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常用典故(精選15篇)

字號:

在古詩詞的藝術(shù)天地里,典故宛如靈動的精靈,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歷史記憶。它們是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以寥寥數(shù)語,便能勾起無數(shù)聯(lián)想,使詩詞的表意更加凝練含蓄,情感更加深沉厚重。這些常用典故,或源自神話傳說,或取材于歷史事件,是連接古今的文化紐帶。整理了15篇常用典故,涵蓋了不同類型、流傳廣泛的經(jīng)典典故,它們將帶你深入挖掘古詩詞背后的深意,領(lǐng)略古人遣詞用典的精妙,感受中華文化的一脈相承與博大精深。
    1.古詩詞常用典故 篇一
    1、杜康
    傳說杜康發(fā)明了酒。后以此作為酒的代稱。
    三國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2、東籬
    語出東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后多以“東籬”表現(xiàn)歸隱之后的田園生活或閑雅的情致。
    宋·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2.古詩詞常用典故 篇二
    1、長亭
    古代驛站在路上約隔十里設(shè)一長亭,五里設(shè)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別。后“長亭”成為送別之地的代稱。
    宋·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2、尺素
    語出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后為書信代稱。
    宋·秦觀《踏莎行》——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
    3.古詩詞常用典故 篇三
    1、長城
    南宋將領(lǐng)檀道濟自稱為“萬里長城”。后以此稱能抵御敵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陸游《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2、采薇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國國君的兒子伯夷、叔齊認為這是以臣弒君,就攔馬諫阻。殷之后,兩人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終餓死。后以此喻隱居避世。
    唐·王績《野望》——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4.古詩詞常用典故 篇四
    1、連理枝
    連生在一起的兩個樹枝,比如恩愛夫妻。
    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2、碧血
    常與“丹心”連用,歌頌為國捐軀者的忠貞。
    元·鄭元佑《張御史死節(jié)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5.古詩詞常用典故 篇五
    1、斑竹
    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淚灑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紋
    唐·劉禹錫《泰娘歌》——如何將此千行淚,更灑湘江斑竹枝。
    2、比翼鳥
    傳說中鶼鶼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兩只鳥在一起才能飛,比喻夫妻。
    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6.古詩詞常用典故 篇六
    1、折柳
    漢代京城習(xí)俗,凡送遠客,都要送到長安東面的霸橋,并折柳枝相贈。后指送別。
    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wù)哿稳瞬黄鸸蕡@情。
    2、折腰
    陶淵明因不愿為五斗米而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遂辭官歸隱,后喻指屈身事人。
    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顏?
    7.古詩詞常用典故 篇七
    1、投筆
    東漢班超年輕時,以替宮府抄寫公文為生。他曾投筆感嘆,要效仿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取爵封侯。后指棄文從武。
    唐·駱賓王《宿溫城望軍營》——投筆懷班業(yè),臨戎想顧勛。
    宋·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莫學(xué)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2、陽關(guān)
    陽關(guān),古關(guān)名,今甘肅敦煌西南。
    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后譜成送別之曲,名《陽關(guān)曲》。
    唐·李商隱《飲席戲贈同舍》——唱盡陽關(guān)無限疊,半杯松葉凍頗黎。
    8.古詩詞常用典故 篇八
    1、黍離
    語出《詩經(jīng)•黍離》,東周大夫路經(jīng)西周故都,見其滿地禾黍,遂有宮室宗廟毀壞之嘆。后以此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唐·許渾《登洛陽故城》——禾黍離離半野蒿,昔人城此豈知勞?
    2、商女
    語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很,隔江猶唱后庭花?!鄙膛锤枧?。后以此為不顧國家興亡而醉生夢死的典故。
    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9.古詩詞常用典故 篇九
    1、射天狼
    天狼,星名。古人以為主侵掠。后以“射天狼”比喻打擊入侵的異族。
    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2、雙鯉
    古人寄信,將信結(jié)成雙鯉形狀。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焙笠虼藢⑵浔茸鲿?。
    唐·李商隱《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
    “雙魚”同義。
    唐·李白《贈漢陽輔錄事》——漢口雙魚白錦鱗,令傳尺素報情人。
    10.古詩詞常用典故 篇十
    1、三徑
    西漢末,王莽專權(quán),刺史蔣詡辭官隱居,在園里竹陰下“開三徑”,只和羊仲、求仲兩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隱士居住的地方。
    東晉·陶潛《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唐·白居易《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2、桑榆
    傳說太陽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樹上。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
    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唐·王勃《滕王閣序》——東榆已失,桑榆非晚。
    11.古詩詞常用典故 篇十一
    1、夢蝶
    也稱“化蝶”。戰(zhàn)國時莊子有一次做夢,自己變成了蝴蝶。后比喻做夢、夢幻。后人用來借指迷惑的夢幻和變化無常的事物。
    唐·李商隱《無題》——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宋·陸游《閑游》之三——困臥幽窗身化蝶,醉題素壁字棲鴉。
    2、青鳥
    傳說漢武帝七月七日在永華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鳥從西方飛來,東方朔說這是因為西王母要來了。后以此為傳信的使者。
    隋·薛道衡《豫章行》——愿作王母三青鳥,飛來飛去傳消息。
    唐·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2.古詩詞常用典故 篇十二
    1、勞歌
    在勞勞亭送客時唱的歌。勞勞亭舊址在南京,是古代的送別之地。
    唐·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fēng)雨下西樓。
    2、樓蘭
    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故“樓蘭”常代指邊境之?dāng)场?BR>    唐·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李白《塞下曲》——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13.古詩詞常用典故 篇十三
    李清照《夏日絕句》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典故:“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币昧隧椨馂踅载氐牡涔省?BR>    李清照借項羽的典故,諷刺了南宋朝廷的軟弱和怯懦,表達了對項羽寧死不屈精神的贊賞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
    14.古詩詞常用典故 篇十四
    1、畫眉
    西漢張敞夫妻恩愛,曾為其妻畫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愛。
    唐·朱慶馀《近試上張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2、金烏
    傳說太陽里有三足烏。后以“金烏”作為太陽的代稱。
    唐·韓愈《李花贈張十一署》——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
    15.古詩詞常用典故 篇十五
    1、汗青
    古時字寫在竹簡上,先用火燒竹簡,使其干燥,叫“殺青”;因烘時竹簡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書稿、史書。
    宋·文天樣《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紅豆
    南方的一種植物,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愛情或相思。
    唐·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唐·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詞》之二——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