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風雨,古詩帶著獨特的韻味向我們走來。它以優(yōu)美韻律、精妙意象,描繪出古人生活的斑斕畫卷。春耕秋收、花開花落、聚散離別,皆在詩中。當吟誦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能感受到戰(zhàn)亂中人們對和平的渴望;讀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又仿若置身于生機勃勃的春日。古詩,是連接古今的橋梁,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讓我們踏上這座橋梁,走進古詩的殿堂,聆聽歷史的回響 。這篇關(guān)于《3~6年級下冊古詩(15篇)》的文章,是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3~6年級下冊古詩 篇一
清平樂
【宋】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
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2.3~6年級下冊古詩 篇二
浣溪沙
【宋】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
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
松間沙路凈無泥,
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3.3~6年級下冊古詩 篇三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宋】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4.3~6年級下冊古詩 篇四
寒菊
【宋】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5.3~6年級下冊古詩 篇五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6.3~6年級下冊古詩 篇六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7.3~6年級下冊古詩 篇七
宿新市徐公店
【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8.3~6年級下冊古詩 篇八
蜂
【唐】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9.3~6年級下冊古詩 篇九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BR>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0.3~6年級下冊古詩 篇十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11.3~6年級下冊古詩 篇十一
稚子弄冰
【宋】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12.3~6年級下冊古詩 篇十二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13.3~6年級下冊古詩 篇十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14.3~6年級下冊古詩 篇十四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5.3~6年級下冊古詩 篇十五
游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