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愉快的寒假里,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預習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的古詩,以下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五年級下冊古詩必背10首》,歡迎大家閱讀。
1.五年級下冊古詩必背 篇一
鄉(xiāng)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注釋
1、山原:山陵和原野。
2、白滿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光。川:平地。
3、子規(guī):鳥名,杜鵑鳥。
4、才了:剛剛結束。
5、蠶桑:種桑養(yǎng)蠶。
6、插田:插秧。
譯文
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四月到了,沒有人閑著,剛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2.五年級下冊古詩必背 篇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1、黃鶴樓:中國的名勝古跡,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去、到。
4、廣陵:即揚州。
5、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6、辭:辭別。
7、煙花: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指艷麗的春景。
8、下:順流向下而行。
9、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盡:盡頭,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10、唯見:只看見。
11、天際流:流向天邊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譯文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3.五年級下冊古詩必背 篇三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釋
1、聞:聽說。官軍:指唐朝軍隊。
2、劍外:劍門關以南,這里指四川。
3、薊北:泛指唐代幽州、薊州一帶,今河北北部地區(qū),是安史叛軍的根據(jù)地。
4、涕:眼淚。
5、卻看:回頭看。
6、妻子:妻子和孩子。
7、愁何在:哪還有一點的憂傷?愁已無影無蹤。
8、漫卷(juǎn)詩書喜欲狂:胡亂地卷起。是說杜甫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裝準備回家鄉(xiāng)去了。
9、喜欲狂: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10、放歌:放聲高歌。
11、須:應當。縱酒:開懷痛飲。
12、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還鄉(xiāng),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
13、作伴:與妻兒一同。
14、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因穿過巫山得名。
15、便:就的意思。
16、襄陽:今屬湖北。
17、洛陽:今屬河南,古代城池。
譯文
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余,淚滿衣裳。
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云,隨手卷起書,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xiāng)。
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4.五年級下冊古詩必背 篇四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注釋
1、詩名意思:秋天夜里,天快要亮了,走出籬笆門不禁感到迎面吹來的涼風十分傷感。
2、將曉:天將要亮了。
3、籬門:籬笆的門。
4、迎涼:出門感到一陣涼風。
5、三萬里:長度,形容它的長,是虛指。
6、河:指黃河。
7、“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rèn):古代計算長度的一種單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約合二十三厘米。
8、岳:指五岳之一西岳華山。
9、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極高。摩:摩擦、接觸或觸摸。
10、遺民:指在金占領區(qū)生活的漢族人民,卻認同南宋王朝統(tǒng)治的人民。
11、淚盡:眼淚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慘、痛苦。
12、胡塵:指金的統(tǒng)治,也指胡人騎兵的鐵蹄踐踏揚起的塵土和金朝的殘虐的政治。胡:中國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少數(shù)民族的泛稱。
13、南望:遠眺南方。
14、王師:指宋朝的軍隊。
譯文
三萬里長的大河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華山高聳接青天。北宋的遺民對著這樣的河山也只能傷心欲絕,
滿懷希望地望著江南,盼望南宋軍隊收復失地,如此又一年。
5.五年級下冊古詩必背 篇五
從軍行
【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注釋
1、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將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軍戍守。
2、長云:層層濃云。
3、雪山:即祁連山,山巔終年積雪,故云。
4、孤城:即玉門關。
5、玉門關:漢置邊關名,在今甘肅敦煌西。一作“雁門關”。
6、破:一作“斬”。
7、樓蘭:漢時西域國名,即鄯善國,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鄯善縣東南一帶。西漢時樓蘭國王與匈奴勾通,屢次殺害漢朝通西域的使臣。此處泛指唐西北地區(qū)常常侵擾邊境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
8、終不還:一作“竟不還”。
譯文
青海湖上烏云密布,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jīng)百戰(zhàn),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xiāng)。
6.五年級下冊古詩必背 篇六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注釋
1、鳥鳴澗:鳥兒在山澗中鳴叫。
2、人閑:指沒有人事活動相擾。閑:安靜、悠閑,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
3、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種,這里寫的是春天開花的一種。
4、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5、空:空寂、空空蕩蕩。空虛。這時形容山中寂靜,無聲,好像空無所有。
6、月出:月亮升起。
7、驚:驚動,擾亂。
8、山鳥:山中的鳥。
9、時鳴:偶爾(時而)啼叫。
10、時:時而,偶爾。
譯文
春天夜晚,寂無人聲,芬芳桂花,輕輕飄落。青山碧林,更顯空寂。
明月升起,驚動幾只棲息山鳥。清脆鳴叫,長久回蕩空曠山澗。
7.五年級下冊古詩必背 篇七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釋
1、游子:古代稱遠游旅居的人。
2、吟:體名稱。
3、游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xiāng)的游子。
4、臨:將要。
5、意恐:擔心。
6、歸:回來,回家。
7、誰言:一作“難將”。
8、言:說。寸草:小草。這里比喻子女。
9、心:語義雙關,既指草木的莖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報得:報答。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
11、三春:舊稱農(nóng)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
13、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
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8.五年級下冊古詩必背 篇八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注釋
1、陂(bēi):池塘。
2、銜:口里含著。此指落日西沉,半掛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沒。寒漪:帶有涼意的水紋。漪(yī),水波。
3、橫牛背:橫坐在牛背上。
4、腔:曲調(diào)。
5、信口:隨口。
譯文
綠草長滿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幾乎溢出了塘岸。遠遠的青山,銜著彤紅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閃動著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緩緩地把家還;拿著一支短笛,隨口吹著,也沒有固定的聲腔。
9.五年級下冊古詩必背 篇九
稚子弄冰
【宋】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注釋
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脫曉冰:在這里指兒童晨起,從結成堅冰的銅盆里剜冰。
3、錚:指古代的一種像鑼的樂器。
4、磬(qìng):四聲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懸掛在墻上。
5、玻璃:指古時候的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現(xiàn)在的玻璃。
譯文
清晨,滿臉稚氣的小孩,將夜間凍結在盤中的冰塊脫下,提在手中,輕輕敲打,冰塊發(fā)出穿林而過的響聲,當欣賞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過的響聲時,忽然卻聽到了另一種聲音--冰塊落地,發(fā)出了如玻璃破碎的聲音。
10.五年級下冊古詩必背 篇十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注釋
1、耘田:除草。
2、績麻:把麻搓成線。
3、各當家:每人擔任一定的工作。
4、未解:不懂。
5、供:從事,參加。
6、傍:靠近。
7、陰:樹蔭。
譯文
白天去田里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線,村中男女各有各的家務勞動。
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也在那桑樹蔭下學著種瓜。
1.五年級下冊古詩必背 篇一
鄉(xiāng)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注釋
1、山原:山陵和原野。
2、白滿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光。川:平地。
3、子規(guī):鳥名,杜鵑鳥。
4、才了:剛剛結束。
5、蠶桑:種桑養(yǎng)蠶。
6、插田:插秧。
譯文
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四月到了,沒有人閑著,剛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2.五年級下冊古詩必背 篇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1、黃鶴樓:中國的名勝古跡,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去、到。
4、廣陵:即揚州。
5、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6、辭:辭別。
7、煙花: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指艷麗的春景。
8、下:順流向下而行。
9、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盡:盡頭,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10、唯見:只看見。
11、天際流:流向天邊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譯文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3.五年級下冊古詩必背 篇三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釋
1、聞:聽說。官軍:指唐朝軍隊。
2、劍外:劍門關以南,這里指四川。
3、薊北:泛指唐代幽州、薊州一帶,今河北北部地區(qū),是安史叛軍的根據(jù)地。
4、涕:眼淚。
5、卻看:回頭看。
6、妻子:妻子和孩子。
7、愁何在:哪還有一點的憂傷?愁已無影無蹤。
8、漫卷(juǎn)詩書喜欲狂:胡亂地卷起。是說杜甫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裝準備回家鄉(xiāng)去了。
9、喜欲狂: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10、放歌:放聲高歌。
11、須:應當。縱酒:開懷痛飲。
12、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還鄉(xiāng),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
13、作伴:與妻兒一同。
14、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因穿過巫山得名。
15、便:就的意思。
16、襄陽:今屬湖北。
17、洛陽:今屬河南,古代城池。
譯文
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余,淚滿衣裳。
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云,隨手卷起書,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xiāng)。
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4.五年級下冊古詩必背 篇四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注釋
1、詩名意思:秋天夜里,天快要亮了,走出籬笆門不禁感到迎面吹來的涼風十分傷感。
2、將曉:天將要亮了。
3、籬門:籬笆的門。
4、迎涼:出門感到一陣涼風。
5、三萬里:長度,形容它的長,是虛指。
6、河:指黃河。
7、“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rèn):古代計算長度的一種單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約合二十三厘米。
8、岳:指五岳之一西岳華山。
9、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極高。摩:摩擦、接觸或觸摸。
10、遺民:指在金占領區(qū)生活的漢族人民,卻認同南宋王朝統(tǒng)治的人民。
11、淚盡:眼淚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慘、痛苦。
12、胡塵:指金的統(tǒng)治,也指胡人騎兵的鐵蹄踐踏揚起的塵土和金朝的殘虐的政治。胡:中國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少數(shù)民族的泛稱。
13、南望:遠眺南方。
14、王師:指宋朝的軍隊。
譯文
三萬里長的大河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華山高聳接青天。北宋的遺民對著這樣的河山也只能傷心欲絕,
滿懷希望地望著江南,盼望南宋軍隊收復失地,如此又一年。
5.五年級下冊古詩必背 篇五
從軍行
【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注釋
1、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將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軍戍守。
2、長云:層層濃云。
3、雪山:即祁連山,山巔終年積雪,故云。
4、孤城:即玉門關。
5、玉門關:漢置邊關名,在今甘肅敦煌西。一作“雁門關”。
6、破:一作“斬”。
7、樓蘭:漢時西域國名,即鄯善國,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鄯善縣東南一帶。西漢時樓蘭國王與匈奴勾通,屢次殺害漢朝通西域的使臣。此處泛指唐西北地區(qū)常常侵擾邊境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
8、終不還:一作“竟不還”。
譯文
青海湖上烏云密布,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jīng)百戰(zhàn),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xiāng)。
6.五年級下冊古詩必背 篇六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注釋
1、鳥鳴澗:鳥兒在山澗中鳴叫。
2、人閑:指沒有人事活動相擾。閑:安靜、悠閑,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
3、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種,這里寫的是春天開花的一種。
4、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5、空:空寂、空空蕩蕩。空虛。這時形容山中寂靜,無聲,好像空無所有。
6、月出:月亮升起。
7、驚:驚動,擾亂。
8、山鳥:山中的鳥。
9、時鳴:偶爾(時而)啼叫。
10、時:時而,偶爾。
譯文
春天夜晚,寂無人聲,芬芳桂花,輕輕飄落。青山碧林,更顯空寂。
明月升起,驚動幾只棲息山鳥。清脆鳴叫,長久回蕩空曠山澗。
7.五年級下冊古詩必背 篇七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釋
1、游子:古代稱遠游旅居的人。
2、吟:體名稱。
3、游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xiāng)的游子。
4、臨:將要。
5、意恐:擔心。
6、歸:回來,回家。
7、誰言:一作“難將”。
8、言:說。寸草:小草。這里比喻子女。
9、心:語義雙關,既指草木的莖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報得:報答。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
11、三春:舊稱農(nóng)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
13、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
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8.五年級下冊古詩必背 篇八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注釋
1、陂(bēi):池塘。
2、銜:口里含著。此指落日西沉,半掛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沒。寒漪:帶有涼意的水紋。漪(yī),水波。
3、橫牛背:橫坐在牛背上。
4、腔:曲調(diào)。
5、信口:隨口。
譯文
綠草長滿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幾乎溢出了塘岸。遠遠的青山,銜著彤紅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閃動著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緩緩地把家還;拿著一支短笛,隨口吹著,也沒有固定的聲腔。
9.五年級下冊古詩必背 篇九
稚子弄冰
【宋】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注釋
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脫曉冰:在這里指兒童晨起,從結成堅冰的銅盆里剜冰。
3、錚:指古代的一種像鑼的樂器。
4、磬(qìng):四聲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懸掛在墻上。
5、玻璃:指古時候的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現(xiàn)在的玻璃。
譯文
清晨,滿臉稚氣的小孩,將夜間凍結在盤中的冰塊脫下,提在手中,輕輕敲打,冰塊發(fā)出穿林而過的響聲,當欣賞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過的響聲時,忽然卻聽到了另一種聲音--冰塊落地,發(fā)出了如玻璃破碎的聲音。
10.五年級下冊古詩必背 篇十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注釋
1、耘田:除草。
2、績麻:把麻搓成線。
3、各當家:每人擔任一定的工作。
4、未解:不懂。
5、供:從事,參加。
6、傍:靠近。
7、陰:樹蔭。
譯文
白天去田里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線,村中男女各有各的家務勞動。
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也在那桑樹蔭下學著種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