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是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經(jīng)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nèi)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構及界面設計等環(huán)節(jié),而加以制作的課程軟件。它與課程內(nèi)容有著直接聯(lián)系。使用課件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情緒,從而誘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件(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借鑒,查看更多請點擊課件頻道。
1.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件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和了解色彩的視覺規(guī)律,引導學生感受色對比的形式美感,運用色彩的對比完成一幅有動感的作業(yè)。
2、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藝術作品中色彩的對比,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教學重點:如何用色彩的對比關系表現(xiàn)動感。
教學難點:
對比色的運用及畫面動感的表現(xiàn)。
教學突破:
通過教師講解、作品欣賞和教師演示來突破。
教學準備:
圖畫紙或彩色復印紙、剪刀、膠水、課件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幾幅利用對比色制作的有動感的紙貼畫作品。
提問: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講授新課
出示課題:讓色彩動起來
1、欣賞課本上法國安德烈德蘭的作品《查靈克羅大橋》。
(1)課件介紹畫家
野獸派畫家的藝術共性是色彩明朗、筆觸粗獷。這幅作品正是畫家時斷時續(xù)的'追隨野獸派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2)組織小組探究以下問題:
作品中運用了哪些顏色對比?給你什么感受?這幅畫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分組討論小組反饋
2、分析課本第11頁左上角第三、四、五幅作品。
3、提問:這幾幅畫是如何利用色紙產(chǎn)生色彩對比的?我們?nèi)绻脤Ρ壬髻N畫可以怎樣利用色彩或彩紙?
學生討論:如表現(xiàn)風景,可以選擇紅色的底,用綠色的紙剪貼一些樹,再用其他對比色剪貼一些形象?
4、這些作品能給我們動感,除了色彩還和其他什么因素有關系?教師引導學生感受如何對比色紙剪出有動感的形象。
三、作業(yè)設計:
利用對比色制作有動感的紙貼畫作品或畫一幅色彩畫。
學生作畫,教師個別指導。
四、課堂小結:
組織學生作品展并評價。出示部分用對比色畫的水粉畫。
2.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件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剪紙拉花,初步了解拉花制作的方法。
2.學會能夠剪制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拉花,并體驗紙材的特性,學會使用剪刀剪出美麗的圖案。
3.通過教學拓展同學的思維,讓同學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培養(yǎng)同學的觀察、考慮、想象、自主學習等欣賞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多種紙材和剪制手段表示不同的拉花,并能用自制的拉花來美化教室、家里自身的房間等環(huán)境。
教學難點:
對于剪刀的使用,小朋友們較難控制,薄紙剪時要細心,做到不剪斷,拉花的不同表示方法,以和在剪制彩練時對于紙張和色彩的選擇與排列。
課前準備:
小朋友:多種彩色紙油光紙、剪刀、膠水等
教師:課件各種拉花范作,剪刀、膠水、訂書機、橡皮筋、多種彩色紙。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一根橡皮筋,問:你認識它嗎?
生:橡皮筋。
師:我想請一位小助手來幫我拉一拉橡皮筋。(出示半個課題:拉。師生同拉,使之變長)你發(fā)現(xiàn)橡皮筋有什么變化?
生:橡皮筋變長了。
師:老師這里又有一樣東西,你說是什么?
生:紙。
師:每組同學的桌上都放著這樣的紙條,請你們拉一拉,它會變長嗎?
生:(試驗)不會變長!
師:你能想方法讓它變長嗎?
(生表示疑惑)
師示范)你瞧,這樣剪一刀就比原來的長了,你還能變長嗎?讓我們來比一比,誰能讓紙條變得更長。
(生討論、制作、比較)
師(小結):真好!經(jīng)過同學們的一起努力,我們讓一張紙條跟橡皮筋一樣變長了,還想出了那么多使紙條變長的方法,你們可真厲害!同學們,你知道你自身做的東西叫什么嗎?它就是我們今天要學做的“剪拉花”(出示課題:《剪拉花》)。
2、欣賞拉花,激發(fā)興趣:
(1)欣賞課件中的范作
(2)前后四人小組討論,指導同學拉花的用途。
六一兒童節(jié)、過年……等喜慶的.日子來美化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
3、學做拉花:
(1)提問:怎樣表示拉花?用什么工具和資料?
(2)同學考慮教材中拉花的剪制方法,嘗試用各種紙張剪制。提示:①可以進行小組討論;②嘗試比較用折一折、折二折、折三折后的紙剪制的拉花有什么不同。
(3)尋找拉花制作的規(guī)律,探求新的剪制方法。提問:除了這些方法,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3)同學上臺扮演,教師講述并補充。
4.剪制拉花,巡視指導。
(1)嘗試制作花樣,并互相交流。
(2)變化各種拉花,可以將拉花連起來,也可以變成另一件裝飾物。
(3)同學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褒揚創(chuàng)新小組。
提示:對于個別不善于用剪刀和不善于觀察考慮的同學,應多加鼓勵,同時請同組能力較強的同學協(xié)助。
5.展示作品,美化教室。
(1)全班分成四個小組,將自身剪切的拉花組接起來美化教室的四角。
(2)用拉花打扮一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
(3)教師小結。在視頻展示臺上投影出各種形式的拉花,鼓勵同學自身設計新花樣。
提出評價建議:能否與他人愉快地合作;拉花變化出的作品是否有創(chuàng)意、與眾不同;是否能剪制一種以上的拉花等。
6.提供課題,研究拓展。
(1)嘗試制作其他樣式的拉花,并用拉花美化和裝飾環(huán)境。
(2)課后探究拉花還可以用什么資料剪制。
(3)想想有哪些物品和拉花很相似和拉花的其他用途。
3.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件 篇三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美術字。
2、能綜合運用各種資料繪畫或書寫自身的名字。
教學重點:
將自身的名字寫得足夠大,并進行裝飾。
教學難點:
選擇與眾不同的資料,將自身的名字裝飾得有特色。
教具準備:
欣賞資料、范畫、變體美術字。
學具準備:
彩色紙、彩色筆、閃光資料(包裝紙、鋁箔、閃光膠、閃光顏料等)膠水,雙面膠等。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導入
同學們,老師和你們相處也有一段時間了,同學們知道老師的名字嗎?(同學反應,老師寫出自身名字)但是老師的名字就像一張畫一樣,你們相信嗎?請大家看一看。(出示老師名字的范圖,請同學欣賞討論)。
接下來,也請同學們講一講自身的名字好嗎?有什么特別含義,或哪個字較難寫,也許我們今天可以解決它。同學發(fā)表看法。
請同學看教材上的畫面,讀教材上的文字。
然后討論“這節(jié)課要求我們做什么?”
教師小結:名字是一個人的身份標志、記號,隨同著同學們的一生,同學們在讀書工作中都要用到它,既然它那么重要,可是有些同學又不珍惜它,經(jīng)常寫得很難看,甚至寫錯了,這是很不應該的。這一節(jié)課同學們就來幫你的“小伙伴”名字“穿衣戴帽”,讓它變得漂漂亮亮的、金光閃閃的。
二、引導表示
1、引導同學表示自身的名字
(1)美術字欣賞。
引導同學欣賞一些書寫自由而且夸張變形的美術字作品。
示范。邊示范邊提醒同學要將字寫得大一些,這樣畫面就會很豐滿,筆畫要粗,這樣容易裝飾。根據(jù)資料裝飾名字,可以在輪廓線內(nèi)涂滿膠水,然后撒上細碎的閃光資料或其他資料。
(2)同學考慮,然后交流:
準備用什么資料來做,選擇怎樣的`制作方式?
2、輔導同學表示自身的名字
同學可以選擇繪畫、剪貼、撕貼或其他手法來表示,資料方面可交換使用。
指導同學如何巧妙使用手中的資料,按需裁剪,合理使用。
注意使用對比手法,突出主體,使名字“閃光”。
3、整理畫面
同學基本完成作業(yè)后,可根據(jù)需要對畫面進行修整,剪去多余局部,讓畫面盡量完美。
三、收拾整理
收拾剩余資料,注意作業(yè)中的膠水要干后才干與其他作業(yè)疊放一起,堅持作業(yè)、桌面和教室的整潔。
四、課后拓展
可選用較厚的資料,利用畫、剪、刻等多種方法使自身的名字變成立體、半立體的,使它能站立起來。
五、課后小記
同學興趣很高,看到自身的名字有別樣的寫法都很高興,回家以后要給爸爸媽媽設計名字。
4.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件 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植物的觀察和廢舊材料的利用,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的意識。
2、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3、培養(yǎng)學生對師長的敬愛之情。
教學重點:
如何合理運用各種材料制作紙花。
教學難點:
紙花的卷制
學生用具準備:
舊掛歷,彩紙,吸管,膠水或膠棒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按常規(guī)進行。
二、導入新課:
1、帶領學生觀察植物,并能對各種植物的外形、顏色特征進行簡單描述。
2、這節(jié)課我們用各種廢舊材料做成鮮花好不好?板書課題。
三、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引導學生觀摩各種植物圖片或實物,根據(jù)其外形、顏色等,討論用哪些廢舊材料可以將它表現(xiàn)出來??稍谶m當分析植物結構的同時,示范幾種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貼、卷、插等。老師還可通過示范仙人球等結構較特殊的植物,讓學生領會多次多角度折,折紙成球等特殊表現(xiàn)法。
2、發(fā)展階段
“奇思妙想階段”:啟發(fā)學生在現(xiàn)有植物的基礎上,發(fā)揮想象力,打破植物的原有形態(tài),充分發(fā)揮身邊廢舊材料的作用,進行組合或創(chuàng)造,制作一顆與眾不同的植物。
“情感升華階段”:引導學生懂得老師就像辛勤的園丁哺育他們成長,鼓勵學生把精心制作的紙花送給老師。
四、收拾與整理
作業(yè)完成后,應督促學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環(huán)境的衛(wèi)生和整潔。
五、課后拓展
1、我們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來表現(xiàn)各種植物。
2、在生活中,我們應仔細觀察,將各種材料變廢為寶。
5.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件 篇五
教學目標:
1、大膽的運用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涂色練習。
2、能用多種方法包扎“糖果”。
3、能進行積極、健康的交流活動,表現(xiàn)出熱愛生活、關心他人的品質。
教學難重點:
重點:大膽的涂色,嘗試多種包扎“糖果”的方法。
難點:包扎的各種方式。
教學具的準備:
糖果實物、包裝紙、各類彩筆、各類彩紙、范品、各色彩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規(guī)范繪畫習慣
二、導入新課。
1、讓學生拿出自己帶來的各類糖果,上臺介紹自己的糖果。
1)自己說說糖果的形狀?
2)糖紙的顏色?
3)包裝的特點?
2、介紹完,分糖果給同學吃,后輪到教師拿出“糖果”范品介紹,同樣分給同學吃。
3、學生發(fā)現(xiàn)假糖,揭題。
三、欣賞感知。
1、說說剛才看到假糖的感覺?
2、你知道我是怎么做的?
3、我里面包了什么?還能包什么?
4、學生嘗試練習:合作小組嘗試包扎“糖果”
5、交流:
1)學生介紹嘗試成果。(嘗試肯定包法比較單一,顏色比較少)。
2)教師小結:出示范品,你知道為什么老師的能把你騙了?
(小結:顏色涂的認真,鮮艷,均勻)
6、除了這種包法外,還有不同的包法嗎?
7、教師簡單概括,還有什么辦法能使“糖果”更漂亮?
(小結:添加彩帶等裝飾品)
四、學生作業(yè)。
學生以合作小組的形式,完成包糖。
五、教師巡回輔導。
1、及時反饋、糾正。
2、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參與其中。
六、課堂小結。
1、“糖果”展示、交流。
2、模擬交易。
3、教師小結:
1)你把漂亮的“糖果”給誰?
2)節(jié)日可以送“糖果”。
6.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件 篇六
教學目標:
車的觀察分析,學習概括、表現(xiàn)不同種類的汽車的外觀特征。
在對汽車的觀察分析表現(xiàn)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維能力,發(fā)展綜合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不同種類的汽車的外形特點。
教學準備:
汽車的圖片、彩紙、彩筆、教學錄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生共同觀看教師帶來的教學錄象。
二、講授新課
1、小組性的探究學習
觀察分析汽車的外形特點。
(1)利用學生帶來的玩具汽車及其圖片,小組進行研究。
研究內(nèi)容:
生活中有那些不同種類的汽車?
從汽車的外觀看,他們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特點。
每種汽車有什么本領。
(2)師生共同分析以上的問題
(3)師生分別介紹集中現(xiàn)代化新型的汽車。
2、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
師生共同分析課本上的學生作業(yè)
(1)那些作業(yè)表現(xiàn)出生活中見過的汽車;那些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汽車,有什么本領?
(2)你喜歡哪輛汽車,為什么?
3、師生共同活動
請幾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出自己喜歡的汽車,其他同學分析課本中的作業(yè),并進行討論:
(1)你準備畫什么樣的汽車?
(2)分析黑板上幾位同學畫的汽車。
(3)表揚有創(chuàng)意的同學
4、學生作畫,教師輔導
教師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
5、同學之間互相介紹自己畫的汽車有什么特點,小組同學之間互相評價。
課下延伸:請同學回家進一步研究:
(1)汽車為什么能在馬路上行駛?汽車里面主要有那些機器部件?
(2)汽車是由誰發(fā)明的?
7.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件 篇七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了解人類眼睛的形狀、特征、色彩、構造等一些知識。
2.技能目標,學會刻畫大眼睛的形狀、色彩、特征及神態(tài)。
3.情感目標,通過欣賞音樂、觀看圖片、討論交流感受眼睛所表達出的人的精神內(nèi)涵和保護眼睛的意義。
教學重點:
人的大眼睛的形狀、色彩、特征和神態(tài)的刻畫。
教學難點:
大眼睛的不同的表達方式,眼睛情感意義的表達。
教學準備:
常規(guī)繪畫工具,教學PPT
教學過程:
一、激趣與導入
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喜歡猜謎語,所以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猜個謎語。
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個黑葡萄。(PPT)
學生猜,老師板書課題(大眼睛)
二、探究與學習
1、認知眼睛形狀和結構
a.觀察課件中不同年齡,不同形態(tài)的眼睛,學生討論并說說自己看到不同眼睛后的感受。
b.認真觀察同桌的眼睛,告訴自己的同桌,他的眼睛是由幾個部分組成的,指名交流眼睛的組成,老師總結眼睛的結構:眼皮、眼睫毛、瞳孔(展示PPT)。
c.老師指導,學生根據(jù)眼睛的組成,在紙上畫個大眼睛。
2、啟發(fā)觀察
我們一起來看幾只小昆蟲,看看你們都看到了哪些顏色,你們是用什么看見的?(PPT)
我們用眼睛不僅能看到各種色彩,還可以看清身邊的事物和美麗的景色,你們都看到了什么?(PPT生活中的圖片及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
3、示范與創(chuàng)作
a.你們能用自己的一雙手把你們看到了的美景畫在大眼睛里嗎?
b.教師邊示范邊講述繪畫步驟:先用深色彩筆畫一只大眼睛
再把你心中的美景用筆畫在大眼睛里
然后用彩筆涂上美麗的顏色
后把大眼睛的睫毛打扮得更漂亮。
c.欣賞作品大眼睛(PPT)
三、創(chuàng)作與指導
學生作畫,教師巡視指導。
作業(yè)要求:1.把你看到的美麗世界巧妙的畫在眼睛里。
2.比一比,誰是美的大眼睛。
四、展示與點評:
請幾位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請同學們評出美大眼睛?誰畫的大眼睛美景多哪里吸引你的眼球,你覺得還有哪里不足?說說你的理由。(自評、互評、師評)
五、知識延伸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平時同學們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這樣才能觀察并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
8.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件 篇八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審美能力。
2、認知目標:掌握形的組合規(guī)律。
3、技能目標:嘗試用多種材料、多種表現(xiàn)方法創(chuàng)作。
教學重難點:
學生通過欣賞及創(chuàng)作,發(fā)現(xiàn)和體會形的組合的美感。
能合理運用各種形進行組合,處理好點、線、面的關系。
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廢舊材料
教師準備:收集大師的作品:如米羅的作品。
學生準備:準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工具、材料。
教學過程:
一、預習階段:(導學案)
嘗試用簡單的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圖形的不同組合,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圖形。
二、展示階段:
(一)、導入:
1、分小組活動:利用教師分發(fā)的基本形拼一拼,再“添畫”幾筆成為一個新的形象,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用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形自由發(fā)揮想像力,展開聯(lián)想翅膀,想像創(chuàng)意。
2、揭示課題:形的組合。用這種方法還能做出什么有趣的圖案呢?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
(二)、新授
1、請學生們欣賞大師(米羅易寶)作品,感受用不同的形“拼搭”的奇妙世界。
2、學生討論交流生活中各種形的組合運用,感受它們帶來的美。
3、欣賞圖片(課本中的學生作品),再次感受拼拼搭搭的美妙:
色彩的美:可用對比的鮮艷色彩也可用協(xié)調的美麗色彩。
形狀的美:大小不同的各種形狀(圓形、方形、三角形),有點有線也有面。
內(nèi)容的美:有寫實的具體內(nèi)容,也有抽象的內(nèi)容。
構圖的美:畫面飽滿有虛有實。
4、學生小組討論用這種方法可裝飾什么呢?(手帕、書簽、鑰匙扣和封面等)
5、教師出示各種拼拼搭搭裝飾的實物,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興趣。
三、反饋階段:
1、作業(yè)布置:每組選擇一種實物來裝飾。
2、教師巡回指導,學生作業(yè)。
四、課堂小結:
作品展示:通過各種途徑(懸掛、粘貼、贈送等)。
學生通過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評選出佳創(chuàng)意獎、佳作品獎。
五、課后拓展:
你能做出立體的拼拼搭搭嗎?用什么方法呢?
六、教學反思:
課上注重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由生活的經(jīng)驗出發(fā),引發(fā)豐富的想像力。
9.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件 篇九
教學目標:
1、能畫出不同動態(tài)的火柴人并組合成富有情趣的完整場景圖。
2、了解場景組合的要素,初步建立場景的視覺圖示。
3、感受繪畫的樂趣,激發(fā)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人物動態(tài)與環(huán)境背景的場景組合描繪。
難點:描繪有情趣性的火柴人場景畫。
教學過程:
一、動畫激趣:
1、同學們見過火柴嗎?知道火柴有什么作用嗎?(火柴在生活中比現(xiàn)在使用的打火機使用起來既環(huán)保又安全,除了點火外,還可以畫成漂亮的小人。板書:畫畫火柴人)
2、邊欣賞動畫邊思考:動畫中的火柴人在干什么?生:打壞人
二、分析火柴人:
1、那你想不想畫一個這樣的火柴人?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一下火柴人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頭部軀干胳膊腿部道具)
2、哪個同學能從老師給的.圖片中找出老人和去超市的人。
3、找一位學生上講臺做動作,教師黑板范畫。
三、練習火柴人
1、教師出示一幅正在跳舞的四個小女孩,學生嘗試看著圖片用火柴人的形式畫出正在跳舞的幾個女孩。
2、教師巡視指導。
四、創(chuàng)作:
1、欣賞邁克杰克遜的舞蹈,邊欣賞邊記憶,把你映像深刻的四個動作畫出來。
2、現(xiàn)在我們把火柴人畫出來,你能不能給她們一個跳舞的舞臺。學生添畫舞臺。
五、評價:
1、學生把畫完的畫舉起來互相評價。
2、教師點評畫作。
六、拓展延伸:
1、大家一起來跳小水果。
2、欣賞火柴人在其他領域的運用。
10.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件 篇十
教學目標:
1、在仔細觀察常用文具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設計繪制造型新穎、色彩鮮艷的各種常用文具。
2、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在生活和藝術的聯(lián)系和互動中,獲得用藝術的方式美化和表現(xiàn)生活的能力。
3、使學生了解藝術形式美感及其與設計功能的統(tǒng)一,提高學生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huán)境的審美評價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打開學生積極、豐富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啟發(fā)學生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對文具的制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2、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感受其中的'奧妙,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
教具學具:紙盒、廢棄的小瓶、橡皮泥、剪刀、雙面膠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按常規(guī)進行。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相互討論,如何利用自己所帶的廢棄紙盒或其它的物品制作新穎、別致的文具。組織學生相互解決問題。
2、發(fā)展階段:
出示成品引導學生分析制作材料、方法、優(yōu)缺點。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
1、根據(jù)學生個性能力的差異,引導學生自由選擇畫,捏、撕、貼等方法,構思設計與眾不同的文具。
2、個人或二人、三人結合進行實際制作,鍛煉自己動手能力。鼓勵創(chuàng)新,使學生在更自由的空間里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
3、充分肯定學生大膽自由的設計,并及時予以幫助指導。進行相互欣賞和交流,繼續(xù)完成更新穎的學習用品。
4、開拓學生思維取長補短相互借鑒,發(fā)現(xiàn)問題予以糾正。
四、收拾整理:
學生收拾整理自己的剩余物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課后拓展:
課后請同學們利用身邊的多余材料,再設計幾種不同的新穎學習用品。
1.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件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和了解色彩的視覺規(guī)律,引導學生感受色對比的形式美感,運用色彩的對比完成一幅有動感的作業(yè)。
2、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藝術作品中色彩的對比,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教學重點:如何用色彩的對比關系表現(xiàn)動感。
教學難點:
對比色的運用及畫面動感的表現(xiàn)。
教學突破:
通過教師講解、作品欣賞和教師演示來突破。
教學準備:
圖畫紙或彩色復印紙、剪刀、膠水、課件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幾幅利用對比色制作的有動感的紙貼畫作品。
提問: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講授新課
出示課題:讓色彩動起來
1、欣賞課本上法國安德烈德蘭的作品《查靈克羅大橋》。
(1)課件介紹畫家
野獸派畫家的藝術共性是色彩明朗、筆觸粗獷。這幅作品正是畫家時斷時續(xù)的'追隨野獸派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2)組織小組探究以下問題:
作品中運用了哪些顏色對比?給你什么感受?這幅畫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分組討論小組反饋
2、分析課本第11頁左上角第三、四、五幅作品。
3、提問:這幾幅畫是如何利用色紙產(chǎn)生色彩對比的?我們?nèi)绻脤Ρ壬髻N畫可以怎樣利用色彩或彩紙?
學生討論:如表現(xiàn)風景,可以選擇紅色的底,用綠色的紙剪貼一些樹,再用其他對比色剪貼一些形象?
4、這些作品能給我們動感,除了色彩還和其他什么因素有關系?教師引導學生感受如何對比色紙剪出有動感的形象。
三、作業(yè)設計:
利用對比色制作有動感的紙貼畫作品或畫一幅色彩畫。
學生作畫,教師個別指導。
四、課堂小結:
組織學生作品展并評價。出示部分用對比色畫的水粉畫。
2.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件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剪紙拉花,初步了解拉花制作的方法。
2.學會能夠剪制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拉花,并體驗紙材的特性,學會使用剪刀剪出美麗的圖案。
3.通過教學拓展同學的思維,讓同學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培養(yǎng)同學的觀察、考慮、想象、自主學習等欣賞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多種紙材和剪制手段表示不同的拉花,并能用自制的拉花來美化教室、家里自身的房間等環(huán)境。
教學難點:
對于剪刀的使用,小朋友們較難控制,薄紙剪時要細心,做到不剪斷,拉花的不同表示方法,以和在剪制彩練時對于紙張和色彩的選擇與排列。
課前準備:
小朋友:多種彩色紙油光紙、剪刀、膠水等
教師:課件各種拉花范作,剪刀、膠水、訂書機、橡皮筋、多種彩色紙。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一根橡皮筋,問:你認識它嗎?
生:橡皮筋。
師:我想請一位小助手來幫我拉一拉橡皮筋。(出示半個課題:拉。師生同拉,使之變長)你發(fā)現(xiàn)橡皮筋有什么變化?
生:橡皮筋變長了。
師:老師這里又有一樣東西,你說是什么?
生:紙。
師:每組同學的桌上都放著這樣的紙條,請你們拉一拉,它會變長嗎?
生:(試驗)不會變長!
師:你能想方法讓它變長嗎?
(生表示疑惑)
師示范)你瞧,這樣剪一刀就比原來的長了,你還能變長嗎?讓我們來比一比,誰能讓紙條變得更長。
(生討論、制作、比較)
師(小結):真好!經(jīng)過同學們的一起努力,我們讓一張紙條跟橡皮筋一樣變長了,還想出了那么多使紙條變長的方法,你們可真厲害!同學們,你知道你自身做的東西叫什么嗎?它就是我們今天要學做的“剪拉花”(出示課題:《剪拉花》)。
2、欣賞拉花,激發(fā)興趣:
(1)欣賞課件中的范作
(2)前后四人小組討論,指導同學拉花的用途。
六一兒童節(jié)、過年……等喜慶的.日子來美化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
3、學做拉花:
(1)提問:怎樣表示拉花?用什么工具和資料?
(2)同學考慮教材中拉花的剪制方法,嘗試用各種紙張剪制。提示:①可以進行小組討論;②嘗試比較用折一折、折二折、折三折后的紙剪制的拉花有什么不同。
(3)尋找拉花制作的規(guī)律,探求新的剪制方法。提問:除了這些方法,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3)同學上臺扮演,教師講述并補充。
4.剪制拉花,巡視指導。
(1)嘗試制作花樣,并互相交流。
(2)變化各種拉花,可以將拉花連起來,也可以變成另一件裝飾物。
(3)同學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褒揚創(chuàng)新小組。
提示:對于個別不善于用剪刀和不善于觀察考慮的同學,應多加鼓勵,同時請同組能力較強的同學協(xié)助。
5.展示作品,美化教室。
(1)全班分成四個小組,將自身剪切的拉花組接起來美化教室的四角。
(2)用拉花打扮一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
(3)教師小結。在視頻展示臺上投影出各種形式的拉花,鼓勵同學自身設計新花樣。
提出評價建議:能否與他人愉快地合作;拉花變化出的作品是否有創(chuàng)意、與眾不同;是否能剪制一種以上的拉花等。
6.提供課題,研究拓展。
(1)嘗試制作其他樣式的拉花,并用拉花美化和裝飾環(huán)境。
(2)課后探究拉花還可以用什么資料剪制。
(3)想想有哪些物品和拉花很相似和拉花的其他用途。
3.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件 篇三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美術字。
2、能綜合運用各種資料繪畫或書寫自身的名字。
教學重點:
將自身的名字寫得足夠大,并進行裝飾。
教學難點:
選擇與眾不同的資料,將自身的名字裝飾得有特色。
教具準備:
欣賞資料、范畫、變體美術字。
學具準備:
彩色紙、彩色筆、閃光資料(包裝紙、鋁箔、閃光膠、閃光顏料等)膠水,雙面膠等。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導入
同學們,老師和你們相處也有一段時間了,同學們知道老師的名字嗎?(同學反應,老師寫出自身名字)但是老師的名字就像一張畫一樣,你們相信嗎?請大家看一看。(出示老師名字的范圖,請同學欣賞討論)。
接下來,也請同學們講一講自身的名字好嗎?有什么特別含義,或哪個字較難寫,也許我們今天可以解決它。同學發(fā)表看法。
請同學看教材上的畫面,讀教材上的文字。
然后討論“這節(jié)課要求我們做什么?”
教師小結:名字是一個人的身份標志、記號,隨同著同學們的一生,同學們在讀書工作中都要用到它,既然它那么重要,可是有些同學又不珍惜它,經(jīng)常寫得很難看,甚至寫錯了,這是很不應該的。這一節(jié)課同學們就來幫你的“小伙伴”名字“穿衣戴帽”,讓它變得漂漂亮亮的、金光閃閃的。
二、引導表示
1、引導同學表示自身的名字
(1)美術字欣賞。
引導同學欣賞一些書寫自由而且夸張變形的美術字作品。
示范。邊示范邊提醒同學要將字寫得大一些,這樣畫面就會很豐滿,筆畫要粗,這樣容易裝飾。根據(jù)資料裝飾名字,可以在輪廓線內(nèi)涂滿膠水,然后撒上細碎的閃光資料或其他資料。
(2)同學考慮,然后交流:
準備用什么資料來做,選擇怎樣的`制作方式?
2、輔導同學表示自身的名字
同學可以選擇繪畫、剪貼、撕貼或其他手法來表示,資料方面可交換使用。
指導同學如何巧妙使用手中的資料,按需裁剪,合理使用。
注意使用對比手法,突出主體,使名字“閃光”。
3、整理畫面
同學基本完成作業(yè)后,可根據(jù)需要對畫面進行修整,剪去多余局部,讓畫面盡量完美。
三、收拾整理
收拾剩余資料,注意作業(yè)中的膠水要干后才干與其他作業(yè)疊放一起,堅持作業(yè)、桌面和教室的整潔。
四、課后拓展
可選用較厚的資料,利用畫、剪、刻等多種方法使自身的名字變成立體、半立體的,使它能站立起來。
五、課后小記
同學興趣很高,看到自身的名字有別樣的寫法都很高興,回家以后要給爸爸媽媽設計名字。
4.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件 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植物的觀察和廢舊材料的利用,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的意識。
2、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3、培養(yǎng)學生對師長的敬愛之情。
教學重點:
如何合理運用各種材料制作紙花。
教學難點:
紙花的卷制
學生用具準備:
舊掛歷,彩紙,吸管,膠水或膠棒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按常規(guī)進行。
二、導入新課:
1、帶領學生觀察植物,并能對各種植物的外形、顏色特征進行簡單描述。
2、這節(jié)課我們用各種廢舊材料做成鮮花好不好?板書課題。
三、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引導學生觀摩各種植物圖片或實物,根據(jù)其外形、顏色等,討論用哪些廢舊材料可以將它表現(xiàn)出來??稍谶m當分析植物結構的同時,示范幾種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貼、卷、插等。老師還可通過示范仙人球等結構較特殊的植物,讓學生領會多次多角度折,折紙成球等特殊表現(xiàn)法。
2、發(fā)展階段
“奇思妙想階段”:啟發(fā)學生在現(xiàn)有植物的基礎上,發(fā)揮想象力,打破植物的原有形態(tài),充分發(fā)揮身邊廢舊材料的作用,進行組合或創(chuàng)造,制作一顆與眾不同的植物。
“情感升華階段”:引導學生懂得老師就像辛勤的園丁哺育他們成長,鼓勵學生把精心制作的紙花送給老師。
四、收拾與整理
作業(yè)完成后,應督促學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環(huán)境的衛(wèi)生和整潔。
五、課后拓展
1、我們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來表現(xiàn)各種植物。
2、在生活中,我們應仔細觀察,將各種材料變廢為寶。
5.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件 篇五
教學目標:
1、大膽的運用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涂色練習。
2、能用多種方法包扎“糖果”。
3、能進行積極、健康的交流活動,表現(xiàn)出熱愛生活、關心他人的品質。
教學難重點:
重點:大膽的涂色,嘗試多種包扎“糖果”的方法。
難點:包扎的各種方式。
教學具的準備:
糖果實物、包裝紙、各類彩筆、各類彩紙、范品、各色彩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規(guī)范繪畫習慣
二、導入新課。
1、讓學生拿出自己帶來的各類糖果,上臺介紹自己的糖果。
1)自己說說糖果的形狀?
2)糖紙的顏色?
3)包裝的特點?
2、介紹完,分糖果給同學吃,后輪到教師拿出“糖果”范品介紹,同樣分給同學吃。
3、學生發(fā)現(xiàn)假糖,揭題。
三、欣賞感知。
1、說說剛才看到假糖的感覺?
2、你知道我是怎么做的?
3、我里面包了什么?還能包什么?
4、學生嘗試練習:合作小組嘗試包扎“糖果”
5、交流:
1)學生介紹嘗試成果。(嘗試肯定包法比較單一,顏色比較少)。
2)教師小結:出示范品,你知道為什么老師的能把你騙了?
(小結:顏色涂的認真,鮮艷,均勻)
6、除了這種包法外,還有不同的包法嗎?
7、教師簡單概括,還有什么辦法能使“糖果”更漂亮?
(小結:添加彩帶等裝飾品)
四、學生作業(yè)。
學生以合作小組的形式,完成包糖。
五、教師巡回輔導。
1、及時反饋、糾正。
2、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參與其中。
六、課堂小結。
1、“糖果”展示、交流。
2、模擬交易。
3、教師小結:
1)你把漂亮的“糖果”給誰?
2)節(jié)日可以送“糖果”。
6.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件 篇六
教學目標:
車的觀察分析,學習概括、表現(xiàn)不同種類的汽車的外觀特征。
在對汽車的觀察分析表現(xiàn)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維能力,發(fā)展綜合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不同種類的汽車的外形特點。
教學準備:
汽車的圖片、彩紙、彩筆、教學錄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生共同觀看教師帶來的教學錄象。
二、講授新課
1、小組性的探究學習
觀察分析汽車的外形特點。
(1)利用學生帶來的玩具汽車及其圖片,小組進行研究。
研究內(nèi)容:
生活中有那些不同種類的汽車?
從汽車的外觀看,他們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特點。
每種汽車有什么本領。
(2)師生共同分析以上的問題
(3)師生分別介紹集中現(xiàn)代化新型的汽車。
2、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
師生共同分析課本上的學生作業(yè)
(1)那些作業(yè)表現(xiàn)出生活中見過的汽車;那些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汽車,有什么本領?
(2)你喜歡哪輛汽車,為什么?
3、師生共同活動
請幾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出自己喜歡的汽車,其他同學分析課本中的作業(yè),并進行討論:
(1)你準備畫什么樣的汽車?
(2)分析黑板上幾位同學畫的汽車。
(3)表揚有創(chuàng)意的同學
4、學生作畫,教師輔導
教師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
5、同學之間互相介紹自己畫的汽車有什么特點,小組同學之間互相評價。
課下延伸:請同學回家進一步研究:
(1)汽車為什么能在馬路上行駛?汽車里面主要有那些機器部件?
(2)汽車是由誰發(fā)明的?
7.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件 篇七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了解人類眼睛的形狀、特征、色彩、構造等一些知識。
2.技能目標,學會刻畫大眼睛的形狀、色彩、特征及神態(tài)。
3.情感目標,通過欣賞音樂、觀看圖片、討論交流感受眼睛所表達出的人的精神內(nèi)涵和保護眼睛的意義。
教學重點:
人的大眼睛的形狀、色彩、特征和神態(tài)的刻畫。
教學難點:
大眼睛的不同的表達方式,眼睛情感意義的表達。
教學準備:
常規(guī)繪畫工具,教學PPT
教學過程:
一、激趣與導入
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喜歡猜謎語,所以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猜個謎語。
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個黑葡萄。(PPT)
學生猜,老師板書課題(大眼睛)
二、探究與學習
1、認知眼睛形狀和結構
a.觀察課件中不同年齡,不同形態(tài)的眼睛,學生討論并說說自己看到不同眼睛后的感受。
b.認真觀察同桌的眼睛,告訴自己的同桌,他的眼睛是由幾個部分組成的,指名交流眼睛的組成,老師總結眼睛的結構:眼皮、眼睫毛、瞳孔(展示PPT)。
c.老師指導,學生根據(jù)眼睛的組成,在紙上畫個大眼睛。
2、啟發(fā)觀察
我們一起來看幾只小昆蟲,看看你們都看到了哪些顏色,你們是用什么看見的?(PPT)
我們用眼睛不僅能看到各種色彩,還可以看清身邊的事物和美麗的景色,你們都看到了什么?(PPT生活中的圖片及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
3、示范與創(chuàng)作
a.你們能用自己的一雙手把你們看到了的美景畫在大眼睛里嗎?
b.教師邊示范邊講述繪畫步驟:先用深色彩筆畫一只大眼睛
再把你心中的美景用筆畫在大眼睛里
然后用彩筆涂上美麗的顏色
后把大眼睛的睫毛打扮得更漂亮。
c.欣賞作品大眼睛(PPT)
三、創(chuàng)作與指導
學生作畫,教師巡視指導。
作業(yè)要求:1.把你看到的美麗世界巧妙的畫在眼睛里。
2.比一比,誰是美的大眼睛。
四、展示與點評:
請幾位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請同學們評出美大眼睛?誰畫的大眼睛美景多哪里吸引你的眼球,你覺得還有哪里不足?說說你的理由。(自評、互評、師評)
五、知識延伸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平時同學們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這樣才能觀察并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
8.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件 篇八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審美能力。
2、認知目標:掌握形的組合規(guī)律。
3、技能目標:嘗試用多種材料、多種表現(xiàn)方法創(chuàng)作。
教學重難點:
學生通過欣賞及創(chuàng)作,發(fā)現(xiàn)和體會形的組合的美感。
能合理運用各種形進行組合,處理好點、線、面的關系。
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廢舊材料
教師準備:收集大師的作品:如米羅的作品。
學生準備:準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工具、材料。
教學過程:
一、預習階段:(導學案)
嘗試用簡單的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圖形的不同組合,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圖形。
二、展示階段:
(一)、導入:
1、分小組活動:利用教師分發(fā)的基本形拼一拼,再“添畫”幾筆成為一個新的形象,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用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形自由發(fā)揮想像力,展開聯(lián)想翅膀,想像創(chuàng)意。
2、揭示課題:形的組合。用這種方法還能做出什么有趣的圖案呢?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
(二)、新授
1、請學生們欣賞大師(米羅易寶)作品,感受用不同的形“拼搭”的奇妙世界。
2、學生討論交流生活中各種形的組合運用,感受它們帶來的美。
3、欣賞圖片(課本中的學生作品),再次感受拼拼搭搭的美妙:
色彩的美:可用對比的鮮艷色彩也可用協(xié)調的美麗色彩。
形狀的美:大小不同的各種形狀(圓形、方形、三角形),有點有線也有面。
內(nèi)容的美:有寫實的具體內(nèi)容,也有抽象的內(nèi)容。
構圖的美:畫面飽滿有虛有實。
4、學生小組討論用這種方法可裝飾什么呢?(手帕、書簽、鑰匙扣和封面等)
5、教師出示各種拼拼搭搭裝飾的實物,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興趣。
三、反饋階段:
1、作業(yè)布置:每組選擇一種實物來裝飾。
2、教師巡回指導,學生作業(yè)。
四、課堂小結:
作品展示:通過各種途徑(懸掛、粘貼、贈送等)。
學生通過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評選出佳創(chuàng)意獎、佳作品獎。
五、課后拓展:
你能做出立體的拼拼搭搭嗎?用什么方法呢?
六、教學反思:
課上注重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由生活的經(jīng)驗出發(fā),引發(fā)豐富的想像力。
9.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件 篇九
教學目標:
1、能畫出不同動態(tài)的火柴人并組合成富有情趣的完整場景圖。
2、了解場景組合的要素,初步建立場景的視覺圖示。
3、感受繪畫的樂趣,激發(fā)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人物動態(tài)與環(huán)境背景的場景組合描繪。
難點:描繪有情趣性的火柴人場景畫。
教學過程:
一、動畫激趣:
1、同學們見過火柴嗎?知道火柴有什么作用嗎?(火柴在生活中比現(xiàn)在使用的打火機使用起來既環(huán)保又安全,除了點火外,還可以畫成漂亮的小人。板書:畫畫火柴人)
2、邊欣賞動畫邊思考:動畫中的火柴人在干什么?生:打壞人
二、分析火柴人:
1、那你想不想畫一個這樣的火柴人?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一下火柴人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頭部軀干胳膊腿部道具)
2、哪個同學能從老師給的.圖片中找出老人和去超市的人。
3、找一位學生上講臺做動作,教師黑板范畫。
三、練習火柴人
1、教師出示一幅正在跳舞的四個小女孩,學生嘗試看著圖片用火柴人的形式畫出正在跳舞的幾個女孩。
2、教師巡視指導。
四、創(chuàng)作:
1、欣賞邁克杰克遜的舞蹈,邊欣賞邊記憶,把你映像深刻的四個動作畫出來。
2、現(xiàn)在我們把火柴人畫出來,你能不能給她們一個跳舞的舞臺。學生添畫舞臺。
五、評價:
1、學生把畫完的畫舉起來互相評價。
2、教師點評畫作。
六、拓展延伸:
1、大家一起來跳小水果。
2、欣賞火柴人在其他領域的運用。
10.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件 篇十
教學目標:
1、在仔細觀察常用文具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設計繪制造型新穎、色彩鮮艷的各種常用文具。
2、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在生活和藝術的聯(lián)系和互動中,獲得用藝術的方式美化和表現(xiàn)生活的能力。
3、使學生了解藝術形式美感及其與設計功能的統(tǒng)一,提高學生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huán)境的審美評價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打開學生積極、豐富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啟發(fā)學生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對文具的制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2、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感受其中的'奧妙,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
教具學具:紙盒、廢棄的小瓶、橡皮泥、剪刀、雙面膠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按常規(guī)進行。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相互討論,如何利用自己所帶的廢棄紙盒或其它的物品制作新穎、別致的文具。組織學生相互解決問題。
2、發(fā)展階段:
出示成品引導學生分析制作材料、方法、優(yōu)缺點。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
1、根據(jù)學生個性能力的差異,引導學生自由選擇畫,捏、撕、貼等方法,構思設計與眾不同的文具。
2、個人或二人、三人結合進行實際制作,鍛煉自己動手能力。鼓勵創(chuàng)新,使學生在更自由的空間里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
3、充分肯定學生大膽自由的設計,并及時予以幫助指導。進行相互欣賞和交流,繼續(xù)完成更新穎的學習用品。
4、開拓學生思維取長補短相互借鑒,發(fā)現(xiàn)問題予以糾正。
四、收拾整理:
學生收拾整理自己的剩余物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課后拓展:
課后請同學們利用身邊的多余材料,再設計幾種不同的新穎學習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