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冊生物期末知識點整理

字號:

高一上冊生物期末知識點整理是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學習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識,還要把高中的知識與初中的知識溶為一體才能學好。在讀書、聽課、研習、總結這四個環(huán)節(jié)都比初中的學習有更高的要求。
    1.高一上冊生物期末知識點整理 篇一
    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植物特有):纖維素+果膠,支持和保護作用
    成分:脂質(主磷脂)50%、蛋白質約40%、糖類2%-10%
    細胞膜
    作用:隔開細胞和環(huán)境;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間信息交流;
    真核基質:有水、無機鹽、脂質、糖類、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種酶等
    細胞細胞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分工:線、內、高、核、溶、中、葉、液、
    細胞器
    協(xié)調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生物膜系統(tǒng)
    核膜:雙層膜,分開核內物質和細胞質
    核孔:實現(xiàn)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流和信息交流
    細胞核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2.高一上冊生物期末知識點整理 篇二
    一、核酸的種類: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對于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為脫氧核糖、RNA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堿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堿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
    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葉綠體內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3.高一上冊生物期末知識點整理 篇三
    1.什么是活化能?
    在一個化學反應體系中,反應開始時,反應物分子的平均能量水平較低,為“初態(tài)”。在反應的任何一瞬間反應物中都有一部分分子具有了比初態(tài)更高一些的能量,高出的這一部分能量稱為“活化能”?;罨艿亩x是,在一定溫度下一摩爾底物全部進入活化態(tài)所需要的自由能,單位是焦/摩爾,單位符號是J/mol。
    2.酶催化作用的特點
    生物體內的各種化學反應,幾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應叫酶促反應。酶促反應中被酶作用的物質叫做底物。經反應生成的物質叫做產物。酶作為生物催化劑,與一般催化劑有相同之處,也有其自身的特點。
    相同點:
    (1)改變化學反應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2)只能催化熱力學允許進行的反應;
    (3)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縮短達到平衡時間,但不改變平衡點;
    (4)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
    不同點:
    (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應速率很快;
    (2)專一性,任何一種酶只作用于一種或幾種相關的化合物,這就是酶對底物的專一性;
    (3)多樣性,指生物體內具有種類繁多的酶;
    (4)易變性,由于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因而會被高溫、強酸、強堿等破壞;
    (5)反應條件的溫和性,酶促反應在常溫、常壓、生理pH條件下進行;
    (6)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調節(jié)、控制;
    (7)有些酶的催化活性與輔因子有關。
    3.影響酶作用的因素
    酶的催化活性的強弱以單位時間(每分)內底物減少量或產物生成量來表示。研究某一因素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時,應在保持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單獨改變研究的因素。
    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常有:酶的濃度、底物濃度、pH值、溫度、抑制劑、激活劑等。其變化規(guī)律有以下特點。
    (1)酶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足夠,其他條件固定的條件下,反應系統(tǒng)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質及其他不利于酶發(fā)揮作用的因素時,酶促反應的速率與酶濃度成正比。
    (2)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濃度較低時,反應速率隨底物濃度增加而加快,反應速率與底物濃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濃度較高時,底物濃度增加,反應速率也隨之加快,但不顯著;當?shù)孜餄舛群艽螅疫_到一定限度時,反應速率就達到一個值,此時即使再增加底物濃度,反應速率幾乎不再改變。
    (3)pH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每一種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圍內才表現(xiàn)活性,超過這個范圍酶就會失去活性。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種酶在某一個pH時活力,這個pH稱為這種酶的適pH。
    (4)溫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酶促反應在一定溫度范圍內反應速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但當溫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時,酶促反應速率不僅不再加快反而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種酶在某一溫度時活力,這個溫度稱為這種酶的適溫度。
    (5)激活劑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激活劑可以提高酶活性,但不是酶活性所必需的。激活劑大致分兩類:無機離子和小分子化合物。
    (6)抑制劑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抑制劑使酶活性下降,但不使酶變性。抑制劑作用機制分兩種:可逆的抑制作用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4.高一上冊生物期末知識點整理 篇四
    1.不同生物無氧呼吸的產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應的酶不同。動物和人體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微生物的無氧呼吸稱為發(fā)酵,但動植物的無氧呼吸不能稱為發(fā)酵。
    2.原核生物無線粒體,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進行有氧呼吸。
    3.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均有ATP產生;無氧呼吸只在第一階段產生ATP。其余的能量儲存在分解不徹底的氧化產物——酒精或乳酸中。
    4.有氧呼吸過程中H2O既是反應物(第二階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階段生成),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來源于O2。
    5.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發(fā)酵。
    6.呼吸作用產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對動物可用于維持體溫。
    7.水稻等植物長期水淹后爛根的原因:無氧呼吸的產物酒精對細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種子爛胚的原因:無氧呼吸5.高一上冊生物期末知識點整理 篇五
    顯微鏡使用常識
    1、調亮視野的兩種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鏡)。
    2、高倍鏡:物象(大),視野(暗),看到細胞數(shù)目(少)。
    低倍鏡:物象(小),視野(亮),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多)。
    3、物鏡:(有)螺紋,鏡筒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
    目鏡:(無)螺紋,鏡筒越(短),放大倍數(shù)越大。
    放大倍數(shù)越大視野范圍越小視野越暗視野中細胞數(shù)目越少每個細胞越大
    放大倍數(shù)越小視野范圍越大視野越亮視野中細胞數(shù)目越多每個細胞越小
    4、放大倍數(shù)=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х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
    5、一行細胞的數(shù)目變化可根據視野范圍與放大倍數(shù)成反比
    計算方法:個數(shù)×放大倍數(shù)的比例倒數(shù)=后看到的細胞數(shù)
    如:在目鏡10×物鏡10×的視野中有一行細胞,數(shù)目是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40×,那么在視野中能看見多少個細胞?20×1/4=5
    6圓行視野范圍細胞的數(shù)量的變化可根據視野范圍與放大倍數(shù)的平方成反比計算
    如:在目鏡為10×物鏡為10×的視野中看見布滿的細胞數(shù)為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20×,那么在視野中我們還能看見多少個細胞?20×(1/2)2=5
    6.高一上冊生物期末知識點整理 篇六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1、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huán)狀DNA分子)集中的區(qū)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2、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shù)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7.高一上冊生物期末知識點整理 篇七
    1、線粒體:(呈粒狀、棒狀,具有雙層膜,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車間”
    2、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具有雙層膜,主要存在綠色植物葉肉細胞里),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的“養(yǎng)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布在基粒片層的膜上。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體:橢球形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上,有些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4、內質網:由膜結構連接而成的網狀物。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
    5、高爾基體: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蛋白質(分泌蛋白)的加工、分類運輸有關。
    6、中心體:每個中心體含兩個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與細胞的有絲_有關。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細胞中,液泡內有細胞液?;瘜W成分:有機酸、生物堿、糖類、蛋白質、無機鹽、色素等。有維持細胞形態(tài)、儲存養(yǎng)料、調節(jié)細胞滲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體:有“消化車間”之稱,內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8.高一上冊生物期末知識點整理 篇八
    細胞膜------系統(tǒng)的邊界
    一、細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質(約50%)和蛋白質(約40%),還有少量糖類(約2%--10%)
    二、細胞膜的功能:
    ①、將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分隔開
    ②、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③、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細胞含有細胞壁,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對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其性質是全透性的。
    9.高一上冊生物期末知識點整理 篇九
    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但必須依賴(活細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4血液屬于(組織)層次,皮膚屬于(器官)層次。
    5植物沒有(系統(tǒng))層次,單細胞生物既可化做(個體)層次,又可化做(細胞)層次。
    6地球上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是(細胞)。
    7種群:在一定的區(qū)域內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鯉魚。
    8群落:在一定的區(qū)域內所有生物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魚)
    9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無機環(huán)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
    10以細胞代謝為基礎的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細胞增殖、分化為基礎的生長與發(fā)育;以細胞內基因的傳遞和變化為基礎的遺傳與變異。
    10.高一上冊生物期末知識點整理 篇十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兩反應,
    (光反應、暗反應)
    光暗交替同步行;
    (光反應為暗反應基礎,同時進行)
    光暗各分兩不走,
    (光反應、暗反應都包括兩步)
    光為暗還供氫能;
    (光反應為暗反應還原C3化合物提供氫和能量)
    色素吸光兩用途,
    (色素吸收的光能有兩方面用途)
    解水釋氧暗供氫;
    (分解水釋放氧氣,為暗反應提供還原劑氫)
    ADP變ATP,光變不穩(wěn)化學能;
    (光能轉變成ATP中不穩(wěn)定的化學能)
    光完成行暗反應,后還原來先固定;
    (在光反應的基礎上進行暗反應,先固定CO2再還原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