作狀語
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側(cè),從側(cè)面、從旁邊)
(二)名詞作動詞
①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居住)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名,命名、取名)
③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名,說出)
(三)形容詞作動詞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四)形容詞作名詞
①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深,深度)
②常在于險遠(yuǎn)(險遠(yuǎn),險遠(yuǎn)的地方)
(五)使動用法
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謬,使……謬誤)
3.高二必修一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三
詞類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狀,像長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潛蛟(使動,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婦(使動,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動,整理,端正)
5、南、西:烏雀南飛……西望夏口(名作狀,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6、下:下江陵(名作動,攻下)
7、樵: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動,砍柴)
8、侶、友:侶魚蝦而友麋鹿(意動,以……為伴侶,以……為朋友)
4.高二必修一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四
1、既望:七月既望(農(nóng)歷十六。既,過了。望,農(nóng)歷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不多一會兒)
3、如:縱一葦之所如(往)
4、凌:凌萬頃之茫然(越過)
5、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駕)
6、溯:擊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懷:渺渺兮予懷(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荊州(當(dāng);占領(lǐng))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漁樵于江渚之上(江邊)
12、卒、消長:而卒莫消長也(到底;消減和增長)
13、適: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享受)
14、狼藉:杯盤狼藉(凌亂)
15、白:不知東方之既白(亮)
5.高二必修一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五
古今異義
可憐體無比(古義:可愛;今義:同情,憐憫)
千萬不復(fù)全(古義:無論如何;今義:再三叮囑)
葉葉相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感吾區(qū)區(qū)懷(古義:真摯的情義;今義:數(shù)量少,事物不重要)
汝豈得自由(古義:自作主張;今義:不受拘束和限制)
本自無教訓(xùn)(古義:教養(yǎng);今義:從錯誤失敗中取得知識)
共事二三年(古義:一起過日子;今義:在一起工作)
處分適兄意(古義:處理安排;今義:對犯罪或犯錯誤的人按情節(jié)輕重做出處罰決定)
便利此月內(nèi)(古義:吉利;今義:方便)
多謝后世人(古義:多多勸告;今義:多多感謝)
便可白公姥(白:古:告訴,今:常指一種顏色)
槌床便大怒(床:古:坐具今:睡覺的地方)
躡履相逢迎(逢迎:古:迎接今:常指奉承、拍馬)
再拜還入戶(再:古:兩次今:下一次)
自可斷來信(來信:古:使者,指媒人今:書信)
渠會永無緣(渠:古:他今:常指人工開鑿的河道)
6.高二必修一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六
以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余始循以入(表順承,相當(dāng)于‘‘而”)
回視日觀以西峰(和“上“‘下”等連用,表示時間、方位、數(shù)量的界線)
自唐顯慶以來(表示時間、方位、數(shù)量的界線)
是時以大中72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介詞,憑借……身份)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并列關(guān)系)
余與四人擁火以人(順承關(guān)系,前者是后者的方式或手段)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因為,連詞)
則思無以怒而濫刑(因為,介詞)
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來)
雖董之以嚴(yán)刑方其系燕王父子以組(用)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與其所以失之者(介詞、與“所”組成“……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介詞,“憑借”)
于
其皆出于此乎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在)
室西連于中閨(和)
師不必賢于弟子其制稍異于前(比)
而恥學(xué)于師(向)不拘于時(被)
或
或曰:六國互喪,率路秦耶或曰:此東海也(有人,代詞)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有的……有的)
勝負(fù)之?dāng)?shù),存亡之理,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末易量(也許)
或得日,或否(有的,代詞)
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強否定語氣)
然
而半山居霧若帶然(名詞詞尾……的樣子”)
有穴密然即今之像然在墓者也(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然五人之當(dāng)刑者,意氣揚揚(不過,但是)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lǐng)以老于戶腮之下(這樣,那樣)
沛公然其計,從之(認(rèn)為……是對的)
然視其左右然余居于此(然而連詞)
之
佯狂不知所之者(到、往、去,動詞)
頃之(湊足音節(jié))
吾妻死之年(那)
撫之甚厚(她)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用在主謂之間、取消獨立性)
1.高二必修一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一
詞類活用
①名詞做狀語
1.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日:名作狀,每天)
2.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名作狀,向上、向下)
②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詞用作動詞,游水)
③動詞的使動用法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彎曲)
④形容詞作名詞
1.其曲中規(guī)(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高:形作名,高處)
3.積善成德(善:形作名,善行)
⑤形容詞用作動詞
故木受繩則直(直:變直,形容詞用作動詞)
⑥形容詞作使動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走得快)
⑦數(shù)詞作形容詞
用心一也(一:數(shù)詞用作形容詞,專一)
⑧動詞作名詞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流:流水)
2.高二必修一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二
詞類活用
(一)名詞作狀語
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側(cè),從側(cè)面、從旁邊)
(二)名詞作動詞
①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居住)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名,命名、取名)
③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名,說出)
(三)形容詞作動詞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四)形容詞作名詞
①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深,深度)
②常在于險遠(yuǎn)(險遠(yuǎn),險遠(yuǎn)的地方)
(五)使動用法
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謬,使……謬誤)
3.高二必修一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三
詞類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狀,像長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潛蛟(使動,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婦(使動,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動,整理,端正)
5、南、西:烏雀南飛……西望夏口(名作狀,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6、下:下江陵(名作動,攻下)
7、樵: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動,砍柴)
8、侶、友:侶魚蝦而友麋鹿(意動,以……為伴侶,以……為朋友)
4.高二必修一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四
1、既望:七月既望(農(nóng)歷十六。既,過了。望,農(nóng)歷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不多一會兒)
3、如:縱一葦之所如(往)
4、凌:凌萬頃之茫然(越過)
5、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駕)
6、溯:擊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懷:渺渺兮予懷(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荊州(當(dāng);占領(lǐng))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漁樵于江渚之上(江邊)
12、卒、消長:而卒莫消長也(到底;消減和增長)
13、適: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享受)
14、狼藉:杯盤狼藉(凌亂)
15、白:不知東方之既白(亮)
5.高二必修一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五
古今異義
可憐體無比(古義:可愛;今義:同情,憐憫)
千萬不復(fù)全(古義:無論如何;今義:再三叮囑)
葉葉相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感吾區(qū)區(qū)懷(古義:真摯的情義;今義:數(shù)量少,事物不重要)
汝豈得自由(古義:自作主張;今義:不受拘束和限制)
本自無教訓(xùn)(古義:教養(yǎng);今義:從錯誤失敗中取得知識)
共事二三年(古義:一起過日子;今義:在一起工作)
處分適兄意(古義:處理安排;今義:對犯罪或犯錯誤的人按情節(jié)輕重做出處罰決定)
便利此月內(nèi)(古義:吉利;今義:方便)
多謝后世人(古義:多多勸告;今義:多多感謝)
便可白公姥(白:古:告訴,今:常指一種顏色)
槌床便大怒(床:古:坐具今:睡覺的地方)
躡履相逢迎(逢迎:古:迎接今:常指奉承、拍馬)
再拜還入戶(再:古:兩次今:下一次)
自可斷來信(來信:古:使者,指媒人今:書信)
渠會永無緣(渠:古:他今:常指人工開鑿的河道)
6.高二必修一語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篇六
以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余始循以入(表順承,相當(dāng)于‘‘而”)
回視日觀以西峰(和“上“‘下”等連用,表示時間、方位、數(shù)量的界線)
自唐顯慶以來(表示時間、方位、數(shù)量的界線)
是時以大中72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介詞,憑借……身份)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并列關(guān)系)
余與四人擁火以人(順承關(guān)系,前者是后者的方式或手段)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因為,連詞)
則思無以怒而濫刑(因為,介詞)
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來)
雖董之以嚴(yán)刑方其系燕王父子以組(用)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與其所以失之者(介詞、與“所”組成“……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介詞,“憑借”)
于
其皆出于此乎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在)
室西連于中閨(和)
師不必賢于弟子其制稍異于前(比)
而恥學(xué)于師(向)不拘于時(被)
或
或曰:六國互喪,率路秦耶或曰:此東海也(有人,代詞)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有的……有的)
勝負(fù)之?dāng)?shù),存亡之理,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末易量(也許)
或得日,或否(有的,代詞)
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強否定語氣)
然
而半山居霧若帶然(名詞詞尾……的樣子”)
有穴密然即今之像然在墓者也(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然五人之當(dāng)刑者,意氣揚揚(不過,但是)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lǐng)以老于戶腮之下(這樣,那樣)
沛公然其計,從之(認(rèn)為……是對的)
然視其左右然余居于此(然而連詞)
之
佯狂不知所之者(到、往、去,動詞)
頃之(湊足音節(jié))
吾妻死之年(那)
撫之甚厚(她)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用在主謂之間、取消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